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写字楼基础底板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4.3.1采用90d混凝土的强度,同时,经业主、监理和有关专家共同论证,将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控制在不少于220kg。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方案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为: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230kg。
4.3.2采用中低水化热水泥,7d水化热指标不高于275kJ/kg。
4.3.3采用三掺法,即在混凝土中同时掺加高炉磨细矿碴粉(S75)和粉煤灰,以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4.3.4在满足泵送要求的条件下室内给水管道技术交底卡,降低砂率,防止混凝土因收缩产生裂缝。
4.3.5不使用膨胀剂。
4.3.6除设计布置的后浇带外,在1.5m厚的底板内增加两条施工后浇带,施工后浇带做法与沉降后浇带相同,在相邻板块浇筑90d后用C45(P10)R28混凝土浇筑。后浇带的布置如图1所示。
4.3.7分层浇筑,两主楼下3m厚的底板内均设有多个机(集水)坑,坑深3m,且体量较大。综合考虑机坑内降水、总体施工组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等因素,决定先浇筑机(集水)坑,再浇筑底板。两次浇筑间隔宜控制在15d之内。
4.3.8设计后浇带处断面如图2所示,其中1500mm厚500mm宽的板带长度74m超过抗裂计算的最大裂缝间距54.91m,存在开裂隐患,建议设计将这一条1500mm厚500mm宽的板带的纵向配筋率提高到1.2%。
图1基础底板分段及后浇带位置
4.3.9遵循抗、放结合的原则,为减小地基的水平阻力对底板的约束作用,在底板卷材防水层上干铺两层油毡作为滑动层,为防止水泥浆进入油毡之间,上层油毡搭接处须用聚氨酯粘结。
特殊情况:B塔下底板分布有四个机坑,四个坑中间的板块处于四边约束状态,边缘拉应力较大,因此,该板块下不设滑动层,不做级配砂石换填,以较大的地基水平阻力减小边缘位移,进而减小边缘拉应力。
4.3.11由于底板计划浇筑时间在最炎热的月份,气温远高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为尽可能减少浇筑时的冷量损失,浇筑时采取斜面分层、一次到顶的方式,使混凝土的暴露面积最小,混凝土输送泵管用一层麻袋包裹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
4.3.12混凝土入槽前,对槽内四壁及槽底洒水降温。
4.3.13浇筑前一天,用毡布覆盖底板钢筋,混凝土浇筑时随浇筑进度逐步揭开。
4.3.14混凝土初凝前,表面用平板振捣器做两次振捣,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两次振捣后,用刮杆刮平,再用木抹子做两遍压实抹平,最后表面扫毛。
4.3.15加强养护,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松弛特性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应力。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及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度差可控制在30℃以内。降温速率宜控制在1.5~2℃。
4.3.15.1浇筑完成后14d内,采用蓄水养护,蓄水深度为150mm。因底板面积较大,宜采用分格蓄水,蓄水围堰高度不低于200mm。
4.3.15.2两次抹面压实后立即盖一层塑料薄膜,同时随浇筑进度分格砌筑蓄水围堰。
4.3.15.3蓄水养护至少7d,如果7d后,为下道工序施工方便要求改变养护方式,养护方式可改为采用塑料膜加草袋的方式,即一层湿草袋上盖一层塑料薄膜。变换养护方式时,应先铺草袋再洒水。
4.3.15.4保温保湿养护至少14d。养护至第15d时,根据测温情况和当时天气情况决定是否撤销养护。在施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养护期延长到30d。
4.3.15.5后浇带处的养护:
1)底板后浇带处侧模有木模和快易收口网两种。木模处采用一层阻燃保温草袋外面加盖一层黑色塑料布保温保湿养护。塑料布和草带要绑扎在模板上,与模板密贴。木模的拆模时间,同样在第15d根据测温情况决定,如当时施工条件许可,则安排在第30d拆模。
2)快易收口网处采用一层湿草袋外面加盖一层黑色塑料布保温保湿养护。湿草带要绑扎钢筋上与收口网密贴,养护期间草袋必须始终保持浸湿状态。塑料布必须与湿草袋密贴。
3)后浇带处500mm宽1.5m厚的板带上表面采用两层草袋两层塑料薄膜养护,即一层湿草袋+一层塑料薄膜+一层干草袋+一层塑料薄膜。
4.3.16做好浇筑后的测温工作,设专职测温工,及时将测温数据录入预先编制好温度曲线的描绘程序和温度应力的计算程序,实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应力的变化情况,推断下一时段的温度和应力变化趋势,根据计算结果决定是否调整保温层的厚度。
根据本章第4.1、4.2、4.3条确定的原则,参考搅拌站统计资料和试配数据,确定混凝土单方主要材料用量(kg)见表2。
混凝土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主要材料用量)表2
(普通硅酸盐32.5级)
详细试配数据参见试配报告。
4.51.5m厚底板的抗裂验算
外形尺寸:长×宽×高=88.4mm×18.75mm×1.5mm
纵向平均配筋率:Ag/A=0.71%
最大钢筋直径:25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40(P10)R90
fc(90)=19.1N/m
ft(90)=1.71N/m
Ec(90)=3.15×104N/m
计划浇筑时间:2003年8月25日。
浇筑时大气温度:按北京专业气象台提供的资料,8月平均气温为25.7℃,最高气温为35.0℃,最低气温为17.3℃。
4.5.2混凝土的入模温度Tj
4.5.3各龄期混凝土的中心温度
按照保守状态,在本计算中取1.5m厚底板的降温系数为0.75。
各龄期混凝土内部中心最高温度估算详见表3。
1.5m厚底板各龄期混凝土内部中心最高温度估算表表3
4.5.4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估计,详见表4。
1.5m厚底板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估计值表表4
大气平均温度Tq=25.7℃大气最低温度Tqmin=19.2℃
4.5.5最大温度收缩应力计算
为留有充分的安全余量,计算温度收缩应力时,不考虑混凝土升温阶段产生的内部压应力及两端支护结构限位产生的预压应力。
以下分别验算浇筑后第6、9、15、30和60的外约束应力
4.5.5.1采用公式
E(t)——混凝土各龄期的弹性模量;
S(t)——考虑徐变影响的应力松弛系数,取S(t)=0.5;
L=88400mm(基础底板长度);
H=1500mm(基础底板厚度)。
Cx为地基水平阻力系数,查赵志缙主编《高层建筑施工手册》:在设置滑动层后,Cx=0.01~0.03N/mm3,偏于安全,在此取Cx=0.01N/mm3
△T为最大综合温差,△T=降温差△T'(t)+收缩当量温差T'y(t)
4.5.5.2计算E(t),详见表5
1.5m厚底板混凝土各龄期的弹性模量表表5
4.5.5.3计算综合温差ΔT
1)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差T'y(t)
1.5m厚底板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当量计算用系数表表6
注:M1:水泥种类影响系数;
M2:水泥细度影响系数;
M4:水胶比影响系数;
M5:水泥浆量影响系数;
M10:配筋率影响系数。
1.5m厚底板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相对变形计算值详见表7。
1.5m厚底板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相对变形计算值表7
2)综合温差ΔT详见表8
1.5m厚底板各龄期混凝土的综合温差计算值表8
4.5.5.2最大外约束应力,详见表9
L=88400mmH=1500mm
Cx=0.01N/mm2ft(R90)=1.71N/mm2
1.5m厚底板各龄期混凝土的最大约束应力值表9
各龄期的抗裂安全度K都不小于1.05,满足抗裂要求。
4.5.6验算裂缝间距
4.5.6.1应用公式
εp——考虑徐变时钢筋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4.5.6.2基本参数Q/GDW 11846-2018 数字化计量系统一般技术要求.pdf,详见表10。
1.5m厚底板基本参数值表10
ft(R90)=1.71MPa
E=3.15×104MPa
Cx=0.01N/mm3
4.5.6.3混凝土的极限拉伸,详见表11。
1.5m厚底板各龄期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表11
4.5.6.4综合温差T,详见表12。
地面工程(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安全技术交底1.5m厚底板各龄期混凝土的综合温差值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