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江苏某(悬索桥)长江公路大桥(投标)施工组织设计.doc含水组地层属全新统,为河口三角洲相,岩性为灰黄、灰色亚粘土、亚砂土、粉砂与亚砂土互层及粉细砂,水平层理发育,局部呈千层饼状。该层单井涌水量100~1000吨/日,据区域资料,该处潜水为淡水,矿化度小于1,水质类型以重碳酸型与重碳酸氯化物型为主。
含水砂层的粗细、厚度变化与晚更新世长江古河床分布密切相关,岩性主要为灰色砂砾石、含砾粗砂,含水砂层厚度主要表现为主河床中心厚,南北两边薄,长江三角洲潜水层与该层并无稳定的隔水层,二者形成统一的自由水面。单井涌水量一般为1000~3000吨/日,由于受晚更新世两次海侵的影响,水的矿化度由西向东,由淡水变为微咸水。
含水层主要为中粗砂砾石为主,含水层埋深一般为80~150m,单井涌水量一般为1000~3000吨/日,其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型、重碳酸氯化型水,基本上为淡水。
青海省德令哈市东环路北段道路与排水工程施工方案(2)、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
由于南塔墩位于长江岸边边滩,长江水位标高一般在1~2m左右,地下水补给均为长江江水补给或上部含水层向下部含水层补给;迳流方式一般以水平迳流或垂直迳流为主;排泄则为上层含水层向下层排泄或上游向下游排泄。
1.2.4.2、南塔墩含水层分布及其特征
南塔墩主要含水层分为三类:浅层潜水含水层、中部弱承压含水层及下部承压含水层。
(1)、浅部弱承压含水层
①、含水层上部直接与长江水接触,接受长江水补给;
③、其主要迳流为层间迳流,排泄水式为上部向下部水层排泄及上游向下游排泄。
(2)、中部弱承压含水层
④、该含水层主要接受上部含水层垂直补给及上部含水层的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水平向向下游排泄向下部含水层排泄。
(3)、下部承压含水层
①、总厚度大,埋深深,本次勘察最大深度170.6m才穿过该含水层。
③、其主要补给方式为上层含水层补给及上游含水层补给。
1.2.4.3、地下水水质分析与评价
1.2.4.4、江水水质分析与评价
(1)、江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为“弱腐蚀性”。
(2)、江水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具“无腐蚀性”。
(3)、江水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1.2.5、工程地质条件
依据钻探、波速测试资料,南塔墩岩土层分布自上而下可概括为:上部全新统松散层类(第1~2大层,厚度38.2~41.0m)、上更新统粘性土和砂性土类(第3~6大层,厚度约60m)以及中更新统粉砂、砾砂及卵砾石层(第7~8大层,厚约50m),未钻穿。
各土层工程特性简介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由细颗粒沉积物组成,灰黄色~青灰色,岩性主要粉、细砂。
(2)、第四系上更新统(Q3):上部颗粒较细,岩性为粘性土及粉、细砂;下部变粗,岩性为中砂夹小砾石。
(3)、第四系中更新统(Q2):以上部为细粒土,下部经粗颗粒为主,岩性主要为粉细砂、中粗砂、砾石及卵砾石层。土质良好。为良好桩基础及沉井基础持力层。
(1)、近场区地震活动特征
(2)、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
根据桥址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历史震害情况的现场调查和勘察工作,查明桥址区为抗震不利地段。
1.2.7、不良地质与特殊地质
通过钻探、原位测试、钻孔波速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工程物探成果,南塔墩主要不良地质为可液化砂土及软土。
南塔墩若以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则其液化指数为0~10.77,为不液化~中等液化等级,若以Ⅷ度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则其液化指数为0.84~16.86,为轻微~中等液化等级。
对于南塔墩区液化砂土,需考虑冲涮,若冲涮深度小于20m,对于桩基础,20m以浅液化砂土桩基设计参数需进行折减,建议对可液化砂土层折减系数为1/3。
2、施工总体计划和关键节点计划,各项工程工序安排,施工方法的一般描述、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序及衔接
2.1、施工总体计划、关键节点计划
(1)、本施工计划开工日期2007年12月1日,结束时间为2009年11月30日,总计24个月。
(2)、各关键节点目标工期
①、2008年1月1日,具备试桩开钻条件。
②、2008年8月15日,钻孔桩施工结束。
③、2008年11月1日,承台施工结束。
④、2008年12月1日,塔座施工结束。
⑤、2009年9月11日,塔柱施工结束。
⑥、2009年10月19日,上横梁施工结束。
⑦、2009年11月19日,塔柱内钢结构安装结束。
⑧、2009年11月20日~30日,撤场。
(3)、施工总体进度计划表
施工总体计划安排见“施工总体计划表”。
2.2、各项工程工序安排、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序及衔接
(1)、各项工程工序安排
南索塔各项工程施工工序安排如下:栈桥、钻孔平台、施工平台搭设→测量放样→钻孔桩施工→承台(系梁)施工→塔座施工→塔柱1~14节施工→下横梁施工→塔柱15~40节施工→上横梁施工→塔柱、横梁内钢结构施工。
(2)、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序及衔接
①、栈桥、施工平台、钻孔平台
目前,我部已经开始了钢管桩、贝雷、型钢等材料的准备、整理、加工工作,争取一旦中标,立刻组织进场,展开临时设施施工。贝雷运至现场拼装、吊装;其他材料一律加工好后运至现场安装。
③、承台(含系梁)施工
塔柱与横梁异步施工,按照先塔柱后横梁的原则进行,即:先施工塔柱至14节段,然后施工下横梁,再施工15~40节段,最后施工上横梁。
2.3、施工方法的一般描述
大直径深桩、承台、塔柱、高空横梁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2.3.1、施工测量
本工程施工测量必须确保高塔柱的垂直度、倾斜度以及塔身形体的三维坐标(平面位置及高程)精确定位,其精度满足设计及相应规程规范的要求,其中:塔柱的倾斜度误差不大于塔高的1/3000,塔柱轴线偏差不大于20mm,塔顶高程偏差不大于10mm。
同时,由于塔身净高约174米(塔顶高程为180m),故必须考虑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对观测中距离和高差的影响,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处理,以保证放样精度满足要求,并有相应的检核。
因此,施工前将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实施,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1)、施工控制网复测
首级控制网是保证本工程整体性的关键基础,我们将在指挥部和监理组的指导和协调下,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复测。
全部工程施工前复测一次,桩基施工即将完成前复测一次,承台施工结束后再复测一次,塔柱、横梁施工前复测一次,另外对使用频繁的关键控制点三个月进行一次局部复测。
(2)、施工控制网加密
为方便施工,以首级控制网为基础,按施工需要在适当位置建立一定数量的固定平台作为导线控制点,形成加密的三角网测量系统,供施工放样和监测使用。各导线控制点既作为平面控制点,又作为高程控制点。各控制点的固定平台采用混凝土基础。
平面控制点用全站仪施测,高程控制点用S1精密水准仪施测,高程控制测量按二等水准要求进行。
施工控制网主要用于施工放样和施工控制,在保证放样精度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力求高效方便,因此,应紧密配合工程进程按需加密控制网。在施工进程中要经常性的对施工控制点进行检测,主要通过与首级控制点联测进行检测。
(3)、各主要部位放样精度要求
表2.3-1 钻孔灌注桩检查项目
表2.3-2 基底检查项目
表2.3-3 承台检查项目
表2.3-4 悬索桥索塔检查项目
2.3.2、栈桥、码头、施工平台、钻孔平台施工
栈桥宽8m,长约204m,采用钢管桩基础,利用DZ90振动锤配合履带吊沉设;纵向主梁采用321战备贝雷桁架,采用55t履带吊逐跨向前延伸的方法搭设施工。
码头与濒临深水区,与栈桥相连,用于砂、石料进场。码头采用钢管桩基础,贝雷主梁,搭设方法同栈桥。
钻孔平台平面尺寸为80.44m×35.6m,采用钢管桩基础,并设置150t履带吊跑道,采用钢管桩基础,利用DZ90振动锤配合履带吊沉设;纵、横向主梁采用H型钢,以满足履带吊和钻机作业要求,采用人工配合履带吊安装。
施工平台设置在围堰四周,大堤侧宽度20m,其余三侧宽10m,南侧与栈桥衔接,以利于各种施工机械进出场。施工平台采用钢管桩基础、型钢主梁,搭设方法同钻孔平台。
2.3.3、灌注桩施工
钢护筒采用履带吊配“中250Ⅱ型”液压振动锤(最大激振力2500KN)沉设,沉设过程采用桁架式导向架定位,并配全站仪或经纬仪监测其垂直度。
灌注桩采用6台GYD300型钻机采用气举反循环方式钻进成孔,采用高性能PHP泥浆护壁,在承台外侧设置2个3000m3的泥浆循环池,用于泥浆循环。每台钻机配备1台ZX250型泥浆处理器、2台3PNL泥浆泵进行泥浆处理。
钢筋笼在现场分3 次连接,采用150t履带吊安装。混凝土采用2台90m3/h拌和1台60m3/h楼拌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至现场,汽车泵浇筑。
采用锁口钢管桩围堰,分三次进行水下混凝土封底,形成承台干施工条件。承台混凝土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设置冷却水管,并进行温控。承台采用大面钢模,采用型钢(或脚手钢管)支撑在围堰锁口钢管桩上。
塔座采用大面钢模,设置对拉螺栓。塔座混凝土按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设置冷却水管,并进行温控。
2.3.6、塔柱、横梁施工
塔柱与横梁异步施工,按照先塔柱后横梁的原则进行,即:先施工塔柱过下横梁,然后施工下横梁;再施工上塔柱至塔顶,最后施工上横梁。
塔柱起步段采用脚手支架翻模施工工艺,其余节段均采用液压自爬模系统施工工艺,塔柱内设置劲性骨架;上下横梁采用落地式钢管支架现浇。
3、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设备、人员、主要材料(数量、来源)及进场计划
3.1、拟投入的人员及进场计划
3.1.1、经理部主要人员组成
3.1.2、施工人员需要计划
3.1.3、人员进场计划
3.2、拟投入的施工设备及进场计划
3.2.2、设备进场计划
栈桥和钻孔平台打桩设备及场地和便道施工土壤硬化机械10日内进场,其它设备依据工程建设速度和计划安排提前7日进场。
3.3、主要材料来源及进场计划
本工程施工用所有材料尤其是大宗及主要施工材料的使用、管理均按照《XX长江公路大桥材料采供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设立物资设备管理部,配备固定专职的材料管理人员负责材料管理工作。材料采购采用公开招标形式,且所有大宗及主要施工材料的供应商均在业主提供的供应企业名单内。
材料进场计划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提前备料,以满足连续施工需要。其中:砂石料提前1个月备料,钢材提前2个月备料。
砂、石料由水路运至专用码头,再转运至工地砼拌和站;水泥由陆路汽运(或水运、罐车短拨)进场。
钢筋、型钢等材料由陆路汽运至生产加工区,加工后的钢筋笼、钢筋半成品及小型钢结构由场内道路、栈桥运至塔区施工现场(部分钢筋笼也可在工作平台上加工)。
钢管桩、钢护筒、塔内钢结构等均由本公司镇江的钢结构加工基地制作,汽运至现场。
4.1、工程工期及质量目标
工期目标:正式开工令发布后,24个月内完成合同全部工程。
满足阶段性工期要求:08年6月份有桩渡洪。
质量目标:全部工程达到国家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分部分项工程优良率98%以上,单位工程交工验收达到优良级,确保本工程达到交通部优质工程一等奖标准,争创XX大桥质量品牌,打造国际一流精品工程。
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有众多的同类型工程施工业绩,拥有一大批即有丰富路桥施工管理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还有一大批既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技能,又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工人技师和工人队伍。同时本公司长期推行项目法施工,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已获得以下认证: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道路、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本标段施工拟划分3个工区进行施工管理:
(1)、索塔现场工区:负责钻孔桩、承台、塔座、塔柱、横梁施工。
(2)、砼拌和站工区:负责南塔砼原材料的组织及进场和砼的生产。
(3)、索塔后场工区:负责模板加工,临时工程钢结构及材料准备,镇江的钢结构加工基地归后场工区管理。
4.4、项目部组织机构
根据本公司《项目管理办法》,项目部设立工程技术部、工程质检部、测量组、试验室、工程安管部、计划合同管理部、物资设备部、工程财务部、综合办公室。
项目经理部的运作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规定项目经理与公司之间,项目管理层与作业层之间的关系,以及项目经理的责任、权限和利益。公司是项目管理的决策与管理层,项目经理必须贯彻执行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项目部、各工区和职能部门以及各生产班组间的关系可通过上页施工组织机构框图表达。
市经济开发新区商业大厦框架结构多层商业大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承包人驻地建设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