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5T 2094-2022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技术规程.pdfDB35/T20942022
准备工作如下。 a)在路基上准确恢复桩号,采用随机选点的方法确定检测的起点位置,随机选点的方法按附录B 的规定执行。 b) 1 检查并保持测定用标准车的车况及刹车性能良好,轮胎胎压符合规定充气压力,两侧后轮轮 隙宽度应能保证贝克曼梁弯沉仪测头自由穿过。 C) 2 向汽车车槽中装载重物,并用地中衡称量后轴总质量及单侧轮荷载,均应符合要求的轴重规 定,汽车行驶及测定过程中,轴重不应变化。 H) 1 检测前应测试轮胎传压面面积。轮胎传压面面积测试方法如下:确保加载车双侧轮载及其轮 胎气压满足5.2.2.2的要求,在平整光滑的硬质路面上用千斤顶将汽车后轴顶起,在轮胎下 方铺一张新的复写纸和一张方格纸,轻轻落下千斤顶,即在方格纸上印上轮胎印痕。用求积 仪或数方格的方法测算单个轮胎印迹范围内的面积,均应符合5.2.2.2中单轮传压面当量圆 面积的要求。 e)检查弯沉仪百分表量测灵敏情况。 f) )严格按照批复确定单位工程段落检测,不应随意拆解。
5.2.2.3.2检测步骤
检测步骤如下。 a) 在测试路段布置测点,测点应在路面行车车道的轮迹带上,并用白油漆或粉笔划上标记。 b) 1 将试验车后轮轮隙对准测点并将后轮轴与路面垂直中心线定在测点后约5cm~10cm处的位 置上。 C) 将弯沉仪插入汽车后轮之间的缝隙处并穿过轮轴垂直中心线,与汽车方向一致,梁臂不应碰 到轮胎,弯沉仪测头置于测点上(轮轴垂直中心线前方约5cm~10cm处),并安装百分表 于弯沉仪的测定杆上,用手指轻轻叩打弯沉仪,检查百分表应稳定。 d) 1 测定者指挥汽车缓缓前进,百分表表针随路面变形的增加而持续向前转动,如转动异常应进 行确认。当表针转动到最大值时,迅速读记初读数L。汽车仍在继续前进,表针反向回转, 待汽车驶出弯沉影响半径(约3m以上),待表针回转稳定后,再次读记终读数L。 e) )用两台弯沉仪同时进行左右轮回弹弯沉值测定时,应按两个独立测点计算,不应采用左右两 点的平均值
塔吊上镝灯安全技术交底表5.2.2.4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如下。 a 路基测点的回弹弯沉值按式(10)计算:
式中: 了 在路面温度t时的回弹弯沉值(0.01mm)
DB35/T2094 2022
百分表的初读数(0.01mm); A 百分表的终读数(0.01mm)。 b) 单车道每公里(40点)为一个评定单元,双车道每公里(80点)为一个评定单元,三车道及 以上按相应比例增加点数,计算回弹弯沉值代表值。按式(11)计算:
1=(l+β·S)K,K
一回弹弯沉代表值(0.01mm); 7—一实测回弹弯沉的平均值(0.01mm); β一一目标可靠指标,见表4; S一一标准差; 湿度影响系数,由设计单位提供; 温度影响系数,取1。
一回弹弯沉代表值(0.01mm); 一 实测回弹弯沉的平均值(0.01mm) β一一目标可靠指标,见表4; S一一标准差; K 湿度影响系数,由设计单位提供; K3 温度影响系数,取1。
表4目标可靠指标B值
c)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要求每点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值,且代表值符合要求;二级及二级以下 公路,当回弹弯沉代表值不符合要求时,可将超出1+3s的弯沉特异值进行一次舍弃,对舍 弃的弯沉值大于1+3s的点,应找出其周围界限,进行局部处理,并对弯沉进行复测后重新 计算代表值。 d) 2 弯沉代表值大于设计要求弯沉值的相应评定单元为不合格,以整个合同段为评定路段,以评 定路段内符合设计要求的合格单元数计算合格率。
5.2.3.1基本规定
路基土石方边坡基本规定如表5所示
表5路基土石方边坡基本规定
5.2.3.2仪器设备
5.2.3.3.1准备工作
DB35/T20942022
准备工作如下: a) 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应亏坡,曲线圆滑,符合检测要求; b) 采用随机选点的方法确定检测的位置且应具有代表性,随机选点的方法按附录B的规定执
5.2.3.3.2检测步骤
检测步骤如下: a) 1 在试验地点,选一块有代表性的坡面,有砌体防护结构在砌体结构上选点,无砌体防护在土 方上选点,并将其清扫干净; b) 先用3m直尺贴靠边坡上,使得直尺的坡度与边坡一致,再用坡度尺量测直尺坡度,保留两 位小数。在同一坡面左右1m范围量测三点,取平均值作为该坡面坡率。
5.2.3.4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如下: a 1 若边坡坡率满足设计要求,判定该坡面合格; b)以整个合同段为评定路段,以评定路段内合格的坡面数计算合格率。
5.3.1.1基本规定
排水工程断面尺寸基本规定如表6所示
表6排水工程断面尺寸基本规定
5.3.1.2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a 1m~3m靠尺; (b 钢卷尺、钢直尺:精度1mm
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a 1m~3m靠尺; b) 钢卷尺、钢直尺:精度1mm
DB35/T2094 2022
5.3.1.3检测方法
5.3.1.3.1准备工作
5.3.1.3.2检测步骤
检测步骤如下。 a) 在试验地点,选定一个有代表性的检测断面,并将其清扫干净。 b) 2 用合适的量具测量水沟流水断面的顶宽、底宽和深度,精确至1mm。 C) 1 深度测量:选择合适尺寸的靠尺,架设在选定断面的水沟顶面,并垂直于两侧边墙,用钢卷 尺或钢直尺测量水沟横断面中部底面到靠尺下缘的距离,精确至1mm。 d)宽度测量:在选定断面的顶面和底面,选择合适的量具,量测顶面和底面的宽度,精确至1mml。 e 1 读记数值,并记录对应桩号。
5.3.1.4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如下。 a) 若单个断面尺寸中顶宽、底宽或深度有一项不合格,判定该断面尺寸不合格。 b) 以整个合同段为评定路段,以评定路段内合格的断面数计算合格率。
5.3.2.1基本规定
排水工程铺砌厚度基本规定如表7所示,
表7排水工程铺砌厚度基本规定
5.3.2.2仪器设备
5.3.2.3检测方法
5.3.2.3.1准备工作
5.3.2.3.2检测步骤
DB35/T2094—2022
显测少臻知下 a) )在试验地点,选定一个有代表性的排水沟检测断面,并将其清扫干净。 b) 1 对于砌体排水沟,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工具,开挖至层位底面。对 于现浇排水沟,采用沟底取芯方法,直至层位底面。 C) 2 用毛刷将层位底面清扫,并确认为下一层的顶面。 d) 1 沟底铺砌厚度测量:将1m靠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选择合适的量具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 伸至坑底,测量坑底至1m靠尺下缘的距离,即为选定断面的沟底铺砌厚度,精确至1mm, 小型预制块沟底铺砌厚度充许包括抹面砂浆层厚度。 e)沟墙厚度测量:选择合适的量具,垂直于水沟墙身,量取两侧沟墙顶端厚度,精确至1mm。 f) 1 读记检测数值,记录对应桩号。 g)如发现铺砌底部未座浆的按本断面不合格计算,并在记录中注明。
5.3.2.4结果计算
? 单个断面内铺砌厚度(两侧沟墙、沟底各1点)有一项不合格,判定该断面铺砌厚度不合 b 以整个合同段为评定路段,以评定路段内合格的断面数计算合格率。
5.4.1.1基本规定
小桥混凝土强度基本规定如表8所示
表8 小桥混凝土强度基本规定
5.4.1.2仪器设备
DB35/T2094 2022
5.4.1.3检测方法
5.4.1.3.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如下。 a) )采用随机选点的方法确定检测位置且应具有代表性,随机选点的方法按附录B的规定执行。 b) 回弹仪在检测前后,均应核查指针起跳点位置并在钢砧上做率定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1)在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的瞬间,弹击拉簧应处于自由状态,且弹击锤起跳点应位于指针 指示刻度尺上的“0”处; 2)在洛氏硬度HRC为60土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80土2,具体率定试验详见JTG 3450—2019中T0954—1995中3.1。 C) 1 测区表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使用砂轮将表层浮灰、浮浆磨掉,并应干燥、清洁、平整,不 应有疏松层、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同时应确认混凝土设计强度和是否泵送。
5.4.1.3.2检测步骤
检测步骤如下。 日 )测量前应清晰画出4×4(边长20cm×20cm)测区方格,测点应布置在方格内,相邻两测点 的净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距离不宜小于6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 外露石子上,同一方格应只弹击一次。 b) )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并保持水平,检测时应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 复位。每一测区应读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应精确至1。如无法保证水平时, 按照JTG3450一2019中T0954一1995中4.2进行角度修正。 C)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在每个测区上分别测量该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应在所开孔洞的三个位置 量取碳化深度,精确至0.25mm。测量碳化深度值时,可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 为15mm的孔洞(其深度略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然后用吸耳球吹去孔洞中的粉末和碎 屑(不应用液体冲洗),并立即用浓度为1%~2%酚酞酒精溶液洒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 碳化与未碳化界限清楚时(未碳化部分变成紫红色),用碳化深度测定仪或深度游标卡尺测 试已碳化与未碳化交界面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三次,取三次测试的平均值作为碳化深度 测试结果,准确至0.5mm
5.4.1.4结果计算
A. 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时,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其余 10个回弹值按式(12)计算:
式中: 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第个测点的回弹值。
DB35/T2094—2022
b) 碳化深度值: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精确至0.5mm。平均碳化深度大于或等于 6.0mm时,取6.0m。 C)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按照非泵送或泵送混凝土、平均回弹值、平均碳化深度值由附录D 或附录E查表得出。 d) 2 以单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不小于设计强度值判定合格。 e)以每座小桥检测合格的测区数计算合格率。
5.4.2主要结构尺寸
5.4.2.1基本规定
小桥主要结构尺寸基本规定如表9所示
表9小桥主要结构尺寸基本规定
5.4.2.2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钢卷尺; 激光测距仪:精度1m
5.4.2.3检测方法
5.4.2.3.1准备工作
5.4.2.3.2检测步骤
检测步骤如下 a) 1 选择合适量具沿小桥结构中心线方向或垂直于结构中心线方向量取上部、下部结构尺寸,上 部结构选取梁长、宽、高,下部结构选取桥台长度或墩柱截面尺寸,精确至1mm。 6人 采用钢卷尺测量:测量时钢卷尺零刻度对准测量起始位置,施以适当拉力将钢卷尺拉平并紧 贴于结构物表面,直接读取测量终止位置所对应的尺上刻度数值,精确至1mm。 C 1 采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将激光测距仪基准边平稳置于待测起点位置,仪器对准测量终点位置, 打开激光束,按下测量按钮后,听到蜂鸣声后,在主屏幕中读取距离。 d) 1 测量终止位置的确定应有措施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与边线平行或做扇形移动量取 最短距离等
5.4.2.4结果计算
DB35/T2094 202
小桥的上下部结构尺寸,以单点尺寸符合允许偏 以每座小桥检测未超出允许偏差的合格测点数计
5.5.1.1基本规定
涵洞混凝土强度基本规定如表10所示
表10涵洞混凝土强度基本规定
5.5.1.2仪器设备
GB/T 51347-2019标准下载参照5.4.1.2的规定执行。
5.5.1.3检测方法
参照5.4. 1.3的规定执行
5.5.1.4结果计算
参照5.4.1.4的规定执行。
5.5.2涵洞结构尺寸(断面尺寸)
5.5.2.1基本规定
涵洞结构尺寸基本规定如表11所示。
某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含泵站)_secret表11涵洞结构尺寸基本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