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9.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docx

0489.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2.5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0489.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docx

成不同专业的 4 支施工队伍,临时劳务人员可在当地招聘。

土方开挖尽量加大机械、人员的投入, 缩短施工周期,使结构施工尽早开始,

保证主体结构按期封顶。

钢结构工程量较大砌体结构与木结构常用数据速查手册.pdf,施工难度较大, 在施工物料、人员、施工周期的安排上

根据本工程特点,按以下五个施工阶段组织实施。

2.1 第一施工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

在工程正式开工前,提前展开施工准备的各项工作, 包括施工技术准备, 劳

动力进场准备, 主要大型机械设备的进场, 临时设施的建设, 施工厂区道路路基

7

施工,本阶段计划投入 15 天的时间。

为确保总工期的目标实现, 提前一个月进入施工现场作施工准备的各项工作,

条件具备后将全面开工。

2.2 第二施工阶段:土方工程和砼基础工程施工。

本阶段内完成定位放线、 机械开挖、人工清槽、砼垫层、独立杯口基础结构

的施工、土方回填夯实。本阶段施工周期计划两个半月。

2.3 第三施工阶段:钢结构主体施工(含附房)。

本阶段包括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在砼基础施工阶段即委托进行, 局部 砼基础回填后, 钢结构安装即可介入。附房施工由土建施工队施工, 与钢结构主

体施工平行进行。本阶段施工周期计划四个月。

2.4 第四施工阶段:围护封闭结构施工和设备基础施工。

围护施工集中在外立面和顶面, 设备基础施工集中在厂房地面范围内, 两者

可平行施工,做好机械之间的穿插配合工作。本阶段施工周期计划两个月。

2.5 第五施工阶段: 厂房室内地面及室外工程施工, 装饰装修、屋面工程和

本阶段在主体、围护完成后开始, 穿插进行, 由于施工工种较多, 特别要求

处理好各方的关系协调工作。本阶段施工周期计划三个月。

本工程的施工任务虽只有联合厂房一一个单位工程, 但是建筑面积较大, 特 别对于基础、主体专业施工队, 计划形成两个施工班组, 两套设备和人员, 划分 为南区和北区, 平行进行施工, 各个区内按照自然轴线形成不同的施工段, 各自

班组内按不同的专业、作业工序进行流水作业。

南区各道工序的流水顺序:

A→B→D→E; ○3 → ○4

北区各道工序的流水顺序:

K→J→F→E; ○30 → ○32

施工时先施工主跨, 后施工附跨, 南区和北区的结构类同, 工程量相约, 合

理对各项机械、物料、人力进行调配,按照计划两区同时完工。

8

本工程总体施工工期为 2013 年 2 月 25 日至 2013 年 12 月 25 日。其中基础 结构在 2012 年 5 月 20 日完成, 主体施工在 2013 年 7 月 25 日结束, 围护和设备

基础在 9 月 25 日完成,室内外地面及安装工程持续至 2013 年 12 月 25 日。

6、主要施工方法的确定

6.1 基坑开挖:按照自然轴线选择条形放坡开挖。

6.2 砼结构:按基坑开挖的顺序进行此道工序的施工,钢筋、模板、砼流

6.3 钢结构:按照基础施工顺序进行钢结构的制作及安装,制作场外委托

大型钢结构加工厂,每两跨进行安装,选用满足要求的汽车吊吊装。

6.4 围护结构:按照需求搭设双排脚手架和吊篮。

1.1根据以往的测量顺序, 按业主提供坐标控制点及标高基准点, 在施工准 备期内派测量技术人员进场, 对布置在施工现场内的轴线及标高进行复测, 以确 保轴线、标高无误, 然后根据自己的施工要求新设或以此为依据, 进行轴线定位

1.2由于施工现场四周场地较大,对于设置轴线控制点较为有利。

2.1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控制点,采用极坐标计算方法定位轴线,在 施工现场四周围墙上及基坑外便道上纵横向设置 4 组轴线控制布置点,为投放

底板及地下室轴线组做好准备。同时不定期对控制点进行复测。

2.2 控制点的精确性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测量精度。控制点设置时满 足稳定、可靠、通视三个要求, 精度控制在 2mm 之内, 并做好明显的标志和必

2.3 为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破坏或其他情况, 另建一组辅助控制点来确保

9

2.4考虑到工期较紧, 采取分区域先将控制轴线投放至基坑四周的地面及围 墙上, 再根据基坑底垫层完成区域情况, 将相关控制轴线部分(或全部) 投放至 垫层面, 并以此轴线为基础, 在垫层投放与其相关轴线, 随时进行闭合封闭, 对

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直至定位出整个轴线组。

3.1 因多种外部因素都会对测量工作带来影响,要求操作者按操作程序测

3.2 垂直测量控制点设置

⑴在施工基础时就各自建立控制点,控制辅助轴线的布置与轴线有一定关 系, 诸如平行偏移等, 故不但可用来做垂直度测量, 还可做上部轴线控制点的投

⑵作为上部轴线控制点,各组控制点以“□”形设置,为防止产生平行四

边形状的偏差存在,需再测量对角线距离来保证控制点位置准确。

⑶根据对投放至施工面的垂直、轴线控制点, 检测误后,按其与轴线间的

方向、数值关系,依次投放施工层其他轴线位置,便于施工人员定位梁、柱。

⑷为防止高空坠物对测量人员及仪器的伤害, 要在控制基准点上方搭设防

⑸由于砼的收缩徐变, 会使基准控制点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相互之间距离

会缩短。因此,要定期校核纠正。

⑹我项目部采用的测量方法,无论从仪器还是外界环境等因素考虑均能满

足一次投放的要求,保证要求之精度,故控制点不做二次转移。

4.1 将业主提供的标高基准点采用往返闭合水准测量引测至施工现场一显 眼且不受影响处, 作为辅助基准点, 并确定其高程, 以此基准点做为日后施工时

标高的测量依据。此临时建筑物以不易受施工环境影响, 且不易被破坏为原则。

4.2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需要,引测联合厂房的水平标高控制点,在施工现 场场地内设置±0.000 基准标高点, 做好保护措施, 其位置要设置在不影响通视 及无沉降的位置上, 此基准点定期根据建设单位方提供的水准基准点复核并加以

10

4.3 地下结构的高程控制,要在基坑边寻找一处可垂直传递高程的地方,

在托尺上面架设一台水准仪将托尺上的高程传递至施工面上。

4.4 上部结构施工时, 将基准点标高换算成相对标高后,设置在墙角处, 用钢卷尺引测至建筑物施工面, 再用水准仪传递至各施工部位。水准控制点随结 构施工及时跟进设置, 并每 10m 重新设置,来控制建筑物总高度及层高,以避

免在施工中出现累计误差。

5、沉降观察测量: 按要求设置的沉降观测点, 进行沉降观测, 用精密水准 仪采用往返准方法测量相对标高, 得出沉降量, 提交有关部门作为施工控制的参 考。在结构施工时同时设置沉降观测点, 具体设置位置要按设计图纸布置, 并做 好保护措施。在基础结构的侧模拆除后, 即进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并用精密水 准仪采用往返水准以不少于 3 次的测量来定其初值。钢结构施工前后各观测一

次,结构封顶以后根据需要测量其沉降量,并做好记录。

6、控制桩的埋设和保护: 控制桩按照规程规定的进行埋设, 埋设在距 基坑放坡线 1 m 以外的坚固地方, 其深度大于当地的冻土线深度, 桩顶周围砌筑

20cm 高的保护台或设置其他保护措施。

本工程设计为钢筋砼独立承台基础, 根据我方多年类似结构施工经验, 为减 少施工工序, 方便测量定位及施工料具的周转, 保证施工工期, 按照轴线采用条 形开挖方式, 开挖时以机械开挖为主, 开挖时为了不扰动基底原状土, 挖掘机挖

至基础垫层设计标高顶 300mm,剩余土层采用人工挖除并清底。

○1审查设计图纸, 核对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以及地面标高, 结合岩土工程勘

察报告,查明施工区域内土质地层分布情况,与业主确认。

建筑物定位控制线(桩),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 必须经过检验合

开挖边线用白灰撒好,在其范围内无障碍物,不影响土方开挖。

11

12

3、土方开挖流向及方法

考虑在基础施工阶段保证场内通道畅通, 同时基础施工完后立即进行土方回 填施工, 开挖时沿基坑两侧对称推土, 将最南侧的 轴外侧堆土(为整轴开挖土 量一半),最北侧的○J轴、轴外侧堆土(为整轴开挖土量一半)(附房部分○J轴、 轴按条形一块开挖), ○B轴整条开挖土, 这几部分的开挖土外运至二期空地处

堆放,运距约 600m。

***限公司

土方开挖深度需满足两条原则, 一是必须挖至设计持力层,二是必须达到 设计标高。按照设计要求,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 基础将坐落在○2层黄土状粉土

上,上部的土层必须清除干净。据此制定如下方针:

若开挖至设计标高后, 到达持力层,则直接将地基人工清底处理,然后测 量放线, 浇筑基础砼垫层; 若开挖至设计标高后, 未见到持力层, 则继续下挖至

基槽开挖好后,及时通知甲方、设计单位、勘察单位、质监单位、监理单 位进行联合验槽, 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等, 并依据勘察设计院给

出的意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1土方机械开挖时应严格控制开挖深度,防止扰动持力层。

土方开挖时应严格按照开挖上下坑口边线进行挖掘。

土方开挖完成后,各检查项目应满足如下要求:

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 300mm 厚土不挖,待下道工序

14

开始再人工挖至设计标高。

○1土方开挖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放坡。

根据开挖的深度及施工的需要, 在基坑边缘部位设上下坡道, 坡道坡度应 不大于 30o ,或搭设钢管梯架,并与维护栏杆固定牢靠,搭设间距满足施工需要

基坑坑边 2m 内不得堆土、堆料、停置机具,堆土高度不得超过 1.5m。

基坑开挖形成后,应在基坑四周设置防护栏杆,栏杆距坑边0.5m,高 1.5m。

基坑回填完成前, 应经常检查边坡是否稳定, 若出现异常, 应立即采取相

配合机械土方施工人员,严禁在机械工作范围内进行操作、施工。

需要夜间施工时,应安装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挖掘机工作回转半径范围内不得站人或进行其他作业。挖掘机沿挖方边缘

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深度的二分之一。

1○0土方开挖过程中应设专人进行该项目安全检察, 随时进行现场巡查, 发现

人工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 3.0m,不得对头挖土;挖土面积较大

时, 每人工作面不应小于 6 ㎡, 挖土应由上而下、分层分段按顺序进行, 严禁先

挖坡脚或逆坡挖土,或采用底部掏空塌土方法挖土。

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1、土方回填质量程序控制

15

基槽的清理——土质的检查——施工机具的准备——填土厚度的检测——

拉平——夯实——拉平——验收。

16

为宜,最佳厚度为 280mm,人工找平点 10m一个海棠湾四期人防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呈梅花状布置,拉线找平。

3.2、蛙式夯机夯实, 每次夯打应有 15~20cm 的重迭, 避免漏夯, 确保回填 质量。局部人工夯实。夯实遍数≥3 遍, 夯夯相连, 行行相接, 夯至规定的密度

为宜。基础墙两侧回填时,要在基础墙两侧同时回填。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