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 4418-2022 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

DB32 4418-2022 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351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2 4418-2022 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

表10外遮阳构件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

主化附框及型材在工程应用中的性能及技术指标

武威市某快速通道道路工程第五标段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表11标准化附框及型材在工程应用中的性能及技术指标

4.4.2标准化附框型材截面厚度尺寸应为(24±0.5)mm;宽度尺寸A不应小于65mm,尺寸系 列宜按宽度划分为:65、70、75、80、90、100、110、120等系列。附框型材截面示意图见图4。

本塑复合材料附框型材

主化附框组装后的尺寸偏差及检测方法应符合表

图4附框型材截面示意图

4.4.4标准化附框组角应牢固,角缝处应密封处理,角缝处不应出现渗漏水。

4.4.4标准化附框组角应牢固,角缝处应密封处理,角缝处不应出现渗漏水。 4.4.5标准化附框整套产品应包括附框压条、定位螺钉、滑动扣件、固定片等配套件,且应符 会以下要龙

4.4.4 标准化附框组角应牢固, 用缝处应密封处理, 角缝处不应出现渗漏水

附框压条(示意图见图5): 1)附框压条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壁厚不应小于1.4mm,高度不应小于15mm; 2)附框压条表面处理应符合本规程表3.3.1的要求; 3)应有能防止附框压条与窗框之间接缝雨水渗漏的镶嵌密封胶条构造以及与披水板 连接构造; 4)附框用胶条符合本规程3.3.11的要求,

b 定位螺钉(示意图见图6): 1)% 定位螺钉应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2) 定位螺钉直径不应小于M4.8mm,总长度不应小于25mm,端部采用十字槽构造

滑动扣件(示意图见图7): 1)滑动扣件可采用Q235冷轧钢板制作,采用Q235钢制作时,应进行热镀锌处理,镀 锌层平均厚度不应小于25um; 2) 铝合金窗类用滑动扣件长度不应小于30mm、壁厚不应小于1.5mm。 3) 塑料窗类用滑槽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壁厚不应小于1.5mm,宽度不应小于30mm, 长度不应小于120mm;滑动扣件宽度不应小于25mm,长度不应小于30mm,开口 尺寸与铝合金用滑动扣件相同。

1) 固定片宽度不应小于20mm,壁厚不应小于1.5mm,长度不应小于200mm; 2) 固定片采用Q235冷轧钢板制作时,表面应进行热浸涂锌处理,热镀锌层平均厚度 不应小于25口m。

披水板用铝合金材料制作时,板厚不应小于1.5mm,用不锈钢或热镀锌钢板制作时,板 厚不应小于1mm。 b)披水板用铝合金材料制作时,表面处理应符合本规程表3.3.1要求。 c)披水板宽度应根据窗台宽度及各类外墙外保温构造厚度设计,披水板应有可靠的阻止雨 水内渗的披水构造设计。 d)披水板出厂时表面处理面应粘贴保护膜。

5.1.1居住建筑应设计采用标准化外窗(遮阳一体化窗)系统,确因立面设计所需而设计的折 线形、弧形、多边形等异形外窗可采用非标准化外窗。同一工程中,非标准化外窗的立面、材料、 安装方式和性能指标应与标准化外窗系统保持一致。 5.1.2设计采用的标准化外窗(遮阳一体化窗)系统洞口尺寸、性能指标、标记方法、窗用材 料等应符合本规程第3章和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B32/4066规定的要求。 5.1.3应采用标准化附框干法安装设计。 5.1.4后装式外墙采用涂料饰面的外窗台应采用披水板设计。 5.1.5采用推拉窗或非本规程规定的窗用型材时,应采用经型式试验和技术论证满足本规程规 定的产品。

建筑设计单位在设计选用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时宜按以下顺序进行: 1 按本规程3.1节合理选择洞口尺寸系列。 按本规程3.2节~3.5节选择标准化外窗立面、开启形式和相关材料 C 根据建筑物抗风压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设计要求,可按附录A相对应性能参数

选择型材系列。 d)根据建筑物传热系数、太阳得热系数(或遮阳系数)设计要求,可按附录B或附录C 选择玻璃配置或一体化类型。 5.2.2当标准化外窗进行抗风压和热工性能计算时,抗风压和外窗主要受力杆件计算可按相关 标准进行计算;热工计算可按照《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进行计算。 5.2.37层以上居住建筑的东、南、西向居住空间,采用活动式外遮阳设计时,应采用外遮阳 一体化窗系统。 5.2.4采用织物外遮阳一体化窗系统时,应用高度不宜超过35m。大于35m时应经技术论证, 论证结果符合本规程规定时可用于工程。 5.2.5采用外平开窗系统时,应用高度不得超过7层(含7层)。 5.2.6采用平开窗时,窗扇尺寸最大宽度不宜大于600mm,高度不宜大于1500mm。 5.2.7外窗有防火(耐火)设计要求时,防火(耐火)性能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的规定,物理性能和热工性能应同时符合本规程标准化窗的规定。 5.2.8居住建筑施工图设计时应注明外窗部位的围护墙体构造,在设计施工图中标准化外窗系 统至少应注明以下内容: a)外窗的品种、规格尺寸、结构形式、开启方式。 b)外窗主要材料(型材、玻璃)的规格。 c)外窗主要物理性能指标和热工性能指标。 d)外窗安装节点图,节点图中应注明外窗与附框、附框与墙体的连接构造等。 5.2.9当临空外窗需设置防护措施时,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和江苏省《住 宅设计标准》DB32/3920的规定要求。 5.2.10标准化外窗工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使用安全玻璃: a)单块面积大于1.5m²的玻璃; b) 玻璃底边距离最终装饰后楼地面高度小于500mm的落地窗; 易遭受撞击、冲击而造成人体伤害的其他部位; d)7层及7层以上外开窗。 5.2.11 标准化附框设计选用应符合以下规定: a) 截面宽度大于100mm的窗框,标准化附框宽度应比窗框宽度缩小0~15mm;截面宽 度小于等于100mm的窗框,标准化附框与窗框宽度的缩小比例应控制在10%以内。 b)反 应将附框配套件纳入标准化附框设计内容。 c)外窗有防火要求时标准化附框设计应使附框除内框洞口外,其它三面均埋于混凝土砂浆 中。 d)不得采用非节能型金属附框。 e)后装式标准化附框与一般粉刷的洞口墙体距离宜为15mm~20mm,窗框与附框的间隙宜 为6mm。当外墙有装饰时,外窗洞口与附框间隙预留尺寸宜根据《建筑门窗附框技术 要求》GB/T39866规定设置。 5.2.12外窗窗台披水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披水板与附框压条之间应有可靠的阻水构造;排 水坡度应合理:披水板色泽应与建筑外立面相协调。

6.1.1标准化外窗系统(包括遮阳一体化窗系统)以及标准化附框生产企业应提供详细安装作 业指导书。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和本规程要求以及作业指导书对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系统制定专项 安装施工方案。 6.1.2标准化外窗应采用标准化附框干法安装,不得采用湿法安装和非节能型金属附框干法安 装。 6.1.3标准化外窗安装应采用附框压条、定位螺钉、滑动扣件等成套安装技术,不得采用螺钉 穿透型材或隔热条与附框直接连接。

6.2标准化附框后装式安装

.2.1后装式洞口应符合以下规定: a)非混凝土墙应在洞口四周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框的厚度不应小于60mm,混凝土强 度不应低于C25,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根直径p8钢筋。 b) 标准化附框安装前洞口应粉刷一道水泥砂浆,使洞口表面平整、尺寸规整。洞口宽度 与高度的尺寸允许偏差:粉刷前不应大于10mm、粉刷后不应大于5mm;粉刷后对角 线差不应大于5mm。 c)同一类型的洞口应横平竖直。 d)木 标准化附框安装应在洞口尺寸符合规定且验收合格,并办好工种间交接手续后方可进 行。 2.2施工单位应根据附框专项施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附框施工专业技术培训。 2.3标准化附框后装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a)附框安装宜在室内外粉刷、找平、刮糙等湿作业前进行。 b)附框安装前应复核洞口尺寸和标准化附框尺寸,确认无误后再安装。 c)用木楔将附框四边临时固定,按表13的尺寸偏差要求调整垂直度、水平度、中心线。 d)附框与洞口墙体宜采用固定片用射钉连接。射钉直径不应小于5mm,射钉应与混凝土 有效连接。 e)附框固定片安装位置:两端距端部100mm,中间点间隔不应大于500mm。 f)组合窗的附框中如设置拼橙料或转角拼橙料,拼橙料或转角拼料应同时在附框制作时 组装,拼料或转角拼料应上下贯通,并锚入窗洞口的预留孔内,锚入深度不应小于 30mm;拼料两端也可采用连接角码固定。 g)附框周边与墙体接缝处,应用防水砂浆塞缝密实。塞缝结束后,刮糙找平。 .2.4附框安装中和安装后,应用角尺、直尺、靠尺进行复核,并应符合表13尺寸偏差要求。

表13标准化附框安装后尺寸偏差

6.2.5外墙有保温材料或石材等装饰材料时,附框宜采用平侧面附框,保温材料或装饰材料应 与附框内口平齐,接缝处应打注硅酮密封胶,打胶宽度和厚度均不宜小于5mm,且不宜大于10mm。 6.2.6外墙仅用水泥砂浆粉刷时,附框宜采用凹侧面附框,附框内外侧水泥砂浆表面应与附框 内口平齐。 6.2.7标准化附框后装式安装成型后的构造见图8。

图8标准化附框后装式构造示意图 墙体,2、连接片及射钉,3、砂浆,4、附框

6.3.1标准化附框前装式应对窗洞口模板与附框临时固定进行设计并出具施工图,并对施工人 员进行技术交底。 6.3.2根据设计在固定附框位置的模板上预留与附框临时连接的孔洞,孔洞应处于附框加强肋 位置,孔洞直径为6mm,两端距端部为50mm,中间点间隔不应大于300mm。 6.3.3附框应采用凹侧面附框。在附框外侧安装预埋件,预埋件安装位置:两端距端部100mm 中间点间隔不大于500mm。 6.3.4组合窗的标准化附框中如设置拼料或转角拼料,应在拼料或转角拼料位置预留 脱模后可以安装拼橙料或转角料的孔洞,孔洞尺寸应略大于拼橙料中加强钢衬的尺寸。 6.3.5混凝土墙板用模板组模时,将附框与窗洞口模板通过预留孔洞用直径为5mm螺钉临时固 定。 6.3.6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临时固定螺钉和模板,检查附框洞口最终尺寸应符合本规 程表5.2.4的要求 6.3.7标准化附框前装式安装成型后的构造见图9。

6.4改建建筑标准化附框安装

图9标准化附框前装式构造示意图

1、墙体,2、连接片,3、附框

1、墙体,2、连接片,

6.4.1 标准化附框在改建中的安装施工宜在改建的窗洞口四周粉刷平整后且达到砂浆硬化条件 后进行。 6.4.2 按实测洞口最小尺寸制作附框,宜采用凹侧面附框。 6.4.3沿附框加强肋中线位置钻与墙体固定孔位,孔洞直径不应小于10mm,两端距端部100mm 中间点间隔不应大于500mml。 6.4.4将附框预装进洞口,调正正确位置后划出各孔洞在墙体上的位置,取下附框在墙体划出

的孔洞位置钻打可安装直径8mm膨胀螺栓的孔,孔洞应进入混凝土墙体,深度不应小于40mm 6.4.5将附框装进洞口并用膨胀螺栓固定,固定后的附框尺寸应符合本规程表5.2.3要求。 6.4.6 附框安装后附框与墙体的缝隙用砂浆填塞,附框内外侧用砂浆粉至与附框内口平齐。 6.4.7 改建建筑标准化附框安装成型后的构造见图10。

图10改造房附框安装构造示意图

1、墙体, 2、膨胀螺丝,3、砂浆,4、附相

6.5.1标准化外窗安装前应在标准化附框外沿口四周安装附框压条,附框压条色泽宜与外窗一 致。 6.5.2附框压条应在工厂切割并在附框压条上安装三元乙丙胶等热塑性胶条。 6.5.3附框压条与附框安装宜采用直径为4mm自攻螺钉紧固,螺钉安装距端头不应大于60mm, 两钉间隔不大于300mm,每边不少于3个螺钉。 6.5.4附框压条进出位置应根据窗框和附框连接位置尺寸确定,安装时用一窗的外框在附框 上测量定位,或根据附框和窗框的尺寸计算定位。 6.5.5附框压条组框后交角部位间隙不应大于0.5mm,并应采用硅酮密封胶密封。 6.5.6附框压条安装后的构造见图11。

400米标准运动场塑胶跑道施工方案图11附框压条安装构造示意

附框,3、附框压条紧固自攻螺钉,4、附框压条,5、月

6.6.1披水板的安装宜与附框压条安装同时进行,宜采用披水板上端勾挂在附框挂勾上的方法 进行安装。 6.6.2施工时应清理窗台并在窗洞口侧墙画好披水板安装线,披水板安装线的披水坡度不应小 于20%。 6.6.3在窗台沿外侧边部粘贴厚度不小于2mm的双面胶带,长度与披水板等长,披水板上端与 附框压条勾挂(或与附框压条压连接)后,下端与窗台边部双面胶带粘结并应粘结牢固,披水板 宽度大于1500mm时宜在披水板与侧墙结合处对披水板进行辅助性固定。 6.6.4在披水板与侧墙交角连接处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密封,可采用等腰三角形截面胶缝,密 封胶截面宽度应大于8mm;披水板与墙体之间缝隙较大时应先采用防水砂浆或泡沫棒填塞再打密 封胶,辅助性固定件应全部被胶覆盖;注胶应平整密实,胶缝宽度均匀、表面光滑、整洁美观。 6.6.5各项施工过程中,不得踩踏、撞击披水板,也不得在披水板上放置重物。 6.6.6披水板安装后的构造见图12

JGJT 486-2020 轻板结构技术标准.pdf图12披水板安装构造示意

1、墙体,2、附框,3、附框压条,4、披水板,5、双面胶条

1、墙体,2、附框,3、附框压条,4、披水板,5、双面胶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