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J 231-2010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件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安装在立杆顶端可调节高度的顶托
2.1.13挂扣式钢梯
DB52T 575-2009 茶叶籽油2. 1. 14 挑架
2.1.15挂扣式钢脚手板
圭扣在支架上的钢脚手板。
2.1.16连墙件anchoring
将脚手架与建筑物主体结构连接的构件
2.1.17双槽钢托梁
设于底座下的支承板。
设于脚手架作业层外侧底部的专用防护件
2.2.1荷载和荷载效应
N一一立杆轴向力设计值; Nk一一立杆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标准组合值; NGIK 脚于架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2K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立杆轴向力; ZNcK 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立杆轴向力总和; ZNQK 可变荷载标准值产生的立杆轴向力总和; No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 N 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iw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P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立杆基础底面处的平 均压力; k 一风荷载标准值; t0o 基本风压; 0 弯曲正应力。
2.2.2材料性能和抗力
相邻水平杆竖向步距(以立杆上的连接盘问距为模 数); h'——顶层或底层水平杆步距(以立杆上的连接盘间距为模 数); 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 l。一立杆纵距; b一一立杆横距; lo一一立杠计算长度
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 《碳素结构钢》GB/T700以及《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 11352的规定,各类支架主要构配件材质应符合表3.2.1的 规定。
表3.2.1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主要构配件材质
3.2.2钢管外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2的规定,钢管壁厚允 许偏差应为士0.1mm。
表3.2.2钢管外径允许偏差(mm
3.3.1杆件焊接制作应在专用工艺装备上进行,各焊接部位应 牢固可靠。焊丝宜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 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中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 合金钢煜丝的要求,有效焊缝高度不应小于3.5mm。
3.3.2铸钢或钢板热锻制作的连接盘的厚度不应小于81
许尺寸偏差应为主0.5mm;钢板冲压制作的连接盘厚度不应小 于10mm,充许尺寸偏差应为士0.5mm。 3.3.3铸钢制作的杆端扣接头应与立杆钢管外表面形成良好的 弧面接触,并应有不小于500mm的接触面积。 3.3.4模形插销的斜度应确保模形插销楔入连接盘后能自锁 铸钢、钢板热锻或钢板冲压制作的插销厚度不应小于8mm,允 许尺寸偏差应为土0.1mm。 3.3.5立杆连接套管可采用铸钢套管或无缝钢管套管。采用铸 钢套管形式的立杆连接套长度不应小于90mm,可插入长度不应 小于75mm:采用无缝钢管套管形式的立杆连接套长度不应小十 160mm,可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10mm。套管内径与立杆钢管列 径间隙不应大于2mm。 3.3.6立杆与立杆连接套管应设置固定立杆连接件的防拔出销 孔,销孔孔径不应大于14mm,充许尺寸偏差应为土0.1mm:立 杆连接件直径宜为12mm,充许尺寸偏差应为士0.1mm。 3.3.7连接盘与立杆焊接固定时,连接盘盘心与立杠轴心的不 同轴度不应大于0.3mm;以单侧边连接盘列外边缘处为测点,盘 面与立杆纵轴线正交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3mm。 3.3.8可调底座和可调托座的丝杆宜采用梯形牙,A型立杆宜 配置?48丝杆和调节手柄,丝杆外径不应小于46mm;B型立杆 宜配置38丝杆和调节手柄,丝杆外径不应小于36mm。 3.3.9可调底座的底板和可调托座托板宣采用Q235钢板制作 厚度不应小于5mm,充许尺寸偏差应为土0.2mm,承力面钢板 长度和宽度均不应小手150mm;承力面钢板与丝杆应采用环焊, 并应设置加劲片或加劲拱度;可调托座托板应设置开口挡板,挡 板高度不应小于40mm。 3.3.10可调底座及可调托座丝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小于5 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可调托座和可调底座插入立杆内
3.4楔形插销的斜度应确保楔形插销楔入连接盘后能自白 钢、钢板热锻或钢板冲压制作的插销厚度不应小于8mm 尺寸偏差应为±0.1mm。
钢套管形式的立杆连接套长度不应小于90mm,可插入长 小于75mm;采用无缝钢管套管形式的立杆连接套长度不 160mm,可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10mm。套管内径与立杆 径间隙不应大于2mm。
3.3.6立杆与立杆连接套管应设置固定立杆连接件的防
度不应小于5mm,允许尺寸偏差应为士0.2mm,承力面 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150mm;承力面钢板与丝杆应采用环 应设置加劲片或加劲拱度;可调托座托板应设置开口挡板: 高度不应小于40mm。
3.3.10可调底座及可调托座丝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
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可调托座和可调底座插入立杆内 的长度应符合本规程第6.1.5条的规定。
1钢管应无裂纹、回凹陷、锈蚀,不得采用对接焊接钢管; 2钢管应平直,直线度允许偏差应为管长的1/500,两端 面应平整,不得有斜口、毛刺; 3铸件表面应光滑,不得有砂眼、缩孔、裂纹、浇冒口残 余等缺陷:表面粘砂应清除干净: 4冲压件不得有毛刺、裂纹、氧化皮等缺陷; 5各焊缝有效高度应符合本规程第3.3.1条的规定,焊缝 应饱满,焊药应清除干净,不得有木焊透、夹渣、咬肉、裂纹等 缺陷; 6可调底座和可调托座表面宜浸漆或冷镀锌,涂层应均勾、 牢固;架体杆件及其他构配件表面应热镀锌,表面应光滑,在连 接处不得有毛刺、滴瘤和多余结块; 7主要构配件上的生产厂标识应清晰,
4.1.1作用于模板支架和脚手架上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和 可变荷载两类。
4.1.1作用于模板支架和脚于架上的荷载,可分为永
1 模板自重应包括模板和模板支承梁的自重: 2 模板支架自重应包括立杆、水平杆、斜杆和构配件自 3作用在模板上的新浇筑混凝上和钢筋自重。
4.1.3模板支架的可变荷载可分为下列荷载: 1作用在支架结构顶部模板面上的施工作业人员、施工设 备、超过浇筑构件厚度的混凝士料堆放荷载: 2作用在支架结构顶部的泵送混凝土、倾倒混凝土等未预 见因素产生的水平荷载; 3风荷载。 4.1.4 脚手架的永久荷载可分为下列荷载: 1 脚手架架体自重; 2 脚手板、挡脚板、护栏、安全网等配件自重。 4.1.5 脚手架的可变荷载可分为下列荷载: 1 施工活荷载,包括作业层上的操作人员、存放材料、运 输工具及小型工具等; 2风荷载。
模板支架永久荷载标准值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模板自重标准值应根据混凝土结构模板设计图纸确定, 形楼板及无梁楼板的模板自重标准值可按表4.2.1的规定
表4.2.1楼板模板自重标准值(kN/m
4.2.2:模板支架可变荷载标准值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价用在模板支架上的施人 发 女大 际情况计算,二般情况下可取3.0kN/m; 2泵送混凝土、倾倒混凝土等未预见因素产生的荷载等, 其水平荷载标准值可取2%的垂直永久荷载标准值,并应以线荷 载的形式水平作用在架体顶部; 3:作用在支架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风荷载标准值(kN/m²);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本规程附录B确定: 支架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本规程第4.2.3条 采用; TUo 基本风压值(kN/m²),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取重现期 n=10对应的风压值,但不得小于0.3kN/m²。
4.2.3支架风荷载体型系数应符合表 4. 2.3 的规定。
表4.2.3支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L
值可将支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的规定计算; Φ为挡风系数、Φ=1.2A/Aw,其中1.2A,为挡风面积;Aw为迎风面积; 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脚手架挡风系数不宜小于0.8.
4.2.4脚手架架体自重标准值应按支架搭设尺寸确定。 4.2.5脚手架配件自重标准值,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1 木脚手板、钢脚手板、竹芭片自重标准值可按0.35kN/m² 值; 2 作业层的栏杆与挡脚板自重标准值可按0.17kN/m 取值; 脚手架外侧满挂密目式安全立网自重标准值可按 0. 01kN/m²取值
4.2.6脚手架的施工荷载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装修与结构脚手架作业层工的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应按表4.2.6采用,其他用途脚手架的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操作层均布施工荷载标准值,应根据脚手架的用途,按 表 4. 2. 6 确定; 3脚手架同时施工的操作层层数应按实际计算,作业层不 宜超过2层。
表4.2.6: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4.2.7 作用于脚手架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本规程第4.2.2条 计算。
4.3.1计算模板支架及脚手架构件承载力(抗弯、抗剪、稳定 生)时的荷载设计值,应取其标准值乘以荷载的分项系数,分项 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2;计算结构抗倾覆稳定且 对结构有利时,取0.9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4。 4.3.2计算模板支架及脚手架构件变形(挠度)时的荷载设计 直,应取其标准值乘以荷载的分项系数,各类荷载分项系数均 取1.0。
直,应取其标准值乘以荷载的分项系数,各类荷载分项系 议1.0。
4.4.1设计模板支架及脚手架承重构件时,应根据使用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荷载取其最不利荷载效应组合进行计算,荷载效应组 合宜按表 4. 4. 1 采用
4.4.1设计模板支架及脚手架承重构件时,应根据使用过程中
表 4. 4. 1 荷载效应组合
5结构设计计算5.1基本设计规定5.1.1结构设计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钢结构设计规范》(B50017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规定,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5. 1. 2模板支架应进行下列设计计算:1模板支架的稳定性计算;2独立模板支架超出规定高宽比时的抗倾覆验算;3纵、横向水平杆及竖向斜杆的承载力计算;4通过立杆连接盘传力的连接盘抗剪承载力验算;5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5.1.3脚手架应进行下列设计计算:1立杆的稳定性计算:2纵、横向水平杆的承载力计算;3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的计算;4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5.1.4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的架体结构设计应保证整体结构形成几何不变体系。5.1.5当模板支架搭设成双向均有竖向斜杆的独立方塔架形式图5.1.5独立方塔架时(图5.1.5),可按带有斜腹杆1斜杆;2水平杆;3立杆的格构柱结构形式进行计算11
荷载设计要求选用。混凝土梁下及楼板下的支撑杆件应用水 件连成二体
5.1.8当杆件变形量有控制要求时,应按正党使用极
算其变形量。受弯构件的挠度不应超过表5.1.8中规定 许值。
表5.1.8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
注:1为受弯构件跨度。
5.1.9模板支架立杆长细比不得大于150,脚手架立杆长 不得大于210;其他杆件中的受压杆件长细比不得大于230 拉杆件长细比不得大于350。
5.1.模板支架立杆长细比不得天于150,脚手架立杆长细比 不得大于210;其他杆件中的受压杆件长细比不得大于230,受 拉杆件长细比不得大于350。 5.1.10双排脚手架立杆不考虑风荷载时,应按承受轴向荷载杆 件计算;当考虑风荷载时,应按压弯杆件计算
5.2.1立杆底部地基承载力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5.2.1立杆底部地基承载力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式中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立杆基础底面处的 平均压力(kPa); Nk 立杆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标准组合值(kN); A 可调底座底板对应的基础底面面积(m²); f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确定。 当支架搭设在结构楼面上时,应对支承架体的楼面结构 承载力验算,当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应采取楼面结构下方 付加支撑等加固措施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确定。
5.2.2:当支架搭设在结构楼面上时,应对支承架体的楼面结
:3.1支架立杆轴向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5.3.1支架立杆轴向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
支架立杆轴可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
N = 1. 22 Nck ± 0. 9 X 1. 4Z NQk
lo = mh l. = h' + 2ka
: 1 支架立杆计算长度(m); a 支架可调托座支撑点至顶层水平杆中心线的距离 (m); hii 支架立杆中间层水平杆最大竖向步距(m); 支架立杆项层水平杆步距(m),宜比最大步距减 少二个盘扣的距离; 7 支架立杆计算长度修正系数,水平杆步距为0.5m 或1m时,可取1.60;水平杆步距为1.5m时,可 取 1. 20; 长度折减系数,可取0.7。
5.3.3立杆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5.3.3立杆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MR 设计荷载下模板支架抗倾覆力矩(kN·m); M 设计荷载下模板支架倾覆力矩(kN·m)
5.4.1无风荷载时,立杆承载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5.4.1无风荷载时,立杆承载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5.4双排外脚手架计算
立杆轴向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N = 1. 2(NcIK + NG2k) + 1. 4ZNQk
式中: NGIK 脚手架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力(kN); NG2K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力(kN); ZNQK 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kN),内外 立杆可按一纵距(跨)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 值。 2立杆计算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h 脚手架水平杆竖向最大步距(m); μ—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性的立杆计算长度系数,应按 表5.4.1确定。
表5.4.1脚手架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0. 9 X 1. 1klah* Mw = 0. 9 X 1. 4Mwk = 10
N+Mw ≤f SA W
式中:ZNQk 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立 杆各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 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段弯矩标准值(kN·m); 立杆纵距(m)
5. 4.3连墙件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5.4.3连墙件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N 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 Nw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应按本规程 第5.4.4条的规定计算; No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 双排架可取3kN。 2连墙件的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式中:A,一连墙件的净截面面积(mm²)。 3连墙件的稳定性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A一连墙件的毛截面面积(mm²);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连墙件的长细比 按本规程附录D采用。 4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扣件抗滑承载力的验算, 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 R。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kN),二个直角扣件应 取 8. 0kN. 5螺栓、焊接连墙件与预埋件的设计承载力应按相应规范 进行验算。
进行验算。 5.4.4由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5.4.4由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GB/T 38333-2019 铅酸蓄电池用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技术规范,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k 风荷载标准值(kN/m²); L连墙件水平间距(m); H,一连墙件竖向间距(m)
3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搭设连墙件时,宜外扩搭设 手架并设置斜杆形成外侧斜面状附加梯形架,待上部连墙 后方可拆除附加梯形架
雪脚子架下部智不能搭设连墙件时:直外搭设多排脚 手架并设置斜杆形成外侧斜面状附加梯形架,待上部连墙件搭设 后方可拆除附加梯形架 6.2.8作业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脚手板的挂钩必须完全扣在水平杆上,挂钩必须处于 锁住状态,作业层脚手板应满铺; 2作业层的脚手板架体外侧应设挡脚板、防护栏杆,并应 在脚手架外侧立面满挂密日安全网;防护上栏杆宜设置在离作业 层高度为1000mm处,防护中栏杆宜设置在离作业层高度为 500mm处; 3当脚手架作业层与主体结构外侧面间间隙较人时,应设 置挂扣在连接盘上的悬挑三角架,并应铺放能形成脚手架内侧封 闭的脚手板。 6.2.9挂扣式钢梯宜设置在尺寸不小于0.9m×1.8m的脚手架 框架内,钢梯宽度应为廊道宽度的1/2,钢梯可在一个框架高度
GB/T 30053-2013 粗苯中三苯含量的测定方法6.2.9挂扣式钢梯宜设置在尺寸不小于 0.9m×1.8n
内,钢梯宽度应为廊道宽度的1/2,钢梯可在一个框架高 线上升;钢架拐弯处应设置钢脚手板及扶手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