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云龙河施工组织设计11.4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92
11.5质量保证的资源配备 92
[武汉]实验楼施工组织设计(框架结构)11.6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92
11.7质量管理措施和办法 93
11.8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94
第十二章安全保证措施 96
12.1安全管理目标 96
12.2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96
12.3安全保证体系 97
12.4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 99
第十三章文明施工措施 100
13.1文明施工措施 100
13.2环境保护措施 103
云龙河地处巫山山脉南麓,位于清江上游支流。云龙河三级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13.1km2。
电站工程主要由挡水坝、引水发电隧道和厂房等三部分组成。挡水坝为三圆心双曲混凝土拱坝,位于基本对称的“U”型横向河谷,两岸岸坡陡峻,地面高程1000m以上,岸坡坡度68~75O,部分直立。970m高程处,谷宽80m左右。建建基面高程839m,坝顶高程974m,最大坝高135m。坝顶上游弧长143.69m,弧高比1.06,宽高比0.84,坝顶宽5.5m,坝底宽18.1m,最大拱端厚度为22.12m,最大坝高135m,厚高比0.13。大坝正常蓄水位970m,校核洪水位972.67m,死水位930m。水库在正常蓄水位970m以下的库容为4043万立方米,有效调节库容2895万立方米,具有年调节功能。
地面电站其它部分由引水洞、厂房、尾水洞和开关站组成。引水系统长4105.34m,其中引水隧洞长2641.45m,纵坡为8‰,断面直径为3.5m,最大流速2.57m/s,设计引用流量为24.74m3/s;从调压井至厂房段为地下埋管,全长1463.89m,纵坡为11.5%,主管管径为3.0m。调压井深78.6m。
电站厂房位于云龙河左岸砂子坝处,距大坝直线距离3.6Km.厂区地坪高程762m,安装场高程762.2m.主厂房尺寸为35m*15.6m*26m,副厂房尺寸为35m*7.8m*12.45m,主副厂房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本电站共有两台机组,每台20MKW,共40MKW。
恩施州与沐抚有直通公路45km,对外交通方便。
2.1工程实施条件与基本要求
(1)在本合同实施时,工区与外界的交通已经基本具备。经现场考察,场内现有的临时公路经加宽加固后可以作为施工道路使用。
工区水源充足,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电源线正在架设,电源接口拟定在大坝左坝肩附近,电源接口能够能够满足施工期间生产和生活用电。
2006年10月15日前
2006年11月21日前
2006年11月30日前
2007年5月31日前
2006年11月30日前
发电厂房具备桥机安装条件
2007年5月20日前
2008年04月15日前
2.2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进场方法
2.2.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2.2.2设备、人员进场方法
本合同所需的主要施工设备在距离本工程130km的宣恩洞坪水电站工程工区内;洞坪水电站工程的土石方已经全部完成,设备已经闲置,并且已经全部修理和保养,能够满足本工程土石方施工的质量和强度要求;洞坪水电站工程的大型混凝土拌和系统、砂石系统和缆机系统将在2006年9月中旬拆除并运抵本工程施工现场安装,能够满足大坝混凝土浇筑的时间要求、强度要求和质量要求。
设备由公路运输到达施工现场,自行设备可由公路自行至工地;项目经理部所有人员搭乘汽车到达工地。
2.3.1施工导截流和大坝分期导流规划
本工程施工期间经过3个洪水期。
第一个洪水期利用河床导流;第二和第三个洪水期利用导流洞方式导流。第三个洪水期后导流洞下闸,电站具备挡水发电条件。
计划在2006年10月15日之前截流,1个月内完成上下游围堰防渗和加高培厚工作。截流采用单戗立堵,从右岸向左岸进占、端进抛投。20t自卸汽车运输,D85推土机推料。
上游围堰采用土石围堰,其中堰底采用粘土封闭的不透水部分,不透水部分堰顶高程为864m左右;其余为石碴围堰,堰顶高程为880.0m,石碴围堰可透水,但堰体不因透水而发生塌方,可保护下游基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下游围堰不设围堰。
2005年汛期,利用河床导流。2006年汛期,利用导流洞导流。2007年汛前,大坝上升至930.0m高程,利用导流洞和坝面联合过流。2008年1月1日大坝具备挡水发电条件,导流洞下闸。
2.3.2土石方开挖施工及岩石支护
2.3.2.1土石方明挖
土石方及其覆盖层采用1.0m3、1.2m3、1.3m3等不同型号的挖掘机,10~20t自卸车运输。
2.3.2.2石方洞挖及支护
导流洞位于右岸,尺寸为6m*7.5m,城门型;灌浆平洞分布在左右岸坝肩,尺寸为3m*3.5m,城门型,共6条;引水工程洞室位于左岸,圆形洞,直径有3.8m、4.2m、4m、4.7m和5.1m,施工中拟设3条施工支洞,以满足施工需求。
混凝土生产系统由大坝混凝土拌和站、调压井混凝土拌和站和厂房拌和站三个子系统组成。
大坝混凝土拌和系统主要担负大坝混凝土以及引水洞进水口混凝土拌和;
调压井拌和站主要担负调压井、相邻引水系统平、斜井段等建筑物的混凝土拌和任务;
厂房拌和站主要担负厂房和引水系统压力钢管段出口等建筑物的混凝土拌和任务。
2.3.3.1大坝混凝土
大坝混凝土浇筑垂直运输采用缆机方案。采用1台20t辐射式缆机,扇形布置,左岸移动,右岸锚固。缆机于2006年11月15日前完成安装调试。
混凝土由自卸汽车从拌和楼运输砼卸入物料平台的6m3混凝土卧罐,20t辐射式缆机将6m3混凝土卧罐吊入浇筑仓内定点下料。大坝混凝土模板选用标准化翻转爬升模板,本模板可根据需要任意组合,在各种方位快速调节。所有钢筋均在钢筋加工厂内进行加工,成型钢筋用汽车运至物料平台,缆机吊入部位进行绑扎安装。
2.3.3.2引水系统和厂房混凝土
引水隧洞上平段需衬砌的部位采用木模台车全断面衬砌,由大坝或调压井混凝土拌和系统供料;压力钢管段由调压井或厂房混凝土拌和站供料。混凝土泵采用泵送入仓方式。
厂房工程混凝土由厂房混凝土拌和站供料,12T塔吊配2.0m3的卧罐吊运入仓。
回填灌浆采用气腿式风钻直接钻孔,灌浆泵灌浆。
重合同、守信誉,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做到:“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批朋友,拓一片市场,育一批人才”。
2.4.1工程质量目标
2.4.2施工工期目标
围绕挡水坝蓄水、电站发电和工程竣工目标,抓住施工的重点难点,统筹兼顾组织好项目施工,制定切实有效的工程保障措施,合理安排好施工程序,抓好工序衔接,采用成龙配套的机械化施工,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确保节点工期和合同工期目标的按期完成。
2.4.3施工安全目标
建立严格的安全经济责任制,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管理从严”的原则,做好安全事故的超前防范工作,做到机构健全、措施具体、落实到位、奖罚分明,确保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四无一杜绝一创建”(即无工伤死亡事故、无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无交通死亡事故、无火灾和洪灾事故;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创建安全文明工程)。
2.4.4环保及文明施工目标
以“均衡生产、文明施工、科学管理”为宗旨指导工程建设。在合同实施的同时,同步实施相应的环保措施,使施工现场各项环保指标达到国标和地方标准、满足合同要求。施工作业人员一律挂牌上岗,工地做到整洁清爽、有序,施工标志齐全、美观,施工工艺科学合理,推行程序化、标准化作业,创建安全文明工程。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1)遵循“有利施工、易于管理、方便生活”的原则。
(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现有条件。
(3)依据招标文件,结合施工需要,合理利用地形地貌进行现场临时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实施,以利施工、减少费用、降低成本。
本工程左岸坝肩上下游,高程约1000m,地形平缓,可用来布置生产生活用地。
3.2施工管理及生活营地
依照布置原则,合理利用业主提供的施工道路和场地,在大坝左岸坝肩下游100m处,修建平房60间,建筑面积1320m2,占地面积6000m2;其他临时房屋根据需要搭建在大坝左岸坝肩上游处,建筑面积800m2,占地面积2000m2;。
厂房区、调压井区的施工工棚根据需要就近搭设。
3.3主要施工辅助企业
3.3.1.1模板加工及保养厂
在大坝左坝肩至下游弃碴场平整后,可以形成面积在5000m2左右平台。模板加工及保养厂就布置在该平台上,占地面积2000m2,供木模板加工和钢模板保养使用。
3.3.1.2钢筋加工厂
钢筋加工厂紧邻模板加工及保养厂,占地面积1500m2。
3.3.1.3混凝土预制厂
混凝土预制厂在左坝肩上游100m处,主要预制廊道模板、横缝及诱导缝模板和坝后桥安装件,占地面积2000m2。
3.3.3机械汽车停放及修理场
机械汽车停放及修理场主要承担施工机械的停放、维护、保养、修理任务。内设修理车间和加工车间。配置各类车、钻、刨、铣、锻、焊等设备,以满足需要。
机械汽车停放保养场坝肩左岸上游弃碴碴场,占地面积约1000m2。
3.4.1水泥仓库和粉煤灰仓库
水泥仓库随拌和系统布置,分三处。
一处在大坝混凝土拌和站旁,布置2个水泥罐和1个粉煤灰罐,储量分别为400t;
一处在调压井混凝土拌和站旁,采用简易仓库,储量为100t,建筑面积60m2,占地面积为100m2;
一处在厂房混凝土拌和站旁,采用简易仓库,储量为200t,建筑面积80m2,占地面积为200m2。
油库与机械修理厂相邻布置,在坝肩左岸上游,主要供应柴油。
3.5.1砂石料加工系统概述
根据施工现场需要,本电站在挡水坝、调压井及发电厂房部位分别修建一座砂石料加工系统,可分别承担大坝、引水系统和发电厂房等部位混凝土所需的砂石料生产任务,混凝土总量约30万m3。其中挡水坝砂石料加工系统按满足月混凝土浇筑强度2.5万m3的生产规模设计。系统生产的设计处理能力为200t/h,混凝土骨料成品生产能力为160t/h。
挡水大坝砂石骨料系统主要破碎设备采用国内已成功应用的设备。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系统主要分为半成品加工、成品加工、成品堆存等工艺单元和与之配套的供水排水、废水处理等,系统布置力求合理与经济。系统所生产的成品砂石骨料,由胶带机运送至混凝土拌和系统。
2006年11月15日前完成整个砂石加工系统的建设、试运行和验收,并开始生产满足质量、数量和品种规格要求的成品人工砂石骨料,系统的预计运行期从2006年11月起至2007年12月止。
3.5.2砂石料加工系统的规模
本电站大坝及引水系统进口段混凝土总量为20万m3,以三级配为主。
经计算,系统加工处理能力200t/h即可满足混凝土高峰月浇筑强度2.5万m3所需混凝土骨料强度的生产要求。
3.5.3砂石料加工系统的工艺设计说明
砂石骨料加工系统按生产三级配混凝土骨料设计,同时能满足二级配混凝土和喷混凝土骨料的生产要求,生产混凝土骨料为80~40mm、40~20mm、20~5mm、10~5mm四种粗骨料和5~0.15mm细骨料。混凝土骨料生产采取以湿法为主的生产工艺。
具体工艺流程为:料场开采不大于640mm石料,由装载机配合汽车运输到粗碎受料坑。需毛料经振动喂料机进入粗破车间,由PE800*1060颚式破碎机进行加工,调节其排料口尺寸,确保出料粒径小于200mm后综合体育办公楼电气安装施工组织设计,由A1胶带机运输进入半成品堆场。考虑到料场表层开采时含有较多的夹泥或溶蚀锈斑,装料时一方面要采用挖机选料,尽可能地减少不清洁的石料进入下一道工序;同时此段石料加工破碎时加大水量冲洗,用水量不足时应间歇生产以确保石料冲洗干净,确保骨料质量。
混凝土骨料生产从半成品堆场取料,由B3胶带机运输直接进入一阶筛分车间车间。一阶筛分车间布置2YKR1445园振筛一台,第一层筛面大于80mm的超径石,由B4胶带机运输直接进入中破车间;第二层筛面80~40mm骨料通过分料斗控制既可由B5胶带机运输,直接进入成品堆场,也可由B4胶带机运输,进入中碎车间。
中碎车间设1台PFQ1210反击式破碎机,中碎出料由B3胶带机运输进入一阶筛分车间,形成闭路循环。
粒径为80~40mm的混凝土骨料,在卸入成品堆场时设置缓降装置,使其净落差不大于2m。
成品骨料堆场的成品料即可通过堆场下的廊道,经气动弧门卸料由C1、D1胶带机输送,进入左岸大坝混凝土拌和系统。混凝土骨料成品堆场容积为1.34万m3,可以满足混凝土浇筑高峰期混凝土拌和系统连续生产72h以上的需用量。
砂石加工系统工艺流程设计具体详见附图
3.5.4砂石加工系统平面布置说明
半成品加工:位于石料场下游高程1000m平台上(万科)高层建筑标准层含钢量控制方法.pdf,距石料场约300m,由粗碎车间、半成品堆场组成,将料场开采出的新鲜石料加工成粒径小于200mm的半成品料。
成品加工:设在大坝拌和系统和石料场之间的高程1000m平台上,在料场公路的右侧,距离半成品加工系统50m,由半成品堆场、一阶筛分车间、二阶筛分车间、中破、棒磨机制砂、制砂调节堆场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将半成品加工成80~40mm、40~20mm、20~5mm、5~1.0mm、砂五级成品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