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2001).pdf

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2001).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343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2001).pdf

3.1,9加闸1门槛取小小沐应为议计取低通规水位主十于髓顶命的 最小水深,并应满足设计船舶、船队满载时的最大吃水加富裕深度 的要求,可按公式(3.1.9)计算,闸室最小水深应为设计最低通航 水位至闸室底板顶部的最小水深,其值应不小于门槛最小水深。 设计采用的门槛最小水深和闸室最小水深,在满足计算的最小水 深值基础上,应充分考虑船舶、船队采用变吃水多载时吃水增大以 及相邻互通航道上较大吃水船舶、船队需通过船闸的因素,综合分 析确定。

船的级数应主面研允年级船制利议计示 求的适应性,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设置双线或多线船闸: (1)采用单线船闸不能满足设计水平年内过闸船舶数量、总吨

位数、客货运输量过闸的通过能力要求的; (2)客货运量大,船舶过闸繁忙的连续多级船闸,由于单线船 闸迎向运转要等待和延长过闸时间、降低通过能力和船舶运输效 率而不经济的; (3)运输繁忙和重要航道在年通航期内,不允许由于船闸检 修、疏浚、冲沙和事故等原因造成断航的; (4)客运、旅游等船舶多,过闸频繁,需解决快速过闸的; (5)区间小船、渔船和农副业船舶数量多,过闸频繁影响通过 能力的。

3.3.1船闸级数应根据水头、地形、地质、水源、水力学等

条件限制,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米用两级或多级船闸: (1)船闸水头较大,米用单级船闸水力学等条件不能满足要求 的; (2)受闸址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经不同级数方案比选商住楼外墙节能保温施工方案,技术 经济合理的; (3)水源困难,受供水限制,必须节省船闸耗水量的

3.3.3船闸级数,可按下列情况确定:

(1)水头<30m,采用单级船闸; (2)水头30~40m,采用单级或两级船闸; (3)水头>40m,采用两级或多级船闸。

(1)水头<30m,采用单级船闸; (2)水头30~40m,采用单级或两级船闸; (3)水头>40m,米用两级或多级船闸。 3.3.4多级船闸的级数划分,应综合分析上、下游水位变幅和地 形、地质条件研究确定,并宜使各级船闸的结构尺度、灌泄水时间

形、地质条件研究确定,并宜使各级船闸的结构尺度、灌泄 致.减少补、溢水量。

3.3.5设中间渠道船闸,中间渠道尺度应满足船舶、船队

会让、通航水流、水力学条件的

4.1.1船闸上下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校核 高水位、校核低水位、检修水位和施工水位、应根据水文特征、航运 要求、船闸级别、有关水利枢纽和航运渠化梯级运用调度情况,考 虑航道冲淤变化影响、两岸自然条件和综合利用要求等因素,综合 研究确定。

4.1.2船闸上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应按表4.1.2规定的设计洪

水频率,并考虑第4.1.8条的因素,分析计算确定,对水利水电枢 纽不得低于正常蓄水位,对航运枢纽不得低于正常挡水位和设计 挡水位。

注:①对出现高于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历时很短的山区性河流,Ⅲ级船闸的洪水重 现期可采用10年;IV、V级船闸可采用5~3年,V1、VI级船闸可采用3~2年 执行: ②在平原地区运输繁忙的V~VII级船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通过论证洪水重 现期可采用20~10年; ③山区中小型船闸经论证允许溢洪的,其上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可根据具体 情况通过论证后确定,但不应低于船闸建设前航道的通航标准。 4.1.3船闸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按表4.1.3规定的保证 率,并考忠第4.1.8条中的因素分析计算,并应与枢纽的死水位和 周低运个上云坦山核工低生

率,并考虑第4.1.8条中的因素分析计算,并应与枢纽的死水位和 最低运行水位相比较取低值

船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保证率

4.1.4船闸下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应采用表4.1.2规定的设计 洪水频率相应的最大下泄流量对应的下游最高水位,并应考虑第 4.1.9条的因素分析确定。在下游有梯级衔接时,尚应考虑受下 一梯级回水的影响。

4.1.5船闸下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在下游为天然河道时,应采

用表4.1.3规定的保证率,并考虑第4.1.9条中的因素分析 在下游有衔接梯级时,应采用下一梯级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 水到船闸的相应水位。

运用水位。船闸下游校核高水位可采用枢纽的校核洪水位或非常 运用时最大下泄流量相应的下游最高水位。不受枢纽影响的船 闸,可按船闸级别,参照有枢纽的同级别情况,研究分析校核洪水 位或非常运用时的水位,确定上、下游校核高水位。

4.1.7船闸下游校核低水位可采用枢纽最小瞬时下泄流量

4.1.8确定船闸上游设计水位,应考虑下列因素:

(1)满足航运的需要和船舶安全畅通的要求; (2)改善上游航道滩险的需要; (3)综合利用水资源对上游水位的要求; (4)回水淹没的损失,以及对重要城镇、铁路、公路、厂矿、农业 基地、文物古迹、环境保护等的影响; (5)工农业生产和城镇生活用水对上游来水的影响; (6)水电站运行、船闸灌水和风浪等引起的水位变化; (7)船闸或船闸所在枢纽的特殊运行的水位情况; (8)由于河床淤高引起的水位变化。

(1)满足航运的需要和船舶安全畅通

(2)枢纽建成后对下游河床下切或下游河床冲淤变化引起的 同级流量相应的水位降低或升高; (3)引排水引起的水位变化和有关方面对水位的特殊要求; (4)下游航道整治、疏浚引起的水位变化; (5)重要建筑物或河道条件对水位的限制和影响: (6)枢纽运行调节、船闸泄水及风浪波动引起的水位变化; (7)位于潮汐河段的船闸、建闸后引起的潮位变化; (8)交汇河口高水位或洪水顶托的影响

乙快到姓成店利丁防何环个切或T谢柯不冲饮安化升地的 同级流量相应的水位降低或升高; (3)引排水引起的水位变化和有关方面对水位的特殊要求; (4)下游航道整治、疏浚引起的水位变化; (5)重要建筑物或河道条件对水位的限制和影响: (6)枢纽运行调节、船闸泄水及风浪波动引起的水位变化; (7)位于潮汐河段的船闸、建闸后引起的潮位变化; (8)交汇河口高水位或洪水顶托的影响。 4.1.10枢纽下泄的最小瞬时流量必须满足下游河段设计最低通 航水位相应流量。 4.1.11船闸上、下游检修水位,应根据船闸的规模、重要性、航运 要求、水文情况、枢纽运行条件与检修情况、检修能力和检修延续 时间等,综合分析确定。 4.1.12船闸施工水位应根据施工能力与强度、施工进度安排,河 道洪、中、枯水期的水文情况、地形条件、施工导流与施工围堰设施 等情况,以保证安全施工.和满足施工需要为原则,对不同的施工期

4.1.11船闸上、下游检修水位,应根据船闸的规模、重要性、 要求、水文情况、枢纽运行条件与检修情况、检修能力和检修页 时间等,综合分析确定。

4.1.12船闸施工水位应根据施工能力与强度、施工进度

退洪、中、枯水期的水文情况、地形条件、施工导流与施工围堰设施 等情况,以保证安全施工.和满足施工需要为原则,对不同的施工期 限和工程部位,经论证比较后,综合分析确定。施工围堰的洪水设 计标准可参照水利、水电有关现行标准确定。

通航水位加安全超高。 4.2.2船闸非挡水前缘闸首的闸门顶部高程应为上游设计最高 通航水位加安全超高。 4.2.3船闸闸门顶部最小的安全超高值,1~IV级船闸不应小于 0.5m,V~V11级船闸不应小于0.3m,对于有波浪或水面涌高情况 的闸首门顶高程应另加波高或涌高影响值。

4.2.2船闸非挡水前缘闸首的闸门顶部高程应为上游设计量

4.2.4船闸闸首墙顶部高程应根据闸门顶部高程和结构布置

要求确定,并不得低于闸门和闸室墙顶部高程。位于枢纽工程

的船闸,其挡水前缘的闸首顶部高程应不低于与相互连接的枢纽 工程建筑物挡水前缘的顶部高程。 4.2.5船闸上、下闸首门槛的高度应有利于船闸运用和检修,顶 部高程应为上、下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值减去门槛最小水深值。 4.2.6船闸闸室墙顶部高程应为上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加超高 值,超高值不应小于设计过闸船舶、船队空载时的最大干舷高度。 4.2.7船闸闸室底板顶部高程不应高于上、下闸首门槛顶部高 程。 4.2.8船闸上、下游导航和靠船建筑物的顶部高程应为上、下游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加超高值,超高值不宜小于设计过闸船舶、船队 空载时的最大干舷高度。 4.2.9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和口门区及连接段的底部高程应为 上、下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减去引航道设计最小水深值。 4.2.10船闸与相邻建筑物或堤岸的连接建筑物属前缘挡水的 其顶部高程应与其他前缘挡水建筑物的顶部高程的标准一致。涉

闸首阀门井顶部高程应考虑阀门前廊道水流动能恢复所导致的门 井水位升高的影响。

4.3.1涉及跨越船闸的桥梁、管道等建筑物,其通航净空与航运 条件等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J139)的 规定。

5.1.1闸址应根据船闸级别、枢纽规模和自然条件等, 分析综合考虑选定。

5.1.3闸址宜选在地形、地质条件较好,且顺直、稳定、并阔的河 段。

5.1.3闸址宜选在地形、地质条件较好,且顺直、稳定、并阔的河

5.1.4有船闸的水利枢纽选择坝址时,应使船闸具有良好的通航 条件,满足船闸的通航要求。

5.1.4有船闸的水利枢纽选择坝址时,应使船闸具有良好的通航

5.1.5选择闸址应考虑下列因素

5.1.7新建第二线或第三线船闸时,其船闸中心线与已有船

GB/T 37662.2-2019标准下载10 0)闸址应选择在场地开阔、交通方便、便于取材和有利施工 段。

5.2.1船闸的总体布置,必须保证船舶、船队在通航期内安 畅过闸,并有利于运行管理和检修

当船闸布置在弯曲河段或河道外的引渠内时,其引航道口 心 口门区均应处在河床稳定部位,并能与原主航道平顺

必须有足够长度隔流堤或隔流墙。枢纽泄水时,应满足船闸引航 道口门区和连接段的通航水流条件。船闸不应布置在紧邻的溢流 坝、泄水闸、电站等两过水建筑物之间

室,可布置在设计水头较大的低水位一侧,见图5.2.5。

图5.2.5双向水头船闸布置示意图

5.2.6建双线船闸的水利枢纽,在地形地质、河道条件允许时北京某多层库房及管理用房施工组织设计(附图丰富_创长城杯),宜 采用两线分开布置,使冲沙闸冲沙、挖泥及船闸检修时互不干扰。 5.2.7船闸上不宜采用活动桥。桥梁不宜从引航道、口门区、连 接段跨过,当不可避免时,应采用一跨跨过,其高度除满足净空外, 尚应不影响船舶、船队航行视野。架空电力线路不应在闸首、闸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