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ZJN 28-2021 以太网供电(PoE)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

T/DZJN 28-2021 以太网供电(PoE)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152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DZJN 28-2021 以太网供电(PoE)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

缆、跳线、设备电缆及连接器等均应为相匹配的屏蔽产品 5.2.6PoE系统中,电缆导体直流电阻参照表2所列数值。

5.2.6PoE系统中,电缆导体直流电阻参照表2所列数值

表2电缆导体直流电阻(20C)

2.7PoE系统布线环境温度不宜大于45℃【冀】J17J165:ZS外模板复合保温系统建筑构造(带书签),电缆工作温度不宜大于60℃,布线信道电缆导体 接器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可参照表3。

布线信道电缆导体和连接器直流电阻与温度的关

5.3.1PoE系统由PSE设备通过布线链路或信道连接到PD设备,PSE设备通过电缆传输电压,向 PD设备供电。 5.3.2PSE设备和PD设备所支持的功率等级与功率值的关系如表4所示。PSE设备除了支持最高功 率等级的设备外,可向下支持表4所列低功率等级受电设备的供电。但低功率等级的供电设备不应 给高功率等级的受电设备供电。

端跨PSE与配线设备交叉连接方式

0 PSE设备采用端跨连接方式,布线信道和链路配线设备的配线模块与设备之间采用互连方 式时,如图3a)和b)所示:

a)永久链路和信道FD配线设备互连方式

b)MPTL链路CP电缆直接插入受电设备

图3端跨PSE与配线设备互连方式

C) PSE设备采用中跨连接方式时,供电设备位于不具备供电功能的以太网设备与受电设备之 间,并取代FD设备侧的配线模块位置,FD处不存在设备侧模块和跳线,连接方式如图4a) 和b)所示:

b) 双特征PD采用模式A和模式B各自以2对线形成两个独立的供电回路;

图5单特征PD示意图

图6双特征PD示意图

c)模式A采用线对1(1/2端子)和线对2(3/6端子),模式B采用线对3(4/5端子)和线 对4(7/8端子)。 5.3.7PoE系统中每线对承载的最大额定电流和供电回路最大直流电阻如表7所示。

表7每线对承载最大额定电流

注b):类型2,单线对供电直流回路电阻不应大于12.5Q; 注c):类型3和类型4,单线对供电直流回路电阻不应大于12.5Ω,双线对供电直流回路电阻不应大于6.25Ω。

注b):类型2,单线对供电直流回路电阻不应大于12.5Q; 注c):类型3和类型4,单线对供电直流回路电阻不应大于12.5Ω,双线对供电直流回路电阻不应大于6.

3.8PoE系统在不同功率等级时,供电设备和受电设备之间因受到不平衡电流影响,线对供电 所承载的最大电流应受到限制,如表8所示

表8每线对间承载电流限值

表9连接器件极性分配

5.3.10PoE系统按照不同的设备类型,供电设备和受电设备的线对使用与功率等级应如表10所示。

表10PoE线对使用表

5.3.11以太网设备及供电设备单独配置时,配电箱宜采用专用的交流回路供电,

5.4供电设备(PSE)选用

5.4.1供电设备应通过符合PoE相关标准的测试

5.4.2PSE设备应标明以下主要信息:

5.4.2PSE设备应标明以下主要信息: a)设备名称和设备型号; b)设备的电源总功率及设备所有PoE供电端口的总功率; c)标识PoE供电端口; d)PoE供电端口的最大供电功率等级、供电线对和极性及供电电压。 5.4.3PSE设备的主要功能: a)PSE设备宜默认设置为自动模式; b)PSE设备应具有过流、过载监测等保护功能; c)PSE设备宜具有PoE功率预算设置功能; d)PoE端口应有供电或断电指示; e)PoE端口宜具备PoE供电开关管理、功率限额和优先级管理等功能。 5.4.4PSE设备的PoE供电端口应符合附录C中至少包含检测、分级、供电和断电等4项供电流程 5.4.5PSE设备端跨和中跨应用时,PoE系统架构应符合附录B规定,

5.5受电设备(PD)选用

5.5.2PD设备应标明以下主要信息: a)设备名称和设备型号; b)设备的负载总功率; c)标识PoE受电端口; d)PoE受电端口可接受的功率等级。 5.5.3PD设备PoE受电端口承受的加载电压不应低于直流57V。 5.5.4PD设备的PoE受电端口应配合PSE设备的供电端口完成符合附录C中至少包含检测、分级、 供电和断电等4项供电流程。

5.6.1PoE布线系统中,永久链路、CP链路及信道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 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中的规定。

5.6.2布线系统的直流环路电阻、直流环路电阻不平衡、线序图等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 规定

5.8.2下列电源可用于SELV系统: a)由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隔离变压器和安全隔离变压器技术要求》GB13028的安全隔离变 压器供电: b)电化学电源(例如蓄电池)或其他独立于较高电压回路的电源(例如内燃机发电机组); c)采用符合相应标准的电子器件,应符合以下规定: 1)采取措施以确保电子器件内部发生故障时,其输出端子上的电压也不可能超过SELV 规定的电压值。 2)允许在这种器件的出线端子上出现较高电压,应确保当人体触及带电部分与外露可导 电部分间发生故障时,出线端子上的电压能立即下降至SELV系统规定的值或更低值 5.8.3PoE系统的线缆敷设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第8章和《民用建筑电 气设计标准》GB51348第26章的规定。 5.8.4PoE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发生火灾时的扑救难度,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GB51348第13.9节的规定,选择相应燃烧性能等级的电缆。 5.8.5由PoE系统配出的线缆宜采用金属槽盒独立敷设或采用综合布线的金属槽盒加隔板分隔敷设 配出的线缆超过24根线缆束敷设时,线缆组成的线缆束温升和载流量可参照《信息技术终端设 备远程供电通信布缆要求》GB/个36638的应用规定。 5.8.6SELV回路内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不应与地、保护导体以及其他回路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作电气 连接。 5.8.7如果SELV回路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易于被有意或无意地与其他回路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触 则电击防护不再仅依靠SELV来实现,还要依靠其他回路外露可导电部分的防护规定来实现。 5.8.8PoE系统的配电线路采用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作火灾自动报警时,探测器应采用接触 式布置。 5.8.9当PoE系统应用在潮湿场所时,应符合工业环境布线的相关规定。 5.8.10PoE系统的雷电防护应符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规定。

5.8.2下列电源可用于SELV系统

6.1设备间、弱电间(电信间)及设备安装

.1.1PoE系统单独设置设备间或与其它弱电设备共用弱电间(电信间)时,设备安装工艺对土建 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室内净高、荷载及地面、门窗等要求,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对土建专业的要求

0 地面宜抬高150mm,当抬高地面有困难时,门口应设置不低于150mm高的挡水门槛: C) 室内温度、湿度、照度、通风等要求应符合表13的规定:

表13温度、湿度、照度、通风要求

d)对环境要求较高的设备间室内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或动态状况下测试,每立方米空气中 大于或等于0.5um的悬浮粒子数,应小于1.76X107粒。 6.1.2供电设备和配线设备安装于建筑物设备间或弱电间(电信间)时,宜分别或混合设置于标准 9in机柜或箱体(墙挂)内,占用机柜空间位置(U)应考虑以下条件: a)通用19in机柜尺寸宜为高度2.0m(42U)×宽度0.8m×深度0.8m,机柜两侧设置垂 直理线配件;箱体宽度不宜小于0.6m; b)配线设备配线架宜采用交叉或互连的互通方式: c)每个机柜PoE电源总输出功率不宜大于15kW。 6.1.3供电设备和配线设备安装在建筑物楼层公用区域时,宜设置于墙挂式19in标准机柜内,机 柜尺寸宜不小于高度0.65m(12U)×宽度0.6m×深度0.6m。 3.1.4PoE设备设置于远端区域时,可采用光电混合缆对该设备提供光纤传输信道和电源。 6.1.5机柜安装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a)面对面布置的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2m; b)背对背布置的机柜,背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0.8m;

a)面对面布置的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2m; b) 背对背布置的机柜,背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0.8m; c)背后开门的机柜,背面离墙净距离不应小于0.8m; C)人 机柜侧面离其他设备净距不应小于0.8m,当侧面需要维修测试时,距墙不应小于1.2m; d)并排布置的设备总长度大于6m时,两侧均应设置通道,通道净宽不应小于0.8m。

6.1.619in标准箱体墙挂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箱底距地高度宜为1.0m~1.5m,侧面距墙宜大于0.5m;当受建筑条件限制时,箱体安 装距地不宜小于0.5m,箱体在楼层顶部安装时,距地不宜小于1.8m; b)箱体周围宜留出100mm的散热空间; c)箱体前门净空不宜小于0.8m。

配线管网安装应与其他专业协调配合,选择距离牧短、安全和经济合理的路由 建筑室内正常环境下,电缆暗敷设时,应选用穿金属导管、可弯曲金属导管;明敷设时,应 属导管、可弯曲金属导管或金属槽盒保护。 电缆穿金属导管、可弯曲金属导管暗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管在墙体、楼板内暗敷时,其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15mm; 2)导管在地下室各层、首层底板、屋面板、出屋面的墙体和潮湿场所暗敷或直埋于素土 时,应采用管壁厚度不小于2.0mm的热镀锌钢导管,或采用重型防水可弯曲金属导 管; 3)导管在屋内二层底板及以上各层钢筋混凝土楼板、墙体内暗敷设时,应采用管壁厚度 不小于1.5mm的热镀锌钢导管,或采用不低于中型可弯曲金属导管; 4)导管在墙体内暗敷设时,其导管外径不宜大于墙体厚度的1/3; 5)导管在地下室或潮湿场所明敷设时,应采用管壁厚度不小于2.0mm热镀锌钢导管或 采用防水型中型可弯曲金属导管。 电缆穿金属导管、可弯曲金属导管或在金属槽盒内明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金属导管在地下室或潮湿场所明敷设时,应采用管壁厚度不小于2.0mm的热镀锌钢导 管或采用防水型中型可弯曲金属导管; 2)金属导管在建筑物闷顶中和在一层及以上楼板下顶棚内明敷设时,应来用壁厚不小于 1.5mm的热镀锌钢导管或轻型可弯曲金属导管; 3)槽盒可在楼板下顶棚内或梁下水平吊装,或采用托臂式支架安装; 4)槽盒明敷设时,在经过横梁、侧墙或其他障碍物处的间距不宜小于100mm; 5)槽盒不宜与热水管、蒸汽管、给水管和消防压力水管同侧敷设。

6.3.1电气导管、金属槽盒在穿越每层楼板、隔墙及防火卷帘上方的防火分隔时,其孔隙应采用不 低于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6.3.2设备间、弱电间(电信间)机柜内、网络式桥架内的电缆宜绑扎成束。 6.3.3槽盒中水平敷设的电缆不宜绑扎,当采用绑扎时每束电缆不宜超过24根。

3.1电气导管、金属槽盒在穿越每层楼板、隔墙及防火卷帘上方的防火分隔时,其孔隙应采用 于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3.2设备间、弱电间(电信间)机柜内、网络式桥架内的电缆宜绑扎成束。 3.3槽盒中水平敷设的电缆不宜绑扎,当采用绑扎时每束电缆不宜超过24根。

6.3.4电缆在槽盒中、机柜内和终接点宜预留维

.1.1工程检测包括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测试和PoE系统工程测试。 .1.2布线工程链路检测应随工进行,信道检测可在接入供电设备和受电设备前完成。 .1.3PoE系统检测应在PoE设备具备产品认证合格证书和完成自检测试合格、布线工程完成链路 和信道检测合格后进行。 .1.4PoE系统检测应依据工程技术文件和本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及检测方法编制系统 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应经建设单位或项目监理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按系统检测方案所列检测项目进行检测; b)应在完成检测填写《布线链路测试记录》、《布线信道测试记录》和《以太网供电(PoE) 系统测试记录》后进行; c)测试记录宜采用电子表格或仪表自动生成的报告文件等记录方式; d)测试记录文件由检测小组编写,检测负责人做出检测评定结论PCCP管道技术交底,监理或建设单位的项目负 责工程师签字确认,记录格式宜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e)各系统各项测试结果应有详细记录,并应作为峻工资料的一部分。记录内容宜符合附录A 的规定。 1.5测试仪表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a)电缆测试仪表:

7.1.5测试仪表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2 电缆测试仪表: 1) 仪表精度应符合表14的规定,

表14电缆测试仪表精度要求

KBG扣压式薄壁钢管敷设安装施工工艺)仪表测试频率范围和分辨率应符合表15的规

表15电缆测试仪表频率范围和分辨率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