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697-2021 地热田勘查评价规范.pdf

NB/T 10697-2021 地热田勘查评价规范.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没有资源,无法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7821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NB/T 10697-2021 地热田勘查评价规范.pdf

NB/T 10697—2021

Qw 可采地热水热量,J; R. 可采系数。

水库施工组织方案8.2.1.2计算参数

热储法计算参数确定方法如下: a)岩石和水的密度宜由实验室测试获得,若初期数据较少可采用GB/T11615一2010附录C中表 C.1中经验值。 b)岩石和水的比热容宜由实验室测试获得,若初期数据较少可采用GB/T11615一2010附录C中 表C.1中经验值。 c) 孔隙型热储孔隙度可由实验室测试获得,也可用测井资料解释获得;裂隙型热储孔隙度可以通 过实验室测试、测井解释、抽水试验及比拟法求得。 d)热储面积由渗透率不小于1×10um²、温度不小于25C的渗透性储层确定;调查阶段探井资 料缺少时可用物探资料估算,探井资料较多时应用探井资料、物探资料和地质理论相结合圈定 热储面积。 e)热储厚度调查阶段探井资料缺少时可用物探资料估算,探井资料较多时应用测并解释或录井成 果确定单井的热储厚度,井间宜通过地震和沉积相约束下的井间插值获得厚度数据,单层热储 厚度起算下限宜为1m。 f) 热储温度在有钻孔揭露热储时可以直接测量获得,钻孔条件不具备时可以通过地温梯度推算和 地球化学温标计算获得(见GB11615一2010附录A)。 g)起算温度取当地年平均气温。 h)可采系数可以根据热储的岩性、有效孔隙率、热储温度及开采回灌技术条件合理确定。勘查程 度较低或资料较少时,可取经验值。松散孔隙类热储,其孔隙率大于20%时,回收率可取25%; 岩溶裂隙类热储回收率可取15%~20%;砂岩、花岗岩、火成岩等裂隙类热储,其回收率可取 5%~10%

8.2.2地表热流量法

该方法适用于勘查程度较低、 、地表有温泉出露的带状地热由地热资源量预测时

8.2.2.1计算方法

地热田向外散发的热量可用式(6)计算:

Q=p.t=(p,+ p2)

地表热流量法计算参数确定方法如下: a) 通过岩石传导散发到空气中的热量可以依据大地热流值的测定来估算。

b) 温泉、热泉和喷气孔等散发的热量可根据泉的流量和温度来进行估算。 c) 计算时间段建议以1年(31536000s)进行计算。

该方法可用于勘查程度比较低的地质调查阶段估算资源量,利用勘查程度已知地热田的地热资源量 来推算地质条件相似的、勘查程度比较低的地热田地热资源量;该方法还可以用于勘查程度较高的阶段 用同一地热田已知地热资源量部分来推算其他部分的地热资源量

8.2.3.1计算方法

地热资源量可用式(7)进行估算:

式中: Q 预测目标区的地热资源量, J; 2m 已知目标区的地热资源量, : V 比拟系数,无量纲数据。

比拟系数可通过对比预测目标区、已知目标区储层的面积、 ,厚度或温度等参数综合确发

地热流体质量评价应按照GB11615

8.4地热田开发利用评价

地热田开发利用评价应按照GB11615一2010第10章进行。

勘查评价管理、资料整理、报告编写要求

9.1.1地热田勘查评价应根据资源勘查的相关法规经相关的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每一个阶段勘查阶 段的工作设计宜经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后方可实施。 9.1.2地热田每个阶段勘查工作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资料归档整理和编写与阶段相适应的勘查报告, 按要求提交主管部门审查、验收和存档。 9.1.3地热井使用单位应按照GB11615一2010中7.8条要求安装地热动态监测设备,及时向地热资源 主管部门或委托组织提交监测数据,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地热井监测系统、监测数据质量进行核查。 9.1.4县级或市级地热主管部门应根据所辖区域内地热资源勘查情况,宜委托相关组织和机构建立勘 查数据管理系统,对勘查实施单位提交的野外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热钻探等勘 查原始数据、研究成果、阶段勘查报告和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妥善保管,以供科学研究使用。

应对地热田勘查评价工作取得的各项资料,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查、地热 地球物理测井、试井、地热流体化学分析、热储测试、动态监测及开采利用的历史与现状等资料

NB/T 10697—202

行分类整理、编目、造册、存档备查,具备条件的应建立电子数据库。 9.2.2对地热田的代表性天然露头及全部地热钻并(勘探孔和开采井)资料,按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 要求,确定地理坐标位置,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9.2.3对地热田钻并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岩心、岩屑等)应进行整理归位,建立标准地质剖面保存; 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地热钻井实物资料(岩心、岩屑)应予以长期保存。

行分类整理、编目、造册、存档备查,具备条件的应建立电子数据库。 9.2.2对地热田的代表性天然露头及全部地热钻井(勘探孔和开采井)资料,按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 要求,确定地理坐标位置,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9.2.3对地热田钻井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岩心、岩屑等)应进行整理归位,建立标准地质剖面保存; 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地热钻井实物资料(岩心、岩屑)应予以长期保存。

3.1 地热田勘查评价工作完成后,应及时编写相应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报告。 3.2 地热田勘查评价报告内容编写大纲、附图可参考附录A。

9.3.1地热田勘查评价工作完成后某市公路局综合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编写相应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报

NB/T106972021

地热田勘查评价报告是地热田勘查评价的阶段性或最终成果,是进行地热资源统计登记、开发利用、 规划与管理的主要依据,报告内容应能反映地热资源勘查的主要成果。不同的勘查阶段、不同的地热田 类型,地热田勘查评价报告内容不尽相同,下面提供的报告编写提纲和主要附图可作为参考,具体工作 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和增删。

加口 简要介绍任务来源、目标任务、完成的工作和获得的主要成果。 2主要工作程度 主要介绍前期完成的勘查阶段、已进行的勘查评价工作、取得的成果及认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3区域地质特征 主要阐述分析勘查区区域地质构造格局、地质演化过程、地层分布、岩浆活动、断裂分布等。 4地温场特征 4.1地热地质条件分析 4.2地温场分布特征预测 5热储特征 5.1主要热储层埋深 5.2主要热储分布特征 5.3主要热储岩性及物性特征 6地热流体特征 6.1地热流体化学特征 6.2地热流体动力场特征 6.3地热流体成因分析 7地热田潜力预测及有利区优选 7.1地热资源量预测模型及参数求取 7.2地热田资源潜力预测 7.3地热田有利区优选 8地热田评价 8.1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8.2经济与环境影响评价 9地热田开发利用(建议)方案 结合地下地热资源分布特征、评价结果、开发利用现状和所在区域市场需求,提出开发利用建议或 编制开发利用方案。 10结论

NB/T10697—202

停车场环氧地坪施工方案地理位置图 区域构造位置图 地热田地质构造图 4 温度场预测图 4 热储埋深图 5 热储物性图 7 代表性钻井综合柱状图 8 地热田有利区评价图

[1]DZ40一85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2]DZ/T0331—2020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

NB/T 10697202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