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YD 5206-2014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设计规范.pdf一种用于在施工现场用机械或熔接方式在单模光纤或光缆 护套上直接组装而成的单模光纤活动连续器
综合业务接入局、站是指本地通信网中的可提供多业务接 汇聚的业务局、站。
,12家庭网关(HomeGateway
家庭网关是家庭内部网络与外部接人网相互连接的一种物 接口设备。可以是简单的二层设备、三层设备或二、三层混合
备GB/T 32074-2015 无损检测 氨泄漏检测方法,也可以是复杂的、支持应用层协议和内网穿越的网关。ONT 设备可集成家庭网关。
互联网电视是在IP网络上开展的互动业务。IPTV业务主要 包括点播(VoD)、广播(BTV)、游戏、信息服务、广播节目预订、通 信服务、远程教育、音乐/卡拉OK、互动广告、机项盒上网浏览等
2. 1. 14业务并发比(Concu
业务并发比指在某一确定区域内,某一时段内使用某项业务 的用户占该项业务所有用户的比值。忙时并发比指业务繁忙时百 并发比,一般来说是业务并发比的极大值。
2.1.15业务渗透率(ServicePermeability
业务渗透率指在一个确定区域内,单个业务的用户数占总用 户数的比值。
3系统架构3. 1系统位置与定界3.1.1宽带光纤接入网在通信网络中的位置如图3.1.1所示。SNI:UNI:FTTHONT家庭IP/以太业务网络OLTODNFTTOONT公司/I'DM办公室业务网络FTIB/CONUCATV业务网络FTTCabONU楼宇家庭楼宇办公室核心网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用户图3.1.1宽带光纤接入网在通信网络中的位置3.1.2宽带光纤接入网的接口定界应符合图3.1.2和以下规定。1.SNI是宽带光纤接人网与业务节点(SN)相连的接口.可分别接入到提供特定业务的不同SN。可接入支持综合业务的SN,或接人到支持相同业务的多个SN。2.UNI是宽带光纤接入网与用户设备或者用户网相连的接口。3.NMI是宽带光纤接人网与电信管理网相连的接口。
1.当采用全光纤接入时,配置光网络终端(ONT) 2.当采用光纤十其他媒质混合接入时,配置光网络单元(O
3.2.3ONT位于用户端,直接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视频接口
3.2.4ONU由多个用户共享使用,通过铜缆配线网络或无线方
武对连接的用户群提供话音、数据或视频业务,或在用户端
3.2.6根据ONU/ONT
3.3拓扑结构及适用技术
3.3.1宽带光纤接入系统的光纤物理拓扑主要包括星形、树形和 环形等结构。 1.星形是从局端(LT多个接入侧光模块以点对点的光纤连 接多个ONU/ONT设备,每个OLT侧光接口只同一个ONU/ ONT光接口进行连接和通信的光纤拓扑。点到点拓扑是星形拓 扑的一种特例。 2.树形是从局端OLT一个接入侧光接口以ODP光纤分路的 方式连接多个ONU/ONT设备,一个OLT接人侧光模块可以同 多个ONU/ONT光接口进行连接和通信的光纤拓扑。 3.环形是将OLT与所有ODP串联起来首尾相连的拓扑。
3.3.2宽带光纤接人技术可采用PON、MSTP、光纤
3.3.7MSTP系统设计应符合YD/T5095《同步数字体系(SDH)
3.3.8点到点光以太网、光纤直连系统设计应符合YD/T51
《宽带IP城域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
1.1宽带光纤接入组网应符合如下一般原则。 1.宽带接入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1)城市用卢下行带宽平均不低于8Mbit/s。 2)农村用户下行带宽平均不低于2Mbit/s。 3)商业楼宇用户不宜低于100Mbit/s。 2.应具备话音、数据和视频在同一网络传送的能力。 3.ONT和ONU不宜接入同一个PON树
4.1.2以太网/IP类业务上联组网应符合下列原则
1.以太网/IP类业务宜采用OLT直接上联IP城域网的 BRAS/SR、经IP城域骨于网络进入各业务网;也可视业务流量以 及BRAS/SR设备端口类型和资源情况选择经汇聚交换机上联 BRAS/SR。 2.不同以太网/IP类业务上联可共用物理链路(基于VLAN 隔离),上联至共同的BRAS/SR;也可基于物理链路隔离,分别上 联至不同的BRAS/SR
》,(业务i所需带宽业务j忙时并发比×业务i渗透率)
单个PON树可用带宽
时,应分别计算不同业务的上联带宽
4.3.3OLT侧TDM业务上联带宽按公式4.3.3测算。
4.3.4OLT上联端口数量按式4.3.4计算。
(式 4. 3. 4)
(式 4. 3. 4)
式中,上联链路带宽穴余系数根据实际业务模型取值(≤1)。 4.3.5CATV业务采用独立波道承载,具体组网配置应符合 CATV业务网络需求。
4.4PON系统传输距离测算
4.4.1PON系统的传输距离应采用最坏值计算法,分别计算 OLT的PON口至ONU/ONT之间上行和下行的充许传输距离, 取两者中较小值为PON口至ONU/ONT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 4.4.2对采用第三波(标称波长1550nm)承载CATV业务的接 入系统,应考虑CATV传输系统S~R点之间充许最大通道插入 损耗对最大传输距离的影响。 4.4.3PON系统的传输距离(OLT至ONU/ONT的传输距离) 可按式 4. 4. 3 进行测算
4.5.1OLT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靠近业务节点集中设置。 2.宜设置在现有业务节点,首选设置在综合业务接入局(站) 或其他重要的业务节点。 3,靠近业务节点集中设置有困难时,可适当下移。
1.对于FTTH/O应用模式,ONT宜设置在户内/办公室内; 当办公楼内设有内部局域网的设备间时,ONT可设置在用户网络 设备间。 2.对于FTTB/C应用模式,ONU宜相对集中设置在建筑 物内。 3.对于FTTCab应用模式,当需要采用室外机柜安装ONU 时,宜靠近电缆交接箱选择适当位置设置
4.5.3PON系统的设备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OLT设备的PON口数量按照ODN组网方案和ONU/ ONT规模来确定,可适当考虑一定的维护穴余。 2.对需要提供光链路保护的PON系统,可相应增加PON口 数量。
4.6.1宽带光纤接入系统宜根据用户群的服务级别采用光链 保护方式。
4.6.3OLT设备的关键部件(如主控模块、电源模块等):应 备份配置。
4.7QoS实现方式
4.7.1宽带光纤接入系统应与全网相协调部署QoS机制,实现端 到端动态QoS。 4.7.2IP宽带接人网宜部署基于IEEE802.1D为主的QoS策 略,由QoS边界节点对互联网业务、IPTV和VoIP等业务标识不 司的优先级,并在宽带接入网各层设备部署相应的优先级队列。 4.7.3IP城域骨干网宜部署基于DiffServ为主的3层QoS策 略,通过IPPrecedence或EXP标记接入用户和业务;也可以部署 MPLS和DiffServ相结合的QoS策略。 4.7.4宽带网络网关设备(BRAS/SR等)根据不同业务的QoS
4.7.1宽带光纤接入系统应与全网相协调部署QoS机制,实现端 到端动态QoS。 4.7.2IP宽带接人网宜部署基于IEEE802.1D为主的QoS策
4.8.1对不同的业务类型可通过分配不同的VLAN实现优先
4.8.1 对不同的业务类型可通过分配不同的VLAN实现优先 等级。
VLAN分配方式,可采用PUPSPV(每用户每业务一个VLAN) PSPV(每业务一个VLAN)、PUPSPV十PSPV组合等方式。
4.8.3VLANID的使用应由电信业务经营者统一规划。
4.9IP地址规划原则
4.9.1IP地址应全网统一规划,可根据业务和设备类型选择静 配置或动态配置。 4.9.2IP地址规划和分配应符合YD/T5117《宽带IP城域网 程设计暂行规定》等规范的相关要求。
4.10.1应建立全网安全机制,提供宽带光纤接入网络安全承载 和配合能力。 4.10.2 OLT应具有对ONU/ONT合法性进行检查及控制的 能力。 4.10.3对于经宽带光纤接入系统接入的不可信任的VoIP或视 讯业务终端设备、集成于ONT或家庭网关中的IAD等终端设备, 需经由SAC设备进行接入控制,再进入业务网络。 4.10.4用户认证由宽带网络网关设备(BRAS/SR等)配合 Radius完成。 1.对采用静态IP地址接入的用户无须认证。 2.对采用动态IP地址接入的用户可通过PPPoE、IPoE、DH CP+Web、802.1x等多种认证方式,实现对各种接入用户和接入 业务的接入认证功能。
5.1.1应具备拓扑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 理等网管功能。 5.1.2网管功能要求应符合YD/T1619《宽带光接入网总貌》规 定的相关要求。
5.1.3可根据电信业务经营者运维管理需要设计网管功能的
5.1.3可根据电信业务经营者运维管理需要设计网管功能的 要求。
5.2.1网管系统由网元级管理系统(EMS)、网络级管理系统 (NMS)以及本地维护终端(LCT)组成。EMS向上对NMS应提供 北向接口;应根据电信业务经营者需要提供与相关资源管理系统、 业务支撑系统等之间的接口。
1.网管系统应能对宽带光纤接入网络上运行的所有有源设备 进行集中监控、维护和管理。 2.网管系统主要对网络和设备进行管理、对物理通道进行配 置、以及对与业务相关的公共属性进行配置;业务的开通和控制由 相应业务网管及系统平台进行管理。 5.2.3一个本地网内同一厂家的设备应由一套集中的EMS进行 管理,本地网规模较大或网元数量较多时,可根据情况配置多套网 元管理系统分设备或分区域进行管理。
5.2.5OLT应能够通过其所带的CONSOLE口对其进行带外方 式的操作维护,应支持经TELNET和SNMP方式远程对其进行 操作管理维护
5.2.6网管系统的保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1.在网元连接至EMS的传输通道阻断时,EMS应能通过第 二通道获取被管理的网元信息。 2.网管服务器和管理数据库应进行允余配置。EMS应支持 数据库备份、恢复和复制功能。 3.网管系统应通过操作员认证机制和有效的权限管理、日志 管理等功能保证系统操作管理的安全性,
6.1.1设备配置应以近期需求为基础,兼顾远期业务发展的需 要;选用的设备应其有良好的扩充性和在线升级能力,应考虑维护 使用的方便。
6.1.4维护备件应按照满足日常维护的基本需求配置,原则上应
6.1.4维护备件应按照满足常维护的基本需求配置,原则上应 保证设备重要单元盘不缺品种
6.2业务承载能力及方式
6.2.1宽带光纤接人系统应具有承载以太网/IP业务、语音业务、 TDM业务和CATV业务(可选)等的能力。 6.2.2语音业务承载应支持VoIP方式,可在ONU/ONT内置 AG或IAD功能模块提供VoIP语音业务。 6.2.3EPON系统的TDM业务(2048kbit/s或nX64kbit/s)承 载方式应采用IETF的PWE3方式,GPON系统应采用Native TDM(TDMoverGEM)方式或PWE3方式。
6. 2. 6OL.T 网络侧接口(SN
1.适用于FTTH应用模式的SFU和HGU类型ONT,必须 提供以太网接口,SFU可选配置POTS和RF等接口,HGU可选 配置POTS、RF、WLAN、USB等接口。 2.适用于FTTO应用模式的SBU类型ONT,必须提供以太 网接口,可选配置E1、POTS和RF等接口。
1.适用于FTTB/FTTC应用模式的MDU类型ONULAN 接口),必须提供以太网接口,可选配置POTS和RF等接口。 2.适用于FTTB/FTTC/FTTCab应用模式的MDU类型 ONU(DSL接口),必须提供包含分离器的ADSL2十/VDSIL2接 口,可选配置POTS接口和RF等接口。 3.适用于FTTB/FTTC应用模式的MTU类型(NU,必须 提供以太网接口,可选配置POTS和E1等接口
PON设备应具备表6.3.1的各
表 6. 3. 1 PON设备应具备的功能
2EPON设备的功能及接口要求应满足YD/T1475《接入网技 求一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的相关规定, 3GPON设备的功能及接口要求应满足YD/T1949《接入网
6.3.2EPON设备的功能及接口要求应满足YD/T1475《接入网技
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的相关
6.3.5可根据电信业务经营者实际运营需求设计PON设备的
.4设备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6. 4. 1 当 OLT 和 ONU/ONT 间的光纤处于=35℃~55°
6.4.1当OLT和ONU/ONT间的光纤处于一35℃~55℃的温 度交变环境内时,OLT和ONU/ONT应能正常工作,业务性能不 应恶化或中断。
6.4.2设备在表6.4.2环境范围内的环境中应能正常
6.4.2设备在表6.4.2环境范围内的环境中应能正常工作。
表6.4.2设备工作环境类别
注;1.以上为地面以上2m和设备前方0.4m处的温度。 2.适用暖温/干热/亚湿热/湿热气候带。 3.适用塞温气候带。
6.4.3设备在灰尘直径大于5μm(灰尘粒子是非导电、导磁和腐 蚀性的)、灰尘浓度3×10*粒/m3的环境下应能正常工作。 6.4.4在86~106kPa的大气压力环境中,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6.4.3设备在灰尘直径大于5μm(灰尘粒子是非导电、导磁和
6.4.4在86~106kPa的大气压力环境中,设备应能正
6.5.1OLT应支持直流或交流供电方式、ONU/ONT应
6.5.3OLT和ONU设备的防雷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Q。
7光分配网络(ODN)设计7.1ODN的定界与网络组成7.1.1ODN的定界如图7.1.1所示,为OLT的S/R点至ONT/ONU的R/S点之间的网络。OLTONT/ONUS/RR/SONT/ONU#1OLT光分路器ONT/ONU#NODN图7.1.1ODN的定界7.1.2(DN网络主要由光缆、光缆接头盒、光分路器、光缆线路终端分配设备(ODF/MODF)、光缆交接箱、光缆分纤箱、光纤插座盒或用户智能终端盒、WDM合波器/分波器等组成。7.2ODN组网原则7.2.1ODN网络组网应根据用户性质、用户密度的分布情况、地理环境、管道资源、原有光缆的容量以及宽带光纤接入系统建设方式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结构和配纤方式。7.2.2ODN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1.ODN应安全可靠,向下逐步延伸至通信业务最终用户。2.ODN的容量和路由,在通信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远期业务需求和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确定建设规模。:28:
3.同一路由上的光缆容量应综合考虑,不宜分散设置多条小 芯数光缆。 4.光缆芯数可按终期需求配置,并留有足够穴余。 5.新建光缆线路时,应考虑共建共享的其他电信企业的容量 需求。
.2. 3ODN 的拓扑结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1.普通用户或一般商业客户的ODN线路宜采用树形拓扑 结构。 2.对专线用户、重要用户以及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用户线路可 采用具有保护的拓扑结构。
1.(ODN覆盖区域内可选用树形递减直接配纤方式、树形递减 交接配纤方式、树形无递减交接配纤方式或环形无递减交接配纤 方式。 2.选择配纤方式应有利于减少光纤线路的活动连接点数量。 3.选用交接配线宜采用一级交接配线及固定交接区。 4.ODN覆盖范围内用户分布比较稳定的区域,宜采用树形递 减直接配纤方式。 5.对管道资源不足、用户分区预测困难的区域可采用树形递 减或树形无递减配纤方式。 6.连接普通用卢的光缆线路宜采用树形递减直接配纤或树形 递减交接配纤方式。 7.连接重要用户、业务节点上联和互联的线路,可采用环形无 递减交接配纤方式。
1.光分路器的设置位置应综合考虑光缆投资、PON口及光分 路器端口使用效率、便于维护、网络优化改造和技术升级改造等 因素。
2.应结合ODN网设计和用户规模进行配置,以满足近期需 求为基础,兼顾中远期业务发展的需要;应预留光分路器的安装位 置、便于今后扩容。 3.应根据PON系统支持的最大光分路数、可传输距离、带宽 规划以及用户的规模和分布密集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ODN采 用的最大光分路比。 4.宜采用一级分光方式,必要时可采用二级分光方式,二级分 光级联后总的光分路比应不大于PON系统充许的最大光分路比。 5.宜采用相对集中设置方式;当用户较密集时可适当靠近用 户端设置。
7.2.6应严格控制ODN中采用活动连接点的数量。
1.应根据共享模式和界面,灵活设置分配点。 2.在共享资源分界处宜采用活动连接。 3.资源共享接入点的设施容量应保证多运营企业的用户接入 需求。
7.3.1光分路器宜采用全带宽型和均匀分光型的平面波导型光 分路器。
1.既要考虑方便维护管理的需要,文要考愿减少活动连接点 的数量。 2.当光分路器安装点的光缆成端不配置适配器时,宜选用适 配器型(含插头和适配器)光分路器。 3.当光分路器安装点的光缆成端配置适配器时,宜选用尾纤 型(含插头)光分路器。
4.在需要减少活动连接器数量时,可选择熔接型光分路器。 .3.3当PON系统承载模拟CATV信号时,光分路器的连接器 应采用APC端面。
7. 3. 4光分路器引出尾纤可采用外护套直径为 0. 9 mm、2. 0 mm
7.3.6光分路器光学特性应符合YD/T2000《平面光波导集成光 路器件第1部分:基于平面光波导(PLC)的光功率分路器》的 要求。
.3.6光分路器光学特性应符合YD/T2000《平面光波导集成为
7.4光分路器安装位置
7.4.1光分路器安装位置应根据ODN的应用模式和用户分布的 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地点。
7.4.1光分路器安装位置应根据ODN的应用模式和用户分布的
7.4.2对FTTH应用模式的新建别墅区,光分路器安装位置
1.当别墅区覆盖区域相对较小时,宜采用一级分光方式,光分 路器宜安装在别墅区接入设备间或小区光缆交接箱内。 2.当别墅区覆盖区域相对较大时,可采用一级或二级分光 方式。 1)采用一级分光方式时NY/T 2861-2015 杨梅良好农业规范,光分路器分散安装在各片区的光缆 交接箱内。 2)采用二级分光方式时,第一级光分路器宜安装在小区机房 光缆交接箱,第二级光分路器可安装在小区光缆分纤箱内。
器安装位置的选择可按以下原则考虑
米用二级分光。 1)采用一级分光方式时,光分路器宜安装在建造物的设备间 或接线间光缆配线设施内。 2)采用二级分光方式时,在建造物的设备间或接线间光缆配 线设施内安装第一级光分路器,在楼层竖井光缆配线设施内安装 第二级光分路器。 2.低层、多层建筑可采用一级或二级分光方式。 1)采用一级分光方式时,光分路器集中安装在小区设备间/配 线间或室外光缆交接箱内。 2)采用二级分光方式时,第一级光分路器宜安装在小区机房 内或小区室外光缆交接箱内,第二级光分路器可安装在小区光缆 交接箱内或楼道光缆分纤箱内。
7.4.5对采用FTTCab十DSL应用模式的农村区域,光分路器
CH/T 8021-2010 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7.5.1光纤类型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5光纤光缆选用配置原则
1.光缆中光纤宜采用G.652单模光纤。 2.当需要使用弯曲不敏感光纤时,宜选用模场直径与G.652 光纤相匹配的G.657类单模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