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G:D45-02-2022 道路过硫磷石膏胶凝材料稳定基层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T/CECS G:D45-02-2022 道路过硫磷石膏胶凝材料稳定基层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没有资源,无法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061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CECS G:D45-02-2022 道路过硫磷石膏胶凝材料稳定基层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4.1.1混合料组成设计应按工程设计要求,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混合料类型和配 合比。 4.1.2过硫磷石膏胶凝材料稳定基层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 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相关组成设计流程应符合现行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的规定。 4.1.3当混合料中采用磷石膏人造集料时,宜采用现行《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

4.1.1混合料组成设计应按工程设计要求,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混合料类型和 合比。

4.1.2过硫磷石膏胶凝材料稳定基层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 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相关组成设计流程应符合现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的规定。

4.1.3当混合料中采用磷石膏人造集料时,宜采用现行《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 4试验规程》(JTGE51)中振动压实方法确定的稳定材料最大于密度指标

4.2.1过硫磷石膏胶凝材料稳定基层材料应按14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进行控制;过 硫磷石膏胶凝材料稳定基层材料的14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R。应符合表4.2.1的 规定。

磷石膏胶凝材料稳定基层材料的14d无侧限抗店

条文说明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一般采用7d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过硫 磷石膏胶凝材料稳定基层材料的强度增长较慢,7d无侧限抗压强度较低,其14d无侧限 抗压强度在工程实践应用中更具有代表性,在试验研究中可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形成对 比,同时考虑到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因此将14d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过硫磷石膏 胶凝材料稳定基层材料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

4.3.1过硫磷石膏胶凝材料作为结合料时.结合料剂量应以结合料质量占全部干燥 质量的百分比表示

4.3.2应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进行击实 振动压实)试验,确定不同配合比情况下基层材料的最佳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过硫磷 石膏胶凝材料的剂量宜按下列要求进行分组试验: 1底基层宜按5%~9%的掺配比例进行试验。 2下基层宜按7%~11%的掺配比例进行试验。 3上基层宜按11%~15%的掺配比例进行试验

4.4混合料推荐级配及技术要求

4.4.1过硫磷石膏稳定级配碎石与过硫磷石膏稳定人造集料的相关级配要求应符合 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中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有关规定。在 进行磷石膏人造集料级配组合设计时,19mm以上通过率宜取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相关 规定上限。在进行磷石膏人造集料组合级配设计时,应采用体积置换法进行密度换算

4.4.2磷石膏人造集料不宜作为细集料使用,且应分*使用。

4.5.2应对各*材料进行筛分,确定其平均筛分曲线及相应的变异系数,并按2倍标 准差计算各*材料筛分级配的波动范围

4.5.3在目标配合比设计中,应选择不少于5个结合料剂量,分别确定各剂

4.5.3在目标配合比设计中,应选择不少于5个结合料剂量,分别确定各剂量条件下 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条文说明 在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选取多种不同结合料剂量的稳定材料进行试验,有助于掌 握结合料剂量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对于不同工程,由于被稳定材料存在差异,进行这方 面试验是有必要的。同时,通过试验也有助于选择实际工程中结合料剂量的合理范围,为 下一步生产配合比提供参考依据。

4.5.4应根据设计的压实度要求与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成

,验证不同结合料剂量条件下混合料的技术性能,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结合 量。

余文说明 由于过硫磷石膏胶凝材料具有微膨胀和缓凝的特性,且磷石膏人造集料较碎石刚度 差异大,因此验证的混合料性能除14d无侧限抗压强度外,可以根据需要进行28d或45d 无侧限抗压强度、90d或180d弯拉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以及体积稳定性试验。

4.5.5应按下列步骤合成自标级配曲线,并进行性能验证:

1根据各*材料的平均筛分曲线进行目标级配的合成,确定其使用比例,得到混合 料的合成级配; 2根据合成级配进行混合料振动压实试验和14d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验证混合料 性能。

4.5.6应根据已确定的各*材料使用比例和各*材料级配的波动范围

4.5.6应根据已确定的各*材料使用比例和各*材料级配的波动范围,计算实际生 混合料的级配波动范围,并应针对这个波动范围的上、下限验证性能。

4.6.1根据目标配合比确定的各*材料比例,应对拌和设备进行调试和标定,确定 的生产参数。

4.6.2拌和设备的调试和标定除应包括料斗称量精度、结合料计量和拌和设备加水 签法定计量标定外,尚应进行转速流量曲线的标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道路过硫磷石膏胶凝材料稳定基层技术规程(T/CECSG

1 应绘制各集料仓转速流量曲线,流量参数不少于3个。 2应按各*材料的比例关系,设定相应的称量装置,调整拌和设备各个料仓的进料 速度。 3应按设定好的施工参数进行试生产,调试生产级配,不满足要求时,应进一步调整 施工参数。

试验。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过混合料中实际含水率的测定,确定施工过程中水流量计的设定范围。 2通过混合料中实际结合料剂量的测定,确定施工过程中结合料掺加的相关技术 参数。 3通过振动压实试验,确定结合料剂量变化、含水率变化对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 影响。 4通过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材料的实际强度水平和拌和工艺的变异水平

由于磷石膏人造集料饱和吸水率较大,为保证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用水量的均匀,在 前需对磷石膏人造集料进行不少于1h的浸水,以保证磷石膏人造集料含水率处于均 饱和状态,因此实际拌和生产用水量需要扣除磷石膏人造集料的吸水量。

4.6.4混合料生产参数的确定应包括混合料最终合成级配的结合料剂量、混合料含水 率和最大干密度等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过硫磷石膏胶凝材料稳定基层混合料,实际生产采用的过硫磷石膏胶凝材料剂 量宜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2%~0.5%。 2应结合施工过程的运距及气候条件,对过硫磷石膏胶凝材料稳定基层混合料含水 率进行合理调整。 3最大干密度应以最终合成级配振动压实试验结果为标准。

5.1.1拌和场地布置、场地基础、料仓布置、交通及水电等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5.1.2拌和厂应设置在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场地应平整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应做好场站内的防、排水。场地应采用混凝土硬化,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15 度应不小于200mm

5.1.5稳定层一次作业宽度为11~12m时,每一流水作业段长度宜为300m;稳定 次作业宽度大于12m时,作业段长度宜相应缩短。宜综合考虑下列因素,合理确定 施工作业段长度: 1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生产效率和数量; 2施工人员数量及操作熟练程度; 3施工季节和气候条件; 4稳定材料层中过硫磷石膏胶凝材料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5施工接缝的数量。

5.1.7结构层施工应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并针对当地气候变化制订相应的处置预 案。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在有冰冻的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到来的 30d前完成施工。 2不宜在雨季施工,且不应在雨天施工

田则》(JTG/TF20)规定

细则》(JTG/TF20)规定。

5.1.9过硫磷石膏胶凝材料稳定层生产和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在使用

5.2.1混合料应采用集中厂拌法生产,拌和生产工艺宜采用连续式搅拌方法

料系统、拌和系统和出料系统,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宜大于300t/h。 2拌和设备料仓数应与备料*数相匹配,集料仓、粉料仓宜较规定备料*数分别增 加1个。 3人造集料应设置备料仓;备料仓应设置沥水层或浸水周转仓。 4各集料仓之间的挡板高度应不小于1m。 5.2.3生产所需的集料应分*隔仓堆放,并有明显的标志;细集料应有覆盖。 5.2.4生产前应至少提前4h对磷石膏人造集料进行浸水饱和,浸水时间应不少于 1h;浸水完成后应待磷石膏人造集料表面的附着水沥干2h后再使用,沥水时间超过6h时 应重新进行浸水饱和

5.2.4生产前应至少提前4h对磷石膏人造集料进行浸水饱和,浸水时间应不少 ;浸水完成后应待磷石膏人造集料表面的附着水沥干2h后再使用,沥水时间超过6h 重新进行浸水饱和。

试验研究表明,磷石膏人造集料浸水1h后可以达到吸水饱和状态,自然风干时间 以内,其质量损失不明显。

5.2.6过硫磷石膏胶凝材料稳定基层混合料在拌和过程中应拌和均匀,拌和时间应 于15s,且应根据生产条件适当延长拌和时间。宜采用二次拌和工艺,增加预拌和设 于制备过硫磷石膏胶凝材料,预拌和完成后再进行混合料的拌和。

5.2.7拌和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各料仓的生产计量,每10min打印各*料仓的使用量; 当**材料的实际掺加量与设计要求值相差超过10%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原因,正常后 方可继续生产。

5.2.8应每隔2h取样测定一次含水率与pH值,并做好记录;若含水率与pH值出 动.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分析原因

5.2.8应每隔2h取样测定一次含水率与pH值,并做好记录;若含水率与pH值出现

5.2.9在保证料斗开启振动的同时,宜采用人工插捣的方式,或采用重锤锤击料斗侧 部的方式.减少因喂料口堵塞造成的配合比不稳定

条文说明 混合料生产时,由于磷石膏人造集料含水率较高易导致结团,喂料时易造成喂料口堵 塞.所以通常要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出现堵塞现象

混合料生产时16G钢筋工程常见问题及防控措施,148页可下载.pdf,由于磷石膏人造集料含水率较高易导致结团,喂料时易造成喂料口 所以通常要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出现堵塞现象

5.3.1 应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和运距的长短,配备足够数量的混合料运输车。

5.3.2运输前应规划好行驶路线,并告知运输人员。第一车开始摊铺后,施工调度人 员应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安排后续发车时间和发车顺序。 5.3.3混合料运输车装料前应清理干净车厢,不得存有杂物。 5.3.4装料过程中,应通过调整车厢位置减小混合料的离析。 5.3.5混合料运输车装好料后,应用篷布将厢体覆盖严密,防止水分蒸发,直到摊铺前 隹备卸料时方可打开。

5.4.1混合料摊铺施工前,现场应完成设备、人员、材料、测量放样等施工准备工作,设 备应提前调试,人员应分工明确并进行技术交底。混合料摊铺施工的最低气温应不低于 5℃.最高气温不宜高于35℃,且雨天不应施工。

底基层摊铺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就位前应将下承层清扫干净,并洒水保持湿润。 宜机械自动喷洒1.0~1.5kg/㎡²的水泥净浆。水泥净浆应洒布均匀,洒布长度宜 机关

5.4.2底基层摊铺施工过程中涂料喷刷施工工艺方案,摊铺机就位前应将下承层清扫干净,并洒水保持湿

5.4.2底基层摊铺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就位前应将下承层清扫干净,并

层间宜机械自动喷洒1.0~1.5kg/㎡²的水泥净浆。水泥净浆应洒布均匀,洒布长度 大于摊铺机前30~40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