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T45-009-2012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附条文说明).pdf5.2.6污水控制应符合下列规
1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周边设排水沟。 2在施工现场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委托有 资质的单位对所排放的污水进行水质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3现场厕所设置化粪池并定期清理。 4工地厨房设隔油池并定期清理。 5分流排放雨水、污水。 5.2.7 光污染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日 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眩光外泄。 2 工地设置的大型照明灯具有防强光外泄的措施。 5.2.8 施工噪声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进行施工,机械设备定期保养维护。 2产生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尽量远离施工现场办公区、生 活区和周边住宅区。 3混凝土输送泵、振捣器、木工棚、电锯、钢筋加工场等设 有吸音降噪屏或其他降噪措施。 4吊装作业指挥使用对讲机传达指令。 5在夜间(22:00~6:00)、午休(12:00~14:00)时间段内 停止机械剔凿及打桩作业。 6夜间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 轻拿轻放。
5.2.10施工中开挖的土方应合理回填利用。
5.3.9企业派专人进行大气污染检测,或项目部根据功
6.1.1应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材料资源,并有实施 记录。
记录。 6.1.2根据施工进度、材料周转时间、库存情况等制定采购计划, 并合理确定采购数量,避免积压或浪费。核算并控制实际施工材 料消耗量,降低材料损耗率。
.2.1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夫
1施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绿色、环保原则。建筑材料采购符 合设计要求,制订明确的绿色、环保材料采购制度,对材料供应 单位进行审核、比较、选择。 2建设工程施工所需临时设施(办公及生活用房、给排水、 照明、消防管道及消防设备)应采用可拆卸、可循环使用的材料。 3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特点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合理利用 掺合料降低混凝土和砂浆中的水泥用量。
6.2.2材料节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新型模板材料以及其他可再生材质的大 模板和钢框镶边模板。 2科学运输,降低材料的运输损耗率
3预制混凝土构件、门窗生产工厂化。 4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钢结构应采用工厂制作, 现场拼装。 5、优化线材下料方案。 6面材、块材镶贴做到预排版。 7因地制宜,采用已具备技术标准或标准图集的新技术、新 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8提高模板、脚手架体系的周转率。 9对周转材料进行保养维护,保持其良好的质量状态,延长 其使用寿命。 6.2.3资源再生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合理使用建筑余料。 2科学利用板材、块材等下脚料、撒落的混凝土和砂浆。 3搭建临建设施,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市政设施、既有场 地和周边道路。 4分类摆放办公用纸,双面使用纸张,回收废纸。
6.3.1采用建筑配件整体化或建筑构件装配化安装的施工方法。 6.3.2选择自动提升、顶升模架或工作平台进行主体结构施工。 6.3.3建筑材料包装物回收率达到100%。 6.3.4使用预拌砂浆。 6.3.5水平承重模板采用早拆支撑体系。 6.3.6临建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做到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 6.3.7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根据现场平面 布置情况就近卸载聚氨脂施工方案,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保管制度健全,责任 落实到位。
6.3.8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幕墙及各 类预留预埋与结构施工同步。 6.3.9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点处理,降低热桥效应。 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温隔热特点,选用不同的保温隔热材料 及系统,做到经济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