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大鲶岗山型土方及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1.4.1土石方与排水工程
主要施工队伍为: (1).地基处理分项工程:每区一个施工队,共三个施工队。 (2).土石方分项工程: A.土方回填:每区一个施工队,共三个施工队。
B.取土工程:一个施工队。 C.爆破工程:一个施工队。 3).排水分项工程:海区一个施工队(包括浆砌片石施工班和混凝土暗沟施工班) 混凝土暗沟预制盖板施工队一个,共四个施工队
MH/T 6125-2022 机场协同决策系统技术规范.pdf3.1.4.2道面区两侧预留土面区回填
主要施工队伍为: 1).土方回填:每区一个施工队,共三个施工队 2).土方碾压:每区一个施工队,共三个施工队。 (3).土方运输:每区一个施工队,共三个施工队。
3.2.1测量控制系统
3.2.2土石方施工测量
(1).根据已建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放出土面区、道面区、道路区的边界桩
艮据已建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放出土面区、道面区、道路区的边界桩 年在各区边界设置横向及纵向控制桩,每100m设置一个,控制桩用混凝土
(1).根据已建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放出土面区、道面区、道路区的边界桩
用尼龙线标识施工高程示意图
4).取土爆破作业时,每爆破一层,对该层高程及时测量,严格控制爆破开挖的 高程,既不超深又必须达到设计开挖标高。取土点设计高程为国家高程14 米。
(5).施工过程中,应对控制点进行保护,并经常进行复测,做到准确无误
3.2.3排水工程测量
(1).在开工前应进行以下排水系统的测量准备工作: A.核对水准点,建立临时水准点; B.核对排水系统高程; C.测设沟槽坡度、沟槽中心线、开挖沟槽边线及附属构筑物的位置; D.堆土堆料界限及其它临时用地范围。 2).临时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并在施工中妥善保护,并经常校核其 准确性。临时水准点间距以不大于100米为宜,且使用前应当校测。 (3).根据施工图和地面控制桩在现场定出沟槽位置沿沟中心每20米钉中心桩 在沟的起点、终点、拐弯点10米以外设控制桩。有时,除测设沟中心桩外 不另测边桩以控制中心桩的位置和高程。控制中心桩的两边桩连线应基本垂 直沟中心线,中心桩必须在两边桩的连线上。沿沟的前进方向将边桩分为左 桩和右桩,左右桩离中心桩的距离应相等(一般为5m~10m)
3.3.1.1土面区沟塘地基
在施工前,用潜水泵抽干沟塘里的水,并排到临时排水沟。由于沟塘底是淤 泥,抽干积水后不能直接回填、压实。当淤泥距原地面不小于100cm时,待淤 泥晒干后再回填;当淤泥距原地面小于100cm时,用挖掘机挖除沟塘底淤泥 使距离满足100cm后再回填。
在回填时,采用分层回填的方法,每层的厚度约为25cm~30cm。对于工作 面较小的沟,回填土由人工摊平,并用蛙式打夯机压实;对于工作面较大的塘 回填土由推土机摊平,并用压路机分层碾压。按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不小于 0.88,填土直至与原地面相平。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3.3.1.2 道面区
(1).抽水和清淤 先用潜水泵把沟塘里的水抽干,并排到临时排水沟,再用挖掘机在沟塘边挖 除沟塘里的淤泥,淤泥由自卸汽车运到指定的淤泥堆放处。道面区淤泥挖除范围 为道肩边线外延5m,道路区淤泥挖除范围为道肩边线外延2m。待淤泥挖除后
为了保证土基的稳定性,沟塘底部0~100cm厚度范围内填筑碎石土,碎石 的最大粒径不大于15cm,然后分层回填坡残积土或无炭土,每层回填土的厚度 约为25cm~30cm。 对于工作面较小的沟,回填土由人工摊平,并用蛙式打夯机压实;对于工作 面较大的塘,回填土由推土机摊平,并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按重型击实标准 压实度不小于0.96,填至与四周清除耕植土层后的地面相平。
3.4.1.1施工顺序
3.4.1.2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3.4.1.2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3.4.2土石方的调配
3.4.2.1调配前土石方堆放
(1).在本标内开挖的土方主要用于土面区的回填,为了便于施工,分开不同种类 堆放在各个土面区内。 (2).外借的土石方,根据土石方的不同种类分别堆放在供方单位或业主指定的堆 方处,避免影响供方的施工。 3).对于外运的土方,堆放在最后施工的区域,保证不影响本工程的施工进度。
3.4.2.2调配方法
(1).本标段内的土方:若土方距施工区较远时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业务用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自卸汽车把土方运到
(1).本标段内的土方:若土方距施工区较远时,由自卸汽车把土方运到施工区内 再由推土机或人工摊平;若土方距施工区较近或在施工区内时,由推土机直 接把土方推到施工区内并摊平。 (2).分区二的土石方:通过分区二的临时道路,主进场路2、路3,由自卸汽车把 土石方运到本标段的施工区,在土方调配时,必须在分区二的施工单位或业 主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影响分区二的施工进度。 (3).外运的土方:由借方单位提供的自卸汽车运走。 (4).弃方:及时用外运至业主指定的地点。
3.4.3原地面碾压施工
碾压前首先进行场地平整,以便振动压路机的行走,保证碾压质量。碾压前 要测试原地面土的含水量,若含水量偏低,采用预先洒水湿润的方法,若含水量
偏高,采用置换适宜含水量的土等方法
为了确保在土面区和道面区的压实影响深度分别不小于15cm、20cm,采用 10t~15t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时,横向接头的轮迹重叠宽度为15cm~25cm 相邻两个施工段的纵向重叠1m~1.5m,碾压时确保无漏压,压路机无法碾压的 地方,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碾压的次数为6~8遍。按重型击实标准,土面区 的压实度为0.85,道面区的压实度为0.95。碾压完毕后,测定压实度并经监理工 程师验收合格验收合格,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GB/T 40519-2021 航天器原子氧防护设计要求.pdf3.4.4.1填筑施工
回填时,前一个施工段回填碾压至设计标高后才施工后一施工段,各段之间 通过1:2(高度为50cm,宽度为100cm)台阶式边坡连接,如下图所示:
每个施工段接茬部分,同时填筑,并分层交错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3m。 (2).填料要求 A.土面区: 表层50cm的填方:植物土(土中不得含较大的或成团的植物根)淤泥或 其他不含石的土。 表层50cm以下的填方:地基工程挖出的台阶土,土石方工程各种挖方和排 水工程挖方(不得含植物土、淤泥、煤)采用石料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30cm。 B.道面区: 填方的填料采用场区山上挖出的残坡积土、无炭土以及软质岩石,不得采用 含炭土、煤、植物土、淤泥,以及用膨胀性的粘土。规划道面区表层20cm~50cm 填植物土、淤泥,或其他不含石的土。采用软质岩石作填料时,最大粒径不得大 于20cm。土石两种填料不得混杂使用,但可分层填筑。 (3).填筑土方 A.摊平 自卸汽车从取土区把土方运至填土区,由推土机把卸下的土摊平。推土时推 土机不能碰撞控制桩,机械无法平整的地方由人工平整。推土机行走路线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