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拉日铁路TJ5标施工组织设计

新建拉日铁路TJ5标施工组织设计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54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新建拉日铁路TJ5标施工组织设计

1.2.3.2桥涵工程

桥梁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职工安置住宅项目回填土施工方案ⅠDK153+225.00

DK160+926.00

ⅠDK163+775.00

ⅠDK168+240.00

ⅠDK170+580.00

ⅠDK171+826.00

DK174+847.00

ⅠDK179+736.00

ⅠDK180+725.00

ⅠDK145+409.00

ⅠDK145+978.00

ⅠDK146+610.00

ⅠDK149+274.00

ⅠDK151+980.00

ⅠDK158+210.00

ⅠDK159+246.00

DK172+457.00

DK172+994.00

DK174+172.00

DK178+270.00

ⅠDK158+700.00

DK173+200.00

DK175+277.00

DK175+428.00

DK175+542.00

DK177+767.00

807.57横延米/41座

33.32横延米/2座

78.72横延米/2座

695.53横延米/37座

1.2.3.3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DK134+763~DK145+173

DK146+900~DK149+025

DK153+828~DK158+005

DK164+760~DK167+425

DK168+900~DK170+226

DK175+586~DK176+336

1.2.3.4轨道工程

1.2.3.5站场建筑工程

1.2.3.6大型临时设施

新建干线12.95公里、改扩建便道15公里、便桥1000米

1.2.4主要设计技术标准

3、限制坡度:6‰,加力坡12.5‰。

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1200米,困难条件800米。

5、牵引种类:内燃,预留电汽化条件。

6、机车类型:NJ2内燃机车。

7、牵引质量:3000吨。

8、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预留850米条件。

9、闭塞类型:自动站间闭塞。

客机:西宁机务段的内燃机车担当拉萨至日喀则间的机车交路。

货机:西宁机务段的内燃机车担当拉萨(西)至日喀则间的机车交路。

1.2.5.1沿线自然特征

本标段线路主要沿雅鲁藏布江走行,地貌单元可分为河流宽谷区和河流峡谷区。

雅鲁藏布江宽谷区:位于曲水至色麦段以及大竹卡至灯古一带。一般谷宽1~2km,河床平均坡降0.5‰~1‰。其中曲水一带为拉萨河汇入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地带,尤为宽阔。河谷宽广,水流在整个河床中迂回曲折,水流平缓,河床中多形成沙洲和浅滩。该地段由于河谷平坦、宽阔,水流缓慢,阶地不甚发育,仅存在高出河面4~5m的阶地,且多为堆积型阶地。宽谷两岸阶地分布不甚均匀,一般表现为南岸出露较为完整,北岸多有缺失。宽谷两岸山势浑缓,大型洪积扇多发育于两岸各大小支沟。线路多行走于阶地及洪积扇前缘,局部穿越山体余脉。海拔高程一般处于3700m~4000m。

雅鲁藏布江峡谷区:位于色麦至大竹卡段,河流两岸群山巍峨耸立,相对高差500~1000m,岸坡陡峻多呈“凸”形状坡,局部地区悬崖陡立,崎岖难行,江面一般宽约100~150m,最窄处仅60m。受雅鲁藏布江深切控制,两岸沟谷常见跌水和瀑布。该段河床平均坡降2‰~5‰,水流湍急,山间峡谷区表现形态主要为河流下切强烈,岸坡陡峻,呈明显的“V”型沟槽,相对高差可达到数百米。峡谷区零星分布残留阶地。该段海拔高程3700m~4000m。线路通过雅鲁藏布江峡谷区长约90公里,有国道G318线沿峡谷穿行,其间约15公里左右间距有桥或渡槽接通峡谷两岸,无船只通行,两岸交通连接极为困难。

沿线主要不良地质类型有:风沙、泥石流、危岩、落石、高地温及地热、高地应力等。

本标段沿线跨越的河流主要有雅鲁藏布江、查不拉雄、热嘎麦曲、奴普曲、联曲等。各河流水源主要是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三种,流量丰富,含沙量少,水质良好,水温低,属于藏北内、外流水系。

沿线地表水对圬工无侵蚀性。

1.2.5.2地震动参数

线路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十分频繁,本地区历史上记载MS≥4.7级破坏地震145次,其中8级地震2次,7.0~7.9级地震4次,6.0~6.9级地震21次,5.0~5.9级地震74次,最大地震为1411年当雄南和1951年崩错的两次8级地震。

1.2.5.3气象特征

线路通过地区属高原温带亚干旱气候区,具有冬寒夏凉、无霜期短、空气相对湿度小、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丰富、冬春两季干燥风沙大、多雷暴等特征。向西气温逐渐降低,随海拔高程的升高气温递减。受地势地形的影响,气候垂直分带明显,随海拔高程的升高,气温递减。由于降雨量较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植被较为稀疏,宽谷区滩地、坡地沙漠化较为严重。主要气象数据资料如下:

1.2.6.1交通、运输

铁路:本线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本线材料运输可以利用青藏铁路格拉段作为材料运输的主要通道。

公路:国道318线与本线基本并行,材料运输较为方便。

1.2.6.2沿线水源、电力、通讯情况

水源:本标段基本沿雅鲁藏布江走行,雅鲁藏布江为本段最大河流,施工时可就近取水或打井取水。

电源:本标段沿线无可直接利用地方电源。

燃料:沿线燃料供应比较充足,施工用的燃料可就近购买。

1.2.6.3当地材料

石料:沿线经过地区地层分布杂乱,类型繁多,岩性主要有白色砾岩、砂岩、灰色灰岩、安山岩、花岗岩、闪长岩等,施工用碎石、片石、块石主要由大竹卡乡石场采购。另根据隧道弃碴的岩性,施工时利用部分隧道弃碴加工。

砂:沿线经过地区,虽然河流沟谷较多,但大部分河滩上为细砂,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施工用中粗砂需从DK19km右侧4km聂当乡热堆村砂场采购。另施工时可利用部分隧道弃碴或卵石加工机制砂。

卵石:沿线经过地区卵石较为丰富,工程所需卵石可从宗嘎乡石场、奴玛曲卵石场选购。

砖、瓦:拉萨市及日喀则市均有质量较好的灰砂砖及砼空心砌块,可替代使用,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石灰:工程沿线仅拉萨市有石灰生产厂家,需远运解决。

1.3工程特点及重难点

1.3.1.1高原特点突出

1.3.1.2局部山势陡峻,施工难度大

本标段线路围绕雅江峡谷区和318国道布设,在雅鲁藏布江峡谷区地质断裂带,盆因拉隧道地段的山势异常陡峭,连接隧道的峡谷既深又窄,既有便道稀少,对施工进场、施工作业面、弃碴等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1.3.1.3结构物多、工程施工技术复杂、技术难点多

本标段总长46.437正线公里,其中桥梁11.34正线公里,隧道21.4586正线公里。桥隧总长32.8正线公里,约占线路总长的73.21%。标段内结构物密布,施工专业衔接点众多。

本标段桥梁工程上部结构简支梁、部分连续梁桥等。隧区地形条件复杂,隧道洞口施工条件差,高地温、高地应力特点显著,围岩围护结构工序复杂;路基工程地基处理工程量大,作为土工结构物工后沉降要求严格。在施工和设计方面采用多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工程施工技术复杂。

本标段工程技术难点较多,主要为路基地基处理;悬浇梁变形沉降标准严,观测评估周期长,控制调整难度大;桥梁梁体徐变控制标准高;隧道支护结构安全控制等级高;无碴道床铺设精度要求高等。

1.3.1.4安全风险高

本工程地处青藏高原,大风天气多、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而且通过雅鲁藏布江峡谷区地段施工条件极差,跨雅江桥梁跨度大,桥墩高;隧道大多存在高地应力、高地热。诸多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造成人员安全风险大。

1.3.1.5环保要求高

由于西藏地区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对于环境扰动特别敏感,破坏以后难以恢复。且地方政府规定,对公路、铁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山体严禁取土或开采。因此,为了保证环保要求,无疑就会增加工程成本和施工难度。

1.3.1.6工期紧、点多线长、管理跨度大

本标段工程全长46.437km,结构物多,点多线长,施工管理跨度大;工期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有效施工期短。

1.3.2.1路基工程

本标段有多处地基需采用换填土和重型碾压等技术措施进行处理,地基处理直接影响路基施工的质量;风沙路基基本分布在DK164+600~DK171+220段内,是本标段路基工程较为典型的不良地质。施工中将地基处理和风沙路基防护作为本标段路基工程的重点。

1.3.2.2桥涵工程

本标段正线桥涵总长11.339km,为正线总长的24.4%;其中特大桥所占比重高。桥梁上部结构以简支T梁为主,跨雅江以(88+148+88)m部分连续刚构通过。

雅江三号特大桥全长1484.72米,为单线桥。桥位处江面宽约280m,枯水期水深4m左右。主桥为(88+148+88)m部分连续刚构,主墩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桥墩,最大墩高46m;边墩也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桥墩,最大墩高41.6m。该桥跨度大、上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是本标段重难点工程。

1.3.2.3隧道工程

本标段长大隧道多,6座隧道长度达21.488km,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受高原气候影响大。因此隧道的安全快速施工是本标段隧道工程的重点。

盆因拉隧道长10410m,是全线最长的隧道,是本标段也是全线的重点控制工程。

1.3.2.4轨道工程

本标段轨道工程主要是大于2000m隧道内无碴道床的铺设,共19076.1m,采用CRTSⅠ型双块式无碴轨道。技术新、标准高、施工难度大,是本标段轨道工程的重点。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和谐铁路建设要求,坚持“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思想,牢固树立铁路建设新理念,全面落实“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环保水保、创新六位一体”的方针,做到“不留遗憾,不当罪人,建不朽工程”,以标准化管理为主线,以打造精品工程、安全工程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组织建设,把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工程建成“优质、平安、绿色、和谐”铁路,建成世界一流重载铁路。

符合国家、铁道部有关规定标准。

确保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杜绝工程质量较大及以上事故。

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及青藏公司有关施工安全管理的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严密的安全保证体系和措施,实现杜绝一切行车、人身伤亡、火灾、爆炸责任事故及交通重大事故,确保施工安全的目标。

开工日期:2010年12月1日;竣工日期:2013年6月30日,总工期31个月。

1.4.5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

环保、水保本着“三同时”原则与工程本体同步实施。符合国家、铁道部及地方政府有关环保、水保的标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委批复的环保、水保方案实施,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和通过国家验收。

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和《水土保持法》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坚持做到“少破环、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教育培训率100%,贯彻执行率和覆盖率达100%。

1、施工生产活动产生的气体排放、地面排水及排污等,不超过规定数值,同时满足国家及当地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数值;

2、生产生活固、液体废弃物处置率100%;

3、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达标排放;

4、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满足有关规定要求。

1.4.6文明施工目标

创西藏自治区级安全文明工地,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治安的案件。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严格分隔,施工现场挂牌施工;管理人员佩戴胸卡上岗;工地现场施工材料堆放整齐;工地生活设施文明;工地现场开展以创文明工地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

1.4.7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树立“以人为本JC/T 2520-2019标准下载,生存重于施工”的思想,切实保障职工身体健康。要将急性高原病发率控制在1%以下,杜绝突发性(急性)高原病死亡事故,从而有效保障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确保鼠疫零传播。

1.5施工组织总体方案

1.5.1施工总体安排

1.5.1.1施工总体思路

为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平建好本工程,我指挥部将贯彻“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指导思想。遵循“整体设计,系统建设,优质高效,一次建成”的建设方针,贯彻“统筹安排、科学组织,重点先行、分段展开,均衡生产,有序推进”的组织原则,以征地拆迁、盆因拉隧道、无碴道床铺设为建设的关键线路,分区段平行组织施工,系统规划合理布局会议室高支模施工方案,统筹安排专业接口。

1.5.1.2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

项目指挥部本级设5部1室,共55人。组成为:项目指挥长1人,项目副指挥长2人,项目总工程师1人,工程管理部26人,安全质量环保部12人,计划财务部5人,物资设备部3人,综合管理部2人,中心实验室12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