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51224-2017 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pdf4.2.1乡村道路宜为单幅路,横断面形式见图4.
图4.2.1乡村道路横断面形式(一)
图4.2.1乡村道路横断面形式(二) 图中:Wa一路侧带宽度; Wp一机动车道或机非混行车道的路面宽度; W一红线宽度; W一路肩宽度; Wg一路基宽度。
(c)两侧无建筑物的道路
2.2当乡村道路设人行道时某住宅水暖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可根据周围用地情况双边 卫设置。
4.2.3同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的横断面;当横断面形五
成部分宽度发生变化时,应设过渡段,宜采取交叉口或结构物为 起止点。
4.3.1横断面可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设施带、 绿化带、路肩、边沟等组成,特殊断面还可包括错车道等。 4.3.2十路车行道应为双车道,支路可为单车道。机动车道宽 度应根据车型及设计行车速度确定,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m; 单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5m。单车道道路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错 车道,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不宜小于6.5m。 4.3.3一条非机动车道宽度应符合表4.3.3的规定。应根据非机 动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确定非机动车道数。
表4.3.3一条非机动车道宽度
4.3.4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和边沟等
干路设人行道时,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1.5m,设置设施带时宽 度不应小于1.0m,设施带可与绿化带结合设置。路侧带与车行 道之间宜设置**石,**石应高出车行道路面10cm~15cm, 并应具有一定的埋置深度
度宜大于或等于0.5m,不应小于0.25m。当需设置护栏、杆柱、 交通标志时,应满足设置要求。
积等因素计算确定边沟宽度及深度。边沟横断面宜采用梯形或 矩形。
4.4.1道路路拱横坡应根据路幅宽度、当地降雨量、路面类型 等因素确定,可采用双坡或单坡形式,路拱设计坡度应符合表 4.4.1的规定。
表4.4.1 路拱设计坡度
注:路拱设计坡度纵坡度大时取低值,纵坡度小时取高值;干旱地区取低值, 多 雨地区取高值;严寒积雪地区取低值
雨地区取高值;严寒积雪地区取低值。
4.4.2人行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横坡度宜为1.5%~2.0%。
4.4.2人行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横坡度宜为1.5%~
4.4.3路肩横坡度可比路面横坡度加大1.0%~2.0%
5.1.1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应符合路网规划、道路功能的要求, 并应根据土地利用、文物保护、环境景观等因素确定。 5.1.2道路设计应根据平、纵、横要素,合理选用技术指标 路线设计应与已形成的自然地形和地貌相协调,不应深挖 高填。
5.2.2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5.2.2的规定,宜采用大 于或等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设
5.2.2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5.2.2的规定,宜采用大 于或等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设 超高最小半径的一般值;当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 最小半径的极限值。
表5.2.2圆曲线最小半径
5.2.3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5.2.3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宜州市北牙中学学生食堂施工组织设计5.2.3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表5.2.3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
5.2.4当圆曲线半径大于表5.2.4中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 线半径时,直线与圆曲线可直接相连
5.2.4当圆曲线半径大于表5.2.4中不设缓和曲线的
5.2.4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纟
5.2.5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本规范表5.2.4中不设缓和曲线的圆 曲线半径时,直线与圆曲线或大半径圆曲线与小半径圆曲线之间 宜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宜采用回旋线,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应 符合表5.2.5的规定。当设计速度小于40km/h时,缓和曲线可 采用直线代替。
DBT 22—2020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震仪.pdf5.2.6超高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本规范表5.2.2中不设超高的最小半 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 于2.5%。 2当由直线段的路拱断面过渡到圆曲线上的超高断面时, 应设置超高缓和段,超高渐变率应符合表5.2.6的规定。当设缓 和曲线时,超高的过渡应在缓和曲线范围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