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京张铁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13.4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425
13.5临时用地复垦方案 432
14.1 文明施工 433
14.2 特殊地区文明施工措施 435
室内气体消防灭火系统安装技术交底_secret14.3 文物保护目标及措施 436
15.1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438
15.2 职业健康安全组织机构 438
15.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438
15.4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措施 439
16.1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体系 441
16.2征地拆迁计划与措施 445
16.3创优规划及保证措施 453
16.4创新措施 454
16.5缺陷责任期内的维护方案 455
16.6与建设、监理、设计、公务人员及其它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 455
(二)施工组织设计附图、附表 458
(一)施工组织设计文字部分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线路自DK12+413北京北站向北引出,以框架中桥上跨学院南路,在DK14+090处设清华园隧道,下穿北三环、地铁10号线、知春路、北四环、成府路、双清路等,隧道自DK19+420出地面,利用现有京包线形成双线路基段至本标段终点DK22+900。
主要施工任务包括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清华园隧道盾构段、明挖段)、轨道段(无砟道床及既有线改造)、大临过渡工程。
1.1.3主要工程数量
1.1.4设计线路的主要技术标准
⑴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⑶设计速度:120km/h;
⑷最小曲线半径:一般1200m,困难地段:700 m;
⑸最大坡度:20‰,困难地段不大于30‰;
(7)牵引种类:电力;
(8)列车类型:动车组;
(9)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10)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11)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1.1.5.1地形地貌
1.1.5.2工程地质
1.1.5.3不良地质现象、特殊性岩土
⑴不良地质:本标段范围内不良地质不发育。
⑵特殊岩土:特殊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层及软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力学性质差异较大,稳定性差。
1.1.5.4水文地质
沿线分布河流为万泉河、清河,均常年地表有水。线路在里程DK20+701.158附近与万泉河相交,在里程 DK21+122.98附近与清河相交。
区域内赋存两层地下水,地下水较为丰富。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农田灌溉及侧向径流补给,以蒸发、侧向径流、向下越流补给的方式排泄;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上层滞水的垂直渗透补给,以向下越流方式排泄;层间水主要接受侧向径流及越流补给,以侧向径流、人工抽取地下水方式排泄。历史最高水位高程接近自然地表;近3~5年潜水最高水位高程约为25.00m。
地下水水质对普通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铁路沿线河流主要有护城河、万泉河、清河、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平原区的河流一般水流缓慢。
地表水水质对普通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1.1.5.5地震动参数
1.1.5.6气象特征
线路主体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际变化大,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随着城市发展,气候变化明显,导致城市气象灾害加剧。
1.1.6交通运输条件
本段工程位于原京包线,靠近北京枢纽与京哈、京广、京沪、京九、京承等多条线路连接,既有铁路可作为厂发料、直发料的主要铁路运输线路。
施工现场附近主要公路主要有京新高速公路、北京枢纽地段国道。
与施工现场相通的城市道路主要有:1#竖井与明光西路相邻,北侧为北三环、南侧为学院南路;2#竖井北邻北四环;3#竖井紧邻双清路和清华东路,向南与北四环相接。上述城市道路日间交通繁忙、间歇性存在拥堵现象,且7:00~22:00时段限行运输型车辆,可利用夜间进行进出场运输。
1.1.7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利用的情况
1.1.7.1施工用水
本段工程沿线有自来水管网覆盖,施工用水考虑接引城市自来水。
1.1.7.2生活、施工用电
沿线供电系统发达,附近10kv电力线纵横交织,电力资源较充裕,均可“T”接,可保证施工用电。
用电考虑合理利用地方资源,同时自备发电机设备做应急预案。
施工所需油燃料由地方石油公司供应。
1.1.8建筑材料来源、运输方式
砂料从河北省采购,采用汽车运输远运方案。
石料西北来自张家口、东面来自承德和三河、南来自石家庄,采用汽车运输远运方案。
钢材由北京、唐山采购,采用汽车运输。
水泥由唐山、张家口、大同采购,采用汽车运输。
1.2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工程施工质量符合国家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含原铁道部)相关标准、规定和设计文件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铁路实车最高检测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110%,开通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目标值,在合理使用和正常使用条件下,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寿命内正常运营要求;竣工文件做到真实可靠,齐全整洁,实现一次交接合格。严格执行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铁路局下发的有关质量管理办法等管理性文件要求,严格执行京张城际铁路有限公司下发的有关安全、质量管理办法及有关细则等管理性文件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对工程质量负责,监理人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1.2.2施工安全目标
杜绝一般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杜绝因建设引起的铁路交通一般B类及以上责任事故和旅客列车一般C类及以上责任事故;遏制因建设引起的铁路交通一般C、D类责任事故;减少因建设施工引起的铁路交通安全突出问题;杜绝重大及以上火灾事故。
施工总工期46个月,开工日期2016年3月1日,竣工日期2019年12月31日。节点工期详见3.1.2节点工期。
1.2.4环保、水保目标
强化生态保护措施,做好生态和景观保护;严格控制振动影响,做好文物保护;加强水环境保护,搞好废水的处理和排放;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控制扬尘。达到:环境污染控制有效,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工程绿化完善美观,文保、节能、节材和水保措施落实到位,努力建成一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客专铁路,满足国家环保、文保、水保及有关部委批复要求。
1.2.5文明施工目标
现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物流有序,标识醒目;工地和道路无飞尘、无泥泞、无坑洼;材料堆码整齐、机械设备摆放整齐、生产生活区规划整齐;生产办公区整洁、生活居住区清洁、伙房餐厅清洁、厕所排污区清洁;水管不漏水、电线不漏电、房屋不漏雨、车辆不漏油、通风管道不漏风。创建文明工地。
1.3.1工程复杂、规模大、接口界面多、工期紧张、施工要求高
本标段承建新京张铁路长度10487m:包括路基段(含U形槽)工程、明挖隧道区间、盾构隧道、桥梁工程、轨道工程,其中利用既有京包线单线长度为3000m,桥梁改造2座、新建1座、拆除新建1座,新建双线段长度7487m(包含清华园隧道),工程复杂、规模大、接口界面多。
清华园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全长5330m,其中盾构段长3766.5m、明挖段长1419m,含3个盾构井。扣除施工准备和后期配合,实际工期仅27个月,工期紧张,为本标段控制工程,对施工要求高。
1.3.2征地拆迁工程量大、协调难度大
本标段线路主要在北京城区五环以内,所经地区为人口密集区域,征地拆迁较为复杂。同时各种电力设施、地下管线、通信线路密布,建筑拆迁、三电迁改政策性强、协调量大,拆迁重点工程多,征地价格高、临时用地困难。工程土地节约、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工程绿化和交通疏解的要求高。
1.3.3清华园隧道地质复杂、环境风险高、施工难度大
清华园隧道长距离穿越卵石土地层,地质条件异常复杂,该地段对刀盘刀具磨损大,不利于盾构连续掘进施工。
清华园隧道在学院南路北侧入地,并行城铁13号线,依次下穿北三环路(上穿规划地铁12号线)、知春路、地铁10号线、北四环路、成府路、双清路、上穿地铁15号线后出地面。下穿道路车流量大,管线复杂,运行地铁线路承担着巨大的客流输送任务,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地表不均匀沉降,确保施工安全。
1.3.4工程地处中心城区,文明施工、环境保护要求高
本标段线路自北京北站至清河站,均在北京主城区内,沿线商业区分布较多,人员密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要求极高,施工中需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环境破坏、不排放污水、废气,不扬尘,保护周边环境,处处体现环保意识,树立良好形象。
1.4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分析及对策
根据工程特点和总体施工组织进度安排,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清华园隧道工程为本标段控制性工程。明挖区间、盾构隧道工程为本标段的重难点工程。
1.4.1控制性工程及重难点工程分析
1.4.1.1清华园隧道盾构段
⑴ 盾构下穿、侧穿建(构)筑物
清华园盾构隧道长距离与城铁13号线区间并行,并穿越沿线4座车站,隧道结构距离13号线距离较近(9.6~26.6m)。隧道穿越地铁10号线知春路站换乘通道及区间结构,距离结构最小净距约;隧道施工过程中如何确保既有线运营及乘客人身安全,是本工程的难点,也是施工控制的重点。
盾构隧道下穿北三环路、知春路及北四环路框架桥,穿越多处供水管线、污水管线、热力管沟及高压煤气管,盾构隧道距离管线较近,局部距离在左右;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如何确保道路结构及管线安全,是本工程盾构施工控制的难点。
盾构隧道穿越周边多座敏感建筑物,分别穿越北三环路、知春路、北四环路、成府路,下穿运营地铁10号线、地铁15号线等,建筑物部分较为老旧,地面风险源及管线极多,穿越过程中如何保证敏感建筑安全,是盾构掘进控制的重点。
清华园隧道地质主要为卵石土地层,其中全断面卵石地层达1800m、卵石和粉土复合地层1200m。卵石土地层对刀具的磨损非常严重、且自稳能力较差,掘进时需采用合理的掘进参数、优质的循环泥浆,同时做好刀具检修工作。根据国内经验平均掘进约100~150m即需要更换一批刀具。
盾构井3#进洞端埋深约为6.8m,覆土埋深不足0.6倍洞径,属超浅埋地段,隧道穿越拱顶地层以杂填土土、粉土、粉质粘土为主,洞身及基底地层以粉质粘土为主;2#盾构井2a进洞端埋深约22m,拱顶地层一粘土、粉土、细砂、粉质粘土为主,洞身及基底地层主要以卵石土为主,该地层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丰富,地层承载能力差。
盾构井1#出洞端埋深约4m,属于超浅埋接收。隧道穿越拱顶地层以杂填土土、粉土、粉质粘土为主,其中1#盾构井端头洞身及基底地层以粉砂、粉质粘土为主,中间夹杂少许卵石土;2#盾构井2b出洞端埋深约20m,拱顶地层一粘土、粉土、细砂、粉质粘土为主,洞身及基底地层主要以粉质粘土、卵石土为主,该地层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丰富,地层承载能力差。
1.4.1.2清华园隧道明挖段
1.4.2控制性工程及重难点工程应对措施
1.4.2.1清华园隧道盾构段
⑴ 盾构下穿、侧穿建(构)筑物
充分考虑盾构隧道施工对建构筑物及管线的影响,在穿越前采取具体措施如下:
根据穿越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及管线的调查、评估报告以及专项设计文件等基础资料,并据此对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调查,搜集详细的基础资料,对建(构)筑物和其他环境风险有系统的认识,做好穿越前期准备。
盾构通过前选择类似地质及埋深地层区段模拟施工,通过模拟段监测数据不断调整优化掘进参数,选择沉降数据满足建构筑物及管线安全要求对应的掘进参数。
严格控制主要掘进参数,包括掘进速度、总推力、排泥量等;减小压力波动,采用均匀快速推进;盾构下穿影响区域加强洞内同补注浆、二次深孔注浆施工管理,确保管片背后浆液饱满密实;加强泥浆管理和出土量监控、防止超挖和欠挖。
为将盾构隧道施工对建构筑物及管线的影响减到最小,可采取如下施工控制措施:
①立刻与产权单位建立联系,确定下穿建构筑物及管线的沉降控制要求和标准。按照其要求和专项设计图纸编写详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该方案实施。
②选择穿越建构筑物合适的时机NB/T 20489-2018标准下载,下穿地铁、城铁线路等尽量安排在夜间停运期间快速穿越。
③加强监控量测,在施工中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及时掌握结构的变形情况,并据此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④严格控制主要掘进参数,按照“高粘优浆、合理低压、精细控制、平稳推进、快速拼装、禁止停机、一次通过”的原则,严格掘进过程管理控制,严控泥水压力和注浆压力,防止压力大的波动,平稳、快速通过地面建构筑物地段。过程中注意适当降低刀盘转速,减小对周围土体的扰动。
⑤加强同步注浆,同步注浆浆液采用水泥砂浆,根据施工速度调整浆液凝结时间,严格控制浆液配比,确保其和易性和流动性。同步注浆采用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的双控制,既要保证浆液充填率,也要避免注浆压力过高产生劈裂。
⑦盾构姿态控制:进入影响范围内盾构保持平稳推进,减少纠偏,减少对正面土体的扰动。平面位置控制在±30mm之内;掘进速度控制在20mm/min左右,防止因掘进速度过快对正面土体产生较大冲击。
⑧加强监控量测,严格控制沉降。通过地表监测、建构筑物监测提供的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和控制盾构穿越过程中的施工参数中国气象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面40000平方米),使盾构施工对地面的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