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安定路铺轨基地轨道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1.2投标人对工期的安排
⑴具备铺轨基地建设条件后,计划于2006年8月1日安排人员进场,开始进行安定路铺轨基地建设施工,2006年11月30日前建成并开始进存轨料;02合同段轨道铺设工程施工计划于2007年1月1日开工,2007年6月25日达到轨通,历时176日历天,比招标人要求的轨通时间提前20天;全部施工于2007年11月15日完成,历时319日历天,比招标人要求的总工期提前15天;满足招标文件对轨通时间和总工期的要求。
⑵如果招标人根据现场情况对开工日期、完工日期提出调整要求,我单位将积极主动地予以响应,对施工工期进行相应的调整某宾馆娱乐内城装饰工程施工组织方案.doc,满足业主对轨通时间和总工期的调整要求。
⑶一旦中标,立即组织施工调查,随时掌握土建施工进度,如果土建工程部分区段在计划开工前具备轨道施工条件,且在基标测设和调坡调线完成的前提下,向业主和工程监理提出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的请求,获准后,立即组织施工队伍、材料及施工机具进场,充分利用土建施工的下料口,提前进行预铺项目施工,为正线轨道铺设工程连续施工创造条件。
⑴整体道床施工 75m/作业面·天;
⑵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施工 6m/作业面·天;
⑶整体道床单开道岔施工 1组/7天;
⑷整体道床交叉渡线施工1组/28天;
⑸钢轨焊联12个头/天;
⑹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 0.9~1.5km/天;
⑺接触轨及防护罩安装 单线300m/天。
1.3.1施工准备及临时工程施工安排
接到中标通知后,按照业主对施工工期的要求,及时组织人员进场,进行前期线路调查,编制并上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组织配合基标测量单位进行基标测设,并对成型基标进行复核测量。
拟定于2006年8月1日开始进行基地建设,2006年11月30日完成安定路铺轨基地的建设及场内机械设备安装;2006年12月1日开始进行地下线施工用水、用电管线的接驳架设及洞内施工通风、照明、排水设施的安装施工,同时开始进存轨料,轨道车、平板车、铺轨门吊等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于2006年12月20日前组织到位;2006年12月21日开始在安定路铺轨基地进行轨排组装,正式开工前场存轨排300m;为正式工程开工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1.3.2轨道铺设工期安排
1.3.2.1预铺项目施工
预铺项目的施工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工,2007年5月18日完成。
预铺项目主要包括单开道岔、交叉渡线、钢弹簧浮置板的预铺施工。道岔预铺一般开设一个作业面(针对花园东路站单开道岔和交叉渡线道岔集中地段开设两个作业面),钢弹簧浮置板一般开设两个作业面(针对熊猫环岛站至八达岭高速站间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数量大的控制地段开设三个作业面进行抢铺),按照总体铺轨方向先由安定路铺轨基地向02合同段起点(K5+200)、后由铺轨基地向02合同段终点(K15+300)方向连续施工。采用“轨排架轨法”施工的区段在轨道铺设施工到达前必须完成预铺项目,确保正线轨道连续铺设施工,采用“散铺架轨法”的预铺区段,可以实施平行施工,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
1.3.2.2正线整体道床施工
第一区段:从安定路铺轨基地K10+150至02合同段起点K5+200段。
本区段整体道床轨道铺设施工先开设一个作业面进行铺轨基地到熊猫环岛站间左线施工,然后转入右线接续施工;待具备轨道通路条件后,开设两个作业面依次分左、右线采用“轨排架轨法”同时平行施工作业。2007年2月1日开始,左线于2007年3月31日完成,预留5天转移设备至第二区段;右线于2007年4月13日完成,预留5天转移设备至第二区段准备,并利用轨道通路完成第一区段内联络线及配线施工。
第二区段:从安定路铺轨基地K10+150至02合同段终点K15+300段。
本区段整体道床轨道铺设施工开设两个作业面依次分左、右线采用“轨排架轨法”同时平行施工作业。左线2007年4月6日开始,于2007年6月8日完成;右线2007年4月23日开始,于2007年6月25日完成;分别预留5天整理施工现场。
如出现断点不能连续施工时,则采取集中力量主攻一条线施工,待具备条件后,分作业面进行抢铺,以满足工程工期节点及总体工期要求。
1.3.2.3联络线及配线施工
联络线及配线施工由正线道床施工作业队负责,采用“散铺架轨法”进行施工。在各区段正线铺通后,利用作业面转区作业空隙,采用已通正线轨道运输轨料进入施工现场,短距离倒运轨料到各作业面分别完成施工。
1.3.2.4钢轨接头焊接及应力放散与锁定
在满足应力放散与锁定技术条件以及合理使用工程运输设备和劳动力等资源的前提下,以区间为单位,分区段、区间、左、右线交替进行钢轨接头焊接及应力放散与锁定。为了避免整体道床与焊联、锁定施工作业时对工程运输的干扰,整体道床施工与焊联、锁定作业工序间应保持一个区间以上的距离间隔,在确保基地与前方整体道床施工间运输畅通的同时,依次完成现场接头焊接与应力放散、锁定施工任务。在完成每个区间作业后,应及时对个别地段如道岔、缓冲区及绝缘接头前后长轨条位置进行核查和整修,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钢轨焊接于2007年3月1日开始,按照总体铺轨方向先进行第一区段(安定路站至02合同段起点K5+200段)施工,后进行第二区段(安定路站至02合同段终点K15+300段)施工,2007年7月31日结束;应力放散与焊联锁定于2007年5月1日开始,2007年8月31日完成。
1.3.2.5接触轨及防护罩安装
接触轨及防护罩安装计划从2007年7月1日开始施工,2007年9月30日完成。
1.3.2.6线路信号标志、钢轨涂油器及车挡设备的安装
线路信号标志、钢轨涂油器及车挡设备的安装计划从2007年9月1日开始施工,2007年10月31日完成。
1.3.2.7自检及整修
配备先进的专业设备,对已完轨道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技术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修,确保全部工程施工满足设计要求,达到竣工验交条件。自检及整修工作计划从2007年11月1日开始,2007年11月15日结束。
1.3.2.8第一阶段工程运输调度临时管理
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到全线轨道工程竣工验收完成时间结束。
1.3.2.9第二阶段全线的临管运输
从全线轨道工程竣工验收完成时间开始,到2007年12月31日结束。
轨道铺设工程施工日历进度安排
轨道铺设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轨道铺设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轨道铺设施工劳动力资源计划
表1.7轨道铺设施工劳动力资源计划
说明:自全线轨道工程验交完成时间开始,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安排70人继续负责第二阶段全线的临管运输及线路维护工作。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工程内容、规模选择机械种类和数量,适当考虑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同时,略有富裕,确保本工程工期目标的全面实现。
施工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机械调配,发挥各机械的最大效率。根据工程进度编制工程进场计划,使机械得到合理的配置及周转,同时减少资金的占用和浪费。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计划见表1.8。
表1.8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AMS60移动式焊轨机
表1.9主要材料进场计划表
60Kg/m9号单开道岔
DTⅥ2型扣件及短轨枕
I型检查坑扣件及短轨枕
施工进度计划的保障措施
1.10.1工期保障组织机构(见图1.10)
图1.10工期保障组织机构框图
1.10.2工期保障的组织管理措施
⑴一旦中标,本工程将被列为我单位重点工程,投入充足的人力、物资、设备,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⑵按项目法组织施工,成立高效运行的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主要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均由参加过同类工程施工、有丰富经验的人员组成,充分利用成熟的施工方法及工艺来组织施工。
⑶投入精锐施工队伍,按照优化配置,动态组织的原则,要求一线施工队伍人员配备精干、技术力量强、技术工种齐全,为本工程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保证。
⑷项目经理部在工程技术部设专职工程调度,全面负责施工的统筹、协调和控制工作,抓好工序衔接和关键工序施工。
⑸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总体方案及分项工程方案要优先考虑工期的要求,在满足工期的前提下选择最佳方案。
⑹工程开工后,运用先进的P3项目管理软件,编制周密的进度计划,抓关键工序,严格按进度计划安排组织施工,实行动态管理,依据总进度计划安排各分项工程计划并制定相应措施。
⑺根据总进度计划编制“月、旬、周、日”作业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完成情况,及时与计划对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进度滞后情况,要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做到“以日保周、以周保旬、以旬保月”,确保进度计划的实现。
⑻严格执行交班会议制度。每天由现场经理、工程技术部组织召开生产部门和各施工作业队长参加的交班会,落实当日计划完成情况及确定第二天工作计划。每周组织召开周进度计划会,项目经理参加,落实上周计划完成情况及确定本周工作计划,重大问题及时报单位总部组织协调实施。
⑼根据总体目标和实施进度、施工难度、外部因素等特点,提前预测有可能发生的工序间交叉配合不到位的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抓住重点,攻克难点,优化资源组合,合理调配劳动力及机械设备等生产因素。
⑽做好与线下及相邻合同段施工单位的协调,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轨道工程进度计划,避免相互干扰,以保证工期。
⑾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保证材料、设备提前到位。保证施工机械机具完好率,并设专人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因机械设备、材料原因造成窝工或工期延误。
⑿全面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与分阶段保工期奖,将职工的经济收入与生产质量、进度、安全直接挂钩,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与创造性。
⒀主动加强与业主、设计、监理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设计、监理工程师发出的通知和指令。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协调,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10.3工期保障的技术组织措施
1.10.3.1认真做好施工准备,组织人员、材料、机械尽快进场,迅速形成施工能力。
1.10.3.2针对工程特点,采用分区、分段、多工作面均衡流水作业施工方法,减少技术停歇;对主要施工项目要根据特点,集中力量狠抓重点、攻克难点,加快施工进度。
1.10.3.4积极采用各种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组织施工(如混凝土内掺入复合添加剂,使其早期强度加快,以利于早日拆模进入下道工序),加强机械化程度,提高工效。
1.10.3.5各种材料保证及时充分供应,各种周转材料储备充足,各类型机械设备保养运转良好,保证施工在最佳状态下进行。
1.10.3.6加强同甲方驻工地代表及监理联系,对图纸疑问、设计变更、社会因素等影响进度的问题提前考虑,积极协商解决,从总体布置上合理安排,保证工期。
1.10.3.7按照ISO9000质量体系,进行严密科学、程序化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杜绝工程缺陷,减少浪费,使原材料进场、材料投入使用、工序检查、质量评定和检验等环节有序无误。
1.10.3.8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并落实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据OHSAS18000标准完善安全保证体系,使“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1.10.3.9狠抓重点控制工程和关键工序,对于控制工期的工程和工序,组织精锐队伍,增加资源投入,安排先期施工,保证工程衔接有序,接口顺畅。
1.10.3.10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拆模周期,混凝土施工掺入高效减水剂,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缩短施工间歇时间,充分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为主工序的顺利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加快钢筋绑扎和模板组立的速度,以及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的方法来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
1.10.3.11加强计划管理,增强预见性;制定各分项工程的目标计划和对应措施。
1.10.3.12编制项目总工期、阶段工期和工序作业工期三级网络计划,并向所有涉及工期的直接、间接施工队伍分解落实。
1.10.3.13强化施工过程的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供应等资源计划管理。
1.10.3.14提前制定不能按计划实现时的调整和补救措施,不断复核调整各工序施工计划某大厦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组织方案,实现动态管理。
1.10.3.15加强施工阶段工期控制,确定施工阶段进度目标分解图及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深度。
1.10.3.16确定与进度控制有关的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和总的工作流程,并严格安排实施。确定进度控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进度检查日期、数据收集方式,进度报表形式,统计分析方法等,并付诸实施。
1.10.3.17对进度目标的实现采取风险分析,从而确定应急措施。
1.10.3.18各专业计划协调一致,避免相互干扰。严格进度检查,制订奖惩措施,实施过程进度控制。随时注意施工进度计划的关键控制点,了解进度实施的动态情况。及时分析各种进度统计分析资料和进度控制报表,随时进行进度调整,保证进度计划的实现。
1.10.3.19对收集的进度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将计划与实际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是否出现进度偏差,分析进度偏差将带来的影响并进行工程进度预测,提出可行的进度修改措施,重新调整进度计划并付诸实施。
1.10.3.20加强施工工序验收,工序间的紧密衔接;配合现场监理某公司联合车间及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时组织验收工作,交下道工序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