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2006.pdf3C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ab 混凝土界限受压区高度;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冷轧扭钢筋符号。
、1.1混凝土强度等级、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弹性 等,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 见定确定。
等GB/T 36786-2018 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医院,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 规定确定。 3.1.2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处于二、三类环境的结构构件和预应力冷车扭钢筋混凝十结构构 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注:当采用山砂混凝王及高炉矿渣混凝土时,尚应符合专门标准的规定
3.1.2冷乳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士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表3.2.2冷轧扭钢筋规格及截面参数
3. 2. 5 采用。
表3.2.4冷轧扭钢筋强度标准值(N/mm²
扭钢筋抗拉(压)强度设计值和弹
4.1.1本规程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 设计,
段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且所有构件的 等级在施工阶段、使用阶段等各个阶段均不得低于三级。
段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耳所有构件的安全 等级在施工阶段、使用阶段等各个阶段均不得低于三级。 4.1.3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 算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作用(荷载)对结构的整体 进行作用(荷载)效应分析;必要时,尚应对结构中受力状态特 殊的部分进行更详细的结构分析。 4.1.4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构件应分别按荷载效应的标 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验算其允连盛度,最大刻缝
4.1.3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
算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作用(荷载)对结构的 进行作用(荷载)效应分析;必要时,尚应对结构中受力状 殊的部分进行更详细的结构分析。
4.1.4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构件应分别按荷载
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验算。其充许挠度、最大裂缝 宽度均应符合本规程表4.1.4和表4.1.6规定的限值。
表4.1.4受弯构件的允许挠度
注:1表中lo为计算跨度。 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计算悬壁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0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耳
4.1.5当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时,则在验算 烧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冷轧扭钢 筋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1.6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环境类别,按表4.1.6选用裂缝 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lim)。
1.6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压
注:1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 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2 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屋面板和楼板,应 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3 对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 关规定。
4.1.7预制构件尚应按制作、运输及安装时的何载设计值进行 施工阶段的验算。进行构件的吊装验算时,应将构件自重乘以动 力系数,动力系数可取1.5,.但根据吊装时的受力情况,动力系 数可适当增减,
4.1.8叠合式受弯构件还应根据施工支撑情况按国家标准《混
.1.9现浇连续板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其 周幅值不宜大于15%
调幅值不宜大于15%。
0. 4 f ptk ≤ 0con ≤ 0. 7 f ptk
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JV 4.2.3预应力冷轧扭钢筋中预应力损失值可按表4.2.3的规定 计算。当计算求得的预应力总损失值小于100N/mm²时,应取 100N/mm?
计算。当计算求得的预应力总损失值小于100N/mm 100N/mm?
表4.2.3预应力损失值(N/mm²)
注:表中△t为混凝土加热养护时,受张拉的预应力钢筋与承受拉力的设备 温差(℃)
4.2.4直线型预应力冷轧扭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预应力钢筋内
4直线型预应力冷轧扭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预应力钢筋 起的预应力损失值u可按下式计算:
中u一由于锚具变形和预应力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 失值; a 张拉端夹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值(mm),当张拉端 用锥塞式夹具时,钢筋在夹具中的滑移量取5mm 或经试验确定;当钢模外张拉带螺帽夹具时,螺 帽缝隙可取0.5mm; l一张拉端至锚固端之间的距离(mm); E。一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 2.5先张法预应力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端部锚固区的正截
面和斜截面受弯承载力可不作计算。如需计算可按本规程阶 的规定执行。
5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5.1.1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注:本节有关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均按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考 虑,当混凝土强度等级超过C50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计算。 5.1.2受拉冷轧扭钢筋和受压混凝土同时达到其强度设计值时 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可取$,= 0.370
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品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可取%=0.370。 2 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按下式计算: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按下式确定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应按宽度为6的矩形梁截面计算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按下式确 式中 6t——T形、工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宽度,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相关条文 的规定确定; h一T形、工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高度 图5.1.4 工形截面受弯构件受压区高度位置 5.1.6冷轧扭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截面 面积的计算方法,可按本规程附录C确定。 5.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5.2.1冷轧扭钢筋配筋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斜截面 5.2.1冷轧扭钢筋配筋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斜截面受弯承载 力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有关规定。 5.2.2矩形、T形和工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 下列条件: V≤ 0. 25f.bho V≤<0. 2 f.bhd 的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确定: 的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确定: V≤< 0. 7 ftbh c 时,其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V, = 0. 05Npo 10.2.10、10.2.11条的有关规定,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 V≤ 0. 7 ft6ho +0. 05Npo 6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一级一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应符合下列规定 二级一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下宜符合下列规定: 3二级一充许出现裂缝的构件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 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Wmax < Wlim 式中ck、 一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下抗裂验 M Mk—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一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 受弯构件中,考虑裂缝宽度不均匀性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其最 大裂缝宽度zmax(mm)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Es Ptesk dea = Zn;v;d: En;d? A, +Ap Pte = Ate 式中αer样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受弯构件取2.1; 一一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当<0.2 时,取山=0.2,当>1时,取一1; Osk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 向受拉钢筋的应力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 钢筋的等效应力,应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 6.2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 的挠度,可根据构件的刚度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 在等截面构件中,可假定各同号弯矩区段内的刚度相等,并 Mk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取计算区段 内的最大弯矩值; M. 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值组合计算的弯矩,取计算 区段内的最大弯矩值 B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按本规程第6.2.3条取用; —一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应按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第8.2.5条的规定取用。 3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Bs 下列公式计算: 6.2.3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B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应力冷轧扭钢筋混凝土受弯构 E,A,h? B. = 6αep 1 +3.5% bho 防混凝土受弯构件 Bs = 0.85E.Io B。 = 0. 85E.1。 反拱值,可用结构力学方法按刚度EI。进行计算,并应考虑预 压应力长期作用的影响,将计算求得的预加力反拱值乘以增大系 数2;在计算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应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 注:对恒载较小的构件,应考虑反拱过大对使用的不利影响。 6.2.5冷轧扭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当符合本规程附录D规定 的条件时LY/T 2926-2017 林业应用软件质量控制规程,可不验算挠度。 6.3预应力冷轧扭钢筋混凝土 6.3.1预应力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制作、运输和安装等施 工阶段预拉区不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在预加应力、自重及施工 荷载作用下(必要时应考虑动力系数)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拉 (压)应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进行验算 7.1.1纵问受力的冷轧扭钢筋及预应力冷轧扭钢筋,其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最近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 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7.1.1的规定。 表7.1.1纵向受力的冷轧扭钢筋及预应力冷轧 扭钢筋的混凝士保护层最小厚度(mm) 注:1基础中纵向受力的冷轧扭钢筋的混凝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 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2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预应力钢筋的保 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 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一类环境值取用; 3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 规定。 7.1.2板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7.1.2板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02第9.2.3条的规定。属于二、一 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7.1.3对有防火要求和处于四、五类环境的建筑物TD/T 1039-2013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其混凝士 保护层度度尚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