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331T 025.2-2022 雄安新区工程建设关键质量指标体系:市政公用工程.pdf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 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的运行状态,以及保 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2.0.31智能管理intelligentmanagement
基于不同管理对象,通过物联网、5G、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 术,完成信息采集、数据通信、综合分析处理和可视化展现等功能 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统筹协调、智能决策、优化调节调控、高效管理
4.2.1应充分利用南水北调水、水库水等地表水源,满足新区经济、 社会用水需求吉J2013-245:WST高分子喷涂速凝橡胶防水涂料建筑构造,供水保障率不应低于97%。
4.2.2饮用水源水质应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和《地 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相关要求。 4.2.3应建立多水源互补、水源互联互通的供水格局,保障水源供给 能力和供水品质。 4.2.4供水水源地应划定保护区,并制定相应的水质安全保障措施
4.3.1供水输配系统应统筹供需关系变化与水量水质波动特征,保障 管网输配安全稳定高效。 4.3.2新区供水管网应采用环状布置,满足区域供水的水量和水压要 求和供水安全性需求。 4.3.3应通过管网建设质量控制、DMA分区计量、管网系统数字化 运行等措施提升供水效率,降低管网漏损率,供水管网漏损率不宜 高于5% 4.3.4供水管网应优先选用球墨铸铁管、钢管、不锈钢管、新型复合 管等优质管材,提高管网质量,降低管网漏损率。 4.3.5供水管网应设置卫生防护措施防止污染入侵;公共供水管网严 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管网连接,严禁擅自与自建供水设施连接,严禁 穿过毒物污染区;通过腐蚀地段的管道,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4.3.6消火栓、空气阀和阀门并等设施设备应采取防止水质二次污染 的措施,必要时应采取防冻措施。 4.3.7二次供水设施应采用挡板、挡墙、沙袋等涝水防护措施,重点 区域增设强排设施,保障降雨期间二次供水设施安全。
4.4.1供水厂出水水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和《河北雄安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体系》要求。
4.4.2集中式供水水质检验项目和频率应符合《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CJ/T206的相关规定。 4.4.3应强化建筑内供水管道优化设计与运行,避免长时间停用滞水 导致末梢水水质下降。 4.4.4新区应普及分户智能水表,实现一户一表、抄表到户、分户计 量,满足供水系统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要求。 4.4.5公共建筑应全部选用节水型器具,新建的宜采用一级水效的节 水器具,已有的宜通过更新改造逐步普及节水型器具。
4.5.1供水系统主要节点应监测水质、水量、水压,通过实时数据采 集、传输、分析,提升系统监控预警、节水管理和安全运行水平。 4.5.2供水厂安防系统应符合《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及 相关标准要求。 4.5.3二次供水系统作为供水系统的重要环节宜委托专业机构运行管 理,保障末梢水水质满足相关要求。 4.5.4应建立应急供水预案,配备应急装备和专业团队,构建合理可 行的应急管理策略,保障供水安全。 4.5.5新区应统筹城镇供水系统一体化建设,强化城镇供水分区之间 设施的共用共享。 4.5.6应建立供水系统水源到龙头全流程、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的数 字化档案系统。 4.5.7应建立供水系统智能化管控平台,具备信息获取、数据分析、 运行调度监控预警辅助决策部门联动应急管理等功能
5.1.1应有效收集、输送、处理和利用城镇污水和雨水,减少污染物 排放,实现污泥有效处理处置,促进资源回收利用,防治积水和内 涝灾害,保障城镇水环境质量。 5.1.2应统筹污水系统、雨水系统和城镇水体,新建区域排水系统应 采用分流制,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逐步改造为分流制。 5.1.3应按照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的总体目标要求,开展污 水系统规划建设。 5.1.4宜广泛采用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并积 极应用经过验证评估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 5.1.5宜采取污水处理厂全流程精细化管控策略,确保稳定达标兼顾 节能降耗,并保障水质安全性。 5.1.6施工降水或基坑排水不应排入污水管网,应采取措施处理达标 后回灌、排入雨水管网或排入河道。 5.1.7村镇生活污水宜做到全收集、全处理、全利用,结合新区规划 要求和建设时序,因地制宜选用村镇污水收集处理利用模式。 5.1.8雨水系统应包括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应急管理多 级保障单元,应与防洪设施安全、有效、合理衔接。 5.1.9应优化雨水的源头减排、过程调蓄、净化设施布局,并充分利 用公共设施、自然坑塘洼地水体等调蓄空间,构建多级雨水系统。 5.2污水源头管控 5.2.1污水系统应注重源头收集效能,合理预留接驳口,确保生活污 水应收尽收
5.2.1污水系统应注重源头收集效能,合理预留接驳口,确保生活污 水应收尽收。
5.2.2新建分流制排水系统区域不应设置化粪池,原有合流制排水系 统应结合建设时序和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确定是否取消化粪池。 5.2.3居民小区、商区等污水排口宜设置隔油池、拦截网等油污毛发 去除装置,防止堵塞排水管网。
5.3.1应建立健全管网质量管控机制,全过程管控管网的规划、建设、 运行和管理。 5.3.2污水管网在设计充满度下的最小流速不应低于0.6m/s。 5.3.3应加强污水管网日常监测,定期开展巡查养护,确保污水管网 的输送能力和污染物收集效能。
5.3.1应建立健全管网质量管控机制,全过程管控管网的规划、建设 运行和管理。
5.3.3应加强污水管网日常监测阅海万家G2地块二次结构施工方案,定期开展巡查养护,确保污水管网 的输送能力和污染物收集效能,
5.4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5.5污水系统精细运维
5.6村镇污水收集处理
5.6.1村镇污水处理工程应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和统一管 理。 5.6.2村镇生活污水应统筹村镇特征、规划要求、建设时序等合理选 择收集、处理、管理模式。 5.6.3村镇污水系统宜因地制宜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模式,选用 适用于村镇特征的技术、设备和运行管理模式,确保设施长期稳定 运行。 5.6.4村镇污水处理宜采用工程和生态相结合的方式新疆广汇厂区及合成装置区管廊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方案,降低污水收集 处理成本和运行管理难度
5.6.4村镇污水处理宜采用工程和生态相结合的方式,降低污水收集 处理成本和运行管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