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红荔路运河大桥钢筋砼盖板涵施工方案注:①、当有成熟施工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②、在软土沟槽坡顶不宜设置静载或动载;需设置时,应对土的承载力和边坡的稳定性进行验算。
(4)、如土的湿度有可能使坑(槽)壁不稳定而引起坍塌时,基坑(槽)坑壁坡度应缓于该湿度下的天然坡度。
(5)、当基坑(槽)有地下时,地下水位以上部分可以放坡开挖;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采取措施加固后再开挖。
(6)、开挖放坡的基坑(槽)时架桥机安装-使用--拆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随挖随修坡,一次成型。
①开挖基坑(槽)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尽可能将基坑(槽)土方一次挖除。挖至设计标高的土质基坑(槽)不得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并应及时检查基坑尺寸、高程、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基础施工。
②开挖时,应向机械司机进行详细的交底,其中内容包括挖基坑(槽)断面、堆土位置和施工要求等。
③由专人指挥,并配备一定的测量人员随时进行测量;防止超挖或欠挖。当基坑(槽)深时,应分层开挖,分层厚度由机械性能确定。
④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边坡的稳定状态。应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做好基坑的支撑准备,以防塌方。
⑤挖基坑(槽)时,不得超挖,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可在设计基底标高以上暂留0.3m不进行土方机械开挖,应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如超挖,应将松动部分清除,其处理方案应报监理、设计单位批准。
⑥挖土机沿挖方边坡移动时,机械距边坡上缘的宽度一般不得小于基槽底深度的1/2。土质较差时,挖土机必须在滑动面以外移动。
⑦开挖基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要的好土;多余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挖运。
⑧当土体不稳定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板撑等措施对坑壁加以支护。
⑨施工时应注意观察坑缘顶地面有无裂缝,坑壁有无松散塌落现象,确保安全施工。
⑩基坑(槽)施工不可延续时间过长,自开挖至基础完成,应抓紧连续不断施工。基坑(槽)内有地下水设有明排边沟时,开挖土方应由低处向高处开挖,并设集水井,采用机械排水。
基坑开挖后,应及时沿基底四周范围以外挖集水沟和集水坑,使坑壁渗水和上游排水经四周集水沟汇于集水坑,集水坑可用竹箩、编框围护,以防止泥砂堵塞吸水笼头。抽水时应有专人负责维护集中水沟和集水坑,使其不淤、不堵,能及时地将水排出。
雨季施工或遇有地下水时,应沿基坑(槽)坑底两边基础范围外挖集水沟和集水坑,使坑壁渗水沿两边集水沟汇合于集水坑,然后用水泵排出坑外,使中间挖土部分处于干处,以提高挖土效率,集水坑大小,主要根据渗水量大小而定,深度一般大于0.7m,或大于进水笼的高度,集水坑可用荆笆,竹篾编筐或木笼围护,以防泥砂堵塞吸水龙头。抽水时应有专人负责维护集水沟和集水坑,使其不淤、不堵,能不停地将水排出。
(2)、水泵的选择和每台水泵排水量
设备总排水量V:一般按水量Q的1.5倍估算,如水泵安放在静水位以下时,则按2Q估算,大于Q的部分为备用量。
q:当V=1.5Q时,q≤0.5Q;V=2Q时,q≤Q,渗水量变化较大时,宜用多台排水量较小的水泵。
常用离心单级水泵的流量,一般按水泵进水口流速u=2.8m/s,用下式估算:
Q=Fu=∏uD2/4=2.2D2
式中:Q——基坑总渗水量,m3/h;
F——水泵进水口面积,㎡;
D——水泵进水口直径,㎝;
基坑开挖后,马上对基础放样和组织工人清基,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基础施工;如基底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进行换填处理,严格按照换填处理方案处理,使其满足设计要求。基础换填处理前后都要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人工清底按照设计图纸和测量中线、边线进行。严格按标高拉线清底找平。为防止机械扰动槽底原始土层结构,在槽底标高以上留出20cm左右的土层,待机械开挖后,用人工清挖至槽底设计标高。开挖后,若基底有块石时,必须清理干净,要保持基础底面干燥,确保基槽尺寸、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开挖整平后,应通知有关单位验槽,承载力必须大(等)于设计要求,若承载力偏小,应会同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院进行方案研究和处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沟槽开挖需严格注意:严禁扰动槽底土壤,如发生超挖,严禁用土回填。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沟槽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挂中心线用尺量每侧计3点
用坡度尺检验每侧计3点
开挖基坑(槽)时,若基底存在软基础,如存在软土(人工填土(石)、粘土、淤泥、淤泥质粘土等)的地基,须清除相应软土层,采用换填砂砾石进行处理。
若遇软土基础时采用机械挖除淤泥及软土,开挖时需注意按规定放坡,及时在基坑(槽)底两边开沟排水。其开挖及排水方法同前所述在此不在重复,软基处理需进行洽商且三方联测。开挖后需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且承载力符合要求后方可换填砂砾石层。
软土基础采用砂砾石换填,用装载机把砂砾石运到基坑,人工找平。施工采用18T压路机碾压,松铺厚度控制在40㎝,分层压实回填。压路机不能压实的死角,采用冲击夯实机夯实。处理好后,采用灌砂法测定砂砾石回填压实度不小于96%,并通知监理检测合格后,才允许进行下层砂砾石填筑。填筑时,严格控制砂砾石材料的含泥量、粒径和级配,不合格的材料不允许填筑;严格控制砂砾石的填筑厚度,设置填筑标尺,每层进行高程测量控制;严格控制填筑的宽度,为了保证压实的密实性,填筑宽度比设计宽度单边大于30㎝。
涵洞基础采用C25砼,基础模板采用自制的大块钢模板,外帮衬10*10cm方木,双排钢管架围衬加固,按照设计断面尺寸拼装。钢模板的接头及表面平整度、整体刚度均需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内侧面采用组合钢模。
混凝土采用在K29+600处拌和楼集中拌和,然后用混凝土罐车运输到施工现场。拌和混凝土时应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拌和施工,已初凝的混凝土不能使用。基础在整个截面水平分层进行浇筑,浇筑混凝土按30㎝/层进行,不能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浇完次层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0m时采用窜筒或滑槽施工。混凝土浇筑中,采取定人定岗负责振捣。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严格控制其移动间距、振动时间等。在基础施工完后,基础砼顶面露出不小于10㎝预留埋植片石,咬接墙身砼。混凝土养护要防止因温差过大产生裂纹,在砼浇筑完后要覆盖草垫或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待凝固温度适宜时洒水保湿,夜间必要时搭暖棚碘钨灯保温。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70%时可以拆除模板,脱模一般在浇筑完24小时以后进行,以不粘模为准。砼表面平整,无开裂和麻面现象。
7、涵身片石砼浇筑施工
模板与支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或钢管扣件脚手架,支架方案经设计计算确定。
模板接缝采用平缝,要采取措施防止漏浆。木模的转角处应加嵌条或做成斜角,防止漏浆。
采用两侧带橡胶锥垫且带有pvc塑料套管的定型穿墙螺栓固定,安装螺栓的数量与布局应经过计算确定。拆模后剔除橡胶锥垫,抽出螺栓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塞孔压平,或将螺栓留在混凝土中只将橡胶锥垫内的螺栓切除,用微膨胀水泥砂浆补孔压平。
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模板表面涂刷的脱模剂,采取有效覆盖措施,防止因雨水直接冲刷而流失,影响混凝土表面质量。
模板接缝处要紧密吻合,采用胶条嵌缝,如果缝隙过大应重新加工或修改模板尺寸。
模板采用分次支设。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鉴认后方可浇筑砼。浇筑时,发现模板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
模板安装质量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①浇筑前,先对支架、模板进行检查,把模板内的杂物、积水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要填塞严密。并把基础砼及接头砼表面松散的部分凿除并将泥土、石屑等冲洗干净。②砼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30㎝,第一层先浇20㎝垫层然后再人工均匀摆放片石,片石下料前要把片石清洗干净。片石至模板不小于15㎝,片石间不小于10㎝,在覆盖混凝土后进行振捣,严禁抛甩片石无规则的摆放。整个片石的用量不大于片石混凝土体积的25%。当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保持在1.5m以上。砼浇筑时的自由倾落度控制在2米以内。
墙体砼浇筑前,应在底板接茬处均匀浇筑一层30㎜~50㎜厚与墙体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小石子砼。
墙体砼应分层连续浇筑,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要注意防止漏振或超振。
③砼入模的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1.5m,若超过时就要用串筒、溜槽等方法降低自由倾落高度,以免砼产生离析现象。
④墙体分层浇筑时,上一层砼应在下一层砼初凝之前完成,两侧墙体应同步对称浇筑,高度不应大于300㎜。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密实。插入式振动器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的距离,且插入下层砼5~10㎝,每一处振动完毕后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
⑤砼从搅拌机卸出到次层砼浇筑压茬的时间不应超过下表规定,当超过时,应设置施工缝。
混凝土浇筑的间歇时间表
⑥砼浇筑时必须留置砼试块,抗压强度标准养护试块:每工作班不应少于1组,每组3块;每浇筑100m3或每段长不大于100m时,不应少于1组,每组3块;抗渗试块:每浇筑500m3砼不得小于1组,每组6块。
混凝土的养护应避免砼早期脱水和养护过程中缺水,常温下,在砼浇筑4~6小时应开始对砼采用覆盖浇水养护,每天浇水次数应能保证砼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对于普通砼不得小于7d,其它有抗渗要求的砼不得小于14d。
不承重的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受损时才能拆除模板。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盖板统一在K29+500处预制场集中预制.盖板预制采用钢模预制,下打砼底座,预制时应设置锚栓孔和吊环,安装时锚栓孔应与涵台锚固并用砂浆固定螺栓。移动中不得受振动,斜板预制中要及时检查斜交角方向,避免发生反向错误,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应用砂浆或小石子砼填塞。预制盖板当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才用汽车运输到各涵位,达设计强度的100%时再安装。
钢筋砼盖板全部集中在1#拌合站进行统一预制编号,盖板通过汽车运至指定涵洞处进行安装,安装时需在涵墙顶先弹线分块,以便安装时板缝均匀贯通。
10、变形缝、施工缝施工
1)、变形缝中的麻筋和木板应用加氟化钠等防腐掺料的沥青浸制,填塞严密,并用有纤维掺料的沥青嵌缝膏或其它填缝材料封缝。
2)、变形缝的槽设在顶板底板的上面及侧墙的外面箱涵的底板变形缝顶面可不设油毛毡,而在填塞沥青麻筋后再灌注热沥青即可。
3)、侧墙第一道施工缝一般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500㎜处,施工缝宜采用企口凸缝。
4)、变形缝处箱涵每端头500㎜宽范围内,箱涵横向钢筋直径加大一级,间距不变。
5)、橡胶止水带在底板与外墙结点处呈水平向竖直过度的1∕4R圆狐线(R为橡胶止水带至迎水面结构层距离)布置,并应保证止水带的施工质量。
6)、止水带如必须在现场接头时(平接),一般应采用止水带生产厂家提供的粘接机具进行硫化热接处理,接缝处必须均匀一致,不允许有裂口,海绵现象凸出高度不应大于1.5㎜,接缝处强度必须达到原产品强度。
(1)涵背回填必须在涵洞M7.5号浆砌片(卵)石铺底砌筑完成,涵洞盖板安装完成,且砂浆强度和涵洞台身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后,才可进行涵背回填。
(2)涵洞盖板安装后,相邻盖板间的板缝采用高等级1:2的水泥砂浆填筑密实。
(3)沉降缝采用吊垂线把砼施工留下的2㎝缝用墨线弹好,采用切割机切整齐,再把缝内预留的泡沫板掏出5㎝,用加氟化钠等防腐掺料的沥青浸过的麻絮紧密填塞,用有纤维掺料的沥青嵌缝膏封缝。
(4)防水层采用在涵洞砼墙身外表面上涂刷热沥青胶结材料两道,每道厚1~1.5㎜。沉降缝处按“二油一布”贴50㎝宽的机织丙纶防水布。通道涵洞预制安装盖板整体采用“两油一布”进行处理,并延伸至涵身20㎝,搭接长度为15~20㎝.
(5)填前把背墙填筑范围内(顺路线方向底部距基础内缘或墙身边缘2m)的废土清理干净,并把基底夯实处理后回填。
涵背回填的材料选用透水性好的天然砂砾或级配碎石,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分层松铺厚度不大于15cm。为了便于边坡植草,台后回填部分横向外侧两边,应各有1米路基土包封,并同路基顺接。
顺线路方向长度,底部离台身2米盐田港保税区垃圾填埋场处置工程施工方案,然后按1:1的边坡开挖台阶回填至与涵洞顶部;当涵顶填土≥40cm时,台背回填高度与板顶高度一致,板顶与路基用同一材料同时填筑。
基坑回填与台背回填压实度标准均为96%。
(8)为便于检查每层填铺厚度是否均匀及方便施工,台背回填前,从基础顶面开始,把每层填筑的厚度在台背墙上做上记号,并以此为参照进行每层的施工。这样现场施工人员就能容易且较好地控制每层的填铺厚度,检查施工质量也较为方便。
(9)与台背相接的路基端头,是控制的重点。路基与台背回填接头处应开挖宽度不小于0.5m的台阶。台阶应保证密实,超过台背回填范围的超开挖路基采用与台背回填相同的材料与工艺同步进行回填。路基施工时填筑不到位的,可与台背回填同步进行,厚度按台背回填控制,但接头处按挖台阶的要求处理。
(10)夯实工具的要求。一般采用压路机与小型夯实机配合,如冲击式打夯机、手扶振动压路机等。
a根据设计施工图,准确放出跌井的平面位置
b根据施工放样,采取人工挖基并清理。基础开挖成型后,仔细检查基底高程和几何尺寸,确认满足设计要求时,方能进行砌筑施工。
c跌井砌筑采用座浆挤浆法施工。先砌筑四周墙面,后砌筑井底。砌筑墙面时,拉线定位,顺线砌筑,片石大面、平整面朝外;墙面砌筑完后,在墙下部打点划线,确保井底厚度,进行池底砌筑;池底砌筑时GB/T 23127-2020 与水源连接的电器 避免虹吸和软管组件失效,片石大面朝下,作到底面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