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2013JP03地块高大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为保证门窗洞口的位置和尺+寸准确,要求门窗模板可拼装、易拆除,钢度好、支撑牢、不变形,不移位。门窗洞口模板内设横、竖向支撑,横向及竖向支撑间距满足规范要求,并分别沿洞口模板竖向及横向排匀。钢管与钢管正交处用直角扣件扣紧,斜交处用转向扣件扣紧,形成一个整体、可靠的支撑体系,保证洞口模板不会发生变形。
为保证外门窗洞口位置准确,使上下层洞口位置在同一条垂线上,可在墙模板两侧加设限位筋,底部设置定位钢筋。洞口模板侧面加贴海绵条防止漏浆。
某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工程机电施工组织设计6.3.5 楼梯模板安装
本工程楼梯为板式楼体,楼梯模板底模采用木模板、木龙骨、侧模,板宽等于楼梯踏步高与梯段板厚,长度按梯段长度确定,根据楼梯踏步尺寸在板上放样,制成锯齿形模板,每个锯齿两直角边分别等于踏步的高和宽。楼梯踏步模板按照楼梯的宽度、高度和长度,踏步的步数来配制。梯段的底板模板按楼板模板布置,施工完后绑扎钢筋。
6.4.1 梁柱接头模板做法
本工程质量目标要求高,对关键部位进行针对性的模板支设,梁、柱接头是重点控制的部位,梁柱接头采用 U 形整块模板。保证接头模板的整体性和砼成型质量,防止梁柱接头位置混凝土出现错台。防止阴阳角位置混凝土出现漏浆。
模板排版→模板加工→测量放线→模板安装→加固。
1) 根据图纸,对柱模板进行排版,确定梁、柱截面尺寸。
2) 模板上弹出梁截面尺寸线,依据尺寸线对模板进行加工。
3) 模板安装完毕后进行加固,在阴阳角部位采用木方加固,防止涨模、漏浆。
4) 模板拆除时先拆除梁底、梁侧模板,再拆除梁柱接头处模板。
6.4.2 墙柱模板下口做法
墙、柱模板下口设置通长角钢措施,提高模板整体性和混凝土根部顺直度,防止下口漏浆,提高了剪力墙根部的顺直度和混凝土观感。
墙、柱模板下口砂浆找平→沿剪力墙外廓线放置角钢→模板安装、加固→混凝
1) 模板及角钢下方的混凝土面,混凝土初凝时应抹平压实,凹凸处用砂浆找平,防止漏浆。
2) 角钢宜采用 50mm×50mm 规格,过小刚度不足。
3) 最下一排对拉螺栓设置不宜过高,距地 300mm 为宜。
4) 角钢放置时需紧贴模板根部,木方背楞紧贴角钢加固。
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在模板拆除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待用。模板的拆除必须接到项目部的拆模通知后方可拆除,严禁私自拆除模板。
6.5.1 墙、柱模板拆除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拆除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核查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除,并履行拆模审批签字手续。
1 模板拆除时,结构砼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或设计要求。侧模以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预埋件或外露钢筋插铁不因拆模板碰挠而松动。
2 结构拆除底模支架应依据施工技术方案对其结构上部施工荷载及堆放料具进行严格控制或经验算在结构底部增设临时支撑。
3 模板拆除时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应先拆除连接附件,再旋转底脚丝杠,使模板向后倾斜,与墙体脱离。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在墙上口晃动、撬动或用大锤砸模板。
4 阴角模拆除:角模的两面都是混凝土墙面,吸附力较大,加之施工中模板封闭不严,或者角模位移,被混凝土握裹,因此难以拆除;需先将模板外表的混凝土剔除,然后用小锤敲高出部分的角模进行脱模。
5 起吊大模板前,应将与墙体相连的穿墙螺栓等附件全部取出,使大模板完全脱离墙体,经检查无误后方准起吊,提升模板时速度应平和缓慢。
6 模板的制作、安装和拆除,均应建立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的制度。拆下的模板及附件应及时维修保养,清理干净刷油或脱模剂,并分类整齐堆放。
6.5.2 梁、板模板拆除
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以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预埋件或外露钢筋插铁不因拆模碰扰而松动。
本工程为高支模,底模拆除时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100%。
6.6.1 验收标准
6.6.2 验收程序
1 对进入现场的钢管支架构配件的检查与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有钢管支架产品标识及产品质量合格证;
2) 应有钢管支架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及产品使用说明书;
3) 当对支架质量有疑问时,应进行质量抽检和试验。
2 模板 支架应根据下列情况按进度分阶段进行检查和验收:
1) 基础完工后 及模板支架搭设前;
2) 超过8m的高支模架搭设至一半高度后;
3) 搭设高度达到设计高度后和混凝土浇筑前。
3 脚手架应根据下列情况按进度分阶段进行检查和验收:
1) 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
2) 首段高度达到6m时;
3) 架体随施工进度逐层升高时;
4) 搭设高度达到设计高度后。
6.6.3 验收内容
1 对支架应重点检查和验收下列内容:
1) 基础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平整坚实,立杆与基础间应无松动、悬空现象,底座、支垫应符合规定;
2) 搭设的架体三维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搭设方法和斜杆、钢管剪刀撑等设置应符合本规程规定;
3) 可调托座和可调底座伸出水平杆的悬臂长度应符合设计限定要求;
4) 水平杆扣接头与立杆连接盘的插销应击紧至所需插人深度的标志刻度。
5) 采用普通钢管扣件搭设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时,还应对扣件螺栓的紧固力矩进行抽查,抽查数量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规定,对梁底扣件应进行100%检查。
2 模板支撑架搭设完后,按下表进行检查验收:
6.6.4 验收人员
模板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模板支撑架验收时,应具备下列技术文件:
1 楼板模板支撑架的专项施工设计方案;
2 生产厂家、租赁公司的营业执照;
3 构配件质量合格证书、力学性能检验报告;
4 构配件质量检验记录;
5 模板支撑架安装、使用检查验收记录。
6.7 监测监控措施
本工程采用盘扣承插式脚手架支撑体系,模板支撑系统在搭设、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及混凝土终凝前后,模板支撑体系的位移应随时监测。
1 班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施工工长,进行日常安全检查,项目部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公司每月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资料。
模板架体搭设前,由施工员和安全员对所支撑的梁、板进行检查,按规范要求,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强度(1.2N/mm²)时方可进行本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
2 日常检查、巡查的重点部位:
1)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 支撑基础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 水平杆件是否松动。
4) 支撑体系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垂直度是否超过规范标准;
5) 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6) 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 支撑体系和各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3 在承受六级及以上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4 在浇筑混凝土前,架体必须经过相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由专职安全员、施工员对高支模体系进行检查、随时观测支撑体系的变形情况,同时配备至少两名经验丰富的专职架体搭设人员。发现隐患,及时停工整改,待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1) 检测项目: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2) 在支架边角位置及中间按每隔15m间距设置监测剖面,每个监测剖面应布置不少于2个支架水平位移和立杆变形监测点、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
必须使用经纬仪、水平仪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不得目测,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置变形监测报警值。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高支模搭设允许偏差及预警值要求
混凝土浇筑期间安排2人在高支模区域下部负责监控检查混凝土浇筑时支撑体系的安全状态,监控人员配备对讲机,发现漏浆、模板及满堂架体系发生变形等异常时及时与上部施工人员联系,立刻停止混凝土浇筑施工,待查明原因并整改完善后方可继续施工。
在支架边角位置及中间按每隔15m间距设置1根监测立杆,立杆顶部分别设置1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和1个垂直位移监测点。
第七章 各项管理计划
7.1 进度管理计划
7.1.1 施工进度控制点
详见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
7.1.2 施工进度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参见施工安排中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7.1.3 进度管理措施
7.2 质量管理计划
7.2.1 质量控制目标分解
7.2.2 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参见施工安排中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7.2.3 确定质量控制点
7.2.4 质量保证措施
7.3 安全管理计划
7.3.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分解目标
7.3.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参见施工安排中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7.3.3 职业健康安全重大危险源
7.3.4 职业健康安全资源配置计划
7.3.5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本工程制定和实施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见表7.3.5。
表7.3.5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7.3.6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7.3.7 雨期施工保证措施
1、雨天使用的模板拆下后应放平,以免变形。
2、模板拼装后尽快浇筑混凝土,防止模板遇水变形。若模板拼装后不能及时浇筑混凝土,又被雨水淋过,则浇筑混凝土前应重新检查、加固模板和支撑。
3.对于本工程使用的模板,在雨期要加强模板的防潮保护作用。
7.4 绿色施工管理计划
7.4.1 绿色施工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参见施工安排中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7.4.2 绿色施工实施措施
7.4.3 绿色施工评价
1)批次评价:按照月度进行批次评价。
(1)每一个月自评一次;由总包单位组织,邀请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参与。
(2)以过程资料为依据,对每个评价要素进行评价,并填写要素评价表;
(3)对每个评价要素的自评结果进行加权整理,形成批次评价表,形成批次得分;
(4)参与各方签字后,资料归档保存。
2)阶段评价:按照施工阶段进行阶段评价。
(1)由监理单位组织,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参与;
(2)每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
(3)在要素评价、批次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包括要素评价表、批次批次评价表及施工过程资料;
(4)将评价结果填入阶段评价表;
(5)各方签字、资料归档保存;
(6)评价严格按照《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执行。
7.5 成品保护计划
7.5.1 成品保护管理组织和职责分工
参见施工安排中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7.5.2 成品保护计划及保证措施
组 员:林维铭、陈智、黄世耀、廖威、邱尔汉、张悦、蓝煌展、郑寿洪
8.2 不同情况应急措施
2)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措施
4)模板坍塌、脚手架倒塌或坠落、大型设备倒塌抵抗措施。
触电、火灾、坍塌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组 员 谭明烽、郑寿洪、蓝煌展、吴炜东
组长职责:负责事故的决策和全面指挥,调动全部救援人员、设备、物资等资源。
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具体指挥,组织相关人员及时赶到现场,组织指挥救援工作。
2 项目部应急救援各组成员分工及职责(职责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SL 260-2014标准下载,各项目可根据需要实际添加完善)
(1)应急行动、抢险组:
职责:负责现场警戒、维护秩序 、疏散救援现场闲杂人员及疏导交通,引导救援人员、物质、车辆、设备进入救援现场,保护好现场;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负责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
职责:组织好救援物资、设备车辆进场施救,协助抢险人员对施工设备进行保护,对抢险现场进行组织、协调、指导;负责调集抢险器材、设备;负责解决全体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员的食宿问题。
职责:负责制定相关安全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对安全事故及时勘察现场情况,做出合理科学的技术分析、判断,及时向指挥部汇报,并指导、协助应急抢险急救工作。
DB3710T 140-2021 建筑工程应急预案编制规程(导则).pdf(5)善后处理及事故调查组:
(6)医疗卫生救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