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杭州]高大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论证方案版 .doc第四节、支模架的特点和难点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浇捣时采用汽车泵泵送形式进行混凝土输送浇筑。
第三章、支模架形式及搭设参数
交通配套设施工程施工方案第一节、高大模板支撑形式选定
1、为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质【2009】87号文“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件规定,模板专项方案须组织专家论证。根据施工图纸中构件不同断面的分布,我们选用扣件式钢管作为本模板支撑支模架体系并进行设计计算,计算软件采用《品茗施工安全设施计算软件(2012)》。
2、在支模架搭设过程中应重点控制其立杆间距、步距、方木间距、大跨度梁板的起拱度等,为增强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在超重梁底设置剪刀撑、纵横向扫地杆进行加固处理。
3、为确保本分项工程质量与安全,就模板工程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采用胶合板、木方、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在材料上选用18mm厚九合松木胶合板作为结构构件的模板;木档采用60×80mm方木;采用可铸锻性铁制作的扣件;钢管使用Φ48×3.5无缝钢管(计算时采用Φ48×3.0)。
4、支架系统由垫板、立杆、扫地杆、水平杆、垂直面剪刀撑、水平面剪刀撑、梁底顶杆,梁侧斜撑、十字扣件、直扣件、活动扣件、顶托等组成一个支架系统。
5、为了增强支架系统的刚度和稳定性,高大模板支架须与框架柱相连接(见图),为此施工程序应先浇柱后浇梁板的方案,按照有关《规范》要求,支架搭设高度在4m及以上时,柱混凝土先浇至梁底,等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再浇捣梁板混凝土。
第二节、支撑架搭设参数
1、搭设高度为5.950m时立杆设置
1)、500×2800截面梁:小梁间距125㎜,主梁采用48×3.5钢管间距400㎜,梁支撑立杆的纵向间距400㎜,梁两侧杆横向间距900㎜。
2)、250㎜厚楼板:枋木间距200㎜,立杆的纵距b=800㎜,立杆的横距l=800㎜,能满足安全施工要求;为结合工程实际开间尺寸进行施工操作,立杆纵横间距统一按立杆布置图所示尺寸进行调整,严禁超过验算尺寸。
3)、立杆支撑详见附图。
2、搭设高度为5.95m时立杆设置
1)、500×1200截面梁:小梁为60×80枋木,间距125㎜,梁支撑立杆的纵向间距800㎜,横向间距800㎜。
2)、250㎜厚楼板:枋木间距200㎜,立杆的纵距b=800㎜,立杆的横距l=800㎜,能满足安全施工要求;为结合工程实际开间尺寸进行施工操作,立杆纵横间距统一按立杆布置图所示尺寸进行调整,严禁超过验算尺寸。
3)、立杆支撑详见附图。
地下室高大框架梁支模架搭设架体立杆下为500mm厚C35地下室基础底板;安装超高支模架体时砼达到设计强度85%后方可搭设支模架。
梁支模架搭设参数一览表
(钢管扣件式:方木平行梁跨度方向布置)
20(跨度9.999m)、17(跨度8.38m)、19(跨度9.66m)
板支模架搭设参数一览表
板底立杆与横杆连接方式
第四章、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总部署
二、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项目经理部质量保证体系
2、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本工程质量监督组织结构是甲方、监理部、施工项目部,共同对本施工过程每一道工序每一环节进行监督检查,遇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不留隐患。施工质量的保证,主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施工组织管理机构、监控体系、岗位责任制及相应管理制度来实现。
从项目经理管理层到施工班组长操作层,分二个层次建立质量责任制:一是项目管理层质量管理责任制,二是操作层质量承包责任制。使质量责任制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并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加强各级质量管理的意识,使各级人员既感到有压力,又有动力,从而推动质量管理的有力运行。
对项目部实行定期考核和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仅要提出整改意见,更应提出改进措施,使之质量不断提高。
全部材料,进场时应签收验货,详细核对其品种、数量、规格、质量要求,做到不合格的产品不进场。
(1)、认真仔细地学习和阅读施工图纸,吃透和领会施工图的要求,及时提出不明之处,遇工程变更或其他技术措施,均以施工联系单和签证手续为依据,施工前认真做好各项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规范和其它有关规定施工和验收,并随时接受业主、监理单位和质监站对本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指导。
(2)、认真做好各道工序的检查、验收关,对各工种的交接工作严格把关,做到环环紧扣,并实行奖罚措施。出了质量问题,无论是管理上的或是施工上的,均必须严肃处理,分析质量情况,加强检查验收,找出影响质量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把质量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
1、项目部应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具体责任,制定消除或减少危险性的安全技术方案、措施,认真组织方案的实施,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检查、验收。
2、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内容包括安全技术措施、监控措施、应急方案、以及紧急救护措施等内容。
3、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部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保证作业人员清楚的掌握施工方案的技术要领。
4、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必须按方案实施,凡涉及验收的项目,方案编制人员应参加验收。
5、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部必须根据工程进度及施工环境将重大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注意事项、作业时间、责任人等在工地显目位置及时公示更新。
第二节、材料、设备、劳动力组织
1830㎜×915㎜×18㎜木胶合板
直角扣件、对接扣件、旋转扣件
60㎜×80㎜×2000㎜的枋木
立杆、大横杆、剪刀撑等
Φ12穿墙螺杆、40~100㎜长铁钉、可调顶托、底托等
A=4.24×10²mm2f=205N/mm2i=15.94mmI=10.78×104mm4W=4.493×10³mm3E=2.06×105N/mm2[λ]=210
60mm×80mm木方
f=15N/mm2E=9000N/mm2[τ]=1.3N/mm2
18mm厚胶合板(松木板)
E=6000N/mm2f=13N/mm2[τ]=1.3N/mm2
f=170N/mm2A=76mm2[N拉]=12.28kN
梁钢筋自重:板钢筋自重:
备注:具体视现场情况进行调节,人力配置需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第三节、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本工程高支模面积较小,对施工质量要求高,施工过程中专门抽调一组工人进行高支撑系统施工,确保工程总进度计划。具体详见进度计划表
为使高支系统能够满足安全要求,本工程施工进度安排要综合考虑质量、进度、安全,确保高支系统严格按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搭设,施工总体进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
第四节、混凝土浇捣安排
浇捣地下室墙、柱及梁、板混凝土:
浇捣地下室墙、柱及梁、板混凝土结构,混凝土采用的商品混凝土,用汽车泵输送。由于地下一层层高较大,高度为5.95m、5.65m,为增强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故先浇筑剪力墙、柱混凝土至梁底,待其满足强度要求后(停歇1~1.5h),再浇捣梁、板混凝土。
1、浇捣竖向构件时,不允许直接向构件内直接布料,应用窜筒铁锹入模。剪力墙的浇筑采取长条流水作业,分段浇筑,均匀上升,每层布料厚度不超过400㎜,每小时的浇捣速度控制在2.5m内。
4、柱墙混凝土浇捣应分层进行,分层振捣密实,每层厚约400mm,上层振捣时振动棒插入下层50,不应对下层已振捣密实的混凝土再强震。防止混凝土离析和炸模。
5、区块砼浇捣队伍20人(扶泵管3人、振捣人员4人、摊铺初平8人、找平4人、指挥1人),混凝土在放料时由专人负责,混凝土放料不能整堆堆在一起,施工人员也不能集中一块施工,项目部值班管理人员应随时提醒工人,严格控制布料厚度,避免混凝土荷载和人荷载集中于一处。
6、顶板下部守模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重点观察大梁底部、大跨度平板中间部位、泵管下部的支架的稳定性。
第五章、支模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
a、材料进场,机具到位,人员备齐。
b、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并且混凝土强度已达到满足施工要求。
c、根据图纸要求,放好轴线和模板边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d、柱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完毕,并且已绑扎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及办理相关隐蔽验收手续。
e、已编制高大支模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方案可行。同时,根据模板的设计要求和工艺标准向班组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三级安全教育及施工技术交底等。
根据下列“操作工艺”和“操作方法”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交底人由郑玉谷、华朝晖等对工人进行质量交底、安全交底,由华建锋、朱权炳进行监督实施。
本工程高大支模架系统直接搭设在地下室基础底板上。
根据现场实际条件,现制定以下施工流程:
(1)总流程:测量放线→搭设满堂架→顶板标高引测→安装柱及梁底模板→安装梁侧模及板模板→检查验收→浇筑墙柱砼→绑扎梁板钢筋→检查验收钢筋→浇筑梁板砼→养护到设计强度→拆模
(2)安装柱模:立相邻两边模板并临时与梁板或梁底模板及满堂架固定→穿穿墙螺杆→基本调垂直这两边模板→立另两侧模板并穿好穿墙螺杆→上紧螺杆,同时将模板调垂直、平整→检查验收→封堵模板底的检查口。
搭设满堂架→引测标高→铺设方木→安装底模→安装侧梁模→检查验收。
搭设满堂架→引测标高→铺设方木→铺设模板→检查验收。
楼层框架柱、梁及顶板模板的支撑限位,主要通过搭设钢管满堂支撑体系受力;根据本工程满堂脚手高支模搭设高度,梁柱截面尺寸的不同,采取如下搭设方式:
地下室顶板250mm厚,梁截面500mm×2800mm、500mm×1200mm,搭设高度均为5.95m,搭设跨度为:7.20m、9.660m、8.380m、9.990m(后附计算书)
支撑形式:采用Φ48(3.5钢管搭设排架,板最大跨立杆间距800mm(800mm,500mm×1200mm梁底立杆间距最大跨为800mm,500mm×2800mm梁底立杆间距最大跨为400mm,水平杆步距1.5m,立杆采用扣件联接组成排架支撑体系;支撑立杆下垫18mm厚500mm×500mm木模,木模下为地下室基础底板,立杆离地0.2m以内设置纵横向水平拉杆,水平纵横拉杆设置步距1.5m,其中最上层兼做枋木搁置钢管,搁置钢管需加一个扣件抗滑移,即双扣件支撑,最上面两层水平杆之间增加一层纵横向水平杆;在模板支撑架外侧四周围均设置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部纵横向每隔5~8m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5~8m;
在高大框架梁两侧均设置竖向剪刀撑,在离地200mm高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所有大梁及250厚板底设置双扣件。
各构件的具体尺寸见下模板构件尺寸一览表。
梁取500mm×2800mm作验算对象,模板各构件尺寸一览表
两道,φ48×3.5钢管横向间距125mm
φ48×3.5钢管沿梁长方向间距≤400mm,垂直梁长方向间距400mm
φ48×3.5钢管竖向间距1500mm
18mm厚胶合板,6道φ12对拉螺栓,
距梁底200mm,400mm,400mm,400mm,450mm,450mm,500mm布置
梁取500mm×1200mm作验算对象,模板各构件尺寸一览表
两道,φ48×3.5钢管横向间距800mm
φ48×3.5钢管沿梁长方向间距≤800mm,垂直梁长方向间距800mm
φ48×3.5钢管竖向间距1500mm
18mm厚胶合板,2道φ12对拉螺栓,
距梁底300mm,450mm,450mm布置
模板拼装精度要求一览表
昆阳至渠东下行疏解线特大桥施工方案允许偏差(单位:mm)
根据定位桩点,投放出十字交叉控制线,再由十字交叉控制线测放出每根偏轴线500mm的控制线。投放完后,再用经纬仪在其它控制线上检查所放控制线的准确性。其它控制线以最外的轴线为主,中间轴线采取抽查方式检查。待偏轴控制线经核验准确后,再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等资料,将梁、柱等边线引放出,用以控制模板边线。
根据控制水准点,用水准仪引测出板面标高(建筑标高)加0.5m控制点,并将其标注在柱钢筋上,再根据此点用钢尺或水平管引测出梁底、板底的标高。待铺设完楼板模板、未与梁柱模板固定前,再用水准仪、钢卷尺配合检查其准确性。
2、柱模板的标高控制:
1)根据柱的高度,扣除砼楼板的标高后,根据胶合板或已制作好的模板高度,计算出用整块的模板数和非整块的模板尺寸,然后裁出非整模板,将非整块模板安装在柱模板中间,以保证已定形的柱交接处的模板不受破坏。
2)弹线:待楼板新浇筑砼结硬后,由测量员在楼面砼上弹出轴线控制线,核验无误之后,通知木工将柱边线弹出,最后由木工工长和质检员核查控制线,无误后,木工才能进场施工。
配电线路标准化施工工艺培训讲义.ppt五、模板的支设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