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袁寨跨渠生产桥施工组织设计10.4建立健全施工安全保证制度 48
10.4.1贯彻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48
DB45/T 960-2014 建筑基坑工程安全管理规范.pdf10.4.2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49
11.环境保护措施 50
鲁山南2段工程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陶岔至沙河南段工程的一部分,位于陶岔至沙河南段最末标段,渠段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境内,途经张良、马楼2乡。渠段起点位于鲁山县西盆窑村东北,设计桩号为229+262,控制点坐标为X=3724332.120,Y=504078.059;终点位于沙河南岸鲁山县薛寨北,桩号为239+042,控制点坐标为X=3728507.982,Y=496005.795。渠段总长9.780km。该渠段线路走向基本为东南至西北方向,与昭平台南干渠大致平行,渠线先后穿越澎河、淝河、叶庄沟、吴洼东沟等多条大小河渠,与昭南干斗10~13等多条灌溉渠道相交,并与多条公路交叉。
鲁山南2段工程地处北亚热带北缘,受季风进退影响,四季分明。
该桥位处于淮河水系冲积平原上,地形平坦开阔,地面高程129.4~136.8m,相对高差7.4m,地形坡度〈2°,向东北微倾,无不良地质现象。
本桥位地质结构为土/岩双层结构,覆盖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alQ3),基岩为上第三系(N)碎屑岩。场区处于华北准地台黄淮海坳陷南缘,区域构造稳定。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设计地震动参数区划报告(50年超越概率10%)》,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2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
本标段对外交通便利,焦枝铁路自东北向西南穿越鲁山县境,在鲁山、辛集等处设站。311、207国道及242、231省道纵横全县,县、乡、村三级公路网络密布,县级公路鲁方公路、白沙公路与渠线相交,形成渠线与311国道联系的主干道。对外交通可充分利用现有公路网络,施工营地就近与国道和地方公路构成的交通网联接。主要建筑物及施工区的对外交通可就近连接到以上道路,交通十分便利,国道交通状况良好,路面宽度多为7m~11m以上,其中部分道路近年已经改建完成,路面采用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沿线桥涵、桥梁均满足一般设备运输要求。
场内运输公路主要用于连接工程区内各建筑物,沟通建筑物基坑与生活区、生产设施、弃渣场等,满足建筑物资运输,并与对外交通公路连接。场内交通沿渠线右岸布置一条主干道,宽8.0m,左岸布置一条辅助道路,宽4.0m,工区内各建筑物与营地分别设支线与之连接。道路满足工程场区内运输的要求。施工期间能保证畅通无阻,确保干渠及桥梁混凝土浇筑质量。
袁寨南跨渠生产桥主要工程量统计表
墩身、帽梁、台身、防撞护墙
2.编制依据及主要技术指标
3.相关国家规程规范及行业标准;
4.本单位现有技术能力、机械设备、施工管理水平及多年来参加高速公路及铁路工程建设所积累的施工经验。
桥面宽度:3.5+2×0.6米;
设计车速:20km/h;
3.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控制目标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调整,优化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质量等级达到优良。保证工程无质量事故发生,混凝土单元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85%以上。
杜绝因工伤死亡和重伤事故,负伤频率控制在6‰以内;
及时清除重大事故隐患,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不发生中毒和重大机械损坏事故及火灾事故;
3.3文明施工控制目标
一是通过文明施工改变施工现场面貌,改善职工劳动条件,提高工作效率,使施工队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二是通过文明施工促质量、保安全,提高经济效益。注重规范,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减少工、料、机无效投入的浪费;讲究工艺,减少原材料的消耗。
根据2011年下半年进度计划安排,袁寨南跨渠生产桥计划2011年7月30日开工,2011年12月31日全部完成。具体计划安排如下:
2011年7月30至9月1日完成基础灌注桩施工;
2011年9月1日至9月4日完成土方开挖;
2011年9月5日至9月11日完成桩头破除及桩体超声波检测;
2011年9月12日至10月1日完成1#、2#桩柱及盖梁混凝土浇筑施工;
2011年9月15日至9月30日完成0#、3#桥台混凝土浇筑;
2011年9月10日前完成桥梁预制厂地平整及台座施工,为梁体预制做好准备;
生产桥上部结构图纸未到,图纸到位后还要还要进行梁体模板定做,模板定做周期较长,计划9月20日开始预制梁体混凝土浇筑,10月25日6片T梁预制张拉完成;
计划2011年11月21日进行梁体吊装;
2011年11月22日至12月31日完成桥面铺装、浆砌石及引道施工;
为适应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陶岔渠首至沙河南干渠工程整体施工的全面开展,已完成混凝土拌和楼HZS60B两座及2#综合加工厂、淝河加工厂,并投入使用。主要项目有:
1、已完成沿渠施工道路9780m,路面宽8m。在桥梁施工部位绕路已填筑完成,可供使用。
2、已完成营地建设,包括拌和站、综合加工厂及施工管理办公及住房等和相关供水、供电设施。
3、区域规划已完成。工程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土地已经征用,拆迁补偿到位。
4、施工绕行道路已经修建完成,并具备通车条件。
5、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已经进场,现场桥梁预制场地规划、平整及排水设施施工。
6、已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在袁寨南跨渠生产桥中线布置0#~3#桩控制点,以测量组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为起算点,在开挖范围外根据地势布设控制点,依据施工图纸已放出公路桥边线及桩中心点。
施工用水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施工、生活用水在营地设置4眼深井,深度30.0m,出水量约为150m3/d。混凝土拌和系统各布置一座50m3的蓄水池,用于混凝土系统用水。施工现场用水量较小,考虑该段地下水比较丰富,现场施工用水就地用水泵抽引使用。
拌和系统供电:淝河拌和站和澎河拌和站各布置了一台800kVA变压器进行供电,同时备用一台15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施工现场供电:通过沿渠道就近布置的箱变,采用电缆引至施工区配电盘,施工用电可从就近的配电盘接引。同时在现场配备一台75kW发电机作为施工现场电源,以保证施工现场照明和关键施工项目的应急用电。
本标段布置两台HZS60B型拌和站,出料容量1.0m3,可生产最大粒径80mm混凝土。该拌和站具有高精度的微机控制系统,由拌和机、称量系统、供水系统、气路系统、电气系统、外加剂系统、控制室等单元组成,混凝土在拌和厂集中拌制,采用2~4台8m³混凝土罐运输。
场内沿渠道路修筑已经完成并具备运输条件。为保证在施工期间施工现场的交通运输畅通,在施工期需要对所有施工道路进行经常性的路面修补和养护,尤其是在干燥天气要对路面经常洒水,使路面保持一定湿度,以减少粉尘污染,加强环境保护。
为防止雨季施工期间进出袁寨南跨渠生产桥现场的施工道路受阻,施工区域及道路两侧根据地形已选择合适的位置修筑了排水沟,及时排除作业区及运输道路上的积水。
根据地质资料显示,该桥部位地下水比较丰富,基础开挖可能存在大量渗水。为保证干地作业,在施工区周边设置排水沟,深500mm,周边适当位置设置集水井,井深1.2m,采用2寸潜水泵不间断连续抽排至沿渠排水系统。
本部位安排一组基础处理班、一组混凝土班、一组钢筋制安班、一组模板安装班。抽调施工管理和技术管理人员12人,各工种技术工人109人,其他人员20人,总投入人数141人。
施工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以公司自有设备为主,拌和站、挖掘机等各种设备已经调至现场。个别特种设备,如汽车式混凝土泵及100吨汽车吊、旋挖钻等采用租赁。
本工程施工所用材料有:柴油、汽油和水等。燃油由当地石油公司供应。考虑与石油公司联系,配备1台5t油罐车每天对施工机械进行供油。
混凝土施工用的水泥、钢材供应商已通过业主和监理认可,水泥、混凝土骨料、砂子及块石料均从鲁山县周边各供应点及采石场采购。
6.2.1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1、基准点(线)复核。在工程开工前,依据有关测量规范和招投标文件,对监理工程师移交的平面控制网点、高程控制点及其资料和数据进行复核验算。经复核无误的控制网点、高程控制点作为施工测量放样的依据。
2、控制点加密。根据工程设计布置和现场地形情况,结合施工进度按国家测绘标准和本工程施工精度要求,遵循“整体布置、分期实施、逐级加密”的原则布设和加密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埋设在构筑物开挖边线外不容易被破坏的地方。以满足工程施工要求。控制点测设严格按有关技术标准和工程精度指标进行,其成果资料报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批。
(1)加密布设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平面网采用三等边角网形式测设,高程网拟按国家三、四等几何水准施测为主,以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网为辅。
(2)施工平面控制网的起始点,以监理工程师提供的经过复核的控制点,且应选择位于主要建筑物附近的控制点,其坐标系统应保持一致。
(3)施工平面控制网点应选在地基稳定、通视良好、交通方便且易于保存的地方,加密控制点应尽量能直接用于施工放样、检测。
(4)加密布设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在观测实施前应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严格按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测量作业。
6.2.2控制点的保护和复测
本部位测量的关键任务是袁寨跨渠生产桥轴线及高程的控制。在施工中,必须保护好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自行增设的控制网点。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立后,定期进行复测,尤其是在建网一年后,须进行一次复测。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控制点有位移迹象时应及时复测。为了保证测量放线的准确、稳定和连续性,可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每道测量工作完毕后立即报请测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2、对于桩位中心线控制桩,应在护筒以外适当距离布设引桩,以利于桩机就位;
3、对中心线控制桩做出醒目标记,如桩顶涂黑涂红、插上小红旗等,以防止中桩和边桩遭受破坏,增加测量的额外工作量。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测量前,首先应对所使用的测量器具按要求进行检定与校正。
1、在收到测量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等基本数据后,进行复核验算,并以此为基点进行测量工作。
2、根据实地情况,参照平面布置图,根据平面控制点在场区内(施工干扰区外)布设导线桩,沿该导线定出袁寨南跨渠生产桥轴线控制点。桩的埋设:钢筋头十字刻线的混凝土桩,并对控制桩进行统一编号。
3、用全站仪对所有导线控制桩按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测量,并校核各控制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4、校核无误,绘制导线控制成果图,上报监理工程师,待批准后,方可在施工测量中应用。
1、高程施工平面布置图,结合施工测量的需要,在袁寨南跨渠生产桥施工现场附近适当距离埋设高程控制桩(带钢筋头的混凝土桩)。
2、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水准点,用四等测量的方法测出各个高程控制桩的高程,作为施工中水准测量的依据。水准点的工作应在埋设两周后进行,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复测,以查明水准点,高程是否变动,如果变动,应及时校正。
3、以上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成果均上报测量监理工程师,待批准后使用。
NB/T 10190-2019 弧光保护测试设备技术要求6.3.1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通过对袁寨南跨渠生产桥位置的现场勘察,该处0#、3#桥台灌注桩顶部高程高于原地面高程3m,为了方便钻孔,先在原地面进行井桩钻孔施工,原地面以上井桩部分改用桩接柱方式进行施工。1#、2#桥墩灌注桩先开挖至桩柱接合部位以上一米后再进行钻孔桩施工。袁寨南生产桥上部结构为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由于施工区域内没有空闲场地设置桥梁预制厂,直接在施工现场进行预制,采用100t汽车吊吊装。桥梁吊装完毕后最后开挖护砌渠道。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桩头凿除按50cm考虑,0#、3#桥台灌注桩灌注混凝土30.5m(包括接柱高度),1#、2#桥墩灌注桩灌注混凝土40.5m。
6.3.3测量放线定位
利用袁寨南生产桥附近建立的导线控制网及图纸中提供桩位设计坐标,精确测量放样出各桩桩位,并将桩位测量成果上报监理复核,无误后开始拼装桩架就位。通过测量定位准确定出各桩位中心,双向控制定位后埋设钢护筒并固定,以双向十字线控制桩中心。依据中心开挖钢护筒基坑,埋设护筒,护筒下半部使用黏土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填筑过程中,随时检查护筒居中情况,保证护筒位置误差在±10mm以内,垂直度误差±1%,开钻前依据护筒桩中心线,校核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在施工过程中还须经常检测钻具位置有无发生变化,以保证孔位的正确。
护筒采用4㎜~6㎜厚钢板制成,护筒高1.5m~2.0m,护筒上部宜设1~2个溢浆口。为增加护筒刚度、防止变形,在护筒上、下端和中部的外侧各焊一道50*50加劲肋,并在护筒顶部焊接一对吊环。
1、护筒的作用:护筒有固定桩位,引导钻孔方向,隔离地面水以免其流入井孔,保护孔口不坍塌,并保证孔内泥浆水位高出地下水位或施工水位一定高度火车站扩能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形成静水压力,以保护孔壁免于坍塌。同时,钢护筒坚固耐用,重复使用次数多,用料较省。
2、护筒内径:比钻孔桩设计直径加大30cm。
3、护筒顶端高度:宜高出地面0.3m,以防杂物、地面水进入井孔内。同时,宜高出地下水位2m,以防塌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