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10种桩基工程检测技术培训,156页可下载!.pdf第3章 高应变动力检测
第3章 高应变动力检测
第3章 高应变动力检测
第3章 高应变动力检测
WW/T 0016-2008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第3章 高应变动力检测
第3章 高应变动力检测
第3章 高应变动力检测
第3章 高应变动力检测
四、检测基本流程 1、检测前准备工作 (1)桩头加固处理 (2)准备锤击和配套设备 (3)仪器准备(包括定期标定),仪器功能检查 2、现场检测 (1)传感器安装调试 (2)锤击设备起吊和锤击 (3)仪器参数设定和信号采集 3、检测结果分析及报告编写 (1)数据的预处理 (2)采用CASE法或曲线拟合法分析结果 (3)纟 编写报告
第3章 高应变动力检测 五、典型曲线定性评价 判别依据: 1、F和ZV曲线相对位置,分开距离大小; 2、桩尖反射的方向,以及桩阻抗变化处特征反射的方向
第3章 高应变动力检测
第3章 高应变动力检测 五、典型曲线定性评价 判别依据: 1、F和ZV曲线相对位置,分开距离大小; 2、桩尖反射的方向,以及桩阻抗变化处特征反射的方向
第3章 高应变动力检测
F和ZV曲线相对位置,分开距离大小; 桩尖反射的方向,以及桩阻抗变化处特征反射的方向
第4章 高应变动力检测
第4章 声波透射法 目的 检测灌注桩桩身缺陷及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二、原理 超声波在传播路径中遇到混凝土缺陷时,如断裂、裂 缝、夹泥和密实度差时,将发生下列变化: 1、声时t、声速v:声波要绕过缺陷或在传播速度较慢 的介质中通过,造成传播时间延长,声速降低, 2、波幅A: 混凝士缺陷使声波波幅发生明显衰减, 波形 畸变。 3 频率f: 声波频率发生改变,主频率变低。
声测管的布置方式(图中阴影区为检测控制区)
第6章 单桩竖向抗静载试验
第6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第6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第6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第6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第6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第6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第6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第6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第6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驼
一 规范要求 试验桩应加载至破坏。 (2) 工程桩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3)千斤顶应并联同步工作,型号规格一致,合力中心与 桩轴线重合。 (4)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5) 工程桩用作锚桩时数量不应少于4根, (6) 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 (7)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的1.5倍。(可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 (8) 传感器测量误差≤1%,压力表精度≥0.4级。 (9) 最大加载时,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10)位移传感器测量误差≤0.1%FS,百分表分辨力 <0.01mm。 (11)直径或边宽>500mm的桩应对称安装4个位移计; ≤500mm的桩可安装2个位移计。 (12)沉降测定平面宜在桩顶200mm以下位置,测点牢 固固定于桩身,不得在承压板上或干斤顶上设置沉降观 测点。 (13) 位移测量系统应避免气温、振动等外界因素的影 响。 (14) 试桩中心与基准桩中心距离≥4(3)D且>2.0m。 (15) 桩头加固参照高应变桩头处理方案,高度满足试 验装置要求
第6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第6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四、试验方法 1、加卸载分级: 加载分级: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为最大加载量的 1/10,第一级取分级荷载的2倍 卸载分级:每级卸载量取加载分级荷载的2倍 加卸载时均匀、连续、无冲击,荷载维持中变化幅度不超 过 分级荷载的土10% 2、慢速、快速法: 试验桩应采用慢速法 工程桩宜采用慢速法,有成熟地区经验时,可采用快速法
第6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4、终止加载条件: (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 降量的5倍。 (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 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3)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4)当工程桩作为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 实例: 假设某工程灌注桩(工程桩),桩径800mm,设计承载力特 征值4000kN,拟采用320t型干斤顶,伞型架,挖机现场取 土堆载,人工加载读数,慢速法/快速法
第6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第6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六、桩身内力测试 桩身埋设钢筋计,安装在两种不同性质土层的界面处, 每个界面按正交方向布置4只。桩底埋设土压力计。信号 线顺钢筋笼直穿至桩顶。注意保护和存活率问题
第6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原理: 在桩顶荷载逐级增加过程中, 桩的上部侧摩阻力逐步发挥, 向下传递,直至桩端承载力发 挥。 测得在不同荷载下,桩身轴力 侧摩阻力、桩端阻力的变化。 得到极限荷载状态下,侧摩阻 力和端阻力的发挥,继而核实 地质资料侧摩阻系数、端摩阻 系数。
一、与抗压试验类似的方面
二、终止加载条件: 1、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上拔量大于前一级上拔 量的5倍。 2、累积桩顶上拔量超过100mm。 3、 桩顶上拔荷载达到钢筋强度标准值的0.9倍。 4、受检工程桩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上拔荷载值。
第8章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一、设备安装 1、水平推力可由相邻桩提供;如专门设置反力结构, 其承载能力和刚度应大于试验桩的1.2倍。 2、千斤顶和试验桩接触处应安置球形支座,千斤顶 作用力水平通过桩身轴线。 3、在水平力作用平面的受检桩两侧对应安装2个位 移计;当需要测量桩顶转角时,可在水平力作用 平面以上50cm对称安装2个位移计。 4、应力应变测试:传感器安装在受拉、受压主筋上 传感器纵剖面与受力方向夹角不得大于10°;地 面下10倍D的主要受力部分加密测试断面,间距不 宜超过1倍D;超过后可适当放大。
○早年小千载试验 加卸载方法 慢速维持荷载法: 方法同前。 2、单向多循环加载法: 分级荷载应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1/10 ★每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min,再测读水平位移 ★然后卸载至零,停2min,再测读残余水平位移 至此完成1个加卸载循环 如此循环5次, SN/T 5216-2020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乳酸链球菌素 方法一,完成一级荷载的位移观测 试验不得中间停顿
一、 基本原理 在桩身自平衡点位置处设置荷载箱,沿垂直方向加载,郎 可 同时测得荷载箱上下部桩身各自的承载力。 荷载箱由活塞、顶盖、底盖及箱壁组成,外径略小于桩外 径,顶盖、底盖布置位移棒,将荷载箱与钢筋笼焊接成一 体 放入桩体后,即可浇注混凝土成桩。 试验时,在地面通过油泵加压,荷载箱将同时向上,向下 平衡然 粧的侧摩姐侧摩再重桩端阻力的发挥。 下段桩侧摩阻力+端阻力 寺力层非常好的,桩底就是平衡点。
衡法检测结果向传统静载试验结果的转化
三、试验设备 1、加载设备:荷载箱,予 预先标定,埋设于桩的理论平衡点 2、位移测量装置: (1)人工读数:百分表4只,其中2只用于测量荷载箱处的 向上位移,2只用于测量荷载箱处的向下位移。 (2)自动读数:自动采集仪、电子位移传感器,数量同上 3、钢筋笼制作:荷载箱上顶板与上节钢筋笼焊接,下底板 与下节钢筋笼焊接,荷载箱水平度<3% 3、混凝土浇筑:导管通过荷载箱到达桩底,当混凝土接近 荷载箱时,拔管速度放慢,当荷载箱上部混凝土大于 2.5m时,导管底方可拔过荷载箱,
第9章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 四、现场检测 福 加卸载方式: 与传统竖向静载类似 (1)试验桩:慢速维持荷载法,每级荷载作用下,上、 下段桩均达到相对稳定后方可加下一级荷载,直到 试桩破坏(上、下段桩均破坏),然后分级卸载到 零。 (2)工程桩:慢速/快速维持荷载法 (3)稳定标准:当桩端下为巨粒土、砂类土、坚硬粘 质土,最后30min,或为半坚硬和细粒土,最后1h 时间内,下沉量不大于0.1mm时达到稳定。 (4)终止加载条件:类似传统抗压静载法,但须上、 下段桩同时满足条件。
第9章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 五、问题探讨 1、平衡点问题:由人工验算得出,存在偏差可能性 造成上、下段桩不能同时达到极限条件,判定的极限 承载力小于真实值,故结果偏于保守。 2、压力灌浆:试验后,通过预埋管对 荷载箱处进行压力灌浆。自平衡法加 门 *2 载到极限状态,上下段桩分别施加的 + 力约为总极限承载力的一半,桩身材 料不会发生破坏。采用注浆填充荷载 千斤顶缸体 箱处试验断层DB11T 347-2006 餐厨垃圾车技术要求,使该处强度稍大于桩 桩周扩大头 身强度即可,还可根据要求在该处形 成一个扩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