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7/T 4549-2022 石油库碳排放核算和碳中和核定技术规范.pdf9.1.3.2燃料碳氧化率
燃料碳氧化率可参考A.1取推荐值
石油库逸散排放包括石油储罐和装卸作业过程产生的甲烷逸散滑坡体抗滑桩爆破开挖施工方案,甲烷逸散排放量按公式(7)计算。
式中: 一石油库的设施或生产过程类型,包括核算边界内的储罐和装卸作业过程; Num一设施或生产过程类型i的数量,单位为个; EF逸微1一 一设施或生产过程类型i的逸散排放因子,单位为吨甲烷/(个·年)(tCH/(each·a)); GWPcH一甲烷的全球变暖潜能值,数值为21。
2.2活动数据的监测与获取
设施或生产过程类型的数量采用石油库生产统计
9.2.3排放因子的监测与获取
石油库应根据自身监测能力和条件,按照附录B的相关要求,定期检测储罐、装卸作业过程日呼出 气量标准体积,计算石油库储罐、装卸作业过程的年甲烷逸散量,并按GB/T13610相关要求,检测逸散 气体组分。 石油库储罐、装卸作业过程的年甲烷逸散量按公式(8)进行计算
DB37/T4549—2022
9.3购入和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石油库可按如下方法计算购入和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购入和输出电力间接排放按公式(10)计算:
式中: 购入电力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 AD购入电一一购入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 AD购出电一输出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 b)购入和输出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11)计算。
9.3.2活动数据的获取
DB37/T 45492022
购入和输出的热力,应以结算热力表或流量计数据为准。如果没有,可采用结算凭证上的数据 非热量单位可分别按如下方法换算为热量单位: a) 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按公式(12)转换为热量单位:
一一蒸汽的质量,单位为吨(t); Enst一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和过热蒸汽的热可分别参考表A.2和表A.3,表中未列明的温度、压力 蒸汽热应按照邻近温度、压力下的蒸汽热采用内插法计算; 83.74 给水温度为20C时热水的值,单位为千焦/千克(kJ/kg)。
9.3.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
电力排放因子应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新公布的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热力排放因子优 供热单位的实测值,若无可按0.11tC0/GJ计算。
10石油库碳中和的判定和信息披露
10.1石油库碳中和判定
当石油库的温室气体年度总排放量小于等于0,即核算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小于等于用以抵消的 碳配额、碳信用和自主开发项目经核证的减排量、碳汇数量之和时,即可判定石油库该年度实现碳中和。
10.2石油库碳中和信息披露
10.2.1石油库应建立规范的碳中和信息披露工作流程,包括成立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现场调查复 核、技术评审、编制披露信息报告等。碳中和信息披露报告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a)石油库概况; b)披露信息所依据的标准或规范; c)石油库拥有的或控制的设施; d)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使用的减排措施; e)温室气体排放量; f)采取的温室气体抵消方法、数量和来源; g) 数据获取准则描述; h) 厂结论。
2.1石油库应建立规范的碳中和信息披露工 技术评审、编制披露信息报告等。碳中和信息 a )石油库概况; b) 1 披露信息所依据的标准或规范; C) 1 石油库拥有的或控制的设施; d)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使用的减排措施: e) 1 温室气体排放量; f) 采取的温室气体抵消方法、数量和来源; g) 数据获取准则描述; h) 结论。
DB37/T 4549—2022
0.2.2 石油库碳中和信息披露报告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 外
10.2.2 石油库碳中和信息披露报告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 除外。
DB37/T 45492022
附录A (资料性) 参数推荐值 参数推荐值符合表A.1规定,饱和蒸汽热表符合表A.2规定,过热蒸汽热表符合表A.3规定。
表A.1常见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的推荐值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 《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 《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5) 《能源统计报表制度》
DB37/T4549—2022
表A.2饱和蒸汽热燃表
DB37/T 4549—2022表A.3过热蒸汽热烩表单位为千焦每千克压力温度0. 01 MPa0. 1 MPa0. 5 MPa1 MPa3 MPa 5 MPa7 MPa10 MPa14 MPa20 MPa25 MPa30 MPa0 ‘℃00. 10. 51. 03. 05. 07. 110. 114. 120. 125. 130. 010 C42. 042. 142. 543. 044. 946. 948.851. 755. 661. 366. 170.820 ‘C83. 98484. 384. 886. 788. 690. 493. 297. 0102. 5107. 1111. 740 C167. 4167. 5167. 9168. 3170. 1171. 9173. 6176. 3179. 8185. 1189. 4193. 860 ℃2 611. 3251. 2251. 2251. 9253. 6255. 3256. 9259. 4262. 8267. 8272276. 180 ‘C2 649. 3335. 0335. 3335. 7337. 3338. 8340. 4342.8346350. 8354. 8358. 7100 ℃2 687. 32 676. 5419. 4419. 7421. 2422. 7424. 2426. 5429. 5434437. 8441. 6120 ℃2 725. 42 716. 8503. 9504. 3505. 7507. 1508. 5510. 6513. 5517. 7521. 3524. 9140 ℃2 763. 62 756. 6589, 2589. 5590. 8592. 1593. 4595. 4598. 0602. 0605. 4603. 1160 ℃2 8022 796. 22 767. 3675. 7676. 9678679. 2681. 0683. 4687. 1690. 2693. 3180 ℃2 840. 62 835. 72 812. 12 777. 3764. 1765. 2766. 2767. 8769.9773. 1775. 9778. 7200 ℃2 879. 32 875. 22 855. 52 827. 5853853. 8854.6855. 9857. 7860. 4862.8856. 2220 ℃2 918. 32 914. 72 8982 874. 9943. 9944. 4945. 0946947. 2949. 3951. 2953. 1240 ℃2 957. 42 954. 32 939. 92 920. 52 8231 037. 81 038. 01 038. 41 039. 11 040. 31 041. 51 024. 8260 ℃2 996. 82 994. 12 981. 52 964. 82 885. 51 135. 01 134. 71 134. 31 134. 11 134. 01 134. 31 134. 8280 ℃3 036. 53 0343 022. 93 008. 32 941. 82 857. 01 236. 71 235. 21 233. 51 231. 61 230. 51 229. 912
表A.3过热蒸汽热表(续)
DB37/T4549—2022
附录B (规范性) 甲烷逸散监测方法
仪器应经计量检定校准部门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检定/校准周期内,仪器仪表及精度要求见表日
仪器仪表及准确度要求
辅助工具主要包括: 漏斗; 气体采样袋:至少为1L; 钢卷尺; 橡皮导管; 铜制连接件; 密封工具:具有测试插孔,应能保证完全收集逸散气: 挡风工具
B.3.1.1罐顶除安全阀和呼吸阀外,其他均完全密闭的储罐为密闭储罐,密闭储罐呼吸逸散取样在罐 顶呼吸阀处进行,记录储罐的呼吸阀型号、运行时间等参数。 B.3.1.2将呼吸阀用密封装置密封,利用橡皮导管和铜制连接件将密封工具与防爆型大气采样仪、气 体采样袋连接。 B.3.1.3启动防爆型大气采样仪,调整流速到0.3L/min至0.5L/min之间,按下秒表计时。 B.3.1.4当气体采样袋中的气体达到1L时,停止采样,记录采样时间。在采样过程中,将混合气体 排空至少3次后进行气样采集。 B.3.1.5取样的同时对逸散气体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同步测试。
取样开始后,将温度计插入测试插孔内,稳定5min后,开始测试,测试时间不少于30min,每5min 记录一次测试值取平均作为取样点逸散气的温度值。
DB37/T 45492022
将数字压力计的软管插入测试插孔内,稳定5min后,开始测试,测试时间不少于30min,每5mir 记录一次测试值取平均作为取样点逸散气的压力值
天津钢铁工业结构调整3500mm中厚板板坯库建筑0#电气室基础土方开挖及回填施工方案B.3.4呼吸速度测量
使用固定式连续监测风速计测试逸散口截面中心位置平均气体逸散速度或使用普通风速计测量逸 散口截面中心位置气体逸散流速,稳定测试不少于2h,每间隔1min记录一次测试值,取平均值作为取 样点呼出气的呼吸速度。 测试过程中应使用挡风工具排除环境因素干扰。
B.4.1.1罐顶除安全阀和呼吸阀外,有明显口而未密闭的储罐为非密闭储罐。呼吸逸散取样在口 处进行,记录储罐的口面积、运行时间等参数。 B.4.1.2将漏斗从罐顶口深入至液面以上,利用橡皮导管和铜制连接件将密封工具与防爆型大气采 样仪、气体采样袋连接。 B.4.1.3启动防爆型大气采样仪,调整流速到0.3L/min至0.5L/min之间,按下秒表计时。 B.4.1.4当气体采样袋中的气体达到1L时,停止采样,记录采样时间。在采样过程中,将混合气体 排空至少3次后进行气样采集。 B.4.1.5取样的同时对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同步测试。
使用温度计测试口位置逸散气体温度,稳定5min后,开始测试,测试时间不少于30min,每5min 记录一次测试值取平均作为取样点逸散气的温度值
将数字压力计的软管插入口位置,稳定5min后,开始测试,测试时间不少于30min,每5min记 录 一次测试值取平均作为取样点逸散气的压力值
使用固定式连续监测风速计测试口截面中心位置平均气体逸散速度或使用普通风速计测量口 截面中心位置气体逸散流速研发车间、地下消防水池及泵房工程季节性施工方案,稳定测试不少于2h,每间隔1min记录一次测试值,取平均值作为取样点 呼出气的呼吸速度。 测试过程中应使用挡风工具排除环境因素干扰
B.5装卸作业过程甲烷逸散取样与测试方法
B.5.1.1装卸作业逸散取样在口处进行,记录口面积、作业时间等参数。 B.5.1.2将漏斗从罐顶口深入至液面以上,利用橡皮导管和铜制连接件将密封工具与防爆型大气采 样仪、气体采样袋连接。 B.5.1.3启动防爆型大气采样仪,调整流速到0.3L/min至0.5L/min之间,按下秒表计时。 B.5.1.4当气体采样袋中的气体达到1L时,停止采样,记录采样时间。在采样过程中,将混合气体 排空至少3次后进行气样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