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甘孜藏族自治州大卡子隧道(高原水电引水隧洞)施工组织设计带肋钢筋(HRB335)
C20混凝土(厚200mm)
带肋钢筋(HRB335)
第二节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大卡子隧道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斜卡乡,其进口位于踏卡河支流花木林沟的*源头地段。隧道轴线地形最高点海拔4848米GBT50947-2014 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pdf,进出口海拔4200米,隧道最大埋深618米,属高海拔深埋越岭隧道。
隧道进口地段覆盖13.88~19.4m的块石土层,**山顶部位岩体崩塌堆积层,其结构松散,具架空结构。
洞身范围其余地段几乎没有覆盖层分布,岩体裸露。其岩性为暗灰色浅变质粉细砂岩与黑灰色泥质板岩互层,为三叠*中上统杂谷脑组岩层。岩体单层厚度除变质砂岩的厚度达数十厘米至1~2m外,泥质板岩的单层厚度一般数厘米至40~60cm不等。
在洞身地段除局部有小型错动外,没有大的断裂、断层,岩体基本上呈单斜状产出,隧道轴线与岩层走向*于正交。工程区的地震烈度为Ⅷ度。
对本隧道有较大影响的不良地质主要有岩堆及冻土。在进口段的内侧山体见较大规模的崩塌堆积体分布,该堆积体在暴雨季节有发生泥石流的潜在危险;冻土最大冻结深度约1米,为季节性冻土。另外,由于隧道深埋达600多米,自重应力很大。
本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均受底层构造、地形地貌控制,地下水赋存于基岩裂缝中和第四*松散层空隙中。地下水赋存于砂岩构造裂缝中,露头流量稳定,水质一般为HCO3-Ca-Mg型水,具饮用价值。第四*冲积层和残坡积层的孔隙水严格受大气降水控制,多为季节性含水层,干季枯竭,水质一般为HCO3-Ca-Na型水
出口段基岩裸露,未有地下水出现,进出口地下水不太发育,富水条件较差。
大卡子隧道较长,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隧道及其附*未见大的断裂分布,在区域稳定上地处构造次稳定区。除进口段分布厚约50米的崩坡积堆积块碎石土外,其余段大面积基岩裸露。除隧道进口段因风化、卸荷影响较为破碎外,岩体大部较为完整。隧道洞身围岩以变质砂岩、板岩为主,薄~中厚层状,属中硬~坚硬岩体,洞身无大规模的断层通过,洞轴线与岩体走向多呈大角度相交,除进出口段崩坡积覆盖层及局部挤压破碎带为Ⅴ级围岩外,洞身段以Ⅲ、Ⅳ级围岩为主,具备成洞条件。
进出口段覆盖层较厚,达13.88~19.4m,其围岩类别较低,自稳性差,成洞支护困难。洞身段为变质粉细砂岩与泥质板岩互层分布地段。
由于隧道洞身具有高地应力,在掘进过程中,易在洞壁岩体上产生应力集中,并发生岩爆,在洞身部位需进行围岩地应力测试。
洞身段地温较高,在高低温的长期作用下,泥质板岩随时间推移其强度逐渐衰减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导致洞身支护变形破坏,因此在深埋部位实测地下温度。
不存在威胁隧道的滑坡、泥石流及大规模崩塌存在,场地地面稳定性较好,适宜修建隧道。
隧道洞身穿越大卡子向斜,该向斜宽缓,具有较大的汇水面积,洞身段有可能存在地下水富集地段,且其水量也可能很大,隧洞施工中将产生较大的涌水问题。施工中需进一步查清洞身段地下水情况。
由于地处Ⅷ度地震烈度区,地震活动对该隧道的影响很大。
本隧道地处横断山*北段,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受高原气候和季风影响,冬春干冷漫长,夏秋温差悬殊,干季(10月至次年4月)降雨稀少,气候干燥;雨季(5~9月)降雨集中,年降水量平均961.6mm,气候湿润,降雨变率显著,夏秋多阴雨,日照少,属大陆性高原型气候。
隧道位于山地寒带,年均气温7.7度。最冷月均温1.7度,年极端低温-16.8度,终年有霜。冬半年有雪(11月至次年4月),降雪量小。气候日差较大。
大气压力为616.5~635.2mmHg,氧气含量为140~170g/m3,为平原地区的56%~68%。
一、施工总体指导思想及目标
科学组织,统筹安排;优质高效,安全廉洁;文明施工,注重环保;强化管理,全面创优;重誉守约,确保工期。
质量目标: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优良,争创优质工程。
安全目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确保交通安全,维护交通安全有序,在施工全过程中无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工期目标:科学组织,精心安排,确保合同工期。
环保目标:“两不破坏”,“三不污染”。“两不破坏”——不破坏景观、不破坏交通。“三不污染”——不造成水质污染、不造成空气污染、不造成噪音污染。
根据本工程规模、工期要求、工程特点、施工工艺及地质条件,合理配备生产要素,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按项目法组织施工,以确保工程项目优质、安全地完成。
成立高素质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全权处理本项目的一切事务,负责本工程的组织指挥和施工管理,保证设计技术标准的贯彻实施。项目部配备的关键人员,均通过严格挑选,参加过多项类似工程项目的施工,具有较丰富施工及管理经验。选配精干的施工队伍,关键施工人员及特殊工种均持有劳动厅颁发的上岗证。在施工质量管理中,我方将严格按照本公司的ISO9002质量体*文件要求进行,做到管理职责明确,落实到人。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严格按质量程序文件执行工程检验,控制好施工测量和试验,合理组织机械、设备和劳动力,靠管理抓质量,靠管理促效益。项目经理部将以“一丝不苟抓质量,千方百计抓进度,万无一失保安全”的精神,把工程建设成为“优质、高效、安全、廉洁”的工程。
三、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对各个分项工程进行统筹安排,搞好工序衔接,减少施工中各工序间的相互干扰。考虑人力和各种资源需求量的均衡,照顾重点,避免劳动力需求量出现不合理峰值,发挥机械、人员的最大使用效率,保证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
施工队伍进场后,立即进行交接桩、桩位复测、图纸审核、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开工前的试验、施工便道、生活区、材料加工区及其它临时设施的搭建等工作。
施工中以洞身开挖为重点,拉开步序,逐段成型。进出口两个工区依次进行流水施工,做到各流水节点之间合理衔接,保持专业化队伍施工的连续性。
各分项工程的具体施工顺序如下:
本隧道采取进出口同时掘进,进出口端各设置一个工作面进行施工,各安排1个施工队作业,施工顺序:洞口明洞开挖支护仰拱及底部填充防水板二次衬砌沟槽及附属。
第三章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方法
第一节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一、拟用于本合同工程的设备情况
根据隧道施工面对高寒缺氧、气候条件恶劣、人员工作效率低、机械效率低、故障率高的特点,机械选型配套选择机械化程度较高、机械工效降低率较小和尽可能利用电动机械,必须使用的内燃机械要选用高原型或进行增压改造,并与进度要求相匹配。隧道划分为进口区和出口区两个施工区,采用进出口相向施工南梁矿业110KV变电站配电照明施工组织设计,配备两套施工机械设备。
施工机械选型配套采取了下列措施:①着重考虑高海拔、低气压、严寒缺氧的气候条件对施工设备动力性能、整机匹配性能的影响。②采取机械设备适应高原性的对策,如低温启动、涡轮增压等,使用中制定严格的高原低温、缺氧下的操作规程及管理办法。③通过多方案的比较,选用无轨运输方案,在隧道内较多选用电动、风动设备,较少选用以内然机为动力的设备。④配备四条机械化作业线:凿岩、装碴、运碴形成的开挖机械化作业线;锚喷支护设备形成的锚护机械化作业线;混凝土集中拌和、输送泵、模板台车形成的衬砌机械化作业线;发电机组、空压机组、制氧站、暖风通风机、锅炉等设备形成的施工保障机械化作业线。四条机械化作业线满足隧道施工的要求,较好发挥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
拟投入的设备情况详见下表:“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拟配备本工程主要的试验仪器设备表”。
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额定功率(kw)或容量(m3)或吨位(t)
厂牌、产地及出厂时间等
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数据中心机柜*统技术白皮书.pdf额定功率(kw)或容量(m3)或吨位(t)
厂牌、产地及出厂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