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中建三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完美格式).doc1、底板砼浇筑过程中由一次到顶斜向分层,砼浇筑统一由一侧向另一侧进行,以保证砼泌水、浮浆流向一致,便于砼浇筑过程中有组织地抽排;
2、砼泌水处理:浇筑前,预先准备足够的潜水泵及配套的排水软管,在浇筑过程中,置于泌水流向位置抽排,大量泌水时使用功率为3-4KW的潜水泵抽排,小量泌水采用小功率软轴泵进行抽排;浇筑过程中若遇到下雨天气视现场情况增加排水泵;
3、砼浮浆处理:浇筑前,预先准备足够的污水泵及配套的排水软管,在浇筑过程中,置于浮浆较多位置及砼表面抽排;
1、泵送混凝土前,先将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以湿润和清洁管道,然后压入纯水泥浆或者1:2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再泵送混凝土。
2、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在160~200mm,若遇到混凝土塌落度偏低影响正常浇筑,应及时退回搅拌站处理TBT 1528.3-2018 铁路信号电源系统设备 第3部分:普速铁路信号电源屏,施工人员不得随意向泵车中添加水。
3、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不应多于30min,如超过30min则应及时清管,以免堵管。
4、若遇堵管,不得将堵管离析后的混凝土浇筑至底板结构中,必须将其转出底板范围外。
5、不得将水管端头放至建筑面以内。以免水管冲蚀未凝固的混凝土,导致水泥浆被冲走后结构强度偏低。
6、在浇筑整过程中,工长应做好搅拌站和现场需求混凝土量的调度工作,坚决杜绝混凝土浇筑中断。
7、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劳务队伍在施工过程中,若遇到问题应及时向工长汇报,若工长不能解决时应及时向上级反映。
本工程底板砼厚度最大达到为2300mm,一次性浇筑面积大,砼硬化所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因砼在较大截面范围内硬化速度和散热条件的差异,内部会产生一定的温差,可能导致底板砼产生温度裂缝。如何防止底板大体积砼在养护期间产生温度裂缝,尤其是深层或贯穿裂缝,是底板大体积砼施工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对浇筑后的砼进行温度监控,随时掌握砼内部温度变化动态,以此指导砼的养护工作,及时做好砼覆盖、养护工作,保证砼内表温差控制不超过25℃。
插表 45砼浇筑内外温差估算
插图 42测温点布置详图
测温延续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始至撤保温膜后为止。测温时间间隔在混凝土浇筑后6小时开始,第一、二天间隔两小时、第三天间隔三小时,第四、五天间隔四小时,第五、六、七天间隔五小时,若温度变化稳定,可随后停止测温。其后为8小时;测温点应在平面图上编号,并在现场挂编号标志,测温作详细记录并整理绘制温度曲线图,温度变化情况应及时反馈,并根据温差做好保温措施。每天测温记录交技术负责人阅签,并作为对混凝土施工和质量的控制依据。测温记录见下图。
插表 46混凝土测温记录表
预埋的钢筋头上面应悬挂红色飘带,并在混凝土浇筑期间注意保护,不得损坏测温点。
插图 43测温点布置图
附着于钢筋上的半导体传感器应与钢筋隔离,保护测温探头不受污染,不受水浸,插入温测仪前应擦拭干净,保持干燥以防短路。
1、基础底板混凝土终凝前压光后人工扫毛,立即在表面覆盖麻袋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2、砼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好,以致表面泛白或出现干缩细小裂缝时,要立即仔细加以遮盖;
3、砼强度超过1.2N/mm²以后,方能允许上人;
4、底板砼养护过程应根据砼测温成果不断调整覆盖层,当砼实测内部温差或内外温差超过25℃时应加盖草袋等覆盖层。
大体积砼砼结构由于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所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由此形成的温度收缩应力是导致砼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大体积砼裂缝控制主要是控制大体积砼的温度裂缝。
砼裂缝的控制技术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
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制砼,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等。
充分利用砼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米砼中水泥用量。根据试验每增减10kg水泥,其水化热将使砼的温度相应升降1℃。
使用粗骨料,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控制砂石含泥量;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或掺加相应的减水剂、缓凝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1)选用较适宜的气温浇筑大体积砼,尽量避开雨雪天气浇筑砼。
2) 参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钙等。
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1) 在砼浇筑之后,做好砼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冬季注意保湿,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
2)采取长时间的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砼的“应力松弛效应”。
3)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和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砼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砼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4)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砼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砼拌合物堆积过大高差。
5)采取二次振捣法,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加强早期养护,提高砼早期或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严格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本方案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采取一切措施减少混凝土裂缝,特别是要尽量避免混凝土有害裂缝的出现。
1、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4、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碱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1、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准确。
2、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4、底板结构允许偏差(mm):
插表 57基础筏板结构允许偏差
插表 58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职责分配
实行质量负责人负责制和质量一票否决制。项目各人员各尽其职,严把质量关。建立混凝土浇筑值班制度,明确各相关人员的职责,确保混凝土浇筑各项工作处于受控状态。
1、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制作。
2、用于检查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筏板基础混凝土施工特点,筏板基础混凝土每1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块,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底板混凝土外观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100m2抽查一处,每处10m2,且不少于3处;细部构造应按全数检查。
1、跨越模板及钢筋应搭设马道。
2、泵管下应设置木枋,不准直接摆放在钢筋上。
3、混凝土浇筑振动棒不准触及钢筋、预埋件及测温元件。
4、筏板基础地下室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基坑回填。
5、埋植于筏板中的高强螺栓应采用塑料纸包裹,避免混凝土浇筑期间水泥浆体污染螺丝。
1、所有用电机械设备必须设漏电保护器,所有机电设备均需按规定进行试运转,正常后投入使用。
2、基坑周围防护栏杆要随时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必须及时予以恢复。
3、夜间现场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特别是上下基坑的楼梯口照明必须到位;动力、照明线需埋地或设专用电杆架空敷设。
4、马道应牢固、稳定,有足够的承载力。
5、振动器操作人员应着绝缘靴和手套。
6、施工前,应对所有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若存在安全隐患(如无防护罩等)者,杜绝使用。
7、不得在基坑内抽烟,以免引起覆盖物起火。
8、基坑周围应留置适当数量的干粉灭火器。
1、混凝土输送泵外伸支腿底部应垫木板,泵车离基坑的安全距离应为基坑深加1米。
2、泵送混凝土作业时,软管末端出口与浇筑面应保持0.5~1m,防止埋入混凝土内,造成管内瞬间压力增高爆管伤人。
3、检修设备时必须先进行卸压,拆除管道接头应先进行多次反抽卸除管内压力,清管时,管端应设安全挡板并严禁管端前方站人TCECS 10125-2021标准下载,以防射伤。
4、清洗管道不准压力水与压缩空气同时使用,水洗中可改气洗,但气洗中途严禁改用水洗,在最后10m应缓慢加压。
1、各种材料要整齐堆放于指定地点,严禁随意堆放,材料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装的太满,以免洒落。
2、及时清理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混凝土遗洒,每天完工后安排专人清扫现场,做作到工完场清。
3、混凝土浇筑点要随时将溢撒的混凝土进行清理,以免到处遗留,造成污染。
4、振捣结束时,严禁将振动棒放置钢筋上后关闭电源,必须先关闭电源后将振动棒放下。
5、对于浇筑过程中污染的钢筋应及时用钢丝刷清除干净。
1、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戴有安全帽,人员以及材料上下基坑必须利用专用通道,严禁随意将物品上下抛掷,以免落物伤人。
2、在施工期间要安排专人进行边坡监测无震动防滑坡道施工方案,在边坡底部施工时,要特别注意上部土方稳定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撤出危险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