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110kV凌圭线、圭新线停电施工方案试验日期2011.08.13下次试验时间2012.08.14
16*300、20*350
现场工作班人员共29人,已通过安规考试,可以高空工作某产业基地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高空作业人员具备高空作业资格(附资格证书复印件)。人员名单明细表如下:
3.5施工准备工作内容
(1)检查施工工器具良好,使用正常;
(2)检查施工材料无破损;
(3)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工器具合格。
(4)检查个人配备的安全帽、安全带(输电线路专用)无破损。
4、施工工期及进度安排4.1施工总体安排及工期
拆除110kV圭新线01号杆至110kV凌圭线NB68号塔导、地线及01号杆、02号杆;组立NB69号铁塔;架设导地线及光缆
4.2.1施工前必须确认工作地段(包括跨越的10kV线路)已装设可靠的接地线后,才许可施工班组开始工作。
4.2.2架线施工必须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4.2.3架设导、地线及光缆由专人统一指挥。
4.2.4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保证人员充足。
5、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5.1质量管理目标
防止投运后线夹发热、绝缘击穿,不发生设备安装质量事故。
5.2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和工艺要求
应满足《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具体应符合以下工艺要求:
(1)新安装导线外观光滑,无扭曲变形,无裂纹、断股,弧垂合适;
(2)绝缘子无裂纹、破损,扣挂牢靠。
5.3主要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方案:
5.3.1导地线和电杆拆除
1)上杆前,应先检查登杆工具及电杆是否完整牢靠。
2)在110kV凌圭线NB68号塔导地线及110kV圭新线02号耐张杆两侧导地线的反向延长线方向对导地线横担进行锚固。
3)布置好绞磨场地,用转向滑车在杆根固定,牵引绞磨绳。
4)拆开110kV圭新线02号耐张杆引流线,用绞磨钢丝绳等配套工具分别挂在导地线的挂
线横担上,用卡线器卡住导地线,通过绞磨绳利用绞磨收紧。
5)收紧导线后拆开绝缘子串与横担挂点金具,将两侧导地线放下地面,拆线时,先拆导线,再拆地线。
6)拆线时,应设专人统一指挥、统一信号、检查施工工具及设备是否良好。
7)严禁采用突然剪断导地线的做法松线。
1)本工程需拆除的电杆为砼杆全部为Π型双杆,横担形式为导线横担带下层横梁,砼杆、横担和拉线为一整体,横担一经拆除,砼杆变为独立体,拆除横担时必须安装好临时拉线后才能进行横担拆除工作。
(1)平面布置图(2)立面布置图
2)布置线临时拉线后在两边杆顶挂好上吊滑车,用牵引机将横担吊住,并加绑好。
3)高空作业人员将横担连接螺栓拆除(含吊杆螺栓),牵引机将横担慢慢放下地面,拆除顺序为先拆两边导线横担,再拆中间导线横担,最后拆下层横梁。
1)在需拆除的电杆顺拉线的位置布置好临时拉线,临时拉线的地锚点必须布置在1.2倍杆高的范围之外。
2)布置好临时拉线确认牢固后,拆开该杆的永久拉线。
3)选择一个较好的位置作为倒杆场地,在倒杆方向开挖好马道口。
4)在需倒的电杆上绑扎一根拉杆绳,绳长必须在2.5倍杆高以上。
5)准备工作做好后,所有人员站到2.5倍杆高距离以外,将倒杆方向对侧的临时拉线拆开。
6)倒杆时,在倒杆范围内装设护栏,禁其它人员进入倒杆护栏范围内。
7)在倒杆方向拉动拉杆绳,让杆自然倒下。
8)将倒下的电杆及其他材料、工器具全部清理运走。
1、电杆2、临时拉线3、地锚4、拉杆绳5、马道
5.3.2组立110kV凌圭线NB69号铁塔及消缺
(1)本工程部分地形较好,经综合研究决定,本工程采用人工组立方法进行铁塔组立施工;
(2)在需组立的基础上将基础面的余泥、杂物清理干净;
(3)将需组立的铁塔塔材清点好,并按组装的顺序排列好;
(4)将塔腿放进地脚螺丝内并用地脚螺母拧紧;
(5)在新立铁塔中间位置将爬杆组立起,用抱杆、绞磨将铁塔第一段主材吊装好,将水平铁和斜撑铁组装好,组立好检查过后才能进行下一段的组立施工。铁塔第一段组装可在停电前进行,第二段及后段则需在停电情况下进行。
(6)吊升塔材时,应注意预防塔材掉落下来打到10kV那柳线03号杆的地拉线上。
(7)当组立第二段塔材时,将抱杆根部移至带脚钉的塔脚上,并将抱杆升至第一段主材的顶部下0.8米的位置,用三条拉线将抱杆固定好。
(a)立面图;(b)平面图
1—抱杆;2—拉线;3—起吊滑车;4—构件;5—导轨滑车
(8)杆固定好后,将牵引机放在CD腿之间的方位上,用地锚固定好。
(10)装好第二段塔材后将螺丝紧好再将抱杆升高进行第三段的组立工作,依次进行下一段的组立工作,直至将铁塔主体组装好。
(11)组立好铁塔主体部分,将抱杆升高后,再利用抱杆进行上段部分的组立。
(12)安装好导线横担后再将地线支架安装好。
(13)待铁塔全部组立好后,拆除抱杆,并要求将所有的螺丝紧一遍。
2、铁塔组立施工质量要求
(1)铁塔组立其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时间:
1)经中间检查验收合格;
2)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定:分解组立铁塔时为设计强度的70%,整体组立时为设计强度的100%。
(2)铁塔组立后,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不得超过1/750。
(3)铁塔组立后,塔脚板应与基础面接触良好,有空隙时应垫铁片,并应灌筑水泥砂浆,直线塔经检查合格后或随时浇保护帽。耐张塔应在架线后浇筑保护帽。
(4)铁塔螺栓的穿入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立体结构:水平方向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2)对平面结构:顺线路方向,由送电侧穿入,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5)螺母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对单螺母不应小于两个螺距,对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
(6)铁塔腿部12米以内全部安装防盗螺栓(接地孔螺栓应装普通螺栓)。
(7)杆塔组装有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严禁强行组装,个别螺栓露扩孔时,扩孔部分不应超过3MM,当扩孔需超过3MM时,应先堵焊再重新打孔,并应进行防锈处理。严禁用气割进行扩孔或烧孔。
(8)、螺栓紧固应在组立结束后必须全部紧固一次,然后用加力扛再紧一片,架线后还应再复紧一遍。复紧并检查扭矩合格后,应随即在杆塔顶部至下导线以下2M之间的全部单螺母螺栓外露的螺纹上涂以灰漆,以防螺母松动。
5.3.3架线施工统一要求及规定:
5.3.3.1架线施工方法:
根据本工程地形实际情况和耐张长度,现场架线主要采取以下方案:
采用非张力机械牵引放线,在耐张杆塔处紧线、挂线的施工方法进行架线施工。
5.3.3.2导地线展放:
(1)、放线过程中,对展放的导地线应认真进行外观检查,对于制造厂在线上设有损伤或断开标志的地方,应查明情况妥善处理。
(2)、跨越电力线、通信线、公路必须搭设可靠的跨越架。同时考虑紧线后,导地线的接续压接管应避开不允许有接头的档距。
(3)、放线滑车的使用必须符合验收规范规定的槽尺寸及所用材料应与导线或避雷线相适应,保证导线或避雷线通过时不受损伤。
(4)、滑车应采用滚动轴承,要妥善保管,不得碰撞,使用前应检查并确定其转动灵活。
5.3.3.3导、地线损伤处理:
(2)导线在同一处的损伤同时符合下述情况时可不作修补,只将损伤处棱角与毛刺用0#砂纸磨光。
A、铝、铝合金单股损伤深度小于直径1/2。
B、钢芯铝绞线及钢芯铝合金绞线损伤截面积为导电部分截面积的5%及以下,且强度损失小于4%。
C、单金属绞线损伤截面积为4%及以下。
注:①“同一处”损伤截面积是指该损伤处在一个节距内的每股铝丝沿铝股损伤最严重处的深度换算出的截面积总和(下同)
②损伤深度达到直径的1/2时按段股论。
(3)导线在同一处损伤需要修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的程度已经超过第(2)条的规定,但因损伤导致强度损失不超过总拉断力的5%,且截面积损伤又不超过总导电部分截面积的7%时
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的程度已经超过第(2)条的规定,但因损伤致强度损失不超过总拉断力的5%时
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的强度损失已经超过总拉断力的5%,但不足17%,且截面积损伤也不超过导电部分截面积的25%时
导线在同一处损伤强度损失超过
总拉断力的5%,但不足17%时
B、采用缠绕处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将受伤处线股处理平整;
b、缠绕材料应为铝单丝,缠绕应紧密,其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并应将受伤部分全部覆盖。其长度不得小于100mm。
C、采用补修预绞丝处理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a、将受伤处线线股处理平整;
b、补修预绞丝长度不得小于3个节距,或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金具》预绞丝中的规定;
c、补修预绞丝应与导线接触紧密,其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并应将损伤部位全部覆盖。
D、采用补修管补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将损伤处的线股先恢复原绞制状态;
b、补修管的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需补修的范围应位于管内各20mm。
c、补修管可采用液压或爆压,其操作必须符合本规范第6.4.2条的有关规定。
注:导线的总拉断力是指保证计算拉断力。
(4)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符合下述情况之一时,必须将损伤部分全部割去,重新以接续管连接:
A、导线损失的强度或损伤的截面积超过第(3)条采用补修的规定时;
B、连续损伤的截面积或损伤的强度都没有超过第(3)条以外补修管补修的规定,但其损伤长度已超过补修管的能补修范围;
C、复合材料的导线钢芯有断股;
D、金钩、破股以已使钢芯或内层铝股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变形。
5.3.3.4导地线连接:
(1)导地线的压接必须由经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技术工人担任,操作完成并自检合格后在连接管上打上操作人员的钢印。
(2)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严禁在同一耐张段内连接。
(3)导线、避雷线必须使用现行的电力金具配套接续管及耐张线夹进行连接,连续后的握着强度在架线施工前应进行试件试验,试件不得小于3组(允许接续管与耐张线夹合为一组试件)。其试验握着强度对液压及爆压的不得小于导线或避雷线保证计算拉断力的95%。
(4)切割导线铝股时严禁伤及钢芯。导线或避雷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连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5)连接前必须将导线或避雷线上连接部分的表面、连接管内壁以及穿管时连接管可能接触到的导线表面用汽油清洗干净。避雷线无油污时可只用棉纱擦拭干净。钢芯有防腐剂或其他附加物的导线,当采用爆压连接时,必须散股用汽油将防腐剂及其他附加物清洗干净并擦干。
(6)采用液压连接导线时,导线连接部分外层铝股在清洗后应薄薄地涂上一层导电脂,并应用细钢丝刷清刷表面氧化膜,应保留导电脂进行连接。
(7)接续管及耐张线夹压后应检查其外观质量,并符合下列规定:
①使用精度不低于0.1mm的游标卡尺测量压后尺寸,其允许偏差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试行)SDJ226的规定;
②飞边、毛刺及表面未超过允许的损伤,应锉平并用0#砂纸磨光;
③弯曲度不得大于2%,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校直后的连接管严禁有裂纹,达不到规定时应割断重新接;
④压后锌脱落时应涂防锈漆。
(8)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或避雷线上只允许有一个接续管和三个补修管,当张力放线时
不应超过两个补修管,并应满足下列规定:
①各类管或耐张线夹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②接续管或补修管与悬垂线夹的距离不应小于5m;
③接续管或补修管与间隔棒的距离不宜小于0.5m;
④宜减少因损伤而增加的接续管。
(9)各种液压管压后呈正六边形,其对边距S的允许最大值可根据下式计算:
S==0.866x0.993D+0.2(mm)(7.2.13)
式中D—管外径(mm)S—对边距(mm)。
但三个对边距只允许一个达到最大值,超过规定时应查明原因,割断重接。
(1)紧线施工应在基础砼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全线段内的杆塔已经全部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
(2)紧线前应对耐张转角塔加设临时拉线进行补强。打临拉、绑扎点应垫麻袋等保护塔材。
(3)弧垂观测档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GB/T 40310.1-2021标准下载①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
②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个选择一档;
③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可选3~4档;
④观测档宜选档距较大和悬挂高差较小及接近代表档距的线档;
⑤弧垂观测档的数量可以根据现场条件适当增加,但不得减少。
(4)观测弧垂时的实测温度应能代表导线或避雷线的温度仓储幕墙施工组织设计,温度应在观测档内实测。
(5)挂线时对于弧立档,较小耐张段及大跨越的过牵引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耐张段长度大于300m时过牵引长度宜为200mm;