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CCSAS 018-2022 加氢站氢运输及配送安全技术规范.pdf5.3.1.1司机、押运员以及充装作业人员不得携带火种、非防爆电子设备进入氢气装卸作业区。 5.3.1.2司机、押运员以及充装作业人员进人氢气装卸作业区域应通过本安型带检测功能的静电释放 装置完成静电释放 6.3.1.3充装前,充装作业人员应复核司机、押运员的操作符合规定要求,并检查确认氢气长管拖车应 符合下列要求。 a)外观完好,无明显变形破损,气瓶为正压状态。 b)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压力表、爆破片等附件完好并在有效期内。 c)月 随车配备应急器材、防护用品、专用工具及备品备件符合要求。 d)承运单位及人员的资质、氢气长管拖车的资质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e)网 随车资料包括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及电子记录卡、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压力与温度对照表、移 动式压力容器装卸记录等符合相关要求。 6.3.1.4充装前,应落实下列安全保障措施。 a) 支腿、防滑木(至少2个)、马凳、灭火器等按要求放置,氢气长管拖车驻车处于良好稳定状 态,空气联锁装置的防拉脱驻车装置处于制动状态。 b) 氢气装卸作业区设置防拖拽警示牌与作业警示牌。 c)装卸软管连接之前已有效连接静电接地线。 d)装卸软管的防甩绳已连接牢固。 5.3.1.5充装前,应检查确认以下装卸附件安全有效。 a)装卸软管接头应无变形、连接螺纹应无损伤。 b)装卸软管处于有效检验期内。 C) 经过氮气吹扫置换、氢气置换及气密性检查,确认装卸软管连接、管路及阀门处于安全无泄漏 状态。 6.3.1.6首次充装氢气(包括制造出厂、改造、维修、长期停用、定期检验等)之前,气瓶和管路应置换处 理。宜依次采取氮气置换、氢气置换,达到规定的要求,且符合下列规定。 彩会合邮超式气巨批置旁有人平路格
6.3.1.1司机、押运员以及充装作业人员不得携带火种、非防爆电子设备进入氢气装卸作业区。 6.3.1.2司机、押运员以及充装作业人员进人氢气装卸作业区域应通过本安型带检测功能的静电释放 装置完成静电释放。 6.3.1.3充装前,充装作业人员应复核司机、押运员的操作符合规定要求,并检查确认氢气长管拖车应
b)采用负压抽真空法进行氢气置换,置换后检测氢气达到规定要求。 6.3.1.7充装中岩溶地区地质超前钻施工方案,应检查并确保储氢气瓶的压力和温度变化处于正常范围,且符合下列规定。 a)应严格控制储氢气瓶充装量,充分考虑充装温度对充装压力的影响,充装后在20C时的压力 不得超过气瓶公称工作压力。 b)应控制充装速度,气瓶温度不得高于60℃。 c) 氢气长管拖车严禁各分瓶通过汇流主管均压。 6.3.1.8充装中,应按照GB/T31138的要求,使用便携式氢气探测器或检漏液喷涂进行泄漏检测。 6.3.1.9充装后,启动车辆之前,应先检查车辆处于安全就绪状态,且满足下列要求。 a)卸下装卸软管之前,氢气长管拖车氢气主控阀、分瓶阀已关闭。 b)半挂牵引车与氢气长管拖车连接前,装卸软管已解除连接。 c)牵引销与牵引座连接良好。 d) 防滑末、马凳、支腿等已收起。 e)防静电接地连接已解除。 f) 空气联锁装置的防拉脱驻车制动装置已解除制动。 g) )检查确认结束前,不得移走防拖拽警示牌及作业警示牌
6.3.2.4运输中不得搭乘无关人员
过8h(见附录D中表D.2)。 6.3.2.7氢气长管拖车定点停车,应遵守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有关道路运输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的有关 规定,且满足下列要求。 a)不得选择在人员密集地区、政府办公地点、学校及幼儿园、商超等地点停车。 b)应选择严格执行安全消防的有关规定、严格管控停放车辆及人员进出并设有24h人员值守和 视频监控的专用停车场或停车场专区停车。 c)停放20辆以内的停车场面积,应不低于氢气长管拖车1.5倍的投影面积;超过20辆的,超过 部分应不低于氢气长管拖车1.0倍的投影面积。 d)应通风良好、道路畅通、场地平整且防潮湿、雨排水等符合相关规定。 e)周围环境应友好、安全可靠,远离火源至少50m。 6.3.2.8运输中途临时停车,应确保临时停车的安全,且符合下列规定。 a)不得在存有山体滑坡危险、交通事故频发、坡度超过10%以及距离火源小于50m的地带 停车。 b)不得在树下或高压线下以及电线杆、铁塔、高层建筑等旁边停车。 c)雷雨天气、能见度小于5m的大雾天气不得沿路边临时停靠。 d)应设置警戒带并采取防止溜车、碰撞、倾覆等安全防护措施。
6.3.3.1接卸前的安全操作及检查确认,应按照6.3.1.1~6.3.1.5的要求执行。 6.3.3.2接卸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氢气长管拖车严禁各分瓶通过汇流主管均压。 b)储氢气瓶的瓶体温度不得低于一40°C,储氢气瓶卸氢后余压不宜低于2MPa。 c)氢气泄漏检测应按照6.3.1.8的要求执行。 6.3.3.3接卸中,应检查确保氢气长管拖车的压力、温度以及加氢站卸气柱和过滤器的压力变化正常 6.3.3.4接卸后,应按照6.3.1.9的要求执行
6.4.1氢气长管拖车
6.4.1.1应按照TSGR0005的规定对氢气管束式集装箱或氢气长管拖车进行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定 期检验。定期检验申请应至少提前1个月提出。有下列情形之一,应提前进行定期检验。 a)发现有严重腐蚀、损伤或者安全条件不确定的。 b)氢气中腐蚀成分含量超过相应标准规定的 c)发生交通、火灾等事故,对安全使用有影响的。 d)年度检查发现问题且影响安全使用的。 6.4.1.2氢气管束式集装箱或氢气长管拖车改装、维修应符合TSGR0005的有关要求,严禁在站内 维修。 6.4.1.3储氢气瓶应进行日常及定期检查、维护、定期检验和做好安全技术档案,且满足下列要求。 a)储氢气瓶在检验的有效期内。 b)储氢气瓶标志、外观涂层完好。 c)储氢气瓶无变形、无异常响声、无明显外观损伤。 d)储氢气瓶压力显示正常
e)储氢气瓶附件齐全、无损伤,在设计使用年限或者检验有效期内。 f)端塞及其密封件有效,密封件不得重复使用。 6.4.1.4管路应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查,且满足下列要求。 a)连接及焊接部位无泄漏。 b) 管路和管件支撑无松动、损伤。 c)连接螺纹无松动。 d)泄放管路无积水、积尘或异物进人,
6.4.2安全附件及仪表
6.4.2.1应按照TSGR0005的规定对安全附件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查。 6.4.2.2爆破片装置或爆破片与易熔合金塞串联组合装置应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查,且符合下 列要求。 a)功能应不受限、不泄漏、无过早失效等情况。 b)应确保泄放管防护盖不脱落、管内不积水、不受外界雨水和粉尘等侵蚀以及不出现结冰。 c)应避免受到内、外力冲击或应力受损。 d)应定期检查,及时更换。 6.4.2.3氢气长管拖车紧急切断装置应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查,且满足下列要求。 a)采用气动球阀时,应确保全开或全闭正常、全闭时无内漏。 b)氮气气源稳定,压力宜保持在0.6MPa~1.0MPa,氮气管路的易熔合金塞及易熔软管应定期 检查,及时更换。 6.4.2.4导静电装置应进行定期检测与维护,确保端片、端子导通性能完好,无锈蚀和连接松动。 6.4.2.5压力表、温度表应进行定期校验和检定,且满足下列要求。 a)压力表应半年检定1次,温度表应1年检定1次。 b)检定合格后应标注下次检定时间并加设铅封,检定不合格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c)压力表校验、检定或维修拆卸前,应关闭压力表阀进行泄压操作。泄压时,压力表阀的泄压螺 钉不得完全卸下。 d)压力表和温度表的校验、检定以及维修后的回装,应确保连接无泄漏
6.4.2.1应按照TSGR0005的规定对安全附件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查。 6.4.2.2爆破片装置或爆破片与易熔合金塞串联组合装置应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查,且符合下 列要求。 a)功能应不受限、不泄漏、无过早失效等情况。 b)应确保泄放管防护盖不脱落、管内不积水、不受外界雨水和粉尘等侵蚀以及不出现结冰。 c)应避免受到内、外力冲击或应力受损。 d)应定期检查,及时更换。 6.4.2.3氢气长管拖车紧急切断装置应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查,且满足下列要求。 a)采用气动球阀时,应确保全开或全闭正常、全闭时无内漏。 b)氮气气源稳定,压力宜保持在0.6MPa~1.0MPa,氮气管路的易熔合金塞及易熔软管应定期 检查,及时更换。 6.4.2.4导静电装置应进行定期检测与维护,确保端片、端子导通性能完好,无锈蚀和连接松动。 6.4.2.5压力表、温度表应进行定期校验和检定,且满足下列要求。 a)压力表应半年检定1次,温度表应1年检定1次。 b)检定合格后应标注下次检定时间并加设铅封,检定不合格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c)压力表校验、检定或维修拆卸前,应关闭压力表阀进行泄压操作。泄压时,压力表阀的泄压螺 钉不得完全卸下。 d)压力表和温度表的校验、检定以及维修后的回装·应确保连接无泄漏
.4.3.1装卸软管应进行日常检查、定期检验与维护,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装卸软管在使用过程中不得被拖拉磨损、不得过弯或折叠,造成损伤。 b)装卸软管接头不得被粉尘污染、不得受到摔碰或外力撞击。 c)装卸软管接头与接口应采取正确的连接方式,不得斜插、不当用力拧紧造成丝扣受损。 d)装卸软管接头应与公称工作压力等级相同或更高等级的接口适配连接使用。 e) 3 装卸软管在出厂存放保管或检验过程中,不得放置在易腐蚀或易受损的环境中。 f)防甩绳应连接和固定正确,确保整体限位作用。装卸软管的限位不得仅限于两端,不得采取直 线非缠绕限位。 4.3.2装卸阀门应进行日常检查、定期检测与维护,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矿 确保阀门启闭完好、无泄漏。 b)不得出现锈蚀、变形,不得与腐蚀性物质接触。 c)针对主控阀、分瓶阀及连接部位微漏的问题,应采取下列措施。 1)检查主控阀的两端,拧紧主控阀。 2)检查主控阀体、阀座、密封件
3) 拧紧分瓶阀、拧紧连接的螺母。 41) 拧紧螺纹连接处接头。 5) 当主控阀内漏,接头连接受阻时,应先打开放空阀泄压后关闭放空阀,连接好接头卸载,并 及时维修或更换。 6) 开关阀门时,不得强力或过急用力;不得敲击、碰撞和强烈的震动;不得使用明火直接烘烤 或高强度加热(超过40℃)解冻
6.4.4.1半挂车底盘使用年限不得超过10年。使用期内,应按照车辆及危险化学品机动车运输的有关 规定做好定期检测与维护,确保安全良好的运营。 5.4.4.2半挂车底盘的支腿应支撑在稳固的受力面上且受力均衡,并做好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使用性 能完好。 5.4.4.3空气联锁装置应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装置使用正常、固定和连接紧密牢固,且满足下列 要求。 a)不得出现脱落、松动、漏气等情况。 b)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行驶中防拖曳手柄因颠簸疲劳松动出现起立导致刹车或半刹车的异常 情况。 6.4.4.4应定期检查随车的灭火器材,确保处于有效状态
6.4.5.1半挂牵引车应做好定期检测与维护钢结构工程展厅施工组织设计,使其处于安全良好的运行状态。 6.4.5.2半挂牵引车与半挂车底盘连接时应按有关要求操作,确保不出现牵引座及牵引销因连接不当 或润滑不充分导致连接受损或事故发生。 6.4.5.3应确保电气线路、气动线路与空气联锁装置以及氢气长管拖车的有效联动,
6.5.1氢气发生泄漏时,应按照现场处置方案(见附录E中E.1.1、E.2.1)采取下列措施。 a)应及时切断气源。 b)应组织泄漏点周边区域人员避开泄漏喷射区域,迅速往上风处撤离。 c)应建立警戒区域。应急抢险人员进人泄漏区域前,应先判断泄漏情况,做好个人防护。在未能 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不得进人泄漏区域。 d)若无法切断泄漏源,应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和通知消防部门。 6.5.2氢气发生泄漏着火时,应按照现场处置方案(见附录E中E.1.2)采取6.5.1的措施。若不能立即 切断气源,不得扑灭正在燃烧的氢气火焰,应采用消防水喷淋降温、冷却受火设备。为防止火灾扩大,应 采取下列措施。 a)采用大量消防水雾喷射其他引燃物质或相邻设备。 b)在确保自身安全和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如有可能,可将燃烧设备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6.5.3氢气长管拖车发生轮胎起火、车辆自燃时,应按照现场处置方案[见附录E中E.2.2a)]采取下列 措施。 a)立即安全停车或停止作业,做好个人防护,就近取用灭火器灭火。 b)组织疏散周边区域人员、车辆,建立警戒区域,并设置合理的交通警示标识,按照规定程序报告 上级部门和消防部门。 C)停车场或装卸作业区周边发生火家时·应终止停留或作业:进行安全转移
6.5.4氢气长管拖车发生交通事故或故障时,应按照现场处置方案(见附录E中E.2.3)采取以下措施。 a)停车检查,不得继续行驶。 b)停车期间按照交通管理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在高速公路来车方向150m或普通道路50m以 上设置三角架反光警示牌和雪糕桶等明显警戒标志,并设置警戒线。 c)储氢气瓶发生碰撞时,应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并按程序报告上级部门和交通等相关部门,听从统 一应急指挥调度。 d)因交通事故发生氢气泄漏或着火时,应按照6.5.1、6.5.2的要求,采取应急措施。 e)发生翻车泄漏着火时,救援人员不得站在泄放管朝向方向,防止爆破片爆破产生二次伤害。 6.5.5救援人员应按照6.5.1c)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出现高浓度氢气室息的情况。若发现人员 室息,救援人员应及时将室息人员移至安全、良好的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并迅速就医。
A.1.1储氢气瓶和管路风险
A.1.1.1储氢气瓶和管路超压运行、超期未检测,存在泄漏风险。
A.1.1.1储氢气瓶和管路超压运行、超期未检测变电站线杆及钢结构防腐施工方案,存在泄漏风险。 A.1.1.2储氢气瓶和管路出现裂纹,存在泄漏的风险。 A.1.1.3日常检查不到位,连接螺纹松动、密封材料失效未及时发现,存在泄漏的风险。 A.1.1.4储氢气瓶初次投用或检修后初次使用前,未进行氮气置换或置换不合格,存在形成爆炸性混 合气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