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排水箱涵工程施工方案

轨道交通排水箱涵工程施工方案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21.3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轨道交通排水箱涵工程施工方案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箱涵西侧已经过硬化的路基上设置临时钢筋加工场,配备一台弯曲机和一台切断机。砼采用商品砼,另在涵洞一侧设置两台木工加工机械和一台30kw发电机,施工用电采用发电机供应,主要用电设备为振动器、钢筋设备、木工设备和潜水泵以及照明,总功率约10kw,完全能满足用电要求。

3.7.1、进行测量放线及水平高程复核,对照设计图纸,核对涵洞位置及流水面高程是否与现场相符,若发现不符,应及时通知监理及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修改,以满足排水要求。

3.7.2、对长螺旋钻孔桩处理的复合地基进行试验检测,确保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3.7.3、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城市花园18楼施工组织设计(带横道图),对用于该工程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对商品砼的生产要求进行交底和委托,确保工程质量。

3.7.4、进行技术交底,程序为:项目总工组织,工程部长→工区长→班组长→作业工人,以书面形式下达。班组长在接受交底后,认真贯彻施工意图。

本箱涵按不超过60m设变形缝一道,缝宽20mm。敞口段与暗埋段交界处设变形缝,不得在道岔区设缝。箱涵暗埋段按不超过15m设施工缝。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划分施工段,组织流水作业,确定施工进度计划如下表:

本箱涵的主要施工工序为:基坑开挖→C15砼垫层浇筑→底板钢筋制安→底板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支撑架搭设→侧墙钢筋绑扎→侧墙及顶板模板支设→顶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回填。(其中侧墙及顶板的钢筋和模板顺序为:先进行侧墙钢筋制安,再进行侧墙及顶板模板支设,最后再进行顶板钢筋的制安)。

在基础开挖之前,按照图纸所示坐标及尺寸,放出箱涵中心线及基础开挖边线,并敷设临时水准点,作为箱涵施工过程高程控制依据,箱涵中心线应引至两端木桩上,以便随时进行中心线检查。测量放线成果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2.2基础土方开挖及支护

本箱涵基础土方采用1台1.25m3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从北侧沿涵洞纵向向南后退开挖,自卸汽车装运走。反铲在开挖过程中,采用水准仪随时进行基底标高控制,为不扰动基底土,反铲在开挖时,应预留20cm厚的土进行人工清理。基底不得受水浸泡,基底局部扰动或受水浸泡时,应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换填。在基坑边坡稳固后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基坑的安全梯。基坑顶部按要求搭设防护栏杆。若基槽内有地下水渗出,应在槽底两侧设置排水明沟,铺设碎石滤水层,将积水引至端头集水坑,采用潜水泵抽出基槽外。基坑顶部两侧位置设截水沟,截水沟断面尺寸为300*300mm,基底两侧排水沟断面尺寸为800*800mm,坡度同箱涵结构9.26‰。

5.2.3地基承载力检测

基槽挖至设计标高后,组织相关单位验槽,做基础承载力检测。本箱涵工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求不小于180kPa。对于不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的,需进行软基处理。待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砼垫层的施工,以免基底长时间暴露。

5.2.4箱涵底板施工

本箱涵以变形缝和施工缝为界划分施工段,每施工段底板一次性支模成型,一次性砼浇筑。绑扎底板钢筋,预留好侧墙钢筋。模板采用δ=15mm厚胶合板,木枋背楞,间距30cm,外侧用短钢管夹紧打入土中并支撑基坑边坡坡面上,间距50cm。根据设计要求,施工缝应留设在距底板50cm高的侧墙上,支模时应一并支设成型。内侧模板支撑可利用在底板钢筋上焊接钢筋撑脚,采用钢管进行对撑。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进行砼浇筑。砼采用搅拌运输车从商品砼站运至浇筑地点,使用天泵浇筑混凝土,插入式振动棒分层振捣密实。砼在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看模、看筋,若发现模板松动变形以及钢筋移位应及时进行处理。

5.2.4.1遇水膨胀止水条安装

箱涵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如前所述。在留缝处嵌入通长木条以留设企口凹槽,在砼浇筑初凝后及时取出。施工缝处要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条安装的要求和方法如下:

施工缝混凝土表面清理:安设遇水膨胀止水条前,用钢丝刷、油灰刀、毛刷,将施工缝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浮浆、杂物及灰尘清理干净,保持干燥。

2)施工缝安设止水条:将包裹在遇水膨胀止水条外面的隔离纸撕掉,把止水条直接安设在施工缝混凝土预留凹槽表面上,每隔80~120cm加设一水泥钉,将止水条与混凝土钉牢,以免错位。

3)用滚筒滚压止水条上表面,使止水条与混凝土表面密贴、牢固。

4)止水条需要接头时,将要搭接等两根止水条端头6cm范围内分别用刀切成斜面或压扁1/2,上下重叠搭接,用手压,使其与混凝土面紧密接触,再在搭接中部用水泥钉钉在混凝土上或水平错接6cm以上,错接部位两根止水条间不得有空隙,并用水泥钉分别将错接部位钉在混凝土上。

5)止水条严禁采用对接,以免在浇筑混凝土时错位形成“决口”。

6)混凝土浇筑: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安设完毕,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揭去止水条表面隔离纸,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7)安设完止水条后,如遇雨天,应进行有效的遮盖。

5.2.4.2橡胶止水带的安装

按图纸要求,需留设变形缝,具体留设位置及间距前面已述。变形缝处安设300*Ø30*10橡胶止水带。止水带安设要求及方法具体如下:

1)把橡胶止水带两端固定拉紧,然后用两根φ8钢筋,14号铁丝把橡胶止水带最外边的那条止水条固定,以便于跟底板、侧墙及顶板中的钢筋固定,在绑扎橡胶止水带过程中,一定注意不能破坏橡胶止水带,否则无法达到止水效果。

2)止水带在拐角处要做成直径150㎜的大圆角。

3)在浇筑混凝土以前先要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接头部分粘接紧固,再以适当的力充分浇捣,震荡混凝土来定位止水带,使其与混凝土良好的结合,以免影响止水效果。

4)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中有许多尖角的石和锐利的钢筋,所以在浇捣和定位止水带时,应注意浇捣的冲击力,以免由于力量过大而刺破橡胶止水带。如果发现有破裂现象应及时修补,否则在接缝变形和受水压时橡胶止水带抵抗外力的能力就会大幅度降低。

5)固定橡胶止水带时,只能在止水带的允许部位上穿孔打洞,不得损坏本体的部分。

6)在定位橡胶止水带时,一定要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更不能让止水带翻滚、扭结,如发现有扭结不展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整。

7)在浇注固定橡胶止水带时,应防止止水带偏移,以免单侧缩短,影响止水效果。

8)橡胶止水带接头必须粘接良好,不加任何处理的所谓“搭接”是绝对不允许的。现场接头拟采用冷接,即将需连接的橡胶止水带两端削成互为匹配的橡胶止水带接头,接头端表面挫毛后用橡胶清洁剂清洗、晾干,刷胶粘贴橡胶板(双面)而成。

5.2.5墙身及顶板施工

墙身和顶板施工按底板留缝情况划分施工段,并与底板上下保持一致。墙身施工前,将距底板50cm高施工缝处砼表面凿毛,剔除松散砼,清理渣物并冲洗干净。然后绑扎墙身钢筋,安装止水条和止水带,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支设墙身模板。外墙施工拟采用门式脚手架,安拆方便,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箱涵墙身施工采用模筑法,模板采用δ=15mm厚胶合板,以木枋为竖向背楞,间距30cm,横向φ48钢管水平间距60cm设置,并辅以双向φ14@40*60cm三段式止水螺杆进行对拉加固,底排螺杆距底面不得大于30cm。墙身和顶板模板在支设时,考虑连续安装,墙身模板在变形缝处使用加密拉杆固定墙身两端挡模。模板拼缝采用夹双面胶带或涂抹玻璃胶的方法进行封堵,以防漏浆。顶板模板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绑扎顶板钢筋。

混凝土浇筑应注意的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3)混凝土必须在4小时内浇筑完毕(从发车时起),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冷缝:指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形成的施工质量缝),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超过1.5小时,交接处用振捣棒不间断的振动。

4)浇筑过程中,按顺序进行振捣,振捣持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振捣器插点呈梅花形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40cm。保证不漏振,不过振。

6)混凝土浇筑快要完成时,应估算剩余混凝土方量,联系搅拌站进行合理调度。实时掌控砼出场时间,到场时间,应严格控制砼车辆到场堆积。

7)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抹及三次抹压后,及时进行覆盖养护。洒水养护时注意不能浸泡基坑。

砼浇筑完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内外侧模板,抽出对拉螺杆,采用与砼标号相同强度砂浆将对拉螺杆孔封堵。

顶板砼浇筑后,待砼强度达到75%后方可拆模。

砼浇筑过程中,按规范留置试块。

箱涵主体施工完成,砼强度达到回填要求时,进行回填作业。箱涵基础及两侧墙身高度范围内,须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填筑。

2)非路基过渡段回填压实系数要求:填筑采用分层对称填筑,分层碾压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并分层做压实系数检测,压实系数、粒径和填料组别应满足压实标准要求。采用机械填筑时,分层厚度不大于0.5m。

3)路基过渡段从始点计起20m范围内的基床表层填筑5%水泥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同路桥过渡段要求。碎石的级配范围应满足规范要求,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

4)在过渡段填筑施工之前应进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以确定设备型号、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最优含水率等各项主要工艺参数。

5)过渡段基坑两侧对称分层回填,每层填筑高度不超过30cm。

6墙体模板及支架力学计算

(1)新浇砼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F=0.22γct0β1β2V1/2

使用内部振捣器时取其较小值.

式中:F—新浇砼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

t0—新浇砼的初凝时间,可按试验确定,缺资料时可取t0=200/(T+15),T为混凝土的温度.

β1—外加剂的膨胀系数,不掺时取1.0,掺缓凝型外加剂时取1.2.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本工程取1.15.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处至新浇砼顶面的总高度(m)

设t0=4h,V=2m/h

墙体:F=0.22×24×4×1.2×1.15×21/2=41.2KN/m2

F=24×3=72KN/m2

取较小值F=41.2KN/m2

(2)倾倒砼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取水平荷载为2KN/m2

F’=0.9×(1.2×41.2+1.4×2)=47KN/m2

选用φ14对拉螺杆,间距为400×600,每根对拉杆所承受的侧压力:

P=0.4×0.6×47=11.28KN(取较大值)<24.27KN

从以上验算可以看出,止水螺杆的强度满足要求.

将模板承受压力转为线荷载(以背枋最大间距,承受最大压力为例):

q=0.3×47=14.1KN/m

按多跨连续梁M=0.125ql2=0.125×14.1×0.62=0.63KN.m

σ=M/Wn=6.3×105/187000=3.77N/mm2

挠度ω=0.677×ql4/(100EI)

=0.677×1.3×14.1×6004/(100×9000×8330000)=0.2mm

从以上验算可以看出,模板背枋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要求.

7顶板支架及模板力学计算

横向间距或排距(m):0.85;纵距(m):0.70;步距(m):1.20;

脚手架搭设高度(m):2.80;

采用的钢管(mm):Φ48×3.5;

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

剪刀撑沿箱涵纵断面间距4.5m设置。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

楼板浇筑厚度(m):0.40;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1.0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1.000;

钢筋级别:三级钢HRB400(20MnSiV,20MnSiNb,20MnTi);楼板混凝土标号:C35;

每平米顶板截面的钢筋面积(mm2):1440.000;

计算顶板的宽度(m):4.80;计算顶板的厚度(m):0.40;

计算顶板的长度(m):15.00;施工平均温度(℃):25.000;

木方弹性模量E(N/mm2):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3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30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6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80.00;

图2顶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铁路线路清筛大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二、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方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6.000×8.000×8.000/6=64.00cm3;

I=6.000×8.000×8.000×8.000/12=256.00cm4;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水黄公路施工组织设计q1=25.000×0.300×0.400=3.00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0.350×0.300=0.105kN/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