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 175-2011 建筑用隔热铝合金型材.p*f6.2.2浇注式隔热型材热循环性能
门窗类热循环试验60次后,室温纵向抗剪特征值T.应大于等于30N/mm,幕墙类循环试验 温纵向抗剪特征值T。应大于等于32N/mm;门窗、幕墙类的变形量△h应小于等于0.6mm
6.3隔热型材尺寸偏差及表面处理质量
复合后的隔热型材应满足设计要求T/CECS 591-2019标准下载,用于门窗幕墙的隔热型材尺寸偏差应符合GB 求,表面处理符合GB5237.2~GB5237.5的规定,浇注式隔热型材的隔热槽口设计应满足 要求。
a) 穿条式隔热型材复合部位涂层允许有轻微裂纹,铝合金基材不应有裂纹。 b)浇注式隔热型材去除临时连接铝桥后的切口应规则、平整。
型材试样的端头应平整,取样应符合表4的规
表4隔热型材试验取样规定
7.1.2试样状态调节
隔热型材一端紧固在固定装置上(见图2),作用力通过刚性支承件均匀传递给隔热型材另一端,固 定装置和刚性支承件均不得直接作用在隔热材料上,加载时隔热型材不应发生扭转或偏移。
JG 175—2011
说明: 固定装置; 刚性支承件; 隔热材料(隔热条或隔热胶); 铝合金型材,
温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
图2纵向抗剪试验装置
表5隔热型材试验温度
抗剪值按公式(1)计算:
相应样本估算标准差按公式(2)计算:
纵向抗剪特征值按公式(3)计算:
纵向抗剪特征值,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 10个试样所能承受纵向抗剪值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 相应样本估算的标准差,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
说明: 一U型夹具; 刚性支撑; 隔热材料(隔热条或隔热胶): 铝合金型材。
a) 穿条式隔热型材试样应采用先通过室温纵向抗剪试验抗剪失效后的试样,再做横向抗拉试验: b) 浇注式隔热型材试样直接进行横向抗拉试验
试验温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
将隔热型材试样固定在U型夹具,按表5规定的试验温度下放置10min,以初始速度1mm 加至5mm/min的速度加载进行横向抗拉试验,直至试样抗拉失效(出现型材撕裂、隔热材料
型材与隔热材料脱落等现象),测定其最大荷载
横向抗拉值按公式(4)计算:
横向抗拉特征值按公式(6)计算
√ 横向抗拉特征值,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 10个试样所能承受最大抗拉力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 相应样本估算的标准差,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
7.4高温持久负荷试验
将试样固定在高温持久负荷试验装置(见图4),在温度80℃土2℃和10N/mm土0.5N/mm 下经过1000h后,用尺寸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试样的变形量△h(见图5),计算所 变形量平均值。在室温23℃士2°℃、湿度(50士10)%的试验室内存放48h进行状态调节后 试样进行低温、高温横向拉伸试验,并计算横向抗拉特征值
图4高温持久负荷试验装置
图5测量试样变形量△h
将长为L的试样放人高低温控制箱,在高温60℃士2C、低温一29℃土2℃之间进行 (见图6),每个循环周期为8h,热循环试验时间、温度按图6的要求。热循环试验次数:门 幕墙类90次试验。
热循环完成后试样应在室温环境中放置8h,用尺寸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其两端隔热 材料的2,按公式(7)计算隔热型材变形量,保留两位小数
7.6尺寸偏差和表面处理质量
复合部位外观质量逐根目测检查。
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应符合表6的规定
图7试样长度方向的四种变形情况
表6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
隔热型材应成批验收,每批应由同一合金牌号、供应状态、类别、规格和表面处理方式的产品组成, 每批重量不限。
.2.1尺寸偏差和表面处理质量检验应符合GB5237.1~5237.5的规定,外观质量应全部检 2.2室温纵向抗剪试验取样规定见表4。
8.2.3.1尺寸偏差、表面处理的判定及处理应符合GB5237.1~5237.5标准的规定。 3.2.3.2复合部位外观质量不合格时判单件不合格,该批其余产品逐根检验,合格者交货。 8.2.3.3室温纵向抗剪特征值不合格时,在该批产品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均分为两组重复进行室 温纵向抗剪试验,重复试验结果全部达到本标准要求时判该项目合格,否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从产品出厂检验合格的检验批中,按表4规定的数量随机抽取
.4.1抽检产品检验项目全部符合6.1~6.4要求,该产品型式检验合格。 4.2抽检产品检验项目中若有不合格项,可再从该批产品中抽取双倍试件,均分为两组对请 页进行重复检验,重复检验结果全部达到本标准要求时判该项目合格,否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产品应有标记、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
出厂型材均应附有符合本标准的质量证明书,并注明下列内容 a) 供方名称; b) 2 产品名称; c) ? 铝合金型材牌号和状态; *D 规格; e) ? 重量或件数; f) 2 批号或生产日期; g) ? 标准编号; h) 供方技术监督部门印记。
9.2包装、运输、贮存
产品的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GB/T3199的
本附录规定了穿条式隔热型材等效惯性矩的计算方法。 隔热型材等效惯性矩应按相同合金牌号、供应状态、隔热材料进行计算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穿条式隔热型材等效惯性矩计算方法
A.2.1穿条式隔热型材挠度计算应按铝合金型材和隔热条弹性组合后的等效惯性矩。 A.2.2穿条式隔热型材的等效惯性矩计算(见图A.1)。
穿条式隔热型材的等效惯性矩I:按公式(A.1)计算:
1。 刚性惯性矩,按公式(A.2)计算:
图A.1穿条式隔热型材截面
I=I+I2+Aa²+Aa
作用参数,按公式(A.3)计算:
β 组合参数,按公式(A.4)计算:
录规定了浇注式隔热型材等效惯性矩的计算方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浇注式隔热型材等效惯性矩计算方法
B.2.1计算浇注式隔热型材的挠度时要采用铝合金型材和隔热胶弹性组合后的等效惯性矩。 B.2.2浇注式隔热型材等效惯性矩计算方法(见图B.1)。
B.2.1计算浇注式隔热型材的挠度时要采用铝合金型材和隔热胶弹性组合后的等效惯性矩。
铝型材加强轴边的厚度(mm); 1 两区形心轴线之间距离(mm); 铝型材2区面积(mm²); 一铝型材2区惯性矩(mm); 铝型材2区形心轴线与表面的距离(mm); 铝型材截面宽度(mm)
IG 1752011
效惯性矩结合值I。(mm),按公式(B.1)式计算
等效惯性矩结合值I(mm),按公式(B.1)式计算: I=a1aD a1+a2 等效惯性矩下限值I。(mm),按公式(B.2)计算: I。=Io1+Io2 等效惯性矩上限值I(mm*),按公式(B.3)计算: I=I.+Io 复合结构几何参数G(N),按公式(B.4)计算:
IbD²Gc Jp IcDc
C 铝合金的弹性模量,单位为牛顿每平方毫米(N/mm²),(值为70000N/mm²)。 施加荷载引起的变形量y(mm),按公式(B.6)计算:
一铝合金复合梁的弯曲力矩轻钢骨架罩面板顶棚施工工艺,单位为牛顿毫米(N·mm); V 梁的剪切力,单位为牛顿(N)。 集中荷载引起的变形量y(mm),按公式(B.7)计算:
—C2M V EI EI
复合梁的弯曲力矩,单位为牛顿毫米(N·mm); 切力,单位为牛顿(N)。 的变形量y(mm),按公式(B.7)计算:
式中: 外加荷载,单位为牛顿(N); 跨距,单位为毫米(mm); 自然常数,(其值约为2.71828)
预估等效惯性矩1.(mm),按公式(B.8)计算: I。= PL3 48E
式中: 跨距TCECS 752-2020标准下载,单位为毫米(mm); 文 铝合金的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