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斜拉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版65页).doc第七节 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材料供应计划
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积极做好进场前的组织准备和机械设备准备,合同签订后按业主要求准时进场,修建营地,整修便道,15天内达到整建制进场150人,完成开工前的施工准备,确保按期开工。
㈠砂:拟采用长江砂DGJ32TJ165-2014标准下载,汽车至桥位。
㈡石料:根据现场施工调查,确定合格料场,运距2公里,汽车至桥位。
㈢钢材、水泥、钢绞线等从业主确认的厂家购买,通过汽运至工地。
㈣木材可从当地物资部门采购,运至现场。
大型施工设备和其它施工设备分别从重庆、河南境内进场。
第八节 劳动力安排计划
劳动力安排详见下页劳动力动态图。
根据本项目特点,本着满足施工,节约投资的原则,制订本项目的临时设施布置。(详见附表4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
在 K93+350沿线路右侧纵向在 40X50范围内建施工场地,场地内设办和站、加工厂,并建宿舍。在K93+340-K93+400挖方段设预制场地。
进入现场设两条主道,分别从318国道及进煤矿的道路进场,均在线路附近绕墩修筑便道,以方便各墩施工。其中一条道直接从318国道进入山沟内,在盘旋向上修筑,纵坡按10%考虑,绕墩修筑到0#台。另一条道从318国道进入煤矿的道路,再由煤矿的道路(里程约在K93+430处)修入12#台,并延伸至8#主墩。
在河沟岸边上人工挖一眼20米深的井,同时在沟边上作10m X 10m X 2m积水坑蓄水。两种水源互相补充使用。并配两台250米扬程的大型抽水机。
安装一台500KVA变压器。备用1台250kw、1台200kw发电机。其中1台250kw用于0#台至7#墩基础、上部结构和营地备用,1台200kw用于12#台至8#墩基础、上部结构和营地备用。
第四章 总工期安排、施工顺序及进度计划
㈠以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为基础,以承包人对工程计划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机械设备为依据,以合同工期为前提,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工期。
㈡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发掘机械设备潜力,充分发挥企业的综合优势,确保或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㈢本合同段按照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加强控制,争取主动的原则,保证总工期实现。
根据招标文件,业主要求总工期为34个月;根据我单位以往的施工经验,计划从2004年5月1日开工,至2007年2月1日竣工,总工期为33个月,我们将全力做到“优质、安全、快速”的完成本合同工程,确保总工期的实现。
本着“抢重点,抓难点,顾一般与多点平行推进”的原则,针对本标段工程特点和当地施工条件,在满足全桥工期的前提下,主桥、引桥同时施工,但人力、物力、机械配置上主要保证主桥施工。
施工准备:第五项目队提前近场准备施工便道、各墩位施工作业平台、主墩护筒埋设及其它大小临时工程的施工修建,以及征地拆迁、设备安装。
⒈主塔基础钻孔及引桥挖孔桩施工。
⒉主塔及引桥基础开挖,施工承台。
⒊用翻模进行主墩、过渡墩施工,用圆柱翻模进行引桥墩身施工,主塔施工时对横梁采用托架施工。
⒈用托架法进行21#块现浇段施工,设置临时锚固支座,并按设计要求对称张拉主梁上、下缘、横隔板预应力钢束。
⒉安装挂篮,浇筑20#梁段砼,挂A1及B1斜拉索,并对称张拉至初应力。
⒊移动挂篮,浇筑19#梁段砼,按设计要求对梁施加预应力,挂A2及B2斜拉索,并对称张拉至初应力。重复以上工序,施工剩余梁段,主梁钢束张拉后,斜拉索A19及B19暂不张拉。
4.引桥30mT梁预制。
⒈安装边跨合拢段牛腿支架及过渡墩顶支座。
⒉挂篮前移放置在过渡墩牛腿支架上,并预压,浇注边跨梁合拢段。并按设计规定张拉梁段钢束及斜拉B19及A19。
⒈全面检查主梁标高及索力。
⒉在主梁跨中合拢口两端配重,使主跨两岸挂篮固结,并焊接刚性骨架,浇筑中跨主梁合拢段砼,同时逐步解除配重。
⒈张拉主梁二期预应力,分段拆除主跨、边跨挂篮。
⒉解除塔梁临时固结,安装辅助墩顶的拉压支座。
⒊按施工控制要求调整斜拉索索力。
⒈引桥30mT梁体安装。
⒉进行桥面工程及附属结构工程、分两次从两岸向跨中对称施工。
⒊全面进行一次索力检测和调整,使之达到设计要求。
第八步:收尾配套及竣工验收
在主体工程完成的同时,进行收尾配套及整理。要不迟于在2007年2月1日竣工验交。
一、施工准备 2004年5月1日~2004年6月1日
㈠钻孔桩 2004年6月1日~2004年12月1日
㈡承台施工 2004年12月1日~2005年1月30日
㈢主墩施工 2005年1月30日~2005年8月10日
㈣主塔施工 2005年8月10日~2006年1月30日
㈠主梁21#梁段支架现浇 2006年1月30日~2006年4月20日
㈡1~19#梁段施工 2006年4月20日~2006年9月20日
四、主桥合拢段施工 2006年9月20~2006年11月20日
㈠ 基础、下部工程施工 2004年6月1日~2005年6月1日
㈡ 梁部施工(制梁、架梁) 2005年6月1日~2006年7月1日
六、桥面及附属工程(主桥及引桥)2006年7月1日~2007年1月20日
七、收尾及验交 2007年1月20日~2007年2月1日
施工总体计划详见附篇表7施工总体计划表。
在接到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后,应抓紧时间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图纸,迅速组织施工队伍赶赴施工场地,并组织设备、材料迅速到现场,进行施工准备工作,早日完成大临设施,为迅速开工,打下基础。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网络技术安排施工计划,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微机)随时调整施工进度,确保重点工程难点工程进度,尤其是主塔工程、主梁工程和引桥工程施工,使其按计划顺利完成。
第五章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㈠项目部设专职测量组,其成员由1~2名测量工程师和多名测量员、测量工构成,负责全过程的施工测量放线与内部测量复核工作。
㈡公司测量队组织人员负责不定期对项目部测量组的施工放线工作进行指导、抽检和复检。
二、测量设备的配备与管理
为满足施工测量需要,确保测量控制及测量放线的质量,配备足够的测量设备:
以上测量设备及工具只有在通过有资格的计量检查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测量设备的检验合格证及其附件的影印件和复印件应随设备进入项目部存档,同时报送一份复印件给专业监理工程师。
项目部测量设备的管理及维护严格按公司ISO9002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计量设备管理程序》(QSP/B081103)之要求执行。
⒈开工前,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施工区平面控制起始座标点(应不少于三个点)采用全站仪接多边形导线网或四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复核(此项测量工作进行时,最好与驻标段专业监理工程师联合测量以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外业工作量),联测点复核完成并经内业平差计算,测量精度指标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后,按工程监理部规定报表格式填写联测复检成果报告,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总监签认,否则不得进行后序测量工作。
⒉起始平面控制座标网点经联测复核合格并经工程监理部签认后即可进行平面控制座标点加密测量。
⑴加密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及布点埋石:鉴于该工程的特点,其加密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采用导线测量,其加密桩尽量设置于山沟两侧,布点原则以能履盖全标段的有测量放线之需要, 平均边长控制在(50-200m)左右。
⑵平面控制点加密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按GB50308-1999规范中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
⑶平面控制加密导线点外业测量完成,并经内业计算满足技术要求后,应填写测量成果报验单,连同加密导线计算表一同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签证,如监理工程师提出疑议和要求对加密导线进行复核,应密切配合,并提供所需测量设备和相关测量人员。
⑷经工程监理签认的测量成果即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否则应进行补测或重测,并重新进行报验。
⑸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所布设的加密导线网进行复测,以防止因施工或地基下沉引起控制点的位移变形而影响施工放线的质量及精度,复测结果应形成文字资料,报送工程监理部。
⒈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水准基点(不应少于2个点)进行水准联测复核,复核测量水准基点时采用S1型精密水准仪配铟钢水准尺,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复核测量结果报送监理部签认(此项工作在外业作业时,亦应请专业监理工程师到场监督)。
⑴水准路线的确定与选点埋石:在标段施工区间范围内,沿线路两侧且距桥中心15m以外的稳定位置埋设水准点标志桩并与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水准基点形成符合或闭合水准路线,在各墩位处设BM点,另外在两桥台侧面山坡山上与线路等高处设置永久BM点,以确保在进行施工测量高程放样时能引测高程。
⑵测设方法:外业测量时采用精密水准仪,按GB50308-1999规范中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观测。
⑶外业测量完成后及时进行内业平差计算,仅当通过平差计算满足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时,形成文字成果报送监理部签认,否则应及时查找错误或超差原因,并进行补测或重测,直至合格为止。
⑷定期复核:对已测设完成的加密高程控制网应随施工进度的推进,进行定期的复核测量,以确保施工全过程中高程测量系统的统一,复核测量时按初测时的技术要求进行,复核测量成果应报送监理部确认。
㈢相邻两标段间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联测
⒈此项测量工作应在双方控制网布设测量完成后,在驻地业主代表和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协调组织下进行,双方专业测量工程师及相关人员均应到场。
⒉联测宜按同精度测量,即按原控制网点布设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时两个标段应各提供相邻的两个以上的控制网点参与测设。
⒊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需进行联测。
工程开工施工放线之前,项目部专业测量工程师应对整个工程施工图中给出所有测量放线起始数据进行认真的复核计算,并以表格或附图的形式形成书面资料,对经过复核计算与施工图不符的测量放样数据,连同原图纸给定的数据以及其所在施工图的位置记录一起报送工程监理部,以便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处理,这些数据只有在原设计部门有明确答复和确认后才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
以上测量放线工作一经完成,应及时进行报验,只有经监理工程师复核确认后方可作为施工的定位依据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㈠ 基础施工定位放线:
⒈依据已布设的平面控制加密导线控制点座标和经复核计算无误的各钻孔桩(挖孔桩)中心座标,反算出待测桩位至测站控制点的水平距离及方位角,然后安置全站仪检测站控制点、精确定向,采用极坐标法放样出待定桩位的中心桩。
⒉采用正交线法检定出该桩位的外方向线控制桩,供护筒安装及机具定位使用。
⒊每个桩的护筒安装就位后,应测量护筒顶标高,供检测孔深度桩底标高时使用。
⒋每个桩施工完,应复测各桩中心实际位移量,确保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㈡基础承台、墩桩施工定位放线
⒈当承台基坑开挖时,应及时进行坑底标高测量放线,确保基坑不致超挖。
⒉基坑垫层施工完后,将各墩柱的切、法向中心线测设于基坑垫层面和基坑顶的稳定位置,然后根据施工图给定承台和墩桩的平面几何尺寸用墨线标定出承台边线和墩柱边线于垫层面,供承台模板、钢筋及墩柱钢筋安装定位时使用。
⒊当承台砼浇筑完成后,以已测设出的墩柱切、法线方向线控制桩为依据,在承台面上用墨线标定出墩柱外边线,供墩柱模板安装时使用。
⒋在进行墩柱模板安装时,应确其两个方向垂直度偏差符合规范要求,其检测方法可用悬吊铅垂线法或用经纬仪校正,确保墩身高度与设计相符。
主塔施工测量是本工程测量重点,制订专门的测量工艺及方法来实施,以精确保证塔身位置、垂直度和高程等。具体见塔柱施工。
㈢桥梁支座及支座垫石施工定位放线
⒈依据设计施工图给定的支座在墩柱顶帽上的平面位置几何尺寸,计算出各支座的中心点座标,并反算出其至测站控制点的平面距离和方位角。
⒉全站仪按极座标法测设备支座中心点于顶帽面,并将其切法向方向线用墨线标定出来,供支座垫石施工及支座安装定位时使用。
⒊支座垫石及支座顶面标高及水平度控制:所有支座安装就位后其顶面标高需与设计标高一致,其误差不得大于±2mm,每一个支座特别是滑动支座安装就位后其上表面水平度某蓄水池工程施工方案,其承载能力≤2000KN的不得大于1mm,其承载能力>5000KN的不得大于2mm。
㈠变形观测以经复测合格的施工区精密导线点和精密水准点为起始依据。
㈡本工程变形测量的主体是主梁标高及主塔位移。
⒈水平位置观测采用全站仪按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
北大医院二部病房楼工程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共71页,图文)⒉垂直位移(沉降)观测采用S1型精密水准仪按国家Ⅲ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
⒈在每个墩柱基础承台施工时,预埋两个变形观测点,其点布设于墩柱左、右两侧距墩柱中心等距离的墩柱法线方向线上,采用埋石设置,其顶面标高应略高于规划设计的地面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