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82.55 KB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是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与实施进行科学规划和指导的技术性文件。该规范旨在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资源、优化施工流程,确保工程在质量、安全、工期及成本等方面达到预期目标。

首先,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明确了工程项目的总体布局和施工方案。它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技术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及资源配置计划,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其次,规范强调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规范还涉及进度控制、质量保证以及成本管理等内容,以实现工程的高效实施。

此外,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注重技术与管理的结合35kv某变电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35kv某变电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升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例如,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和模拟,有助于优化施工方案;利用信息化工具实现资源调度和现场监控,提高管理精度。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是工程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其核心在于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和技术创新,为实现工程目标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

3.7.2经常性排水应分别计算围堰和基础在设计水头的渗流量、覆盖层中的含水量、排水时降水

量及施工弃水量。其中降水量按抽水时段最大日降水量在当天抽干计算;施工弃水量与降水量不 应叠加。基坑渗水量可分析围堰型式、防渗方式、堰基情况、地质资料可靠程度、渗流水头等因 素适当扩大。

3.7.3 确定基坑初期抽水强度时,应根据不同围堰型式对渗透稳定的要求确定基坑水位下降速 +

3.7.4抽水设备应有一定备用和可靠电源

3.8施工期蓄水、通航、排冰

施工期小洋亩小口期应和导流池小连巩物到增统 与心 1与蓄水有关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及导流工程封堵计划; 2库区征地、移民和清库、环境保护的要求; 3水文资料、水库库容曲线和水库蓄水历时曲线; 4要求防洪标准、泄洪与度汛措施及坝体稳定情况; 5通航、灌溉等下游供水要求; 6有条件时,应考虑利用围堰挡水受益的可能性。 3.8.2确定施工期蓄水日期时除按蓄水标准分月计算水库蓄水位,还应按规定防洪标准计算汛 水位,确定汛前坝体施工顶面高程及混凝土坝的接缝灌浆计划。 3.8.3施工期临时通航方案应结合施工导流方案统一考虑,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经研究 认施工期间须断航时,应妥善解决断航后的客、货运问题。

3.8.4流冰河道上的施工导流,当流冰量较多,冰块尺寸较大,导致泄水建筑物不能安全

4.1.1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应能经济合理地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总体设计方案,保证工程质量与施 工安全。通过研究,应确定完整可行的施工方法,论证施工总进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水工枢 纽布置和建筑物型式提出修改建议,并为编制工程概算提供所需的资料。

1控制进度的工程; 2所占投资比重较大的工程; 3影响施工安全或施工质量的工程; 4施工难度较大或采用施工新技术的工程 4.1.3施工万案选择应遵守下列原则: 1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2有利于缩短工期、减少辅助工程量及施工附加工作量,降低施工成本; 3有利于先后作业之间、土建工程与机电安装之间、各道工序之间协调均衡,减少干扰 4技术先进、可靠,所选用的施工新技术宜通过生产性试验或鉴定; 5施工强度和施工设备、材料、劳动力等资源需求较均衡; 6有利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和劳动者身体健康。 4.1.4施工设备选择及劳动力组合宜遵守下列原则: 1适应工程所在地的施工条件,符合设计要求,生产能力满足施工强度要求; 2设备性能机动、灵活、高效、能耗低、运行安全可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3应按各单项工程工作面、施工强度、施工方法进行设备配套选择;有利于人员和设备的 动,减少资源浪费; 4设备通用性强,能在工程项目中持续使用; 5设备购置及运行费用较低,易于获得零、配件,便于维修、保养、管理和调度; 6新型施工设备宜成套应用于工程,单一施工设备应用时,应与现有施工设备生产率相适应 7在设备选择配套的基础上,施工作业人员应按工作面、工作班制、施工方法以混合工种 合国内平均先进水平进行劳动力优化组合设计。

宜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施工方案比选和确定。

岩土开挖级别应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条件,按附

4.2.2土右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分层厚度经综合研究确定。两岸水上部分的坝基开挖宜 在截流前完成或基本完成。水上水下分界高程可根据地形、地质、开挖时段和水文条件等因素分 析确定。

4.2.3应在邻近建基面的常规开挖梯段爆破孔的底部及建基面之间预留保护层,地基保护层以上 石方开挖,宜采取延长药包、梯段爆破。 4.2.4设计边坡轮廓面开挖,应采取防震措施,如预留保护层、控制爆破等。 4.2.5若地基开挖的地形、地质和开挖层厚度有条件布置坑道时,在满足地基预裂要求的条件下 可考虑采用辐射孔爆破。

4.2.6应结合施工总布置和施工总进度作好整个工程的土石方平衡,宜与水土保

在满足施工总进度及环境保护要求前提下,开挖石渣宜利用;应合理安排减少二次倒运,堆渣不 应污染环境

4.2.7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部位开挖不应采用集中药包法进行爆破,其它部位如需采用时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施工技术规范》(SL47一1994)中1.0.8的规定

4.2.8高边坡开挖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1采取自上而下的施工程序; 2避免二次削坡; 3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 4对有支护要求的高边坡每层开挖后及时支护; 5坡顶设截水沟。 4.2.9开挖设备配套应考虑下列因素: 1根据开挖出渣强度按设备额定生产能力或工程实践的平均先进指标配置设备数量; 2钻孔和挖掘机械的生产能力应协调;当钻孔、爆破和挖装工序之间插有其它工序时,需考 虑对生产率的影响; 3运输设备与挖装设备应匹配;运输设备容量可为挖掘设备斗容量的3倍~6倍,运距远用 大值;

4.2.9开挖设备配套应考虑下列因素:

1根据开挖出渣强度按设备额定生产能力或工程实践的平均先进指标配置设备数量; 2钻孔和挖掘机械的生产能力应协调;当钻孔、爆破和挖装工序之间插有其它工序时,需表 虑对生产率的影响; 3运输设备与挖装设备应匹配;运输设备容量可为挖掘设备斗容量的3倍~6倍,运距远月

4优选挖、装、运配套设备。

4.2.10出渣道路布置应遵守下列原则:

1主体工程土石方明挖出渣道路的布置应根据开挖方式、施工进度、运输强度、渣场位置、 车型和地形条件等统一规划; 2进入基坑的出渣道路有困难时,最大纵坡可视运输设备性能、纵坡长度等具体情况酌情加 大,但不宜大于15%。当围堰顶部作为施工道路时,其结构设计应满足施工道路的要求; 3能满足工程后期需要,不占压建筑物部位;不占压或少占压深挖部位; 4短、平、直,减少平面交叉; 5行车密度大的道路宜设置双车道或循环线;设置单车道时应设置错车道。 4.3地基处理 4.3.1地基处理应根据水工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认真分析水文、地质等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 较,选择技术可行、效果可靠、工期较短、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4.3.2惟幕灌浆施工场地面积除满足布置制浆系统、灌浆设备外,并应考虑必要时补强灌浆的需 要。具备条件的工程帷幕灌浆宜在廊道内进行。 4.3.3有盖重的坝基固结灌浆应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进行。 4.3.4基础灌浆宜按照先固结、后惟幕的顺序进行。惟幕灌浆宜按分序逐渐加密的方式施工。 4.3.5防渗墙施工平台的高程应高于施工时段设计最高水位2m以上。平台的平面尺寸应满足造 孔、清渣、混凝土浇筑和交通要求。 4.3.6防渗墙槽孔长度应综合分析地层特性、槽孔深浅、造孔机具性能、工期要求和混凝土生产 能力等因素确定,可为5m~8m。深槽段、槽壁易塌段宜取小值。 4.3.7防渗墙施工所用土料的质量和数量应满足造孔和清孔的要求,制浆土料的粘粒含量宜在 50%以上,塑性指数不小于20,含沙量小于5% 4.3.8薄壁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方案应根据水工建筑物的防渗要求、地质条件、施工设备、工艺 材料和工期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

1主体工程土石方明挖出渣道路的布置应根据开挖方式、施工进度、运输强度、渣场位置、 车型和地形条件等统一规划; 2进入基坑的出渣道路有困难时,最大纵坡可视运输设备性能、纵坡长度等具体情况酌情加 大,但不宜大于15%。当围堰顶部作为施工道路时,其结构设计应满足施工道路的要求; 3能满足工程后期需要,不占压建筑物部位;不占压或少占压深挖部位; 4短、平、直,减少平面交叉; 5行车密度大的道路宜设置双车道或循环线;设置单车道时应设置错车道。

4.4料场选择、规划与开采

高教实力提升专项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4.4.1料场可根据枢纽布置特点选择多个料场进行比选。土石坝主要用料应至少有两个具备良好 开采条件的料场。

下列规定: 1料场宜选择便于开采,贮量相对集中,料层厚,无用层及覆盖层相对较薄的料场,可开采 量能满足工程需用量; 2选择混凝土骨料的料场时应经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选用人工骨料时,宜选用破碎后粒型 良好且硬度适中的料场作为料源

采量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4.4.5利用工程开挖渣料作为混凝土人工骨料时应考虑下

1开挖爆破设计宜控制岩块粒度,适应装运、破碎设备要求; 2防止废料混入; 3减少二次转运。 .4.6料场的使用顺序宜为:先近后远、先水上后水下、先库区后坝下,做到就近取料,高料高 月,低料低用,避免上下游料物交叉使用。

3减少二次转运。 4.4.6料场的使用顺序宜为:先近后远、先水上后水下、先库区后坝下,做到就近取料,高料高 用,低料低用,避免上下游料物交叉使用。 4.4.7料场开采宜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及房屋;应采取措施满足环境保护和水保要求;有复耕 要求的应予以复耕。

.4.6 料场的使用顺序宜为:先近后远、先水上后水下、先库区后坝下,做到就近取料,高料高 ,低料低用,避免上下游料物交叉使用。

.4.7料场开采宜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及房屋;应采取措施满足环境保护和水保要求;有复表 要求的应予以复耕。

[河南]全长2.7km公路实施施工组织设计229p4.4.8料场开采规划应遵守下列原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