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 702-2015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技术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管道系统运行过程中,作用在管内壁上的最大瞬时压力,为 管道工作压力与水锤压力之和
2. 1. 11 阴极保护
通过阴极极化降低腐蚀电位使金属腐蚀速率显著减小的电 学保护技术。
TCBFIA 08001-2016 酵素产品分类导则2.1.12牺牲阳极sacrificial
依靠自身腐蚀速率增加而为被保护构筑物提供保护电流的金 属或合金。
无IR降电位。不含保护电流或其他电流IR降所实测的构 筑物对电解质电位。
2. 2. 1 儿何参数
A 管芯混凝土面积,不包括钢筒面积; A. 预应力钢丝总面积; Asf 最外层预应力钢丝面积; Asj 第j层预应力钢丝总面积; A, 钢筒面积; 6 管道计算宽度; B。 管道外径; Bd 管道顶部沟槽宽度; B, 隧洞最大开挖宽度; d 管道的竖向挠度; D 管道内径; ds 预应力钢丝直径; dw 管道多层缠丝时两层预应力钢丝之间的
2. 2. 2材料性能
C 开挖隧洞上部的土壤黏聚力; E。 管芯混凝土弹性模量设计值; 保护层砂浆弹性模量设计值; Es 预应力钢丝弹性模量设计值; E. 管芯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平均值; E, 钢筒弹性模量设计值; fcu.k 管芯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 fm.k 保护层砂浆抗压强度标准值; f 管芯混凝土28d抗压强度设计值: fm 保护层砂浆28d抗压强度设计值: fsu 预应力钢丝最小抗拉强度标准值; fsy 预应力钢丝抗拉屈服强度设计值; f 管芯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ftm 保护层砂浆28d抗拉强度设计值: fyy 钢筒抗拉屈服强度设计值; f"y 钢筒抗拉强度设计值; Y 混凝土单位重量标准值:
Yf 水单位重量标准值; Ym 砂浆单位重量标准值; Ys 钢材单位重量标准值; W 填土材料单位重量标准值。
2.2.3荷载和荷载效应
Aey,Des 管芯混凝土零应力时钢筒中心及外层预应力钢丝中 心的应变增量; △H.一水锤压力。 2.2.4应力 f(e),fs(s),f(ε)当应变为ε时管芯混凝土、第i层预 应力钢丝和钢筒的应力; fi 管芯内表面混凝土应力; fc。 管芯外表面混凝土应力; fer 管芯混凝土最终预应力,压应力为正; fie 管芯混凝土初始预应力; figj 缠绕第层预应力钢丝后管芯混凝土初始预应力; fis 单层配筋时预应力钢丝初始应力; fisi 第层预应力钢丝初始应力; fiy 钢简初始预应力; fmi,fmm,fmo一保护层内缘、中间位置和外缘的应力; fms 预应力钢丝中心的保护层应力; 预应力钢丝拉应力; fsg 预应力钢丝的总缠绕应力; fsr 单层配筋时预应力钢丝最终应力,压应力为正; fsrf 外层预应力钢丝的最终预应力,压应力为正; fsri 第层预应力钢丝最终应力; fyr 钢筒最终预应力,压应力为正; △f 管芯混凝土零应力时钢筒应力的增量; Afs 管芯混凝土零应力时外层钢丝应力的增量。
2. 2. 5 计算系数
凸埋管道荷载系数; 沟槽荷载系数; CE 混凝土弹性模量修正系数: C:一一减压沟槽荷载系数; Cmle, Cmlp, 外荷载作用下管顶或管底的弯矩系数;
3.1.1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边长为150m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 强度标准值确定。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养 护至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 强度。
试验应符合SL352的有关规定。 3.1.3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应取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的 0.8倍。
式中f一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E。弹性模量设计值,MPa。
f'=0. 52 Vfcu.k E。 =8373( fcu.k)0. 3
3.2.1保护层砂浆抗压强度标准值fm.k应按边长为25n
3.2.1保护层砂浆抗压强度标准值fmk应按边长为25mm立方 体试件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至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 的抗压强度。
3.2.2保护层砂浆的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应低于45MPa。
3.2.2保护层砂浆的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应低于45MPa。
式中fm 砂浆的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Em 砂浆的弹性模量设计值,MPa。
f'tm= 0. 52 Vfm.k Em=7936(fm.k)0.
3.3.1制造钢筒用薄钢板厚度不应小于1.5mm。 3.3.2钢筒所用薄钢板应符合GB/T700、GB912和GB/T 11253的规定,钢板的屈服强度fy不应低于215MPa,抗拉强度 设计值f*y不应低于310MPa。
3.3.3薄钢板的力学性能和弹性模量取值应符合GB50017
3.4.1制管用预应力钢丝应采用冷拉钢丝,钢丝力学性能应符 合GB/T5223的规定。 3.4.2预应力钢丝的张拉控制应力fs不应大于0.75倍预应力 钢丝强度标准值,冷拉钢丝屈服强度设计值fs不应小于公称抗 拉强度的75%。预应力钢丝的最大抗拉强度不宜大于1670MPa。 3.4.3钢丝直径不应小于5mm。5mm直径钢丝试样的扭转圈 数不宜少于10圈,6mm直径钢丝试样扭转圈数不宜少于9圈, 7mm直径钢丝试样扭转圈数不宜少于8圈,8mm直径钢丝试样 扭转圈数应不宜少于7圈。
3.4.1制管用预应力钢丝应采用冷拉钢丝,钢丝力学性能应符 合 GB/T 5223的规定
合GB/T5223的规定。
3.4.2预应力钢丝的张拉控制应力fs不应大于0.75假
钢丝强度标准值,冷拉钢丝屈服强度设计值fs不应小于公称抗 拉强度的75%。预应力钢丝的最大抗拉强度不宜大于1670MPa。
数不宜少于10圈,6mm直径钢丝试样扭转圈数不宜少于9圈, 7mm直径钢丝试样扭转圈数不宜少于8圈,8mm直径钢丝试样 扭转圈数应不宜少于7圈。
3.5.1承插口接头钢环所用承口钢板和插口异形钢,以及配件 所用钢板应分别符合GB/T699、GB/T700和GB/T3274的规 定。配件所用钢板的屈服强度应不低于由工作压力引起的管壁应 力的2倍。
3.5.2配件加强用钢筋焊接网应采用机械制造。焊接网可采用 钢筋或直径不小于2.3mm的钢丝
3.6.1管道接头用橡胶密封圈可采用聚异戊二烯橡胶或其他合 成橡胶。胶圈的尺寸应符合GB/T19685的有关规定。橡胶密封 圈的基本性能和质量要求均应符合JC/T748的规定。
3.6.1管道接头用橡胶密封圈可采用聚异戊二烯橡胶
3.6.1管道接头用橡胶密封圈可采用聚异戊二烯橡胶可
3.6.2阴极保护材料应符合GB/T21448的规定
.1管道线路的选择应考虑地形、地质、施工、运行管理、 设征地及环境影响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D.2管线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4.0.1管道线路的选择应考虑地形、地质、施工、运
1满足当地城市规划。 2选择地形、地质条件相对优良的地段,宜避开活动断层 滑坡、地下水位高和涌水量很大等不良地段。 3 减少拆迁和征地,保护环境。 4 线路应力求顺直。 5交通运输便利。 6 施工、运行、维护方便、安全可靠。 4.0.3管道条数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供水保证率、建设分期 及检修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供水干管不宜少于两 条,当有调蓄库(池)或其他安全供水措施时也可修建一条。 4.0.4管道的平面布置、竖向位置及与其他建(构)筑物的净 距应满足GB50013和GB50289的规定,并满足与其交叉的其 他管线的安全距离要求。 4.0.5采用重力流输水工程的管径应由落差确定;采用泵站提 水工程的管径应通过计算经济流速比较确定。可根据线路变化和 压力变化情况分段定出几种管径,但变径次数不宜过多。输水干 管和连通管的管径及连通管根数,应满足输水干管任何一段发生 故障时仍能通过事故用水量。城镇的事故水量应为设计水量
水工程的管径应通过计算经济流速比较确定。可根据线路变化和 压力变化情况分段定出几种管径,但变径次数不宜过多。输水干 管和连通管的管径及连通管根数,应满足输水干管任何一段发生 故障时仍能通过事故用水量。城镇的事故水量应为设计水量 的 70%。
4.0.6在输水管道运行中,应保证在各种设计工况下管道不出
现负压,在最不利运行条件下,压力管道顶部应有不少于2.0m 的压力水头。
要求,确定调压并、安全阀和通气设施的数量、型式。 4.0.8通气设施位置宜设于压力管道高点、局部高点,平缓管 段每500~1000m宜设1处。 4.0.9管道的理设深度应根据冻土层厚度、抗浮、抗冲刷、内 水压力、覆土厚度等因素确定。管道埋设深度应位于冰冻线以 下,并满足抗浮稳定要求。河底埋设的管道顶部应位于河道冲刷 线以下。 4.0.10管道转弯半径不宜小于3.0倍管径。当布置不充许时 管道最小转弯半径可取1.5倍管径,此时应对弯管配件进行补强 设计,适当加厚管壁厚度。位置相近的平面弯和竖向弯宜合并。 转弯处可采用弯管配件或小转角借转。 4.0.11输水管的始点、分叉处、分水口、终点,以及穿越河 道、铁路、公路段均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有关部门的规定设 置阀(闸)门。输水管还应按照事故检修的需要设置阀门,连通 管处应设置连通阀组。 4.0.12在管道分段低点宜设泄(排)水设施,泄(排)水设施 的尺寸可根据放空管道内水量所需时间确定。 4.0.13在管线平直段上的必要位置应设置人孔及检修设备进出 口。人孔宜与空气阀结合布置,孔径为600800mm。 4.0.14管道在穿越河道、公路、铁路、地铁等时,应满足其相 应的技术标准的要求。 4.0.15输水管道与交流、直流高压输电线路的距离应符合相关 标准的要求,当十扰电压超标和距铁塔接地极距离满足不了要求
要求,确定调压井、安全阀和通气设施的数量、型式。 4.0.8通气设施位置宜设于压力管道高点、局部高点,平缓管 段每500~1000m宜设1处,
水压力、覆土厚度等因素确定。管道埋设深度应位于冰冻线以 下,并满足抗浮稳定要求。河底理设的管道顶部应位于河道冲刷 线以下。
4.0.10管道转弯半径不宜小于3.0倍管径。当布置不
管道最小转弯半径可取1.5倍管径,此时应对弯管配件进行补强 设计,适当加厚管壁厚度。位置相近的平面弯和竖向弯宜合并。 转弯处可采用弯管配件或小转角借转
道、铁路、公路段均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有关部门的规定设 置阀(闸)门。输水管还应按照事故检修的需要设置阀门,连通 管处应设置连通阀组。
4.0.12在管道分段低点宜设泄(排)水设施,泄(排)水设施 的尺寸可根据放空管道内水量所需时间确定。 4.0.13在管线平直段上的必要位置应设置人孔及检修设备进出 口。人孔宜与空气阀结合布置,孔径为600~800mm。 4.0.14管道在穿越河道、公路、铁路、地铁等时,应满足其相 应的技术标准的要求。 4.0.15输水管道与交流、直流高压输电线路的距离应符合相关 标准的要求,当干扰电压超标和距铁塔接地极距离满足不了要求 时,应采取排流或防浪涌保护措施
5.0.1水力计算的内容应包括管道过流能力、上下游水
水头损失计算、水锤、压力线等,水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力管的水头损失计算应包括摩擦引起的沿程水头损失 计算和进口、弯管、岔管、阀门及出口等引起的局部水头损失 计算。 2重力流输水管道水锤计算应与节制闸(阀)门的关闭配 合进行;泵站压力管水锤计算应与开泵、停泵、抽水失电、调节 流量等工况机组转速变化和阀门正常关闭及拒动配合进行。 3提供的计算成果应包括正常工况最高压力线、特殊工况 最高压力线、特殊工况最低压力线。 5.0.2应对管道系统进行水锤综合防护设计,通过水锤计算 合理布设调压井、减压阀、空气阀、缓闭蝶阀等,防止在管道隆 起处及压力较低的部位水柱拉断,确保残余水锤作用下的管道设 计压力小于管道试验压力。 5.0.3总水头损失应按式(5.0.3)计算: hz=hr+hm (5. 0. 3) 式中hz一总水头损失,m; hf一沿程水头损失,m; hm—局部水头损失,m。
式中入一 沿程阻力系数; n 粗糙系数,用离心法制造的内衬式预应力钢筒混凝 土管取0.013~0.014,用立式震捣法制造的埋置式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取0.010~0.0125; Re一雷诺数。 5.0.5局部水头损失应按式(5.0.5)计算:
式中‘——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一重力加速度,m/s² g
6.1.5管道内水压力包括工作压力Pw、水锤压力△H.、现场 试验压力Pt。 管道的工作压力应按式(6.1.5-1)计算:
Pw=max(Pg,P,)
2当未进行水锤计算时,水锤压力应按式(6.1.5-2) 取值:
H,= max(0.4P., 276kPa)
P. =1. 2P.
6.1.6管道结构计算工况及荷载(作用)组合系数应按表 6.1.6确定。
表6.1.6PCCPE、PCCPL管道结构计算工况 及荷载(作用)组合系数表
注1:组合时,车辆荷载q与施工荷载W,不叠加,取其中的较大值 注2:括弧内的值为PCCPL管道结构采用值。 注3:FW1组合仅用于PCCPE计算。
6.1.7管道稳定计算工况及作用效应(荷载)组合应按表 6.1.7确定。
6.1.7管道稳定计算工况及作用效应(荷载)组合应按表 6.1.7确定。
6. 1. 7 确定
表 6. 1. 7 管道稳定计算工况及作用效应(荷载)组合
注:抗滑稳定验算部位一般为管道直径变化处、转弯处、堵头、闸阀、限制性接 头、伸缩节等。
6.1.8管道结构设计的最低条件应为:沟埋管、覆土1.75m 填土材料单位重量标准值为20kN/m3);最小工作压力Pw一 0.276MPa;管道基础支承角:运行时45°,空管时15°;无水锤 压力和车辆荷载;当整个管重仅为线性支撑时,管壁最大的计算 拉应力不得超过fcr。
6.2.1管顶、管底和管侧由预压应力引起的轴力应按式 (6. 2. 1) 计算:
式中 N。 最终预应力时的轴力,N/m; D. 钢筒外径,mm;
M =R[Cmle(Fsk +q)+CmlpG1k +CmlfGwk
M2 =R[Cm2e (Fsk + q) +Cm2pG1k +Cm2rGwk
R=D +he +hm 2
Fsk或g及Gk和Gwk作用下管顶或管 底弯矩系数,按附录C确定; Fsk或g及Gik和Gwk作用下管侧弯矩 系数,按附录C确定; Fsk或g及Gik和Gwk作用下管顶或管 底轴力系数,按附录C确定; Fsk或及G1k和Gwk作用下管侧轴力 系数,按附录C确定; 管道内径,mm; 包括钢筒厚度在内的管芯厚 度,mm; 包括钢丝直径在内的保护层厚
度,mm; Mi 管顶或管底弯矩总和,N·m/m; M2 管侧弯矩总和,N·m/m; Ni 管顶或管底轴力总和,N/m; N2 管侧轴力总和,N/m; 设计压力,kPa; R 砂浆保护层中心半径,mm。
GB/T 34641-2017 无损检测 直接热中子照相检测的像质测定方法6.2.3当管顶或管底弯矩M1大于管底的极限抗弯能力
管底弯矩M和管侧弯矩M²会发生弯矩重分布现象,重分布弯 矩M2.应按式(6.2.3)计算:
Afsg fic A.+n;As +n';Ay
式中fie 管芯混凝土初始预应力,压缩为负拉伸为正,下 同,MPa; fiy 钢筒初始预应力,MPa; fis 单层配筋时预应力钢丝初始应力,MPa; A 预应力钢丝总面积,mm²/m; A 管芯混凝土面积,不包括钢筒面积,mm²/m; A 钢筒面积,mm/m; fsg 预应力钢丝总缠绕应力,MPa; n; 缠绕时预应力钢丝与管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 缠绕时钢筒与管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 2多层配置预应力钢丝应按式(6.3.2-4)~式(6.3.2 11)计算: 1)管芯混凝土:
2)每层预应力钢丝:
DB43T 1783-2020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fic=ficl十fic2十fic3 As1 fsg As2 fs As3 fs A. + n:(As) +As? +As)+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