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CFA 03035-2022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球墨铸铁管柔性接口用橡胶密封圈.pdf版权所有归属于该标准的发布机构。除非有其他规定,否则未经许可,此发行物及其章节不得 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再版或使用,包括电子版,影印件,或发布在互联网及内部网络等。使 布机构获取。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球墨铸铁管柔性接口用橡胶密封圈
GB/T21873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JCT947-2014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1和GB/T9881中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1近三年,生产企业无较大及以上环境、安全、质量事故。 4.1.2企业应未列入国家信用信息严重失信主体相关名录, 4.1.3企业可根据GB/T19001、GB/T24001、GB/T45001建立并运行相应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鼓 励企业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建立更高水平的相关管理体系。 4.1.4产品应为量产产品,球墨铸铁管柔性接口用橡胶密封圈领跑标准应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及GB/T 17219、GB/T21873规定的要求。
表1球墨铁管柔性接口用橡胶密封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结果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各等级所对应的划分依据见表2。达到三级要求及以上的企业标 准并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自我声明公开后均可进入球墨铸铁管柔性接口用橡胶密封圈企业标准排行榜。达到 级要求的企业标准,且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自我声明公开后,其标准和符合标准的产品可以直接进入球墨 铸铁管柔性接口用橡胶密封圈企业标准“领跑者”候选名单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橡胶制品的尺寸公差
对实心模压制品的固定尺寸和合模尺寸(见A.2)规定了四个公差级别,即: a)M1级,适用于精密模制品。这类模制品要求精密的模具,每一模具的模腔较少,胶料严密控制 等,因而成本高。为了避免测量仪器使橡胶产生变形,需要使用光学比较仪或其他类似的测量仪。这 类 部件要求昂贵的控制和检验程序; b)M2级,适用于高质量模制品,其中包括M1所要求的许多严密控制; c)M3级,适用于良好质量的模制品; d)M4级,适用于尺寸控制不严格的模制品,
A.2橡胶制品的固定尺寸和合模尺寸
在模制造一种橡胶产品时所使用的胶料比充满模腔所需的要多,而这多余的胶料就溢出。这种溢料往 往阻碍模具部件完全闭合,从而影响成品的尺寸。 注:对于用传递法或注射法模制的产品,可以认为所有的尺寸都是固定尺寸。 以下给出了两组公差F和c,其定义如下: a)固定尺寸(F):不受溢料厚度或模具不同部件(上、下部件或模芯)横向位移之类变形作用影响见图A.2 中的尺寸11、12、13; b)合模尺寸(c):受溢料厚度或模具不同部件横向位移变化的尺寸。见图A.2中的尺寸d1,d2,d3 和h。 注:F和c尺寸只有在它们互无联系时才能确定公差
A.2压缩模具和模制零件(示意图)
A.3橡胶制品的尺寸公差
所采用的公差应通过有关方面协商从A.3所述的公差级别中选取。 标准公差见表A.3。固定尺寸公差(F)与每一尺寸的大小有关,而所有的合模尺寸公差(C)则均按 最大的合模尺寸h(见图A.3)确定
的公差应通过有关方面协商从A.3所述的公差级别中选取。 差见表A.3。固定尺寸公差(F)与每一尺寸的大小有关,而所有的合模尺寸公差(C)则均按 合模尺寸h(见图A.3)确定
表A.1模压制品的公差
单位为mm(除另有标明外)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橡胶与金属剥离力及钢齿要求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橡胶与金属剥离力及钢齿要求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橡胶与金属剥离力及钢齿要求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止脱橡胶密封圈的抗拉拔力
止脱橡胶密封圈的抗拉拔力见表D.1。
DB11/ 1055-2013 防水卷材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止脱橡胶密封圈的抗拉拔力
表D.1 止脱橡胶密封圈的抗拉拔力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抗拉拔力及水压试验测定方法
将管道内水压缓缓地升至试验压力并稳定30min,期间如有压力下降可注水补压,但不得高于试验 压力;检查管道接口、配件等处有无漏水、损坏现象;有漏水、损坏现象时应及时停止试压,查明原因 并采取相应措施后重新试压。 根据不同规格管道的工作压力范围,水压试验的现场允许试验压力应按照公式计算。 PEA=1.5PFA+0.5MPa (E.1) 区
PEA一—现场允许试验压力,单位为MPa; PFA——允许工作压力,单位为MPa;
E.3.3.1停止注水补压,稳定15min;15min后压力下降不应超过0.03MPa。 E.3.3.2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并保持恒定30min,进行外观检查是否漏水.同时读取压力表指示值, 并记录,视为允许工作压力
E.3.4.1管道升压时,管道内的气体应排除;升压过程中,如有弹簧压力表针摆动、不稳,且升压较慢现 象时,应重新排气后再升压。 E.3.4.2应分级升压,每升一级应检查管身及接口消防设备安装施工工艺合集,无异常现象时再继续升压。 E.3.4.3水压试验过程中,管道两端不应站人。 E.3.4.4水压试验时,不允许修补缺陷;遇有缺陷时,应做出标记,卸压后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