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JF(桂) 75-2020 热延伸试验仪校准规范.pdf钢直尺标称值与标准金属线纹尺三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之差为钢直尺示值误差。
7.2.4.2计时系统示值误差的计算
记录(样式)见附录A
按照本规范要求,校准完毕后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应包含的信息及校准证书校 结果内页(样式)见附录B。
热延伸试验仪的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热延伸试验仪的使用情况、使用者、热延伸 试验仪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JB/T 11868.1-2014 电工用铜包钢线 第1部分 硬态铜包钢线,因此,使用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 间隔。 建议热延伸试验仪复校时间间隔最长不超过1年。
JJF(桂)75-2020附录A校准原始记录格式热延伸试验仪校准原始记录格式(2)码示值误差的校准以及连接零件的测量码(g)连接零件(g)标称值1#2#3#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平均值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k=2):U=(g)本次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引用报告中的数据。(3)钢直尺示值误差的校准编号:编号:编号:标称值(mm)第一次(mm)第二次(mm)第三次(mm)平均值(mm)示值误差(mm)测量不确定度(k=2):U=(mm)本次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引用报告中的数据。(4)计时系统示值误差的校准:标准器显示值(s)设定值(s)平均值(s)示值误差(s)测量不确定度(k=2)123U=(s)注:本次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引用报告中的数据。其他情况说明:校准员复核员日期:年月日共页第页9
JJF(桂)75-2020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热延伸试验仪校准证书内页格式1.温度性能校准结果如下:((1)温度校准点分布图:·A·B·E•F:0 D•C•H:G正面上层正面中层正面下层(2)温度性能校准结果:测量点ABCD0EFGH实测温度最大值(修正后)(℃)实测温度最小值(修正后)(℃)温度偏差值(℃)温度波动度(℃/30min)温度均匀度(℃)测量不确定度U=(℃)(k=2)2.码示值误差校准结果以及连接零件测量结果如下:磁码连接零件(g)标称值(g)1#2#3#平均值(g)示值误差(g)测量不确定度(k=2):U=(g)本次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引用报告中的数据。3.钢直尺示值误差校准结果如下:编号:编号:编号:标称值(mm)平均值(mm)示值误差(mm)测量不确定度(k=2):U(mm)本次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引用报告中的数据。4.计时系统示值误差的校准:设定值(s)示值误差(s)测量不确定度(k=2)U=(s)10
温度偏差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OAT aT. C= aT.
C.3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C.3.1温度测量标准装置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u
C.3.1温度测量标准装置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u:
温度测量标准装置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u: 根据温度测量标准装置的校准证书: U= 0. 4℃(k=2) 则有: U=0.4/2=0.2(℃) 重复性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U:
根据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计算公式:
C.3.3试验箱温度显示分辨率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Us: 烘箱(老化箱)在进行设定温度值时候,其分辨率带来不确定度。 试验箱温度显示分辨率为0.1℃,则其半宽区间为0.05℃,取均匀分布,则有: U=0.05/ /3~0.03(℃)
C.4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C.7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am am C = =1 C= om Om,
D.3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0.3.1电子天平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u:
电子天平最大允许误差为:土0.5g。 半宽区间为:0.5g;按均匀分布估计 则有: u=0. 5/ V3 ~0. 29 (g)
码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0.3.2重复性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u:
U的主要来源是重复性。在输入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10次测量,测量结果如下
根据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计算公式:
D.4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D.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取包含因子k=2得:Uk×u=2×0.3=0.6(g) D.7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0. 6(g)、k = 2
= =1 C= aL aL.
E.3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3.1三等标准金属线纹尺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u: 三等标准金属线纹尺最大允许误差为 8。=±0.05mm=±50μm 半宽区间为:50μm;按均匀分布估计 则有: u=50/ /3 ~28. 9 (μm) 3.2重复性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Us:
钢直尺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u的主要来源是重复性。在输入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10次测量(100mm处 结果如下:
根据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计算公式:
E.4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E.4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序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 标准不确定度值u 灵敏系数丨cil 号 U(n=I cIXu, 标准金属线纹尺带 u=28.9 (μm) 1 28.9 (μm) 来的不确定度 重复性 u=8.8(μm 1 8.8(μm)
E.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E.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由于上述两标准不确定度分 采用方和根公式进行合成计算
时系统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
采用直接比较法进行。选定校准的时间点为10min。将试验仪的试验时间设定在相应 的时间点。同时启动试验仪的计时系统和电子秒表,当试验仪的计时系统到达设定时 间点时,停止电子秒表的计时,并读取电子秒表相应的显示值。计时系统设定值与电 子秒表显示值之差为计时系统示值误差。 电子秒表技术参数: MPE:±0.5s 校准环境条件:温度:22℃、湿度:61%RH
E.2测量模型以及灵敏系数
F.3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HJ 发布稿844-2017 核燃料循环设施应急相关参数F.3.1标准器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u:
在校准点10min,电子秒表最大允许误差为:土0.1s。 半宽区间为:0.1s;按均匀分布估计 则有:u=0.1//3~0.06(s) 3.2重复性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U:
根据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计算公式
QSKFD 0007S-2015 山东省康复德实有限公司 代用茶F.4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E.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取包含因子k=2得:Ukxu=2×0.57~1.1(s) F.7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31. 1 (s) : k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