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_T 1048-2021 电力系统站用支柱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及接收准则.pdf

DL_T 1048-2021 电力系统站用支柱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及接收准则.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没有资源,无法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3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148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_T 1048-2021 电力系统站用支柱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及接收准则.pdf

型式试验的目的是验证绝缘子的主要特性,而这些特性又主要取决于绝缘子的形状和尺寸。型式 试验应在绝缘子已通过设计试验后进行。绝缘子仅当其型式有变化时,才重新进行型式试验。 绝缘子的电气型式由以下特性确定: 一电弧距离: 一爬电距离:

DL/T1048—202

“一伞套形状。 满足上述特性条件的同一类绝缘子电气上属于同一型式,其电气型式试验仅进行一次。如果引弧 或均压装置是该型式绝缘子的主要部件,电气型式试验应在装有这些部件的绝缘子上进行。仅当上述 特性中有一项或多项变化时,电气型式试验才重新进行。 绝缘子的机械型式由以下特性确定: 一一长度(仅对压缩和挠曲耐受试验); 一一芯体直径和材料; 一芯体成型工艺; 一一端部装配件设计和固定方法。 满足上述特性条件的同一类绝缘子机械上属于同一型式,其机械型式试验仅进行一次。仅当上述 特性中有一项或多项变化时:机械型式试验才重新进行

7.4.1抽样试验的目的是用来验证绝缘子随制造过程或部件材料质量变化的特性。若抽样试验作为接 收试验,绝缘子样品应从满足相关逐个试验要求的批中随机抽取。 7.4.2抽样试验应抽取E1和E2两组样本,样本大小见表5、表6。如果提交验收的绝缘子超过2000 柱,应将其合理划分成几批GB/T 39286-2020标准下载,以同一工艺同一配方制造的同一型号的绝缘子计作一批,每批数量少于 2000柱,试验结果应分批评价。

表5抽样样本容量数值表

表6特高压绝缘子抽样样本容量数值表

表6特高压绝缘子抽样样本容量数值表

萨应生交缺应生小知 a)如果抽样试验中仅有一柱绝缘子或附件不满足要求,可以进行重复试验。重复试验应包含初次 试验时未通过的试验项目,抽取的样本大小为首次的两倍。 b)如果抽样试验中两柱及以上绝缘子或附件不满足要求,或重复试验中任意一项不满足要求,则 该批绝缘子不符合本文件,应由制造商收回。 c) 若能清楚地识别失效原因,允许制造商对该批绝缘子进行精选,以剔除具有这种缺陷的绝缘 子。经精选后的这批绝缘子可以再次提交试验,抽取的样本大小为首次的三倍。如果重复试验 中有任一绝缘子不满足要求,则该批绝缘子不满足本文件。

DL/T1048—2021进行。逐个试验中如绝缘子有任何一项试验不符合要求,则此绝缘子不合格。7.6定型试验定型试验中的抽样试验的抽取数量,交流110kV及以下、直流土160kV及以下按E1=4、E2=3;交流220kV及以上、直流士160kV以上按E1=2、E2=1进行。绝缘子的定型试验项目按表7规定进行。表7定型试验项号试验名称试品数量试验依据试验方法热机试验界面和端水煮试验部装配件外观检查4只8.1连接试验空气中冲击击穿试验干工频电压试验最大设计弯曲负荷(MDCL)验3只一GB/T 25096装配后的证试验芯体负荷最大设计扭转负荷(MDToL)验33只证试验GB/T 25096试验4规定拉伸负荷验证试验3只GB/T 250965硬度试验2片6.6.2 d)GB/T 220796加速气候试验3片GB/T 22079设计7起痕和蚀损试验2只GB/T 22079试验8可燃性试验20片6.6.2 e)GB/T 22079伞套材料试验憎水性试验20片6.4.1 e)8.2伞套材料耐漏电起痕性和耐电蚀105片6.6.1 d)GB/T 25096损试验11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一8.152片12热重分析8.1613染料渗透试验10只6.5.1 a)8.314水扩散试验6只6.5.3 a)8.415芯体材料轴向压缩强度试验5只6.5.2 c)8.5试验16巴氏硬度试验5只6.5.1 b)8.617轴向击穿强度试验5只6.5.3 c)8.718热诱导试验3只6.5.4DL/T 158019尺寸检查全部6.1.2、6.2GB/T 2509620最小护套厚度检查1柱6.1.2、6.28.8型式21雷电冲击干耐受电压试验一GB/T 25096电气试验试验22(带实际操作冲击干/湿耐受电压试验1柱一GB/T 8287.1运行均压环)工频湿耐受电压试验(仅对交流23GB/T 25096绝缘子)8

8.1.2参考电压和验证试验的温度

试验方法及判据按照GB/T25096的规定。

8.1.3参考干工频试验

试验方法及判据按GB/T25096的规定,

为单个试验的时间间隔应能保证这些试验在48h

8.1.6.1外观检查

对每柱试品的伞套进行外观检查,不允许有开

8.1.6.2空气中冲击击穿试验

8.1.6.2.1试验程序

在试品上布置具有尖锐边缘的电极(电极可以是宽约20mm、厚度小于1mm的铜带制成的夹 子)。将这些电极紧紧地固定在伞与伞之间的外套上,形成沿轴向长度为100mm~200mm的适当长度 的区段。冲击电压应分别施加于两个相邻的电极之间,或端部附件和其相邻的电极之间,放电电压的 幅值需确保其沿绝缘子轴向的电压梯度不小于30kV/cm。每个区段应承受正负极性冲击各25次。 由于冲击放电的分散性,若出现冲击电压沿绝缘子轴向的电压梯度低于30kV/cm,但未低于该值 的95%,且这样的冲击放电总次数不超过5次,则试验有效。否则应补足冲击电压的试验次数。 对于抽样试验中的水煮后空气中冲击击穿试验,应将缠绕的电极直接接触到芯体,可以在沿绝缘 子轴向上选择长度为100mm~200mm的3个短段进行冲击击穿试验。其中,不少于一段位于绝缘子 高压端;不少于一段位于预期的绝缘子轴向场强最强处。当试验段位于绝缘子高压端时,端部附件作 为分段试验的电极之一。

8.1.6.2.2试验判据

都在两电极间发生外部闪络,且绝缘子的任何部 应卸除所用的电极。

8.1.6.3干工频电压试验

8.1.6.3.1试验程序

测取每柱试品的干工频闪络电压值5次,取其5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柱试品的干工频闪络电压

该值应按GB/T16927.1校正到标准大气条件。试验时电压在1min内线性地从零升到闪络。 方法测定另外1柱参考绝缘子的闪络电压作为基准闪络电压。试验后应使3柱试品和参考绝缘 环境达到热平衡。然后,3柱试品和参考绝缘子均在80%基准闪络电压下连续耐受30min。卸 后立即测量绝缘子的杆体温度

8.1.6.3.2试验判据

被试绝缘子的闪络电压值均应大于或等于基准闪络电压值的90%,被试绝缘子任何部分均不 击穿,并且其本体温度相对于参考绝缘子之差小于10K

按照DL/T376的规定进行,采用喷水分级法,试验应在实际生产的绝缘子伞裙和护套上进行

试验判据按照DL/T376

染色液贯穿试样的时间应超过15min。

染色液贯穿试样的时间应超过15min。

漏电流应满足6.5c)的要求

8.5轴向压缩强度试验

王常生产的绝缘子上裁取5只试样,试样要求及试验程序按照GB/T1448的规定。 式验判据 5只试样的轴向压缩强度满足6.5a),则本项试验通过,

DL/T10482021

试验判据按照DL/T1580的规定。

8.7轴向击穿强度试验

在流动的冷水下从正常生产的绝缘子上锯取5只全横截面试样,锯取方向与芯体轴线呈90°,试样 长度10mm土0.5mm。将试样放入平行平板电极间,为防止试样沿面闪络,试验应在变压器油中进 行。按照GB/T1408.1的规定,对5只试样进行轴向交流击穿电压试验。

试样交流击穿强度满足6.5d),则本项试验通过

8.8最小护套厚度检查

选取1支绝缘子(可从机械破坏负荷试验后绝缘子的完好部分抽取)任取3个剖面,测量剖开断 面芯体护套的最小厚度,以最小值表示每柱绝缘子的护套最小厚度。

若绝缘子护套厚度满足6.1.2的要求,则本项试

试验布置及试验程序按照GB/T25096。对于直流系统用绝缘子,试验布置及试验程序按 8287.1和GB/T16927.1的规定,对绝缘子施加经大气条件修正后的规定直流耐受电压,试验 I min。

电压施加期间不发生闪络或击穿,则试验通过。

试验布置及试验程序按照GB/T25096。对于直流系统用支柱绝缘子,还应开展直流干/湿耐受电压 试验,试验布置及试验程序按照GB/T8287.1和GB/T16927.1,对支柱绝缘子施加经大气条件修正后的 规定直流耐受电压,试验电压保持1min。电压施加期间不发生闪络或击穿,则试验通过。

仅在交流363kV及以上、直流土408kV及以上电压等级绝缘子上进行 试验时应带均压装置。

8.12无线电干扰试验

用户与制造厂协商进行此试验,协商可接受的最大无线电干扰水平。 此试验依据GB/T24623进行,必要时,绝缘子在屏蔽电场的环境中测试。 试验时应带均压装置。

交流绝缘子在1.1倍最高运行电压下,安装所设计的均压装置后绝缘子的无线电干扰水平不大于 500uV。直流绝缘子的无线电干扰特性试验方法应满足GB/T24623的规定。

取1柱正常生产的绝缘子,首先对该试品进行外观检查,核对尺寸应符合图样要求, 然后 伸负荷试验

a)在环境温度下对该试品施加弯曲负荷,此弯曲负荷应迅速而平稳地从零升高到最大运行弯曲负 荷MDCL,然后在此负荷下保持96h。 b)96h试验结束之前,对其两端根据GB/T18851.1和GB/T18851.4用着色渗透试验进行裂痕检 查。检查范围包括伞套包裹端部装配件的全部界面,也包括向端部装配件以外充分延伸的附加 区域。 检查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用清洁剂将表面清理干净; 2)渗透剂在清洁的表面作用20min; 3)清除多余的渗透剂,并使表面干燥; 4)如需要,应使用显影剂; 5)检查表面。 有些伞套材料可被渗透剂渗透,这种情况下应就分析结果提供依据。 c)渗透试验后检查试品。如有可见裂痕,应将伞套(必要时连同端部装配件和芯体)在裂痕最宽 部位的中间沿垂直于裂痕方向切成两半,观察两切割表面并测量裂痕深度。

若满足下列条件,则本项试验通过: a)在MDCL下96h试验中试品无破坏(芯体断裂或拉脱,端部装配件破坏); b) 按8.13.2b)所述染色渗透法检测显示无裂痕; c)对8.13.2c)所述切割后的两半检查清楚地表明裂痕没有达到芯体。

选取E2中的1柱绝缘子 王展本项试验

试验程序如下: a)用锋利的工具刀将伞裙和护套沿着轴向合膜缝或任一轴线划开。首先切开绝缘子的伞裙,直至 护套,再将芯体表面一层护套切开。深度要直至芯体,但尽量不损伤芯体。紧贴芯体表面削掉 伞裙和护套,观察是否存在芯体与护套黏接不良缺陷,对怀疑有缺陷部位再用手撕剥离护套和 伞裙,测量手撕剥离的护套与芯体不黏接处的面积。因锐器作用削掉的护套面积不计。 b)旋转180°后,重复第一步的方法沿轴线方向再次解剖。

若满足下列条件,则本项试验通过: a)高压端长度10%的范围内不能有缺陷,单处缺陷的最大长度小于等于5cm且最大面积小于等 于5cm²。 b)整柱绝缘子缺陷总面积小于或等于(5Xh)cm²(h为干弧距离)。

对每柱绝缘子进行逐个耐压试验。每柱绝缘子均应在80%闪络电压1min耐受试验,或1. 运行最高电压下进行10min的耐受试验

若电压施加期间不发生闪络或击穿,则试验通过

8.16傅里叶红外光谱测

在每次送样的绝缘子中随机裁取伞裙1片进行测试。试验前应将选取试品表面的油污、污移物等 清除干净,测量表面应清洁、平整,并不应有裂纹、凸起、凹坑、气泡及灰尘等,试品面积不小于 10mm×10mm。试验程序按照GB/T6040,并将试验结果记录到报告中,以便后续比对。

对每次送样的绝缘子中随机裁取伞裙1片进行测试。试验前应将选取试品表面的油污、污秽物等 清除干净,测量表面应清洁,样品大小不应超过热重分析仪标准坩埚体积。试验程序参照附录A, 开 将试验结果记录到报告中,以便后续比对。

绝缘子的包装应满足: a)所有的绝缘子都应使用大小适合、防潮的包装箱或筒,大小应合适,两端端盖应牢固可

包装箱或筒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运输、现场存放和安装过程中的搬运。 包装箱或筒内应设有合适的缓冲措施,以防止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的损坏或变形,所有的这 些材料应具有化学稳定性、防水性,且不应黏附在绝缘子上,也不应在集存期间对绝缘子产 生腐蚀。

绝缘子的储存应满足: a)绝缘子在储存前,应检查绝缘子外包装不应有明显挤压、破损痕迹。外包装合格后储存。 b)绝缘子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库房中,防止水浸、鼠咬等外力造成损坏,禁止在绝缘子上直接 压重物或堆放有尖锐棱角物品,避免伞裙变形或机械损伤。包装物堆放高度应符合制造厂要 求上海某别墅区施工组织设计,不宜超过8层。 c)户外储存除满足以上规定要求外,还应做好防雨、防酸、防化学腐蚀等措施。

本文件规定的运输是指绝缘子从储存地点运至安装现场。 b)运输和搬运时必须在包装完好的情况下进行。当采用汽车运输时,绝缘子包装箱或筒堆放应满 足本文件以上规定。卸货时,严禁拖拽、抛摔,确保包装箱或筒平稳落地。 c)人工搬运2m及以上的装有绝缘子的包装箱或筒时,应由2人或2人以上进行搬运,并按外 包装标识位置人工搬运。对较长的绝缘子应采取措施,避免损伤绝缘子。

DL/T1048—2021

表A.1交流绝缘子的耐受电压值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含桥A.2 直流系统绝缘子

注:绝缘子在海拔高于1000m时的电气特性应进行相应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