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T 460-2020 水文年鉴汇编刊印规范(替代SL 460-2009,清晰无水印)a)水位资料: 1)逐日平均水位表。 2)洪水水位摘录表。 3)堰闸洪水水位摘录表。 b)潮位资料: 1)逐潮高低潮位表。 2)潮位月年统计表。 3)逐日最高、最低潮(水)位表。 4)风暴潮要素摘录表。 c)流量资料: 1)实测流量成果表。 2)实测大断面成果表。 3)堰闸流量率定成果表。 4)水电(抽水)站流量率定成果表,
6.5.1汇编成果质量定性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6.5.1汇编成果质量定性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a)项目完整,图表齐全。 b)考证清楚,定线合理。
6.5.1汇编成果质量定性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a)项目完整,图表齐全。 b)考证清楚DB13(J)/T 8352-202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定线合理。
SL/T 4602020
c)资料可靠,方法正确。 d)说明完备,规格统一。 e)数字准确,符号无误。 6.5.2汇编成果质量定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a)无系统错误、特征值错误。 b)其他数字错误不应超过1/10000。 6.5.3汇编成果规格、版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a)汇编成果应采用A4幅面。 b)版面规格统一,字体适宜,字迹清晰。 c)文字及图表内容不应出现手工改动。 6.5.4参编单位提交的汇编成果质量不满足6.5.1和6.5.2的要求时,参编单位应重新整编
7.1.1水文年鉴图表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7.1.3考证项目填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流域水系的划分应按附录A执行。 2)水文、水位站的河湖名,均应填测验断面所在河流或湖泊的名称。穿过水库的河流上下游 测站应仍用原河名。 3)降水量站、水面蒸发量站的河湖名,应填本站降水所产生的径流直接流人的河流或湖泊的名 称。站不设在河道附近,不能确定该站地面径流流人哪条河流时,河名可填上级河流名称。 b)河名、站名经确定后,不应随意变动。更改站名应履行报批程序,以上级批文为准。站名宜 用测站位置地名命名。若一个测站有几个独立的测验断面资料,可在总的站名后标注断面特
征,要求如下: 1)一站测两条河者,可在总的站名之后用括号注明所测河流的名称,作为该断面的站名。例 如阜宁水文站兼测射阳河、通榆河,两条河资料的站名分别为“阜宁(射)站”和“阜宁 (通)站” 2)水库、堰闸站,可在总的站名之后用括号注明断面特征,作为断面的站名。例如“峡口水 库站”用于总出库流量、输沙率资料;“峡口水库(坝上)站”用于坝上水位及有关项目; “峡口水库(左渠)站”等。 3)分流串沟资料,宜与主流合为一张逐日表。分别采用几份成果表时,应只列一个站次、 个站名,在成果表站名的“站”字之后注明(主流)、(串沟)、(分流)等。 c)测站编码应执行全国统一编码规定;若站名改变,测站编码应随之改变。 d)基面高程应说明测站采用的冻结基面或测站基面与绝对基面或假定基面高程的换算关系。应 将本站采用的本年最后一次测算的冻结基面与绝对基面的高差填在水位、潮位表表头列出的 “表内水(潮)位(冻结基面以上米数)土×××m=××××以上米数”等号之前,并在等 号后注明绝对基面(或假定、测站基面)的名称,如“黄海基面”“85基准”“假定基面” “测站基面”等。 .1.4项目成果表附注栏填写应符合下列要求: a)附注栏应用于填写对资料有明显影响的有关情况的说明。 b)成果表中的附注栏分为“附注行”和“附注列”,“附注列”应用于说明某测次资料的有关情 况;“附注行”应用于说明表内整个资料的有关情况。没有“附注列”的表,说明某测次资 料的有关情况时,可将附注文字带上测次号写人“附注行”中。 c)附注文字应简明、扼要,“附注行”文字总数宜在120个汉字以内。当成果表由多页构成时, 附注文字应在最后一页采用“附注行”填写。 d)表内有多条附注时应加半角序号,序号后用“、”号。 e)表内附注日期填写时,日期后均带“日”(月份、年份同类),如1月3日至5日,3月3日至 4月5日。 f)成果表附注说明,有示例的应依据示例填写。无示例的,应文字简练、语句通顺,表述清晰 g)测站特性,如汛期站,新设或撤销站等应列在附注第一行。 h)示例中括号内的内容应为可选项目
7.2综合说明资料编制
刊印说明内容及要求。 1)个 简要说明资料来源,参编单位测站数统计可按表1编制。编制表1时,遇一站多断面的 宜按一站统计:降水量站、水面蒸发量站宜按观测项目纳人统计
2) 说明汇编刊印资料的范围、项目,未汇编刊印资料项目及其原因,并按表2对刊印资料站 年数统计
GB/T 40736-2021 矿用移动式货运索道 安全规范.pdf表2 参编单位资料刊印站年数统计表
3)用文字或列表说明新设、迁移、撤销、站别调整等测站变动时间、位置和原因, 4)列出年鉴汇编刊印依据的有关标准和技术规定等。如GB50179一2015、流域机构、省级水 文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补充技术规定等。 5)说明测站非直接观测图表数字来源及依据。如水准点高程系统、经纬度、集水面积、至河 口距离等。 b)符号说明应按SL/T247一2020的规定,说明汇编刊印图表的符号、公式及其代表意义。 c)资料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水文情况概述:降水、径流、泥沙的时空分布以及暴雨、洪水情况。对稀遇暴雨、洪水、 特殊沙情应着重叙述。 2)项目资料说明:主要说明测验不符合标准要求、质量较差以及影响汇编刊印成果质量的较 大问题。 3)本册各项目采用的测验、整编方法及成果精度简要说明。 4)上下游站水、沙对照情况说明。 5)各要素测验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情况说明。 6)测站考证项目有变动,且当年未刊印考证图表时,应汇列说明。 2水位、水文站一览表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站次采用自然数顺序,采用“自上而下,先干后支,先右后左,顺时针方向”的方法编排。 b)一个测站有几个独立汇编刊印资料的测验断面时,断面站次应逐一编排。 c)测站编排: 1)先从上游向下游编排干流测站。然后,从上向下排入各条支流测站。在每条支流上,先排 支流的干流测站,再排支流的支流测站。一条支流范围内的测站全部排完后,再排下一条 支流,如图1(a)所示。 2)当河流由两条不同名称的河流汇合而成时,首先编排汇合以后干流上的测站,然后,排从 汇合口右侧面向下游汇入的河流的测站,再排从汇合口左侧汇人的河流的测站。排完汇合
同河名,习惯上已明确上游某河为干流者,如金沙江是长江上游干流等,仍按如图1(a) 的编排规则处理。 3)当河流通过较大湖泊或水库上下有不同名称时,以湖泊或水库为河源,先排此河干流上的 测站,然后以这条河在湖泊或水库的出口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流入此湖泊或水 库各个支流的站。支流排完后,再排在湖泊或水库出口以下支流的测站,如图1(c) 所示。 4)当河流通过湖泊或水库而不改名称时,或虽改名称但习惯上已明确上游某河为干流者,应把 湖泊或水库看作是河流的一部分,采用自上而下、先干后支的原则编排站次,如图1(d) 所示。 5)干流站兼测引水渠道时,将渠道断面排在干流断面之后。独立的渠道站,排在上下游支流 测站之间。
图1水位、水文站站次编排示意图
水位、水文站一见表其他内容填与应付合下列安求: a)测站编码:填写全国水文测站编码。 b)流入何处:填写河流直接汇人的河、库、湖、海的名称。流入沙漠消失的,填写沙漠名称 如渠道水量逐渐分散,本栏无法填写,可空白。 c)站别:填写“水文”或“水位”。 d)断面地点:填写基本水尺所在地地名。填写到省级、市级、县级、乡镇街道、村(小地名)。 e)坐标:填写基本水尺所在地点的东经、北纬,宜记至分或秒。 f)至河口距离:填写自测站基本水尺断面至该河直接汇人的河、库、湖、海汇合口的河流长度 灌渠、无尾河等空白。受工程影响上下游河名不同的,应分别填写至河口距离。 g)集水面积:填写基本水尺断面所控制的集水面积。没有独立集水区的测站,本栏空白。 h)设立日期:填写设站后开始观测水位的年、月。基本水尺断面迁移,站名不变,只改站名后 序号的站,仍填写原设立年、月;站名变更,填写新站开始观测水位的年、月。
SL/T 4602020
SL/T 4602020
GTCC-050-2019标准下载各站流量对照排列顺序示意图
a)以册为单位绘制,两图可分别绘制,也可合绘一张。分别绘制时,应分别在相应图中标注水 位、水文站和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站站名及站次。合绘为一张时,图中水位、水文站应标注 站名及站次,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站可不标注站次。底图宜采用最新的国家地理信息数据 同一卷各册应采用统一的底图版本。底图编制应与相邻卷册衔接。 b)图幅宜采用297mm×420mm,使用的比例尺适当,图中标注的字体不应小于6号字。在河 网地区及水利工程地区等测站特别密集之处,可将该部分图幅局部放大,绘在图幅内空白处 c)底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河流、湖泊、水库、涵闸及人工河道等。 2)测站所在地的行政地名。 3)经纬线 4)国界、省级界及县级以上城市的位置、名称。 5)直线比例尺。 6)在图幅的适当位置绘人“本册年鉴刊印范围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