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

测量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3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测量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

层 高 : ±2mm ;

全 高 : 3H/10000,且不应大于±10mm ;

标高基准点的确定非常重要,标高传递前,必须进行复核,标高基准点需要妥善保护。

某建筑住宅施工组织设计6.3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

1. 建筑物大角铅直度的控制

首层墙体施工完成后,分别在距大角两侧30cm处外墙上,各弹出一条竖直线,并涂上两个红色三角标记,作为上层墙支模板的控制线。上层墙体支模板时,以此30cm线校准模板边缘位置,以保证墙角与下一层墙角在同一铅直线上。以此层层传递,从而保证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

2.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

为了保证剪力墙、隔墙和柱子的位置正确以及后续装饰施工的及时插入,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测出墙、柱位置,弹出墙柱边线,然后放测出墙柱30cm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标记红三角,每个房间内每条轴线红三角的个数不少于两个。在该层墙、柱施工完后要及时将控制线投测到墙、柱面上,以便用于检查钢筋和墙体偏差情况,以及满足装饰施工测量的需要。

3.门、窗洞口测量控制

结构施工中,每层墙体完成后,用经纬仪投测出洞口的竖向中心线及洞口两边线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体上。室内门窗洞口的竖直控制线由轴线关系弹出,门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据标高控制线由钢尺传递弹出。以此检查门、窗洞口的施工精度。

本项目沉降观测工作分为四个部分:基准点埋设,观测点埋设,精密水准测量和资料整理与提交。如果观测期间发现沉降异常,则要对建筑物进行水平位移和楼体倾斜的监测。

基准点是检验和直接测定观测点的依据,要求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稳定不变。故须埋设在稳定的地方,且离开被测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为了便于校核,以验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基准点数目应不少于三个。

基准点的具体埋设位置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视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根据本项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埋设三个深式永久水准点BM1、BM2及BM3作为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其埋设方法采用钻探成孔法(如附图一所示),用钻机钻至中风化基岩面或原状土层,孔径为110mm,把ф40mm的镀锌水管插入孔底,清孔、锤实,用导管浇灌1:1水泥砂浆。管头露出所浇注水泥面2~3cm,顶部焊接预制铜标芯作为观测立尺点,然后设置保护箱盖。

6.4.2沉降观测点埋设

观测点是固定在待测建筑物上的测量标志, 埋设位置应保证施工期间和建筑物竣工后一段时期内能顺利进行观测,并能正确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布设在首层或负一层的承力柱或剪力墙上,应选择在既便于观测又不易受碰撞破坏的位置埋设。根据规范规定及设计要求,拟布设16个沉降观测点,编号分别为J1~J16,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如附图三所示。

观测点采用Ф16mm的圆钢预制,一端加工成圆头打磨平滑作为观测立尺点(如附图二所示)。采用冲击钻钻孔置入法埋设,观测点设在首层或负一层指定柱上高出地坪面20~40cm处。

基准点及观测点埋置好后,应注意保护,严防碰动和破坏。

6.4.3精密水准测量

观测作业由具专业职称的工程师施测,为保证观测精度,在观测过程中遵循三固定的原则,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观测路线。

6.4.4观测时的注意事项:

(1) 每次观测,均要对基准点进行高差检测校核,验证其点位稳定可用后,才对沉降点进行观测。

(2) 应尽量避免在卷扬机、搅拌机等有震动影响的范围内设站。

待基准点、观测点埋好稳固后,即可进行首次观测,以后的建设期每增加两层观测一次,直至封顶;封顶后每个月观测一次,连续观测一年。若沉降达到稳定指标,即最后半年内所测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4mm/天,说明基础沉降已趋于稳定,即可停止观测。若沉降仍不稳定,以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预计观测总次数为23次,观测过程总历时约两年。

观测中如突然发生大量沉降、各测点沉降量严重不均匀或建筑物出现较大裂缝等异常情况,应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并在观测记录中注明这些情况,及时向甲方和设计方汇报。

具体的观测时间,以双方的约定为准,封顶后的观测可根据施工及装修进度作适当调整。

(1) 基准点联测:每次观测前均首先联测基准点,按照环形闭合网施测,计算闭合差,并按测站数计算各点改正数,以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

(2) 沉降观测:布设环形闭合网,尽量选用固定测站,逐点观测,计算环线闭合差并根据测站数进行平差,准确计算出各点的高程。同一观测点相邻两次观测间的高程差,即为该点本次观测的沉降量。

6.4.7资料整理与提交

每周期观测结束后,应对观测数据和计算资料及时进行整理验算,计算各观测点的沉降量,填制观测成果表,并及时提交给甲方。

沉降观测竣工后,应提交下列成果资料:

2、基准点及观测点平面位置示意图;

4、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6.5.1基准点埋设,观测点埋设

在建筑物外侧35m左右,且在建筑物外立面延长线上布设监测基准点,按照矩形的建筑物来布点的话,应布设4个稳定的基准点。观测点采用与全站仪配套的反射片,布设在建筑物外立面上,并顶底对应布设。

6.5.2选用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应采用2“的免棱镜全站仪。

按照《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二级变形测量等级要求,水平角观测2测回,竖直角2测回,测距2测回,每测回4个读数。

基于全站仪反射片技术的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是在被测建筑物所在工业场地上建立独立坐标系, 使用全站仪反射片在建筑物待测面上布设监测点,通过高精度全站仪直接观测建筑物上倾斜监测点三维坐标,获取建筑物主体或各层间监测点的x方向和y方向的偏移量。继而计算建筑物整体倾斜和位移。

测出建筑的高度h(如反射片安装在建筑物顶部和底部,即以反射片的垂直距离作为建筑物高度)。

测出顶底反射片水平夹角a。

测出基准点到建筑物的水平距离s

则建筑物主体倾斜量d=s*tan(a)

主体倾斜率l=d/h

主体倾斜度v=arctan(d/h)

下一次测量同样计算出倾斜率,按照测量的时间和两次倾斜率的差别计算出倾斜速率。

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一般每1个月监测1次,可根据监测点的变形情况适当地加大或减少监测频率,重点监测变形较大的监测点,如遇到监测值达到预警值时监测加密。

6.5.5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

注:监控量测警戒值为极限值的80%。综合考虑以墙顶沉降、桩体沉降及倾斜作为施工安全判别标准。

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代表结构出现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为了明确结构是否安全,分析造成不安全趋势的原因,拟定保证工程安全的施工措施,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进行分析,预测结构下一个施工阶段的变形与内力变化情况,判断结构是否安全,对改变施工工艺与流程后的结构响应进行反馈。

7施工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

7.1.1测量的基本要求

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

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测量规范》,此工程设置精度等级为二级,测角中误差20秒,边长相对误差1/5000。

7.1.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7.1.2.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a.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

7.1.3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

a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b半永久性水准点位处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测量规程规定的半永久.

c控制桩要合理埋设,并妥善加以保护。

d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e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7.1.4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

7.1.4.1水准点的埋设

水准点选取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墙水准点应选设在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应位于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7.1.4.2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7.1.4.3标高校测与精度要求

每次引测标高需要作自身闭合外,对于同一层分几次引测的标高,应该联

测校核,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

7.2.1.1竖向投测精度取决于测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设备的技术的状态。从这两方面着手控制投测精度。

7.2.1.2测量人员经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7.2.1.3测量人员施测前认真理解方案。

7.2.1.4仪器需有检定合格证。

7.2.2 竖向投测程序

7.2.2.1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二层楼面基准点,调平后,接通电源射出激光束。

7.2.2.2通过调焦,使激光束打在作业层激光靶上的激光点最小,最清晰。

7.2.2.3通过顺时针转动望远镜360度,检查激光束的误差轨迹。如轨迹在允许限差内,则轨迹圆心为所投轴线点。

7.2.2.4通过移动激光靶,使激光靶的圆心与轨迹圆心同心,后固定激光靶。在进行控制点传递时,用对讲机通信联络。

7.2.2.5轴线点投测到楼层后,用光学经纬仪进行放线。

7.2.2.6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下列控制线,所有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

7.2.3测量精度要求

7.2.3.1距离测量精度 : 1/5000 ;

7.2.3.2测角允许偏差 : 20″ ;

7.2.4垂直度控制。

结构施工中每层施工完毕,应检测外墙偏差并记录,并每层检查门窗洞口净空尺寸偏差,同一外立面同层窗洞口高低偏差及各层同一部位窗洞口水平位移,弹外墙窗口边线竖直通线。

7.2.5竖向测量允许误差

层 间 : 2.5mm ;

全 高 : 3H/10000,且不应大于±10mm ;

(1)整个工程工期较紧,从浇筑垫层期,是否能按计划完成将直接影响基础工程能否在雨季来临前结束这一重要目标,因此,基础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将决定设备安装工期能否按期完成,特制定如下工期保证措施。

(3)层层落实责任,公司总经理与项目经理签定《施工目标责任合同书》,把工期作为考核项目经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并以此为依据决定项目经理部的奖金或扣发,项目经理与各生产班组签定责任合同,加大奖罚力度,督促全体人员群策群力,克服困难,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4)科学安排施工作业计划,合理划分施工流水区段,确保各工种的交叉作业,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配,尽量达到劳动力均衡,保证工序穿插衔接合理,以创造更多的作业面,加快施工进度。

(5)加快开工前准备,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工人和设备进场,搭设临建,布置临时用水用电线路,做好测量、定位放线等工作。

(6)充分发挥我公司多次施工同类工程的优势,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该工程的施工,在确保工期的同时提高施工质量。

(7)严格按照拟定要求,组织施工机械及劳动力按时到位,安排晚间加班,施工管理人员跟踪到位。

(8)遵循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原则,项目管理人员每日核定当日完成工作量,完不成计划的必须加班完成,确保总工期的实现。对发现不服从管理的操作人员清退出场,对能超额完成的则给予奖励。

(1)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各项经济承包及分包合同均有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奖罚办法。

(2)在编制施制定施工方案和下达施工计划时,必须同时制定和下达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无安全措施技术交底,不得施工。

(3)生产工人应掌握本工种操作技能,熟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认真建立“职工安全教育记录卡”,及时做好记录。

(4)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每天有佩带袖章的安全员值班。现场设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牌、防火须知牌、安全无重大事故计数牌、安全责任区划分牌。在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危险区、都必须挂有安全警示牌。

(5)安全防护用品、钢管、扣件、螺栓、电力线等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6)中小型施工机具均必须专人使用,专人保养,并挂安全操作牌。

(7)夜间施工配备足够的照明,电力线必须由电工人员架设及管理,并按规定设红灯警示。

DL_T 595-2016标准下载(8)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现场安全检查制度。

(9)定期检查:项目经理部每半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安全员和作业班组随时注意安全检查。每次检查都必须做好记录,发现事故隐患要及时签发安全隐患通知单,并本着三定的原则(即定整改负责人、定整改时间、定整改措施)及时解决,将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10)对现场的要害部位及成品保护工作,坚持“谁管理,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人。

(11)在现场布置安全宣传标语,门口布置安全宣传栏及横幅。

10环境保护措施及要求

根据该工程所处位置的特点,结合我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规定,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由技术、质量、物资、安全等部门组成的环保工作小组,建立施工现场环保自我保证体系,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对现场产生的噪音、扬尘等污染采取以下措施南京至安庆铁路DK81 136-DK81 580路基施工方案,以减轻各种污染。

(1)选择低噪音机具进行施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