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5210-2018.pdf1.0.1为客观评定公路技术状况,促进公路技术状况检测评定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 1.0.3公路技术状况检测评定工作,应遵循客观、科学和高效的原则,采用先进可靠 的检测和评价手段。 1.0.4公路技术状况的检测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公路技术状况指数highwaymaintenancequa
2.0.2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avementmaintenancequalityindex 用于综合评价路面损坏、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路面跳车、路面磨耗、路面抗滑 性能和路面结构强度技术状况的指标。
脚手架施工方案乌兰察布大酒店用于综合评价路面损坏、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路面跳车、路面磨耗、路面抗 主能和路面结构强度技术状况的指标。
2.0.3 :路面跳车pavementbumping
2.0.3 路面跳车pavementbumping
2.0.4路面磨耗pavementwearing
路面表面构造磨损状况,
3.0.1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应采用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和相应分项指标路基技术状况 指数SCI、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指数BCI和沿线设施技术状况指 数TCI。 3.0.2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应采用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和相应分项指标路面损坏状况 指数PC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路面跳车指数PBI、路面磨 耗指数PW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和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 3.0.3公路技术状况指标体系见图3.0.3,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和相应分项指标值域 为0~100
3.0.1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应采用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和相应分项指标路基技术 数SCI、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指数BCI和沿线设施技术状 TCL
图3.0.3公路技术状况指标体系
图中:MQI 公路技术状况指数(HighwayMaintenanceQualityIndicator); SCI一一路基技术状况指数(SubgradeConditionIndex); PQI 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avementMaintenanceOualityIndex):
BCI 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指数(Bridge,TunnelandCulvertConditio Index); TCI 沿线设施技术状况指数(TrafficfacilityConditionIndex); PCI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avementSurfaceConditionIndex); RQI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PavementRidingQualityIndex); RDI 路面车辙深度指数(PavementRuttingDepthIndex); PBI 路面跳车指数(PavementBumpingIndex); PWI 路面磨耗指数(PavementSurfaceWearingIndex); SRI —路面抗滑性能指数(PavementSkiddingResistanceIndex); PSSI 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avementStructureStrengthIndex)。
4.0.1公路技术状况应分为优、良、中、次、差五个等级。公路技术状况等级划分标 准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准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准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公路技术状况等级划分机
4.0.2公路技术状况各分项指标应分为优、良、中、次、差五个等级。各分项指 级划分标准应符合表4.0.2的规定。
注:1.高速公路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等级划分标准应为“优”大于或等于92,“良”在80~92 之间,其他保持不变。 2.水泥混凝土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等级划分标准应为“优”大于或等于88,“良”在 80~88之间,其他保持不变。
路基构造物损坏应为挡墙等坛工体出现的表面、局部和结构等损坏,按处计算。 度应按以下标准判断:
损坏程度应按以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勾缝损坏、沉降缝损坏、表面破损、钢筋外露和锈蚀等,每10m计1处, 不足10m按1处计算。 2中度应为局部基础淘空、墙体脱空、轻度裂缝、鼓肚、下沉等,每10m计1处,不 足10m按1处计算。 3重度应为整体开裂、倾斜、滑移、倒塌等。
1轻度应为勾缝损坏、沉降缝损坏、表面破损、钢筋外露和锈蚀等,每10m计1处, 不足10m按1处计算。 2中度应为局部基础淘空、墙体脱空、轻度裂缝、鼓肚、下沉等,每10m计1处,不 足10m按1处计算。 3重度应为整体开裂、倾斜、滑移、倒塌等。
5.1.5 路缘石缺损应为路缘石缺失或损坏,按长度(m)计算。
5.2.1 1龟裂应按面积计算,损坏程度应按以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主要裂缝块度在0.2~0.5m之间,平均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2mm。 2中度应为主要裂缝块度小于0.2m,平均裂缝宽度在2~5mm之间。
电农应按面积计异, 顶环性度应按以下物推判的: 1轻度应为主要裂缝块度在0.2~0.5m之间,平均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2mm。 2中度应为主要裂缝块度小于0.2m,平均裂缝宽度在2~5mm之间。 3重度应为主要裂缝块度小于0.2m,平均裂缝宽度大于5mm。 5.2.2块状裂缝应按面积计算,损坏程度应按以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主要裂缝块度大于1.0m,平均裂缝宽度在1~2mm之间。 2重度应为主要裂缝块度在0.5~1.0m之间,平均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2mm。 5.2.3纵向裂缝应是路面上与行车方向基本平行的裂缝,应按长度(m)计算。检测 结果应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损坏面积。损坏程度应按以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主要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3mm。 2重度应为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mm。 5.2.4横向裂缝应是路面上与行车方向基本垂直的裂缝,应按长度(m)计算。检测 结果应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损坏面积。损坏程度应按以下标准判断:
5.2.5沉陷应为路面的局部下沉,应按面积计算。损坏程度应按以
.5 沉陷应为路面的局部下沉,应按面积计算。损坏程度应按以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沉陷深度在10~25mm之间,行车无明显颠簸感。 2重度应为沉陷深度大于25mm,行车有明显颠簸感。 5.2.6车辙应按长度(m)计算,检测结果应用影响宽度(0.4m)换算成损 程度应按以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车辙深度在10~15mm之间。 2重度应为车辙深度大于或等于15mm。 5.2.7波浪拥包应按面积计算,损坏程度应按以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波峰波谷高差在10~25mm之间。 2重度应为波峰波谷高差大于25mm。 5.2.8坑槽应按面积计算,损坏程度应按以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坑槽深度小于25mm,或面积小于0.1m²。 2重度应为坑槽深度大于或等于25mm,或面积大于或等于0.1m²。 5.2.9松散应按面积计算,损坏程度应按以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路面表面细集料散失、脱皮、麻面等。 2重度应为路面表面粗集料散失、脱皮、麻面、露骨、表面剥落。
5.2.10泛油应为沥青路面表面出现的薄油层,损坏应按面积计算。 5.2.11修补应为裂缝、坑槽、松散、沉陷、车辙等损坏的修复。块状修补应按面积计 算,条状修补应按长度(m)乘以0.2m影响宽度计算。长度大于5m的整车道修复不计为 路面修补损坏。修补范围内再次发生的损坏,应按新的损坏类型计算。
5.3.1破碎板应按板块面积计算,损坏程度应按以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板块被裂缝分为3块及以上,破碎板未发生松动和沉陷。 2重度应为板块被裂缝分为3块及以上,破碎板有松动、沉陷和唧泥等现象。 5.3.2裂缝应为板块上只有一条裂缝的情况,应按长度(m)计算。检测结果应用影 响宽度(1.0m)换算成损坏面积。损坏程度应按以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裂缝宽度小于3mm,一般为未贯通裂缝。 2中度应为裂缝宽度在3~10mm之间。 3重度应为裂缝宽度大于10mm。 5.3.3板角断裂应为裂缝与纵横接缝相交,且交点距板角小于或等于板边长度一半的 损坏,应按断裂板角的面积计算。损坏程度应按以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裂缝宽度小于3mm。 2中度应为裂缝宽度在3~10mm之间。
5.3.4错台应为接缝两边出现的高差,应按长度(m)计算。检测结果应用影响宽度 (1.0m)换算成损坏面积。损坏程度应按以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接缝两侧高差在5~10mm之间。 2重度应为接缝两侧高差大于或等于10mm。
5.3.6边角剥落应为沿接缝方向板边上出现的碎裂和脱落,裂缝面与板面成一定角度, 应按长度(m)计算。检测结果应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损坏面积。损坏程度应按以 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板边上的碎裂和脱落。 2中度应为板边上的碎裂和脱落,接缝附近水泥混凝土有开裂。 3重度应为板边上的碎裂和脱落,接缝附近水泥混凝土多处开裂,开裂深度超过接缝 槽底部。 5.3.7接缝料损坏应按长度(m)计算,检测结果应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损坏 面积。损坏程度应按以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填料老化,不密水,尚未剥落脱空,未被砂、石、土等填塞。 2重度应为三分之一以上接缝出现空缝或被砂、石、土填塞。 5.3.8坑洞应为板面出现直径大于30mm、深度大于10mm的坑槽,损坏应按坑洞或 坑洞群的包络面积计算。
5.3.6边角剥落应为沿接缝方向板边上出现的碎裂和脱落,裂缝面与板面成一定角度, 应按长度(m)计算。检测结果应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损坏面积。损坏程度应按以 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板边上的碎裂和脱落。 2中度应为板边上的碎裂和脱落,接缝附近水泥混凝土有开裂。 3重度应为板边上的碎裂和脱落,接缝附近水泥混凝土多处开裂,开裂深度超过接缝 槽底部。 5.3.7接缝料损坏应按长度(m)计算,检测结果应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损坏 面积。损坏程度应按以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填料老化,不密水,尚未剥落脱空,未被砂、石、土等填塞。 2重度应为三分之一以上接缝出现空缝或被砂、石、土填塞。 5.3.8坑洞应为板面出现直径大于30mm、深度大于10mm的坑槽,损坏应按坑洞或 坑洞群的包络面积计算。
5.3.9唧泥应为板块接缝处有基层泥浆涌出,损坏应按长度(m)计算。检测结果应 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损坏面积。 5.3.10露骨应为板块表面细集料散失、粗集料暴露或表层松疏剥落,损坏应按面积计 算。 5.3.11修补应为裂缝、板角断裂、边角剥落和坑洞等损坏的修复。块状修补应按面积 计算,裂缝类的条状修补应按长度(m)乘以0.2m影响宽度计算。长度大于5m的整车道 修复不计为路面修补损坏。修补范围内再次发生的损坏,应按新的损坏类型计算。
5.4.1防护设施缺损应为防护设施(防撞护栏、防落网、声屏障、中央分隔带活动护 栏和防眩板等)缺失、损坏或损坏修复后达不到技术要求。损坏应按处计算,损坏程度应 按以下标准判断: 1轻度应为缺损长度小于或等于4m。 2重度应为缺损长度大于4m。 5.4.2隔离栅损坏应为隔离栅破损或损坏修复后达不到技术要求,损坏应按处计算。 5.4.3标志缺损应为各种交通标志(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里程牌、轮廊标 百米标等)残缺、位置不当或尺寸不规范、颜色不鲜明、污染,可变信息板故障等。损坏 应按处计算,其中轮廓标和百米标应每3个损坏算1处,累计损坏不足3个按1处计算, 5.4.4标线缺损应为标线(含凸起路标)缺失或损坏,损坏应按长度(m)计算。累 计长度不足10m应按10m计算,评定时不应考虑车道数量的影响。 5.4.5绿化管护不善应为树未和花草等枯萎或缺失,绿化带未及时修剪或有杂物,路段 应绿化未绿化。损坏应按长度(m)计算,累计长度不足10m按10m计算。
6.1.1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应包括路基、路面、桥隧构造物和沿线设施四部 路面检测与调查应包括路面损坏、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路面跳车、路面磨耗 抗滑性能和路面结构强度七项内容
容。路面检测与调查应包括路面损坏、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路面跳车、路面磨耗、路 面抗滑性能和路面结构强度七项内容。 6.1.2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应以1000m路段长度为基本检测(或调查)单元。在 路面类型、交通量、路面宽度和养管单位等变化处,检测(或调查)单元的长度可不受此 规定限制。
6.1.2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应以1000m路段长度为基本检测(或调查)单元 面类型、交通量、路面宽度和养管单位等变化处HDPE工艺管道施工方案,检测(或调查)单元的长度可不 定限制。
6.1.3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应按上行(桩号递增方向)和下行(桩号递减方向) 两个方向分别实施,二、三、四级公路可不分上下行检测与调查。
4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与计
注:路面结构强度为抽样检测指标,抽样检测的路线或路段应按路面养护管理需要确定,最低抽
: 路面结构强度为抽样检测指标,抽样检测的路线或路段应按路面养护管理需要确定,最低 比例不得低于公路网列养里程的20%
样比例不得低于公路网列养里程的20%
6.1.5 5不具备自动化检测条件的路线或路段可采用人工调查方式,人工调查宜采用便携 设备。
孙家营施工组织设计6.2路基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