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指南图文并茂.pdf

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指南图文并茂.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238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指南图文并茂.pdf

方格网点或建筑轴线点标石

4、内部控制网的建立 待基础底板施工完成,预埋件埋设完毕后,以场区平面控制网为基准,利用全站仪将控制点 引测到建筑物内部,并和建筑物外围控制网联测。引测的投点误差,一级不应超过2mm,二级不 应超过3mm。 内部布置控制网的布设及选型必须结合建筑物的平面几何形状,组成相应图形,为保证轴线 投测点的精度,内控点要形成闭合几何图形,以提高边角关系,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流水段 图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设4个点,并相互之间衔接,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内控点。

《水利2019》二建考试题真题及答案解析.pdf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指南

第二节超高层建筑高程控制测量

则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格出自工程测量规范(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闭合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限差(表格出自工程测量规范

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

(2)三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 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3)数字水准仪观测,不受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指标的限制,但测站两次观测 的高差较差,应满足表中相应等级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的限值。

场区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大中型施工项目的场区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二等水准。 场区水准点,可单独布设在场地相对稳定的区域,也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点的标石上。水准点 间距宜小于1km。距离建(构)筑物不宜小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不宜小于15m。 施工中,当少数高程控制点标石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构)筑物上,引 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高程点的精度等级。

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指南

建筑物高程控制宜采用三等水准。 水准点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网的标桩或外围的固定物上,也可单独埋设。水准点的个数,不应 少于3个。 当场地高程控制点距离施工建筑物小于200m时,可直接利用。 当施工中高程控制点标桩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构)筑物上,引测的精 度,不应低于三等水准。

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指南

第一节平面控制网的传递

土方开挖、垫层放线、基础底板放线,其平面轴线控制点的引测采用“外控法”。 外控法轴线投测,将经纬仪架设在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 向桩(或轴线标志点),以方向线交会法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施工段上,在同一施工 段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且要组成闭合图形,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为保证精 度轴线放样采用全站仪极坐标和经纬仪方向线法相结合的形式。

细部线放样: 依据施工图纸及施工洽商,首先放样其它设计轴线,并检查校核,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后,依 次放样柱、墙、门窗等,弹墨线,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测出墙、柱位置,弹出墙柱边线,然后 放测出墙柱30cm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标记红三角。

当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中间交接检查记录移交给下道 工序,同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报监理验线,

第二节标高控制点引测方法及措施

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指南

悬吊钢尺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 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

超高层施工技术手册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指南第五章地上主体结构施工测量建筑物的施工放样、轴线投测和标高传递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允许偏差(表格出自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项目项目允许误差(mm)单排桩或群桩中的边桩±10基础桩位放样群桩±20L≤30±5外廓主轴线长度30

T/CAMIE 07-2021标准下载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指南

第二节标高控制点引测方法及措施

目前,超高层建筑标高传递的方法有钢尺直接测量法、悬吊钢尺法和全站仪天顶测距法。其 中,钢尺直接测量法和悬吊钢尺法一般适用于高度200米以下高层建筑。对于高度超过200米的 超高建筑,宜采用全站仪天顶测距法进行标高的传递,原因如下: 1、使用钢尺直接测量法和悬吊钢尺法,受到钢尺长度的限制,由于建筑高度超过一整尺(50 米)长,需要分多段接力向上传递,造成误差的积累,另外分段传递需要人员多,而且效率低; 2、由于钢尺受外界影响始终在振动,给读数造成了影响; 3、利用钢尺传递时,钢尺一边需加拉力计,一边需加重锤,为防止重锤的晃动,需将重锤 泡在阻尼液中,分段传递时,需要专人配合携带阻尼液,重量大携带不方便; 4、上下传递楼层高差大、温度变化较大,难以准确进行温度改正,风力和拉力对测量结果 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利用传统的水准测量人力物力需要大,效率低,误差大。

施工层的标高传递,宜采用悬挂钢尺代替水准尺的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并应对钢尺读数进行 温度、尺长和拉力改正。 传递点的数目,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确定。规模较大的工业建筑或高层民用建筑,宜

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指南

从3处分别向上传递。 传递的标高较差小于3mm时,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施工层的标高基准,否则,应重新传递, 在目前超高建筑标高传递过程中,应使用100米的I级钢尺采用悬吊钢尺法。 依据首层标高控制点,悬吊检定合格的钢尺,钢尺应使用标准拉力,并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每次至少传递三个点,并相互校对。

XXX机场候机楼装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现场必须实测出当时环境的大气温度、构件温度、钢尺温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