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广东省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pdf式中b一塑料排水板宽度(mm); 8一一塑料排水板厚度(mm); α一一换算系数,取值范围0.75~1.0,一般采用1.0。 塑料排水板的间距可按井径比n值为15~22选用。 6.2.4竖向排水体的深度应根据土层分布和建(构)筑物对地基的稳定性、变形要求和工期 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1当受压软土层厚度不大时(小于或等于10m),竖向排水体宜穿过受压土层; 2当受压软土层厚度很大时(大于10m),对于以地基整体滑动稳定性控制的工程,竖 向排水体深度宜超过最危险滑动面2m;对于以地基变形控制的工程,深度应根据在限定的 预压时间内应消除的变形量确定。 6.2.5采用堆载预压法加固地基时,应在地面铺设水平排水中粗砂垫层,垫层厚度不得小于 500mm,且应在预压区设置与砂垫层相连的排水盲沟,在预压区边缘应设置排水沟,以将 地基中排出的水引出预压区
砂垫层砂料宜用中粗砂,黏粒含量不宜大于3%,砂料中可混有不超过总重量10%、粒 径小于50mm的砾石。砂垫层的干密度应大于1.5g/cm,其渗透系数宜大于1×10cm/s。 6.2.6砂井的砂料应选用中粗砂,其黏粒含量不应大于3%。 6.2.7预压荷载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应采用超载预压法处理,并宜使预压荷载下受压土层各 点的有效竖向应力大于建筑物荷载引起的相应点的附加应力; 2预压荷载顶面的范围应等于或大于建筑物基础外缘所包围的范围; 3加载速率应根据地基土的强度增长确定。当天然地基土的强度满足预压荷载下地基的 稳定性要求时,可一次性加载,否则应分级逐渐加载,待前期预压荷载下地基土的强度增长 满足下一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要求时方可加载, 6.2.8竖向排水体穿过全部软土层时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对瞬时加载仅考虑径向排水,当固结时间为t时,理想井排水条件下,对应总荷载
1 对瞬时加载仅考虑径向排水,当固结时间为t时,理想井排水条件下,对应总荷载 的地基平均固结度可按下式计算:
级或多级等速加载条件,当固结时间为t时,对应总荷载的地基平均固结度可按下式 计算:
东孚学校监理交底表6.2.8 α、β值
表中U,一地基竖向排水平均固结系数(%); C一土的竖向排水固结系数(cm/s); C一土的径向排水固结系数(cm/s); H一固结土层竖向排水距离,单向排水时,H取土层厚度;双向排水时,H取两排水面间土 层厚度的一半(cm) 6.2.9竖向排水体未穿透软土层时,可按下式计算地基平均固结度:
一h 一土的径向排水固结系数(cm/s): H一固结土层竖向排水距离,单向排水时,H取土层厚度;双向排水时,H取两排水面间土 层厚度的一半(cm) 6.2.9竖向排水体未穿透软土层时,可按下式计算地基平均固结度:
n一地基土得分层数; 一一考虑由于侧向变形等影响的经验系数,对于正常固结和轻微超固结土可取 1.1~1.4,荷载较大或高压缩性饱和黏土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变形计算时,宜取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的比值为0.1的深度作为受压层的计算深度。 6.2.11在正常固结饱和黏性土地基某点加载后历时t的抗剪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o+△oU,·tan
一一加固前地基土的天然抗剪强度,可由现场十字板见且试验确定(kPa); A0:一一预压荷载引起的该点的竖向附加应力(kPa); U,一一计算点固结时间为t时的固结度; Pe一—三轴固结不排水压缩试验确定的土的内摩擦角(°)。 6.2.12当考虑施工过程中的井阻和涂抹作用时,软土层固结系数、固结度、最终沉降白 算可按现场实际监测资料进行推算。 从实测的沉降一一时间(s一t)曲线上选择荷载停止后任意三个时间t、t和t3, t一t=t一t,可按下列各式进行计算:
真空预压法加固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固结沉降计算可参照第6.2.8、6.2.10、6.2.12
包括: 1选择塑料排水板或砂井等竖向排水体,确定其直径、间距、深度、排列方式和布置 范围; 2确定预压区面积和施工分块大小; 3确定真空预压工艺,要求达到的膜下真空度和土层的固结度; 4计算真空预压后地基强度增长值和地基变形值。 6.2.15竖向排水板的设计可按本规范第6.2.2条和第6.2.3条选用。砂井的砂料应选用中粗 砂,其渗透系数宜大于1×10cm/s。 6.2.16真空预压区域边缘应大于建(构)筑物基础轮廊线,每边向外延伸大于3.0m,每块 预压面积宜尽可能呈正方形布置且相互连接。 6.2.17真空预压荷载可一次性施加,无需分级,真空预压膜下真空度应稳定且分布均匀, 并保持在80kPa以上,地基土的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6.2.18对于表层土有良好的透气层或在处理范围内有充足水源补给的透水层时,应采取有 效措施隔断透气层和透水层。 6.2.19当建(构)筑物的荷载超过真空预压的压力,且建(构)筑物对地基变形有严格要 求时,可采用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法,其总压力宜超过建(构)筑物的荷载。 6.2.20真空预压地基最终竖向变形计算可按本规范第6.2.10条执行,其中可取0.8~0.9。
包括: 1选择塑料排水板或砂井等竖向排水体,确定其直径、间距、深度、排列方式和布置 范围; 2确定预压区面积和施工分块大小; 3确定真空预压工艺,要求达到的膜下真空度和土层的固结度; 4计算真空预压后地基强度增长值和地基变形值。 6.2.15竖向排水板的设计可按本规范第6.2.2条和第6.2.3条选用。砂井的砂料应选用中粗 砂,其渗透系数宜大于1×10cm/s。 6.2.16真空预压区域边缘应大于建(构)筑物基础轮廊线,每边向外延伸大于3.0m,每块 预压面积宜尽可能呈正方形布置且相互连接。 6.2.17真空预压荷载可一次性施加,无需分级,真空预压膜下真空度应稳定且分布均匀, 并保持在80kPa以上,地基土的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6.2.18对于表层土有良好的透气层或在处理范围内有充足水源补给的透水层时,应采取有 效措施隔断透气层和透水层。 6.2.19当建(构)筑物的荷载超过真空预压的压力,且建(构)筑物对地基变形有严格要 求时,可采用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法,其总压力宜超过建(构)筑物的荷载。 6.2.20真空预压地基最终竖向变形计算可按本规范第6.2.10条执行,其中可取0.8~0.9。 真空一堆载预压法以真空预压为主时,可取0.9。 6.2.21真空预压所需抽真空设备的数量,可按加固面积的大小和形状、土层结构特点,以 一套设备可抽真空的面积为800~1000m确定,但每块预压区至少应设两台真空泵。 (Ⅲ)动力排水固结法 6.2.22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地基必须设置良好的水平和竖向排水系统,包括竖向的塑料排 水板和水平向的砂垫层、盲沟和集水井。当软土层厚度小于7.0m且软土层含有薄粉砂夹层 时,该法加固效果明显。 6.2.23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地基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选择塑料排水板的间距、排列方式和深度; 2确定预压区范围、堆载大小、分级和加载速率; 3强夯单击夯击能、单击次数、夯击遍数、收锤标准以及监测要求; 4计算地基土的最终沉降量和强度增长,根据加固技术要求确定卸载标准; 6.2.24塑料排水板间距可按第6.2.2条和第6.2.3条确定,可取0.8~1.8m,常用1.0~1.2m。 深度应穿透软土层进入下卧土层1.0m。 6.2.25砂垫层厚度可取1.0m,每隔20~30m宜设置纵横向盲沟,盲沟交点处应设集水井, 集水井底面应低于砂垫层1.0m以上,用水泵强排水至加固区以外,并保证集水井水位低于 砂垫层地面。 6.2.26在软土表面上宜覆盖厚度3.0~4.0m填土层(含砂垫层厚度),方可在填土表面上进 行强夯施工。夯后交工面标高不宜小于场地设计地面标高。 6.2.27强夯应采用少击数多遍数和夯击能由小到大的原则进行施工,宜采用6~10遍进行 夯击,夯击能可从1500kN*m逐渐加大到3000kN*m以上,达到设计要求后再以低能量满夯 一遍。 6.2.28强夯间歇时间应根据软土中动孔隙水压力消散80%以上所需时间确定,一般需8~ 10天
6.2.29每遍夯点的夯击数可按下列要求确定: 1夯坑深度宜小于软土上覆填土厚度的1/2~1/3; 2第n击以后连续二次夯沉量比前一击更大,则单点击数定为n击; 3动孔隙水压力增量显著下降之后(一般可取Au≤2kPa)应停夯,待孔压消散后再 夯: 4在强夯与堆载作用下,软土固结沉降达到设计要求为强夯的最终收锤标准,否则应 增加强夯遍数直至软土固结度满足要求。 6.2.30每遍强夯开始前,均应选择有代表性区域进行试验性夯击,通过实测夯沉量和孔隙 水压力监测等确定夯击能、夯点击数和间歇时间。 6.2.31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固结沉降计算可参照第6.2.8条、第6.2.10 条、第6.2.12条。
6.3.1塑料排水板的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应有足够的湿润抗拉强度和一定的抗 弯能力。在施工现场应采取措施防止塑料排水板被阳光照射、破损或污染,已破损和被污染 的塑料排水板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6.3.2普通砂井的灌砂量,应按井孔的体积和砂在中密状态时的干密度计算,其实际灌砂 量(不包含水的重量)不得小于计算值的95%。 普通砂井施工时,应尽量减少成孔对井周围土的挠动,应保证砂井灌砂的密实度。 6.3.3袋装砂并的砂袋应采用透水性能好,且具有足够抗拉强度及一定抗老化和耐腐蚀性 的编织布。灌入砂袋的榨宜用风干砂,且应振捣密实,直径应满足设计要求,砂袋不得中断、 缩颈、膨胀等。砂袋放入井孔后,袋口应用麻绳或铁丝扎紧。袋装砂井所用套管内径宜略大 于砂并直径。 6.3.4塑料排水板应有良好的透水性,应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沟槽表面平滑,尺寸准确, 能保持一定的过水面积,并具有耐酸碱抗腐蚀能力。施工前应对所采用的塑料排水板按有关 规程进行质量检验。
6.3.5塑料排水板施工所用导管,管尖平端与导管靴应配合适当,应防止插入地基中的带
立向排小降施工时的八号闸左 1平面井距偏差不应大于井径; 2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 3深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4塑料排水板和袋装砂井预留地表的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埋入地表水平排水板 砂垫层中。 6.3.7铺设砂垫层前应做好工作垫层。当软土上部有硬层时可不做工作垫层;当遇有渔塘 时,应排水后晾晒,挖除植物层、铲平塘梗。工作垫层应表面平整,无明显坑洼。工作垫层 可用土、砂填筑,厚度大于500m时应分层填筑压实。 6.3.8设置排水盲沟时,盲沟渗滤应采用碎石或中粗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盲沟渗滤料 应用土工织物包裹。 6.3.9在加载预压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分层逐渐加载,并应进行竖向变形、边桩位移及 孔隙水压力等项目的监测:根据监测资料严格控制加载速率
钢筋加工场施工方案6.3.10当所加荷载材科为建筑地基的 部分时 其技术要求应按国家有关规范执
6.3.10当所加荷载材料为建筑地基的 其技术要求应按国家有关规范执行
6.3.11真空预压的抽气设备宜采用射流真空泵,空抽时必须达到95kpa以上的真空吸力, 真空泵的设置应根据预压面积大小和形状、真空泵效率和工程经验确定。 6.3.12真空管路的连接应严格密封,在真空管路中应设置止回筏和截门。 水平向分布滤水管可采用条状、梳齿状及羽毛状等形式,滤水管布置形成回路。滤水管 应设置在砂垫层中,其上覆盖厚度100~200mm的砂层。滤水管可采用钢管或塑料管,外包 尼龙砂或土工织物等滤水材料。 6.3.13密封膜应采用抗老化性能好、韧性好、抗穿刺性能强的不透气材料。密封膜热合时 宜采用双热合缝的平搭接,搭接宽度应大于15m。 密封膜宜铺设2~3层,膜周边宜采用挖沟埋膜、平铺并用黏土覆盖压边、围沟内及 膜上覆水等方法进行密封。 当加固去周边或表层土有透水层或透水层时,应采用密封墙将其封闭。 6.3.14采用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时,先进行抽真空,当真空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并稳定后 再进行堆载,并继续抽气,堆载时需在膜上铺设土工布等保护材料
(IⅢ)动力排水固结法
6.3.15动力排水固结法夯锤宜采用直径为3~3.5m、锤重15~20t的扁平锤。采用履带 式起重机时某供电公司调度通信及变电站监控中心(含地下设备部分)建设项目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通常每10000㎡安排一台强夯机。 6.3.16软土上覆填土材料宜采用碎石土、砂土或强风化花岗岩等粗粒土,以利于强夯施工, 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 6.3.17水平和竖向排水系统的设置、填土过程的控制应符合本节第一部分堆载预压法中的 相应规定;强夯施工步骤和检查工作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强夯法中相关规定。 6.3.18强夯施工时,浅层沉降板的隆起梁不宜超过50mm,夯击时实测动孔隙水压力增量 宜大于20kpa。
6.4.1对于重要的排水固结加固地基工程,应按设计要求的加载进行施工,对地基变形和 稳定性变化进行现场原位动态监测。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与分析,以及时调整设计参数,指 导施工,控制加载速率,防止地基剪切破坏,检验加固效果。 6.4.2现场原位动态监测项目宜包括:
1地基土表面沉降; 2地表面坡趾外地表土水平位移; 3地基深层土的分层沉降; 4地基深层的水平位移: 5地基土孔隙水压力; 6真空预压工程和真空一堆载预压工程监测除进行以上项目外,尚应进行膜下真空度 和地下水位的量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