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1031-2016 引黄灌区淖尔水滴灌工程技术导则.pdf

DB15/T 1031-2016 引黄灌区淖尔水滴灌工程技术导则.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5383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5/T 1031-2016 引黄灌区淖尔水滴灌工程技术导则.pdf

4.4.1应根据淖尔周边耕地分布、耕地质量、地形条件、耕地权属等,分析淖尔水滴灌工程发 4.4.2应按照水资源供需平衡、工程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淳尔水滴灌工程建设范围,工程布置

4.5其它利用条件分析

4.5.1应根据工程建设区供电能力、电力设施分布情况等,分析确定电力设施对工程建设及生产的保 障程度。 4.5.2应根据工程建设区道路交通、防护林网等基础设施分布情况,分析基础设施对工程建设及生产 的保障程度 4.5.3应根据工程投入产出、运行管理、节水节肥、转变生产方式、改善生态环境等情况分析工程经 济、社会、生态效益。

MT 76-2011 液压支架用乳化油、浓缩油及其高含水液压液4.6.1应根据淳尔可利用水量、作物灌溉定额及淳尔周边可利用耕地面积拟定淳尔水滴灌工程发展规 模。可参照公式(4)计算:

式中: A 淖尔水滴灌工程拟定规模,单位为亩; M 一作物综合毛灌溉定额,单位为立方米每亩(m/亩): A. 尔周边可利用耕地面积,单位为亩。

4.6.2根据拟定的灌溉规模及需水量,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供需平衡分析应按SL/T238、SL429 的规定执行

a)灌溉需水量应小于、等于淖尔可供水量; b)灌溉需水量大于淖尔可供水量时,应调整种植结构以达到供需平衡。 4.6.4应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确定工程最终发展规模。 4.6.5应根据滴灌工程发展规模,提出淖尔水资源配置方案。

4.7.1应按尔水资源、耕地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对水源工程、首部枢纽工程、田间工 程、配套工程统一布局。 4.7.2应根据淖尔水文地质、地形、水资源动态等,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水源工程形式。主要包括泵 站引水(固定式泵站、浮船式泵站)、傍淖尔打井等,也可参照下列条件选取: a 岸边地基稳定,水位变化平稳的淖尔,宜选用固定式泵站取水方式;泵站布置型式可根据淖尔 岸边地形,采用引水式布置或岸边式布置; b 技术经济条件不宜建造固定式泵站时,宜选用浮船式泵站取水方式; 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的淖尔,宜采用傍淖尔打井取水方式。 4.7.3应根据耕地分布、工程规模等经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单首部集中供水或多首部分散供水型式,也 可参照下列条件选取: a)淖尔周边耕地集中连片或耕地分布向单方向延展时,宜选用单首部集中供水型式,控制面积宜 为600亩2000亩; b) 漳尔周边耕地分布分散时,宜选用多首部分散供水型式,每个首部控制面积宜为300亩~500 亩。 4.7.4 首部枢纽工程主要包括管理用房、过滤设备、施肥设备及量测、控制设备等, 应依据淖尔水质情况选用过滤器组合形式,过滤器过滤能力应满足灌水器流量要求; b) 施肥设备、量测、控制设备布局应按照GB50485的规定执行。 4.7.5田间工程、配套工程总体布局应按GB50485的规定执行。

a)应依据尔水质情况选用过滤器组合形式,过滤器过滤能力应满足灌水器流量要求; b)施肥设备、量测、控制设备布局应按照GB50485的规定执行。 4.7.5田间工程、配套工程总体布局应按GB50485的规定执行。

4.8.1应根据不同分区经济、社会、水文水资源、土壤、漳尔、种植结构等选择代表性工程进行典型 设计,设计深度应达到初步设计阶段要求。 4.8.2典型工程宜为独立灌溉单元,典型设计应包括水源工程、首部枢纽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工 程、配套工程等。 4.8.3各类典型工程总面积不宜小干规划总面积的3%

1规划成果应包括工程规划报告、附图、附表

工程现状图; 规划平面布置图; 主要建筑物平面、面图; 典型工程平面布置图。

DB15/T 10312016

DB15/T 10312016

5.1.1应在可行性研究或规划阶段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补充完善。 5.1.2淖尔资料包括水位、库容、水质的年际与月间变化。资料系列宜在3a以上。 5.1.3气象资料包括降水的月间变化。资料系列年限宜在10a以上。 5.1.4水文资料包括淳尔周边地下水位的月间变化。资料系列年限宜在10a以上,

5.2灌溉设计标准与工程等级

5.2.1灌溉设计标准应按GB50288的规定执行。 5.2.2泵站等水源工程等别、灌排渠(沟)道、引水闸、泄水闸、排水闸建筑物等级的划分应按 的规定执行。

5.3.1灌溉制度设计应按应按GB50288的规定执行。当降水、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较大时,应分 区确定。 5.3.2秋季收割后或翌年春天冻融期后应利用引黄水进行洗盐灌溉,洗盐频率宜为1年一次或2年 次,灌水定额宜为100m/亩~120m/亩。

5.4供用水量平衡分析

5.4.1供用水量平衡分析主要包括淳尔水滴灌工程设计用水量分析、淖尔水滴灌工程可供水量分析及 共需平衡分析。

设计灌溉用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 A一一某类作物的灌溉面积,单位为公顷(hm); M一一某类作物滴灌毛灌溉定额,单位为立方米每公顷(m/hm²); i作物种类,i=1,2,*,n。 5.4.3在确定淖尔人工补水水源、补水量、补水时间、补水次数及需水量的基础上,考虑计算时段(旬 或生育周期)的蒸发、冰冻、渗漏损失量,参照SL278对淖尔可供水量进行调节计算; a)计算方法宜采用时历法长系列进行计入损失多年调节试算,来确定可供水量; b) 在考虑生态需水及尔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分别确定供水保证率为P=75%、90%时淖尔水滴灌 工程可供水量。 5.4.4 应在可供水量调节计算的基础上参照SL429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淖尔可供水量无法满足滴灌工 程用水量时,可调整淖尔补配水方案或采取调整种植结构、实施非充分灌溉制度等措施;方案调整后仍 无法供需平衡时,应调整灌溉工程规模。

5.4.4应在可供水量调节计算的基础上参照SL429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淖尔可供水量无法满足滴灌工 程用水量时,可调整淖尔补配水方案或采取调整种植结构、实施非充分灌溉制度等措施;方案调整后仍 无法供需平衡时,应调整灌溉工程规模

5.5.1泵站工程应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动力供应、交通、淳尔水位变化等情况,选定站址,确定 区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型式。泵站设计应按GB50265的规定执行。 5.5.2机井工程应根据机井总体布置、水文地质条件等确定单井出水量、井深,进行结构设计。工程 设计应按GB/T50625的规定执行 5.5.3条件适宜地区可在淖尔与地下水联通处修建防水或对淖尔进行深挖。以减少淖尔水侧向排泄和 水面蒸发。

5.6首部枢纽工程设讯

5.7田间及配套工程设计

5.7.1田间工程设计应按GB/T50485的规定执行。 5.7.2宜选用流道长度相对较大、流量1.3L/h(沙性土壤)或2.96L/h(盐渍化土壤)的内镶贴片 式灌水器。 5.7.3电力、道路、林带等配套工程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 5.7.4应因地制宜设置引水渠道、引水闸、节制闸、排水闸进行水量、水质调节。

5.8.1设计成果应包括工程设计报告、概算书、附图、附表等。

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主要建筑物工程布置图; 主要建筑物结构设计图; 渠(管)道纵、横断面图; 一排水沟(管)纵、横断面图; 典型区设计平面布置图; 滴灌工程设计图。

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主要建筑物工程布置图: 主要建筑物结构设计图; 渠(管)道纵、横断面图; 排水沟(管)纵、横断面图; 典型区设计平面布置图; 滴灌工程设计图。

DB15/T 10312016

5.8.3设计附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GB/T 25109.4-2010 企业资源计划 ERP 系统体系结构工程量和材料量汇总表; 田间典型区工程量分析计算表; 田间工程量汇总表。

6.1.2滴灌工程应积极推行有用水户参与的民主管理体制,管理人员应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 6.1.3工程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按现行的SL236、SL246的规定执行。

6.2.1应根据工程可供水量、作物需水、补配水方案等情况编制用水计划,结合气象条件进行动态管 理。 6.2.2 灌溉用水应进行计量,科学选用计量设施、设备。 6.2.3应核算供水成本,完善淖尔水滴灌水价形成机制。 6.2.4应组建农(牧)民用水管理合作组织,推进节约用水、科学用水,

.3.1应根据灌区年度分洪分凌计划、用水与抗旱计划,编制尔年度补配水方案, 6.3.2应严格执行补配水方案,减少输水损失,避免过量补水造成淖尔周边水土环境破坏。 6.3.3应建立健全工程补配水管理体制,明确补配水工程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主体。 6.3.4管理机构或主体应派专人对补配水设施及建筑物进行管理,定期检查。

ZJM 011-4621-2019 电能表外置断路器6.4水土及生态环境监测

6.4.1应定期对漳尔水、地下水动态进行监测。漳尔水监测应按HJ/T91的规定执行 按SL/T183的规定执行。

6.4.1应定期对淖尔水、地下水动态进行监测。尔水监测应按HJ/T91的规定执行。地下水监测应 按SL/T183的规定执行。 6.4.2应定期对尔水滴灌区土壤、周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应按HJ/T166的规定执行 生态环境监测应按HJ/T192的规定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