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086-2021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规范.pdf

DB32T 4086-2021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规范.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2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6089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2T 4086-2021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规范.pdf

使用单位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并纳人本单位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 织相关员工培训学习,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方法、风险分级管控等 容,并定期考核,保留相关记录,

6.2.1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全面排查、参照目录、分类明确、范围清晰的原则,以在用的单台(套) 特种设备及其作业活动为识别单元进行风险划分。 6.2.2使用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要求组织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及其使用 全过程进行风险源排查。根据特种设备台账、作业情况等从人、物(设备)、环境、管理四个方 面建立包括特种设备风险点清单(记录表式参照附录A)、作业过程风险清单(记录表式参照附 录B)。

6.3.1特种设备风险源识别宜采用但不限以下

a)对于作业活动采用工作安全分析法(JSA)进行识别(参照附录G): b)对于危险物质、设备设施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参照附录F)、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PH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进行识别; c)对于复杂、危险工艺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事故树分析法(FTA)、故障模 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进行识别。 6.3.2对于承压类特种设备,参照GB/T26610开展风险识别工作。 6.3.3对于机电类特种设备GB 5009.2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参照GB/T16856开展风险识别工作。 34使用单倍可相据魅种设各种类光湿和温别的目体对角来选择合适的迅别方注

8.1.1使用单位宜选择适合本单位的风险评价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根据 评价结果划分风险等级,填写风险评估记录表(记录表式参见附录D)。 8.1.2已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的使用单位,应确认当前使用的评估方法是否适合特种设备的风险 评价工作。

8.1.4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评价参照附录H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进行,或采用GB/T 26610申定性风险评价或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计算及定级。 注:GB/T26610中规定的高风险、中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分别对应本标准中重大风险、较大风险、 般风险、低风险。 8.1.5对于机电类特种设备以及承压类特种设备的作业活动,参照附录I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法(LEC)、风险程度分析法(MES)等进行。 3.1.6使用单位开展风险评价工作时优先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划分风险等级,采用定性风险 平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工作时应偏于保守的方法来确定风险级别。 8.1.7使用单位开展风险评价工作时参照GB/T27921中列举的风险评估技术进行。

3.2.1使用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风险可接受目标,根据设备状况、失效后果、失效可能 性等评估设备的风险;按照风险评估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 3.2.2可接受风险目标可采用可接受风险基准图(见图2),通过可接受风险基准线将风险划分 为2个区域,即不可接受风险区域和可接受风险区域。 )风险落在不可接受风险区,除特殊情况外,该风险无论如何不能被接受,应采取降风险措施 保证安全。 b)落在可接受风险区,风险处于很低的水平,该风险是可以被接受的,无需采取风险管控改进措 施。

图2可接受风险基准图

8.2.3风险落在不可接受风险区域,应采用检验或其他降风险措施降低其风险后,依据降 措施结果综合确定风险状况等级,

措施结果综合确定风险状况等级。 8.2.4风险可接受目标的制定应结合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并应当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a)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b)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c)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d)本单位的经济、技术情况; e)本单位的安全投入情况。 8.2.5风险评估应对识别的每一个风险源进行风险判定,并确定其风险级别。风险点的风险等 级应综合特种设备本体及配套部件、相关作业活动、设备周边环境、管理方面等因素进行风险评 价,取全部风险源的最高风险值为该风险点的风险等级

2.5风险评估应对识别的每一个风险源进行风险判定,并确定其风险级别。风险点的风险等 应综合特种设备本体及配套部件、相关作业活动、设备周边环境、管理方面等因素进行风险评 ,取全部风险源的最高风险值为该风险点的风险等级

使用单位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a)可行性; b)安全性; c)可靠性; d)经济性; e)技术先进性,

使用单位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a)可行性; b)安全性; c)可靠性; d)经济性; e)技术先进性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 a)工程技术措施; b)管理措施; c)培训教育措施; d)个体防护措施; e)应急处置措施。

9.3.1风险的控制措施可从人、物(设备)、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对风险点提出控制措施和检 查、检验等措施。 9.3.2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适当的控制措施,风险控制可包括提出风险 控制措施、控制措施的评审、剩余风险是否可接受、控制措施再评审。 9.3.3使用单位可参照GB/T45001及GB/T33000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9.5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

9.5.1使用单位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后,确定风险等级,将风险等级按照从 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利

9.5.2使用单位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 险的管控层级 9.5.3使用单位是风险分级管控的主体,应将每个风险源的管控责任按照风险等级逐级落实到 各级管控层级,制定和采取具体的风险管控措施,并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记录表式参照附录 9.5.4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风险等级高的风险应重点进行 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应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9. 5. 5管控要求见表 1。

以下情形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 a)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100万以上财产损 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公共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存在严重隐患的; d)其他风险较高,使用单位认为有必要列入的,

9.7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使用单位应建立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 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风险等级、可能引发事故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 式等内容。对存在较大风险、重大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应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风险源 监测和预警。

10.1使用单位应明确界定监督和检查的责任主体

10.2监督和检查内容包括

11.1使用单位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相关人员。对相关员工进行风 验分级和管控措施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风险包含设备的风险等级、风险源的风险等级、所需 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 11.2工业企业应将涉及省应急管理部门等公布的较大以上安全风险按《江苏省工业企业安全生 产风险报告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40号)进行上报。 1.3使用单位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应包括风险分 级管控制度、风险点清单、作业过程风险清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以及风险评估表等风险分级管 空内容。 11.4涉及重大风险时,其风险分级管控过程记录应单独建档管理

用单位应按照DB32/T4088的要求开展持续改进

果 丫 事堂 群 群 () 酷游科 酷 草料 目享 一 2 3 区 亲/号 刷 不 1 米 各

(资料性) SCL安全检查表

F.1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能导致事故的不安全状态或行为。为了使检查表在内容上能 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简明易行、符合安全要求,应依据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编制: a)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b)事故案例和行业经验; c)通过系统分析,确定风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d)研究成果。 F.2安全检查表的格式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依据不同的要求,设计不同需要的安全检查表。原 则上应条目清晰、内容全面,要求详细、具体,样表如表F1。

GB/T 33928-2017 往复式内燃机 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 声压法排气噪声声功率级和插入损失及功率损失比表FI安全检查表基本格式

E.3编制安全检查表的程序如下

表H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贝

表H3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值)及控制措施

当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 任危险环境中的的目趣多 .则危险性 或大GB/T 27583-2011 光学功能薄膜 反射眩光性能测试方法,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 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 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 危险环境的分值见表12

表12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

风险值(D)求出之后,使用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 约理念。确定风险级别界限值的参考见表I4。 表I4 确定风险等级 D值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2 70 ~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3 <70 般危险,可以接受,需要注意 4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