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331T 025.4-2022 雄安新区工程建设关键质量指标体系:合交通.pdf3.4.1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按道路设 计速度的40%~70%计算,转弯车道设计速度应取小值且不应大于 20km/h,直行车道设计速度可取大值,当验算视距三角形时,进口道 直行车设计速度应与路段设计速度一致。
3.4.3平面交叉口一条进口车道的宽度宜与一般路段车道宽度一致, 困难情况下公交专用道的最小宽度应为3.5m,其他进口道车道的最 小宽度可采用3.0m。
3.4.4平面交叉口进口道展宽渐变段和展宽段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展宽渐变段长度按车辆以70%路段设计速度行驶3s横移一条 车道时来计算确定。渐变段最小长度主干路宜为20m~30m,次干路 不应小于20m,支路不应小于15m。 2展宽段最小长度应保证左转或右转车不受相邻候驶车辆排队 长度的影响。无交通量资料时,展宽段最小长度主干路宜为 50m~70m,次干路不应小于40m,支路不应小于30m。 3.4.5平面交义口出口道每条车道宽度不应小于路段车道宽度。 3.4.6平面交叉口出口道展宽段和展宽渐变段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次干路展宽段长度不应小于20m~30m,当设置公交停 靠站时,应再加上站台长度。 2渐变段长度不应小于20m。 3.4.7平面交叉口应尽量采用较小的路缘石转弯半径,并进行交通功 能设计,营造以人为本的街角环境。平面交义口处路缘石转弯半径应 符合下列规定: 1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主干路与次干路相交、次干路与次干 路相交均不宜小于8m,城市道路与公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可以根据 需求确定路缘石转弯半径。 2与支路相交的交叉口路缘石转弯半径宜为8m~10m。
3.4.8平面交义口进口道的纵坡度,不宜大于2.5%,不应大于3% 公交停靠站的纵坡度不应大于2%。 3.4.9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叉口竖向设计宜采用控制网等高线法, 交义口低点应设置雨水口,不得积水,交义口低点不宜设置在人行横 道及路缘石转弯处。 3.4.10城市道路平面交义口范围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得小于路 段中的有效通行宽度。 3.4.11行人过街设施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优先选用平面过街方式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施工组织设计,同一交叉口的过街方式宜协调一致。 2人行横道穿越机动车道长度大于16m时,应设置行人二次过 街安全岛,其宽度不应小于2.0m,困难情况下不得小于1.5m。 3安全岛应设置阻车桩、反光装置等保障行人安全的交通安全 设施。
3.4.11行人过街设施布设应符合下
3.5.1城市公交线路可分为公交快线、干线和支线三级公交运营网络
3.5.1城市公交线路可分为公交快线、干线和支线三级公交运
.5.1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公交快线宜沿区域客流走廊敷设,服务组团间长距离联系。 2公交十线宜沿起步区客流走廊敷设,组团内宜呈坏线布局, 服务组团内中距离出行;跨组团宜横向贯通布局,服务相邻组团出行, 3公交支线宜以5分钟生活圈为基本单元,可根据需求灵活运 营组织,整体密度宜为4km/km²一5km/km²。
3.5.2城市道路公交专用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组团连接道路(主十路)单向应各设置1条公交专用车道: 公交型单元集散道路(次干路)应设置公交专用道;其他等级道路可 不设置公交专用车道;所有道路均可通行需求响应型公交支线。 2公交专用车道单车道宽度应为3.5m,公交专用车道在平交路 口应连续设置,并设置公交系统优先通过的管控设施。 3.5.3城市道路公交车站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公交车站间距300m~500m,设置干线公交的组团连接道路 结合交通需求,部分路段可适当增加至500m~700m。 2公交车站设置位置应符合上位规划,公交车站设置在平面交 义口出口道时,在不影响交义口交通的条件下应尽量靠近路口,距离 路口缘石切点距离应为20m~40m。 3应根据路段车流量、停靠站公交线路数、用地条件等因素灵 活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公交停靠站可综合采用物理实体、划线等 方式来进行布设,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并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安全。 4站台最小长度,应按同时停靠两辆车布设。 5公交站台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公交客流规模确定,一般公交站 台长度宜为20m~30m,高度宜为0.15m~0.20m,站台宽度不宜小于 2.0m,不应小于1.5m
1组团连接道路(主十路)单向应各设置1条公交专用车道: 公交型单元集散道路(次十路)应设置公交专用道;其他等级道路可 不设置公交专用车道;所有道路均可通行需求响应型公交支线。 2公交专用车道单车道宽度应为3.5m,公交专用车道在平交路 口应连续设置,并设置公交系统优先通过的管控设施。
JC/T 2127-2012标准下载5.3城市道路公交车站设置应符合以
3.6.3绿道的纵断面设计应符合以下
3.6.3绿道的纵断面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绿道纵坡宜小于3.5%,受条件限制时不得大于8%,大于8% 时应推行。坡度大于2.5%时,限制坡长应符合表3.6.3的规定。
表3.6.3限制坡长(m)
表3.6.3限制坡长(m)
限制坡长 纵坡(%) 般值 极限值 2.5 120 300 3.0 80 200 3.5 60 150 4.0 45 130 5.0 30 100 6.0 20 65 7.0 15 40 8.0 10 35
2 绿道竖曲线变坡点应设置竖曲线霍州方山电厂180m钢筋砼烟囱施工组织设计,最小竖曲线半径不宜小于
100m,不应小于60m;最小竖曲线长度不应小于10m。 3.6.4绿道的横断面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绿道横断面一般按双向非机动车道设计,两侧路缘带宽度 0.25m,人行道可单侧设置。 2区域绿道和城市绿道单向行驶不宜小于3.5m,双向行驶不宜 小于6.0m,特殊控制条件下不应小于4.5m。 3绿道两侧应设置保护性路肩,结合排水宜设置平缘石。 3.6.5绿道与其他交通系统的交义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绿道系统应做好与其他交通系统相交节点的交通组织设计。 2区域绿道与主干路交叉宜采用立体交叉,城市绿道和社区绿 道与主干路及以下等级道路交叉一般采用平面交叉。 3沿水系布设的区域绿道宜采用下穿方式与跨水系桥梁立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