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连拱隧道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

隧道:连拱隧道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19.3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隧道:连拱隧道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

根据《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中降水入渗法预测隧道涌水量。

降水入渗法公式:Qs=2.74×a×W×A

某高层住宅楼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式中Qs隧道正常涌水量(m3/d);w一年降雨量:mm;A一汇水面积:km2;a一渗入系数:选用0.15。

隧道穿越山岭地段,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埋深大,位于洞室设计标高以下,隧道设计标高以上面积进行统计,汇水面积约为0.05km2,年平均降雨量W=1645.3mm;本隧道区洞身地层以中风化岩为主,裂隙较为发育,结合该区地形特征,植被覆盖情况,渗入系数a选用0.15,则全隧道正常涌水量为:

Qs=2.47×0.15×1645.3×0.05=33.8(m3/d);

隧址区无常年性水流进出洞口坡脚皆有鱼塘分布,雨季坡面或沟谷地带因大气降水而形成暂时性流水。

隧道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钻探显示地下水位埋深低于隧道设计标高,其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小;雨季时洞是可能会产生滴水或渗水现象,施工时应注意。

③地表水、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隧道区所取地下水的水质分析报告,其结果见下表:

④隧道涌水量计算

根据《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中降水入渗法预测隧道涌水量。

降水入渗法公式:Qs=2.74×a×W×A

式中Qs隧道正常涌水量(m3/d);w一年降雨量:mm;A一汇水面积:km2;a一渗入系数:选用0.15。

隧道穿越山岭地段,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埋深大,位于洞室设计标高以下,隧道设计标高以上面积进行统计,汇水面积约为0.08km2,年平均降雨量W=1645.3mm;本隧道区洞身地层以中风化岩为主,裂隙较为发育,结合该区地形特征,植被覆盖情况,渗入系数a选用0.15,则全隧道正常涌水量为:

Qs=2.47×0.15×1645.3×0.08=54.1(m3/d);

隧址区无常年性水流进,雨季坡面或沟谷地带因大气降水而形成暂时性流水。

隧道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钻探显示地下水位埋深低于隧道设计标高,其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小;雨季时洞是可能会产生滴水或渗水现象,施工时应注意。

③地表水、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隧道区所取地下水的水质分析报告,其结果见下表:

④隧道涌水量计算

根据《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中降水入渗法预测隧道涌水量。

降水入渗法公式:Qs=2.74×a×W×A

式中Qs隧道正常涌水量(m3/d);w一年降雨量:mm;A一汇水面积:km2;a一渗入系数:选用0.15。

隧道穿越山岭地段,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埋深大,位于洞室设计标高以下,隧道设计标高以上面积进行统计,汇水面积约为0.1km2,年平均降雨量W=1645.3mm;本隧道区洞身地层以中风化岩为主,裂隙较为发育,结合该区地形特征,植被覆盖情况,渗入系数a选用0.15,则全隧道正常涌水量为:

Qs=2.47×0.15×1645.3×0.1=67.62(m3/d);

测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为台风、龙卷风、飑线、冰雹、雷暴,雪灾也出现过几次。台风一般在7~9月发生几率较高,占全部台风的90%以上。少数台风在5、6月或10月份发生,如2006年的“珍珠”台风5月23日登陆温州,2007年的“罗莎”台风10月2日登陆温州。台州是我省台风影响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伴随台风而来的是狂风巨浪,暴雨和大潮同时袭击,海堤冲毁、房屋倒塌、农田被淹、交通通讯和电力等设施被损,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2.2.6 隧道围岩分级及稳定性评价

(1) 刺渡1#隧道围岩分级如下:

①K106+510~K106+544:V级

②K106+544~K106+564:IV级

围岩为中风化凝灰岩,块状结构,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Rc=45.5Mpa,KV=0.54,K1=0.3,K2=0.4,[BQ]=291.5。围岩稳定性较差,初期支护不及时易掉块,局部有坍塌现场。雨季时有点滴状、渗流状出水现象。

③K106+564~K106+646:Ⅲ级

中风化凝灰岩:块状镶嵌结构,岩体较完整,Rc=64.0Mpa,KV=0.68,K1=0.1,K2=0.4,[BQ]=402。围岩稳定性较好,初期支护不及时局部有掉块现象。雨季时有点滴状、渗流状出水现象。

围岩为中风化凝灰岩,块状结构,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Rc=45.5Mpa,KV=0.47,K1=0.3,K2=0.4,[BQ]=296.5。围岩稳定性较差,初期支护不及时易掉块,局部有坍塌现场。雨季时有点滴状、渗流状出水现象。

刺渡1号隧道地质分段情况汇总

(2)刺渡2#隧道围岩分级如下:

①K106+905~K106+955:V级

②K106+955~K107+005:IV级

围岩为中风化凝灰岩,块状结构,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Rc=50.9Mpa,KV=0.47,K1=0.3,K2=0.4,[BQ]=290.2。围岩稳定性较差,初期支护不及时易掉块,局部有坍塌现场。雨季时有点滴状、渗流状出水现象。

③K107+005~K107+155:Ⅲ级

中风化凝灰岩:块状镶嵌结构,岩体较完整,Rc=64.4Mpa,KV=0.69,K1=0.1,K2=0.4,[BQ]=415.7。围岩稳定性较好,初期支护不及时局部有掉块现象。雨季时有点滴状、渗流状出水现象。

④K107+155~K107+207:IV级

围岩为中风化凝灰岩,块状结构,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Rc=59.4Mpa,KV=0.47,K1=0.3,K2=0.4,[BQ]=315.7。围岩稳定性较差,初期支护不及时易掉块,局部有坍塌现场。雨季时有点滴状、渗流状出水现象。

⑤K107+207~K107+245:V级

刺渡1号隧道地质分段情况汇总

①K111+450~K110+498,Ⅴ级;该段隧道处于含碎石粉质黏土、强风化凝灰岩,围岩稳定性差,初期支护不及时易产生大坍塌甚至冒顶;边仰坡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坡面防护,避免雨季出现滑坡。雨季施工洞室有滴水现象。

②K111+498~K110+561,Ⅳ级;该段隧道处于中风化凝灰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呈碎石-碎块状镶嵌结构,层间结合一般较差,围岩稳定性较差,初期支护不及时易掉块,局部有坍塌现象,雨季时有点滴状、渗流状出水现象。

③K111+669~K111+699,Ⅳ级;该段隧道处于中风化凝灰岩,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呈碎石-碎块状镶嵌结构,层间结合一般较差,围岩稳定性较差,初期支护不及时易掉块,局部有坍塌现象,雨季时有点滴状、渗流状出水现象。

④K111+699~K111+735,Ⅴ级;该段隧道处于含碎石粉质黏土:可塑,结构松散;强风化凝灰岩:浅灰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呈裂隙块状结构,层间结合差;围岩稳定性差,初期支护不及时易产生大坍塌甚至冒顶;边仰坡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坡面防护,避免雨季出现滑坡。雨季施工洞室有滴水现象。

2.2.7 隧道进出口边坡稳定性评价

隧道进口位于山体斜坡上,自然坡度约30~450。仰坡岩土体由强风化及中风化基岩组成。根据调绘资料及钻探揭示,强风化及中风化岩层,节理裂隙发育,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加固措施。建议设置一定长度的明洞,尽量减少对自然坡面的损坏,同时应加强坡面的截、排水系统设计;建议进口段边坡开挖坡率:1:0.75。

隧道出口位于山体斜坡上,自然坡度约30~45°。山坡岩土体主要由强风化凝灰岩组成。根据调绘资料及钻探揭示,强风化层岩体破碎,节理裂隙极发育,施工开挖易产生崩塌、掉块、落石等不良地质现象。建议设置一定长度的明洞,尽量减少对自然坡面的损坏,同时应加强坡面的截、排水系统设计。建议出口段边坡开挖坡率:1:0.75。

隧道进口位于山体斜坡上,自然坡度约25~35°。仰坡岩土体由残破积含黏性土角砾组成。。根据调绘资料及钻探揭示,残坡积层范围广、厚度大、结构松散,自稳能力差,洞口开挖极易产生工程滑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强风化层岩体破碎,节理裂隙极发育,施工开挖易产生崩塌、掉块、落石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加固措施。

隧道进口位于山体斜坡上,自然坡度约30~45°,斜坡岩土体由残破积含黏性角砾、强风化玻屑熔结凝灰岩组成,根据调绘资料及钻探揭示,残坡积层范围广、厚度大,结构松散,自稳能力差,洞口开挖极易产生工程滑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加固措施。建议设置一定长度的明洞,尽量减少对自然坡面的破坏,同时应加强坡顶截水、坡面排水系统设计:建议进口段边坡开挖坡率:残坡积层1:1.25,强风化岩1:0.75。

隧道出口位于山体斜坡上,自然坡度30~45°。斜坡岩土体由残坡岩体由残坡积含黏性土角砾、强风化玻屑熔结凝灰岩、全风化玻屑熔结凝灰岩组成。根据调绘资料及钻探揭示,残坡积层范围广、厚度大,结构松散,自稳能力差,洞口开挖极易产生工程滑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强风化层岩体破碎,节理裂隙极发育,施工开挖易产生崩塌、掉块、落实等不良地质现象。建议设置一定长度的明洞,尽量减少对自然坡面的破坏,同时应加强坡面的截、排水系统设计。建议出口段边坡开挖坡率:残坡积层1:1.25,强风化岩1:0.75。

隧道出洞口外有公路征地红线外不拆迁的民房。隧道出口段进行爆破作业时,爆破飞石和爆破震动将对民房和村民日常起居安全造成一定影响,需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和爆破震动监测(评估)。

隧道出洞口外有公路征地红线外不拆迁的民房。隧道出口段进行爆破作业时,爆破飞石和爆破震动将对民房和村民日常起居安全造成一定影响,需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和爆破震动监测(评估)。

隧道进口端东、南、西面都是山体,西北侧约320米是里加畔村的部分民房,其他没有任何受保护的民房和设施。隧道出口端的东、西面没有受保护的民房和设施,南面是路线的方向,西南面离爆区约250米是一片彩钢厂房,北面是山体,在山顶山隧道的上方有两座高压线铁。

2.4本项目安全管理重点和难点分析

刺渡2#隧道洞口布置图

施工期间在隧道洞口处修建房屋作为施工队伍临时驻地,租用现有厂房用做混凝土搅拌站,在隧道口临时征用农田布置材料堆码区和生活区。施工平面布置见下图所示:

项目经理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总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组织充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部分作业人员进场开展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办理用水、用电、用地和施工等手续,施工临时设施,为项目尽早开工创造条件。

2.6.3.1 本项目爆破作业人员配备见表:

(1)爆破负责人职责:

①负责爆破的设计和总结,指导施工,检查质量;

②制定爆破措施,检查实施情况;

③负责制定盲炮处理的技术措施,并指导实施;

④参加爆破的调查和处理。

①保管所领取的爆破器材,不应遗失或转交他人,不应擅自销毁和挪作它用;

②按照爆破指令单和爆破设计规定进行爆破作业;

③严格遵守本规程和安全操作细则;

④爆破后检查工作面,发现盲炮和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及时上报或处理;

⑤爆破结束后,将剩余的爆破器材如数及时交回爆破器材库。

(3)爆破员安全职责:  

①负责本单位爆破器材购买、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

②督促爆破员、保管员、押运员及其他作业人员按照本规程和安全操作细则的要求进行作业,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

③经常检查爆破工作面,发现隐患应及时上报或处理,工作面瓦斯超限时有权制止爆破作业;

④经常检查本单位爆破器材仓库安全设施的完好情况及爆破器材安全使用、搬运制度的实施情况;

⑤有权制止无爆破员安全作业证的人员进行爆破工作;

⑥检查爆破器材的现场使用情况和剩余爆破器材的及时退库情况。

(4)爆破器材保管员职责:

①负责验收、保管、发放和统计爆破器材,并保持完备的记录;

②对无爆破员安全作业证和领取手续不完备的人员,不得发放爆破器材;

③及时统计、报告质量有问题及过期变质失效的爆破器材;

④参加过期、失效、变质爆破器材的销毁工作。

工程悬挑外架脚手架施工方案2.6.3.2 本项目三类人员配备见表:

2.6.2 技术准备

尽快和业主、监理办理测量桩点的交接。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对业主所交桩点进行复测,复测成果上报业主和施工监理审定。

在施工前熟悉复核设计图纸、资料,熟悉项目合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工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和优化。

制定现场施工的技术管理办法以及有关质量、安全、进度管理办法。

施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操作规程培训中原特钢股份有限公司液压油缸生产线搬迁技术改造项目厂房工程管道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以提高作业人员技术和操作水平。针对本标段有关技术难点、重点制定科研攻关计划,并组织实施为施工生产服务。落实安全、消防和安保措施,以及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为了提高安全管理,项目部和专业的团队签订了安全顾问合同书,并邀请顾问组专家在施工前针对我项目工地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风险评估。针对项目部施工,专家组做出了合理有效的建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