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GDW 11486-2022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验收规范.pdf7.3.5.3微机保护和控制装置的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积不小于100mm的铜排(不要求与保护屏绝缘)。 屏柜内所有装置、电缆屏蔽层、屏柜门体的接地端应用截面积不小于4mm²的多股铜线与铜排相连,接 地线不得串联接地,铜排应用截面不小于50mm的铜缆接至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 7.3.5.4直流电源系统绝缘监测装置的平衡桥和检测桥的接地端以及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柜屏内的交 流供电电源(照明、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的中性线(零线)不应接入保护专用的等电位接地网。 7.3.5.5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之间、保护装置至开关场就地端子箱之间以及保护屏至监控设备之间所 有二次回路的电缆均应使用屏蔽电缆,电缆的屏蔽层两端接地,铠甲层单端接地,不应使用电缆内的备 用芯线替代屏蔽层接地。 7.3.5.6为防止地网中的大电流流经电缆屏蔽层,应在开关场二次电缆沟道内沿二次电缆敷设截面积 不小于100mm的专用铜排(缆);专用铜排(缆)的一端在开关场的每个就地端子箱处与主地网相连 另一端在保护室的电缆沟道入口处与主地网相连,铜排不要求与电缆支架绝缘。 7.3.5.7接有二次电缆的开关场就地端子箱内(汇控柜、智能控制柜)应设有铜排(不要求与端子箱 外壳绝缘),二次电缆屏蔽层、保护装置及辅助装置接地端子、屏柜本体通过铜排接地。铜排截面积应 不小于100mm²,一般设置在端子箱下部,通过截面积不小于100mm²的铜缆与电缆沟内不小于100mm²的 专用铜排(缆)及变电站主地网相连。 7.3.5.8由一次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和电流、电压互感器等)直接引出的二次电缆的 屏蔽层应使用截面不小于4m多股铜质软导线仅在就地端子箱处一点接地,在一次设备的接线盒(箱) 处不接地,二次电缆经金属管从一次设备的接线盒(箱)引至电缆沟,并将金属管的上端与一次设备的 底座或金属外壳良好焊接,金属管另一端应在距一次设备3~5m之外与主接地网焊接。 7.3.5.9由纵联保护用高频结合滤波器至电缆主沟施放一根截面不小于50mm的分支铜导线,该铜导 线在电缆沟的一侧应焊至沿电缆沟敷设的截面积不小于100m专用铜排(缆)上,另一侧在距耦合电 容器接地点约3~5m处与变电站主地网连通,接地后将延伸至保护用结合滤波器处。 7.3.5.10结合滤波器中与高频电缆相连的变送器的一、二次线圈间应无直接连线,一次线圈接地端与 结合滤波器外壳及主地网直接相连,二次线圈与高频电缆屏蔽层在变送器端子处相连后用不小于10m 的绝缘导线引出结合滤波器,再与上述与主沟截面积不小于100m的专用铜排(缆)焊接的50mm 分支铜导线相连;变送器二次线圈、高频电缆屏蔽层以及50m分支铜导线在结合滤波器处不接地。 7.3.5.11应沿线路纵联保护光电转换设备至光通信设备光电转换接口装置之间的2M同轴电缆敷设截 面积不小于100m铜电缆,其两端应分别接至光电转换接口柜和光通信设备(DDF)的接地铜排。接 地铜排应与2M同轴电缆的屏蔽层可靠相连,并应同点与主地网相连。2M同轴电缆应接地良好,防止电 网故障时由于屏蔽层接触不良影响保护通信信号。 7.3.5.12为取得必要的抗干扰效果,可在敷设电缆时使用金属电缆托盘(架),将各段电缆托盘(架) 与接地网紧密连接,并将不同用途的电缆分类、分层敷设在金属电缆托盘(架)中。 7.3.5.13保护装置其本体应设有专用的接地端子,装置机箱应构成良好的电磁屏蔽体,并使用截面面 积不小于4mm㎡的多股铜质软导线可靠连接至屏柜内的接地铜排上。继电保护接口装置电源的抗干扰接 地应采用截面面积不小于2.5m㎡的多股铜质软导线单独连接接地铜排,2M同轴线屏蔽地应在装置内可 靠连接外壳。
a 公用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应在控制室内一点接地,宜选择在电压并列屏处接地,接地线应单 独接地、单独标识,以便于识别; b) 2 各电压互感器的中性线不应接有可能断开的开关或熔断器等; C) 在控制室内一点接地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线圈,宜在开关场将二次线圈中性点经金属氧化物避雷
Q/GDW114862022
器接地,其击穿电压峰值应大于30I(V),验收时可用摇表检验避雷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混凝土及抹灰表面施涂油性涂料施工工艺安全技术交底.doc, 用1000V摇表时避雷器不应击穿;采用2500V摇表时则应可靠击穿; d) 1 公用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应在相关保护屏柜内一点接地; e) 独立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宜在配电装置端子箱处一点接地,其中性线的名称应与公用回路中 性线的名称相区别; f)独立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应在配电装置端子箱处一点接地。 3.5.15等电位接地网连接示意图见附录B。
7.4.1.1新安装的二次回路应进行绝缘检查,检验项目、方法、试验仪器和检验结果应符合GB50150 和DL/T995的有关规定。 7.4.1.2二次回路中的继电器、灯具、电阻、切换把手、按钮等部件的设计、安装和接线应考虑方便 维护和更换。 7.4.1.3应对二次回路的所有部件进行检查,保证各部件质量。 7.4.1.4应对二次回路所有接线,包括屏柜内部各部件与端子排之间的连接线的正确性和电缆、电缆 芯及屏内导线标号的正确性进行检查,并检查电缆清册记录的正确性。 7.4.1.5应核对自动空气开关或熔断器的额定电流与设计相符,并与所接的负荷相适应。交、直流空 气开关不应混用,宜使用具有切断直流负载能力、不带热保护的自动空气开关取代直流熔断器。 7.4.1.6直流二次回路应无寄生回路。 7.4.1.7二次回路的工作电压不宜超过250V,最高不应超过500V。 7.4.1.8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备用绕组的抽头应引至端子箱,并应一点接地。电流互感器的备用 绕组应在端子箱处可靠短接,电压互感器备用绕组应具有防止短路的措施。
7.4.2直流电源回路
7.4.2.1直流母线应采用分段运行方式,对于配置两套直流电源系统的,正常运行时两套系统应独立 运行,当任一组直流电源系统异常时,另一组直流电源系统应能带全站负荷运行。 7.4.2.2直流空气开关的配置应满足选择性要求,不应使用交流空气开关代替直流空气开关。 7.4.2.3110kV及以上保护装置电源、控制电源和测控装置等电源应分别由独立的开关控制。保护配 置独立的交流电压切换装置时,电压切换直流电源应与对应保护装置直流电源取自同一段直流母线且共 用直流空气开关。 7.4.2.4双重化配置的保护装置及其相关设备(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网络设备、跳 闸线圈等)的直流电源应一一对应,每套系统的直流电源应相互独立,取自不同蓄电池组连接的直流母 线段。 7.4.2.5两套完整、独立的电气量保护和一套非电量保护应使用各自独立的电源回路,包括直流空气 开关及其直流电源监视回路。 7.4.2.6断路器有两组跳闸线圈时,其每一组跳闸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空气开关供电,且应接于 不同的直流电源系统。 7.4.2.7保护屏处两组操作电源的直流空气开关应设在操作箱所在的屏内。 7.4.2.8每一套独立保护装置应设有直流电源失电报警回路。 7.4.2.9保护装置24V开入电源不应出保护室。
7.4.3交流电流回路
7.4.3.2接入保护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应按下列原则分配: a)双重化配置的继电保护,其电流回路应分别取自电流互感器相互独立的绕组; b)保护级次绕组应交叉配置,以避免死区; C) 双母线接线方式电流互感器的保护级次应靠近L1(P1)侧(即母线侧),测量(计量)级次 应靠近L2(P2)侧; d)母联或分段回路的电流互感器,装小瓷套的一次端子L1(P1)侧应靠近母联或分段断路器; 接入母差保护的二次绕组应靠近L1(P1)侧; e)故障录波应接于保护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并优先选用独立二次绕组,如绕组不足,电流回 路应串接于保护、安全稳定控制装置之后; f)接入母线保护的二次绕组不宜再接入其它负载; g)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无专用二次电流绕组时,可串接在保护之后。 7.4.3.3电流互感器安装试验完成后,现场应检查下列项目: a) 测试电流互感器各绕组的极性、变比、特性,应与出厂资料一致; b)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容量与准确级应与设计要求一致,满足系统短路容量要求,并符合GB/T 14285和DL/T866的相关规定; c)电流互感器各次绕组的接线、与装置的对应关系及其极性关系应与设计相符合并满足装置的要 求,相别标识应正确; d)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不应开路,二次过压保护设备不得接入电流二次回路; e)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负载应符合DL/T866的相关规定。 7.4.3.4二次绕组所有接线和极性接入保护应正确,端子排接线压接可靠,备用绕组应引至端子箱可 靠短接并接地。 7.4.3.5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应有且仅有一点接地。 7.4.3.6主变低压侧断路器外附电流互感器宜安装在低压侧母线和断路器之间。 7.4.3.7当采用3/2、4/3、角形接线等多断路器接线形式时,应在断路器两侧配置电流互感器。 7.4.3.8对经计算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重要变电站的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双母线接线方式的母 联、分段断路器,应在断路器两侧配置电流互感器。 7.4.3.9线路各侧或主设备差动保护各侧的电流互感器的相关特性宜一致,避免在遇到较大短路电流 时因各侧电流互感器的暂态特性不一致导致保护不正确动作。 7.4.3.10母线差动、变压器差动和发变组差动保护各支路的电流互感器应优先选用准确限值系数 (ALF)和额定拐点电压较高的电流互感器,进入保护装置电流回路中不得并联接入过电压保护器。 7.4.3.11母线差动保护各支路电流互感器变比差不宜大于4倍。 7.4.3.12引入两组及以上电流互感器构成合电流的保护装置,各组电流互感器宜分别引入保护装置, 不通过装置外部回路形成合电流
7.4.3.2接入保护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应按下列原则分配:
7.4.4交流电压回路
7.4.4.1电压互感器端子箱(智能控制柜)处应配置带失电告警辅助触点的分相空气开关,零序电压 尧组和另有特别规定者,二次回路不应装设自动空气开关或熔断器。 .4.4.2双重化保护的电压回路应分别接入电压互感器的不同二次绕组。 .4.4.3同一电压互感器各绕组电压(保护、计量、开口三角等)的N600,应使用各自独立的电缆, 分别引入控制室或保护室后再一点接地。独立的、与其他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没有电气联系的电压回 路应在开关场一点接地。各保护小室之间N600联络电缆截面选择应保证可靠性。
7.4.4.4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宜经过隔离刀闸辅助接点切换,以防止电月
DB13/T 5450.1-2021 生活与服务业用水定额 第1部分:居民生活.pdfQ/GDW114862022
4.4.4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宜经过隔离刀闸辅助接点切换,以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反充电。 4.4.5电压互感器安装峻工后,应检查下列项目: a)互感器各绕组的极性、变比、容量、准确级应符合设计要求,铭牌上的标识应清晰正确: b) 1 互感器各次绕组的接线、与装置的对应关系及其极性关系应与设计相符合并满足装置的要求, 相别标识应正确; c)对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进行通电压试验,电压二次回路接线应正确和完整; d)串联在电压回路中的自动空气开关或熔断器、隔离刀闸及切换设备触点接触应可靠,容量应满 足回路要求: e) 保护屏柜上交流电压回路的空气开关应与电压回路总开关在跳闸时限上应满足配合要求。 f) 2 电压互感器中性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安装的正确性及工频放电电压,防止造成电压二次回路多 点接地。
7.4.5纵联保护通道
7.4.5.1220千伏及以上双重化配置的线路保护,每套线路保护装置应具备双通道接入能力,原则上 应采用光纤通道,每套保护的A/B通道应使用单独的光缆及终端熔纤盒。 7.4.5.2220(330)千伏双通道线路保护所对应的四条通信通道应至少配置两条独立的通信路由,分 别布置在独立的通信设备上,通信设备应使用不同的电源。通道条件具备时,宜配置三条独立的通信路 由。 7.4.5.3500千伏及以上双通道线路保护所对应的四条通信通道应至少配置三条独立的通信路由,采 用“一二、一三”通信通道配置方式,即:保护一双通道分别采用一、二通道路由,保护二双通道分别 采用一、三通道路由,其中一通道应为光纤直达通道。 7.4.5.4传输允许命令信号的继电保护复用接口设备不应带有延时展宽。 7.4.5.5与通信专业复用高频通道时,纵联保护收发信回路接线、动作逻辑应正确,收发信回路应能 通过压板投入和退出。 7.4.5.6光纤通道连接完毕后,不应有数据异常或通道异常告警信号,通道误码率、丢帧次数、通道 延时应符合DL/T364的规定要求。 7.4.5.7采用复用光纤通道的线路两侧继电保护设备,应采用同型号、同版本的继电保护接口设备。 同一条线路的两套保护均采用复用通道时,两套通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接口设备和通信设备,宜安装 在不同的屏柜中。
7.4.5.8光纤差动保护应采用同一路由收发、往返延时一致的通道。 7.4.5.9保护装置及保护接口装置光信号发射功率和灵敏接收功率应符合装置规范。保护装置到保护 接口装置间光缆的每根纤芯,含备用纤芯,其传输衰耗不应大于2.5dB。对于利用专用光纤通道传输保 护信息的保护设备,应对其收发信功率和收信灵敏功率进行测试,通道的收信裕度宜大于10dB,至少 不应小于6dB。
7.4.5.8光纤差动保护应采用同一路由收发、往返延时一致的通道。
7.4.6.1继电保护、交换机、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装置之间的光纤回路应与设计一致。 7.4.6.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采样、跳闸方式应满足Q/GDW441要求。 7.4.6.3继电保护装置之间的联闭锁信息、失灵启动等信息宜采用G00SE网络传输方式。 7.4.6.4继电保护装置采用双重化配置时,对应的过程层网络亦应双重化配置,第一套保护接入A网, 第二套保护接入B网,双网应无交叉或跨接。 7.4.6.5对于双重化配置的过程层网络,故障录波器采集单元应按双重化配置且不跨接两个网络水泥搅拌桩工程施工方案,数
据处理单元和管理单元可单套独立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