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GDW 11468.2-2021 港口岸电设备技术规范第2部分:低压岸电电源系统.pdf岸电电源系统的绝缘强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a)岸电电源系统的输入/输出电路对地能承受GB311.1和GB7251.1规定的标准绝缘水平所定义 的额定耐受电压; b)岸电电源系统各带电电路之间以及带电部件、导电部件、接地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符合GB311.1和GB7251.1的规定。 c)低压岸电电源系统的10kV或6kV输入电路对地能承受GB311.1规定的标准绝缘水平所定义的 额定耐受电压。 d)低压岸电电源系统的400V或450V输出电路对地能承受GB7251.1规定的标准绝缘水平所定义 的额定耐受电压。 e)10kV或6kV高压设备各带电电路之间以及带电部件、导电部件、接地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 爬电距离符合GB311.1的规定。 1 400V或450V低压设备各带电电路之间以及带电部件、导电部件、接地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 爬电距离符合GB7251.1的规定。 g)10kV或6kV高压部分介电强度满足GB311.1的规定;400V或450V低压部分介电强度满足GB 7251.1的规定
岸电电源设备在额定负载下长期连续运行,内部各发热元器件及各部位的温升不应超过GB/T 2010中表3、表4的规定。
5.2.5.2允许表面温度
允许表面温度应符合如下要求: a)在额定电流和环境温度40℃条件下,进行手动操作可接触的表面最高允许温度为: 1)金属部分为50℃; 2)非金属部分为60℃。 b)同样条件下,用户可能触及但是不需要手动操作的表面最高允许温度为: 1)金属部分为60℃; 2)非金属部分为85℃。 c)供电设备应设计为: 1)接触部件不超过特定温度; 2)组件、部件、绝缘体和塑料材料不超过在设施寿命周期内正常使用时可能降低电气、机械 或其他性能的温度。
岸电电源系统的结构满足下列要求: a)产品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变形等现象拱桥施工组织设计,表面涂覆层不应起泡、龟裂和脱落, 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即其他机械损伤; b)说明功能的文字符号及功能显示应正确、清晰、端正,并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c)开关类元件操作应方便、灵活可靠,零部件紧固无松动,接插件插接牢固,电接触良好; d)移动式电源箱体外壳宜采用标准集装箱式结构,外部尺寸应符合GB/T1413的规定,箱体应坚实, 顶部不应有易于积水的凹陷,箱体内部的空间应能满足设备安装工艺布置、操作和维护的安全 规范距离要求。所有门及通风口的防护等级应与箱体相同。
岸电电源系统的防护等级应满足下列要求: a)放置于港口的集装箱式岸电电源,其箱体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5,放置于室内或集装箱内部的 设备,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20; b)岸电接电箱在码头前沿固定安装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6; c)岸用插头和岸用插座插合后,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6。
5.2.9.1静电放电抗扰度
5.2.9.2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应符合GB/T17626.4一2018中试验等级3的要求,试验结果应符 17626.4一2018第9条中b类要求。
5.2.9.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5.2.9.4浪涌(冲击)抗扰度
对电源端口施加1.2/50us的浪涌信号,试验等级为线对线土1kV,线对地土2kV,试验结果应符合 626.5一2019第9条中b类要求。
5.2.9.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电电源系统的计量应符合Q/GDW11467.2的规定
岸电电源系统急停应满足要求如下: a)系统应安装急停装置。当发生电击、起火或爆炸时应能切断岸电电源设备和船舶供电系统之间 的联系; b)急停装置应装备在岸电电源供电设备的显著位置,并具备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岸电电源系统安全要求如下: 岸用插头、岸用插座、船用连接器、紧急停止装置与岸电电源系统输出回路应具备电气联锁功 能; D 400V低压交流开关设备应符合GB/T7251.1的要求; C 2 岸电监控系统应设置不间断工作电源,工作时间不小于30min; 山 接地系统应符合GB/T50065的要求,接地电阻不应大于0.1Ω,低压输出回路接地必须采用 IT接地系统:
5.3.1.1自动/手动控制功能
5.3.1.2远程/本地控制功能
在额定工况下,变频装置的效率不应低于95%(不包含输入输出变压器
变频装置输出频率超出土0.5Hz范围时,且持续时间大于1.5s时,应发出告警信号,切断输出,并 保持故障显示。
隔离变压器应满足下列要求: a)应选用干式变压器,干式变压器应满足GB/T1094.11的要求; b)变压器副边绕组应采用星形接法,配备中性点接地电阻或采用IT不接地系统。
5.3.3.1一般要求
接电箱一般要求如下: a)接电箱可采取码头前沿固定安装的方式,也可采用与变频装置组合一体的方式; b)接电箱在码头前沿固定安装时,安装位置不应妨碍生产作业,且接电箱周围宜留不小于1000mm 的安全距离
5.3.3.2接口要求
接口满足下列要求: a)岸用插头和岸用插座应符合GB/T11918.5的规定; b)岸用插头和岸用插座应满足电缆最大输送电流限值的要求; c)岸用插头应具备插接机械和电气联锁的功能,具有防带电插拔的保护功能; d)岸用插座应与岸电输出开关柜的开关进行连锁。
5.3.4低压电缆卷筒
低压电缆卷筒应满足下列要求:
a)电缆卷筒应能根据电缆应力自动收放电缆。电缆卷筒的驱动转矩不应小于收放电缆时所需的最 大转矩。电缆卷筒应具有收放缆力矩保护功能; b)电缆卷筒能够收放的电缆长度不应低于50m; c)电缆卷筒的滑环箱内设置防凝露加热器; d)电缆卷筒正常工作时,卷筒上的电缆不应少于三圈。电缆卷筒应设置电缆放缆终点保护装置, 其动作应可靠,运行到极限位置时,卷盘上应至少保留两圈电缆。
任何节点的开关设备分断能力应不小于系统的最
5.1.1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的试验定型鉴定; b)当产品的设计、工艺或所用材料的改变会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停产超过2年,恢复生产时; d)出厂试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e)用户提出特殊要求,经制造商同意时。 6.1.2试验时,如果每个产品只有一项不合格,允许返工重试一次。如复试仍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 品为不合格品。
每台产品都应进行出厂试验。出厂试验时,只有一项不合格,允许返修后复试,复试一次仍不合 为试验不合格。试验合格后,填写试验记录并且出具合格证方能出厂
试验项目按表2进行。
表2岸电电源试验项目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岸电电源系统应有明显的标志,应保证铭牌字迹在整个使用期内不易磨灭,铭牌宜放在显著位置, 应包含下列内容: a)产品名称、型号、商标或产品代号、生产厂家; b)产品主要技术参数; c)出厂编号、制造日期(批号)。
7.2.1随同产品供应的技术文件
供应的技术文件应包括: a)装箱清单; b)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 c)安装说明书; d)产品质量合格证; e)电气接线图、电气原理图; f)出厂检验记录; g)交货明细表; h)保修卡。
供应的技术文件应包括: a)装箱清单; b)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 c)安装说明书; d)产品质量合格证; e)电气接线图、电气原理图; f)出厂检验记录; g)交货明细表; h)保修卡。
产品包装应符合GB/T13384的规定
低压岸电电源系统服务单艘大容量船舶时,变频装置直接接入港口6kV或10kV高压交流电 变频装置将高压转换为450V/60Hz或400V/50Hz电源,为船舶提供接岸电服务。推荐使用如图A 典型结构
A.3低压岸电电源系统典型结构3
图A.1 典型结构1系统框
图A.2典型结构2系统框图
低压岸电电源系统服务于多艘船舶时,可根据同时服务船舶的数量调整接电箱的数量,变 用固态开关投切分接头实现有载调压,电缆卷筒可根据实际情况选配。推荐使用如图A.3所示 构。
A.4低压岸电电源系统典型结构4
图A.3典型结构3系统框图
低压岸电电源系统服务于靠岸浮动式岸基供电时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高压开关柜、变压器、低压开关相 补偿柜、岸电监控系统等。推荐使用如图A.4所示的典型结构,
图A.4典型结构4系统框图
Q/GDW11468.2—2021
编制背景. 编制主要原则..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L 主要工作过程.. L 标准结构和内容, 条文说明,
月京 主要原则 地标准文件的关系, 16 工作过程. 结构和内容. L 说明
本部分根据以下原则编制: i) 1 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可靠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标准 化为引领,服务于公司的科学发展; b)采用分散与集中讨论的形式,分析各网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对低压岸电电源技术的整体 要求,研究在新的需求形势下,不同地域与环境对低压岸电电源的使用要求,充分体现研究成 果的实用性、先进性; c)认真研究现行有效的IEC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体现船舶岸电电源的最新发展; d) 坚持集中公司系统人才资源优势,整合、吸收公司系统各单位先进的技术水平,体现公司集团 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理念。
风电基础施工方案本部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 致 本部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用问题
2020年3月,按照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启动。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瑞研究院 成立标准修订工作组。 2020年4月~6月,标准修订工作组梳理了国内现有标准,组织主流港口岸电制造商召开内部讨论会 拟定修改草案。 2020年7月~9月,结合2020年公司第一批技术标准试验验证工作,标准修订工作组召开内部工作组 会议,形成修订标准讨论稿。 2020年10月,标准修订工作组召开了编制组讨论会,重点讨论了最新修订的技术内容。会后根据专 家意见和建议,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2020年11月~12月,提交标准征求意见稿。 2021年1月,由公司营销部组织,采用邮件方式广泛、多次在公司系统内各网省公司征求意见。 2021年3月,标准修订工作组召开了送审稿讨论会,重点对征求意见进行了讨论。会后根据专家意 见和建议,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