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02T 0072-2023 绿色智慧建筑评价规程.pdf

DB2102T 0072-2023 绿色智慧建筑评价规程.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283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2102T 0072-2023 绿色智慧建筑评价规程.pdf

9.1.1 建筑能耗指标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GB/T51161中规定的约束值 9.1.2设置车辆充电装置,或预留安装条件。

DB2102/T00722023

鹿邑二期施工组织设计(中建版本)(498P)-.docx9.2.4建筑照明系统实行智能控制:(6分

对公共建筑: 照明系统智能控制的面积比例达到50%;(2分) 在第1款的基础上,比例增加20%,达到70%;(2分) 在第2款的基础上,比例增加20%,达到90%。(2分) 对居住建筑: ·可实现全宅照明灯具一键断电:(2分)

可实现对空调系统的启停控制;(2分)

DB2102/T00722023

0.2.5设置电动车智能充电装置:(2分) 一一设置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1分) 一一设置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1分) 0.2.6实现建筑能效管理信息化:(6分) 能效管理系统能直接读取楼宇自控系统所采集的设备数据;(1分) 一一设置能源监测与计量装置,满足能效管理需要;(1分) 一一 能源监测与计量数据能实现自动上传、储存与分类展示;(1分) 根据能源计量数据实现能源计费;(1分) 制订能效控制方案,呈现能效优化方案和节能效果并能进行能耗分析预测。实现能效优化,降 低建筑能耗;(1分) 一一呈现可再生能源产量和利用率。(1分) 0.2.7建筑用水点采用智能节水装置。(3分) .2.8设置建筑绿色性能动态评估系统,对建筑绿色性能进行实时评估。(1分)

室内颗粒物浓度:PM5年均浓度不应高于25ug/m,PM年均浓度不应高于50ug/m; 室内自然光光环境与照明光环境符合T/ASC02及DB2102/T0015的相关规定。 10.1.2生活饮用水、直饮水、非传统水源、游泳池、采暖空调系统、景观水体的水质应符合现行有关 标准的相关规定。

10.2.1设置室内空气品质监控系统:(6分

设置室内空气品质监控系统,或预留安装条件;(2分) 监测PM、PM2.、CO、TVOC等的浓度,具备数据实时显示与储存、主要污染物浓度参数 设定及越限报警功能:(1分)

10.2.2设置室内光环境监控系统:(5分)

10.2.2设置室内光环境监控系统:(5分)

设置室内光环境监控系统,或预留安装条件;(2分) 系统具备数据实时显示与储存、主要光环境参数限值设定及越限报警功能;(1分 能与照明系统实现联动;(1分) 能与遮阳系统实现联动。(1分) 10.2.3设置室内舒适度监控系统:(5分)

10.2.3设置室内舒适度监控系统:(5分)

设置室内舒适度监控系统,或预留安装条件;(2分) 系统具备数据实时显示与储存、温湿度限值设定及越限报警功能;(1分) 能根据温湿度需求,与空调系统实现联动;(1分) 能根据温湿度需求,与门窗启闭实现联动。(1分)

10.2.4设置室内噪声监控系统:(4分)

DB2102/T00722023

设置室内噪声监控系统,或预留安装条件;(2分) 一一系统具备数据实时显示与储存、主要声环境参数限值设定及越限报警功能;(1分) 能根据声环境需求,与降噪设备实现联动。(1分) 10.2.5设置水质监测系统:(4分) 监测生活饮用水、直饮水的浊度、余氯、pH值、电导率(TDS);(1分) 一一监测泳池水、非传统水源的浊度、余氯、pH值、电导率(TDS);(1分) 一一系统具备数据实时显示与储存、越限报警功能。(2分) 10.2.6设置健康检测系统:(3分) 一一配置健康检测设备,具备自助检测和自助健康评估功能;(1分) 一一能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1分) 一一能自动出具检测报告,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能保护个人隐私。(1分) 10.2.7至少设置1种智慧健身设施。(2分) 10.2.8设置建筑健康性能动态评估系统,对建筑健康性能进行实时评估。(1分)

11.1.1 根据建筑功能与服务类型设置专业业务系统。 11.1.2制定智慧建筑运维综合管理方案与服务手册,

DB2102/T00722023

12.1.1在建筑设计或施工阶段应用BIM技术。 12.1.2项目峻工交付前,进行各智能化系统的联动调试,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12.2.1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2分) 12.2.2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优化设计和高效设计。(5分) 12.2.3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建筑性能、施工过程的仿真模拟和优化:(2分) 一一进行建筑性能仿真模拟和优化;(1分) 一一进行施工过程仿真模拟和优化。(1分) 12.2.4采用智能制造系统生产的部品、部件。(2分) 12.2.5实现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物料及机械设备的管理信息化:(3分) 实现人员管理信息化:(1分)

DB2102/T00722023

实现建筑物料管理信息化;(1分) 一实现施工机械管理信息化。(1分) 12.2.6采用智能检测系统,对施工质量进行智能检测和高效管理。(2分) 12.2.7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视觉技术等,实现施工现场的智慧监控。(2分) 12.2.8应用智能化技术,进行项目巡检。(1分) 12.2.9实现施工现场环境监测。(1分)

13.1.1绿色智慧建筑评价时,应按本章规定对创新应用加分项进行评价。

3.1.1 绿色智慧建筑评价时,应按本章规定对创新应用加分项进行评价。 3.1.2加分项总得分为各加分项得分之和。当总得分大于10分时,应取为10分。

13.2.1采用可移动的围护结构、室内设施,实现建筑空间、功能的变换。(1分) 13.2.2采用数字李生技术,进行建筑全寿命期管理。(2分) 13.2.3针对无人驾驶、无人机等未来技术进行提前设计。(1分) 13.2.4采用创新性的方式或技术,实现能源高效利用。(1分) 13.2.5采用机器人,并具有明显效益。(1分) 13.2.6设置智慧建筑大脑,具备自学习、自诊断、自修复能力。(2分) 13.2.7建立建筑管理与决策支持功能一体的智慧FM系统,并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潜在 价值。(2分) 1 13.2.8采用至少1种适用于智能建造的结构体系、设备管线体系、装修体系。(1分) 13.2.9采用创新性的方式或技术,建立BIM模型。(1分) 13.2.10结合场景创新性地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扩展现实等先进技术,并取得明显 效益。(5分,每项技术得1分)

DB2102/T00722023

附 录A (资料性) 《绿色智慧建筑评价规程》评价指标体系总览

本文件采用二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7项,为“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安全与防灾、资 源节约与利用、健康与舒适、服务与便利、智能建造”(即第4~10章各章章名);二级指标94项,即 各评价技术条文(其中基本项15项、评分项69项、加分项10项)。第11章“创新应用”加分项为 非必要指标。

表A.1 评价指标体系总览

DB2102/T00722023

DB31 757-2020标准下载DB2102/T00722023

DB2102/T00722023

2 录B (资料性) 绿色智慧建筑标识申请与评价流程

申请单位应依据本文件要求准备申请文件资料并提交至评价机构。 评价机构应对申请文件资料进行形式审查,确认申请文件材料齐全无误。 评价机构组织专家评审。 审查通过后,由评价机构向申请单位发送审查意见书,并进行公示。 对于公示无异议或异议已解决的项目,评价机构应在网络等公共媒体上予以公告,并向申请单 位颁发智慧建筑标识。

DB12/T 976-2020 大数据企业认定规范.pdf图B.1绿色智慧建筑标识申请与预评价流程

DB2102/T00722023

图B.2绿色智慧建筑标识申请与评价流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